寫在最前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2K 分辨率以上的顯示器,因爲真的要在這個分辨率爽玩 3A 大作,需要 3000 元左右的顯卡,我接觸的很多人,因爲預算的關係,都只能上 1500~2000 元的顯卡。
其實這也是整個市場的常態,畢竟,你們忘了之前 steam 調查上,GTX1060 可是有大批量的釘子戶!這批用戶在更換到新的平臺比如——AMD B650 / B650E / X670 / X670E / B850 / B850E / X870 / X870E 以及 intel B760 / Z790 / B860 / Z890 之後,會面對一個很蛋疼的問題,這些新的平臺都不能兼容老顯卡,體現爲插上之後無法輸出顯示。
也就是說,只要是 9600X / 7500F / 12600KF / 13600KF / 14600KF 新裝機用戶們,必須要買新顯卡才能配套了,2000 級別的顯卡,其實就兩種,6750GRE 10GB 與 RTX4060。
以後用戶多了一個比 4060 性能強,比 6750GRE 10GB 功耗更低的顯卡——Radeon RX 7650GRE。目前京東已經開啓預售,價格 2049 元起,首發返現 50 E 卡,摺合 1999 元,比起當初的 6750GRE 10GB 2149 元便宜 100元,相信隨着 6750GRE 10GB 的逐步退市,7650GRE 會逐步接手這一價格區間。
顯卡解析
▲ 顯卡是來自 AMD 顯卡陣營新銳翰鎧 的 Radeon RX 7650GRE 黑色合金,如果買過翰鎧的 RX7600 顯卡的話,會發現兩者外包裝跟造型基本上一模一樣......唯一區別的就是右下角的顯卡型號標識。翰鎧的 RX7600 黑色合金也是國內唯一可以購買到的顯卡型號了。
▲ 7650GRE 是 AMD 的中國特供版,本質上是 RX 7600 的官方超頻版本。算是彌補了國內基本上沒有 RX7600 的缺憾。不過,這也側面證明了 6750GRE10 GB / 12 GB 的超高性價比與火爆。
從 7900GRE 、6750GRE 系列可以看出,中國特供的 GRE 系列性價比都十分出色!
▲ 內裏包含顯卡本體,說明書、合格證。
▲ AMD Radeon RX7650 GRE 官方標稱 TDP 僅有 170W,在目前機箱散熱都十分出色的情況下,無需太誇張的散熱。所以像翰鎧 7650 GRE 黑色黑金這種越肩高 + 雙大軸流風扇 + 較大面積的散熱塔體,即可滿足 7650GRE 的散熱需求。
▲ 超大的軸流風扇支持智慧啓停,在低溫下可以自動停轉,減少噪音。顯卡右上角有 Radron 的 R 標識。
▲ 顯卡的導流罩採用半封閉設計,可以將軸流風扇的出風最大化引導向散熱塔體,以此來爲顯卡進行散熱。
顯卡採用安全的 PCIe 8 pin 外接供電口,完美適配老電源,新規格電源也更不逞多讓。
▲ 貫通式背板可以有效提高顯卡的機械強度,在沒有 PCB 覆蓋的地方,顯卡做了對流穿透設計。
▲ 顯卡尾端可以看到是雙熱管設計,並且有適當的保護。
▲ 顯卡採用 3 * DP 與 1 * HDMI 顯示接口。PCI 擋板這裏也有出風口,雖然 7650GRE 發熱量不高,但適當從 PCI 擋板處出熱風也能降低整機的發熱。
☆☆☆☆☆☆☆☆☆☆☆☆☆☆☆☆☆☆☆☆☆☆☆☆☆☆☆☆☆☆☆☆☆☆☆
測試用 CPU
▲ CPU 採用目前最佳性價比 CPU —— AMD Ryzen 7 9700X。
▲ 這顆 CPU 售價僅爲 7800X3D 的 2/3 左右,性能卻達到 7800X3D 的 96~97%,是目前最佳遊戲 CPU,它的遊戲滿載功耗在 88W 左右,能效比十分出色!
▲ 內裏包含 CPU 、AMD Ryzen 7 信仰貼紙、說明書。
▲ CPU 爲全新 Zen5 架構 8 核心 16 線程,它兼容 B650 / B650E / X670 / X670E / B850 / B850E / X870 / X870E / A620 衆多型號主板,兼容性非常高!
▲ AMD 承諾,AM5 接口會持續支持到 2027 年,甚至更遠。
☆☆☆☆☆☆☆☆☆☆☆☆☆☆☆☆☆☆☆☆☆☆☆☆☆☆☆☆☆☆☆☆☆☆☆
測試主機
▲ 整機配置爲:
CPU AMD Ryzen7 9700X
主板 華碩 B860 重炮手 WIFI
顯卡 翰鎧 Radeon RX 7650 GRE / RTX 4060
內存 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星光銀 RGB
SSD 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散熱器 九州風神 冰暴 360
電源 九州風神 黃金統治者 PX1000G
機箱 安鈦克 FLUX PRO
▲ 準備實測!
☆☆☆☆☆☆☆☆☆☆☆☆☆☆☆☆☆☆☆☆☆☆☆☆☆☆☆☆☆☆☆☆☆☆☆
4060 VS 7650GRE 理論性能對比
▲ CPU-Z 與 GPU-Z 截圖,軟件都已正確識別。
▲ 9700X + 7650GRE 的 3Dmark Fire Strike 系列測試成績。可以看到 7650GRE 這張卡更適合 1080P 分辨率。
▲ 9700X + 7650GRE 的 3Dmark Time Spy 系列測試成績。並不是說 7650GRE 不能用於 2K 分辨率或者 4K 分辨率,7650GRE 可以在這兩個高分辨率下當做普通的視頻輸出卡。
1080P 是 7650GRE 的舒適區。
▲ 9700X + 7650GRE 擁有不錯的光追性能,搭配上 FSR3 AFMF 技術,可以十分流暢享受次世代遊戲畫面。
▲ 9700X + 7650GRE 的 3Dmark Speed Way 性能測試,這表明 9700X + 7650GRE 的 DX12.1 綜合遊戲性能非常不錯,非常適合主打 1080P 分辨率的用戶使用,可以說是 GTX1060 的上位替代。
☆☆☆☆☆☆☆☆☆☆☆☆☆☆☆☆☆☆☆☆☆☆☆☆☆☆☆☆☆☆☆☆☆☆☆
4060 VS 7650GRE 遊戲性能對比
▲ DOTA2 採用 BLAST 決賽 GG VS 石頭人第三場比賽。33 真不愧是目前最佳三號位。在這個測試上,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4060 8G 大概 7.7% 。
▲ 無畏契約可說是目前最爲 CN 爭氣的項目了。測試採用訓練模式,實測,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4060 8G 大概 6.65 % 。
▲ 永劫無間實測,採用訓練房測試,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17.83 % 於 RTX4060 8G 。所以說,玩永劫無間可以更考慮 A 卡。
▲ 刺客信條英靈殿已經實裝了 FSR 優化,分別對比開啓 FSR 前後 7650GRE 與 RTX4060 8G 的 benchmark 表現。開啓 FSR 前,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11% 的幅度。
開啓 FSR 後,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94% 的幅度,幅度有所擴大。
▲ 彩虹六號 benchmark 實測,在 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 4060 0.65% 的略微領先。
▲ FarCry 6 也支持 FSR 啦,普通模式最高特效 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 4060 7.09% 的幅度,在開啓 FSR 後,7650GRE 領先 RTX 4060 8.72% 。
▲ 荒野大鏢客 2 救贖也支持 FSR 啦,通過 benchmark 實測,普通模式最高特效 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2.91%,在開啓 FSR 後,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6.76 % ,領先幅度擴大。
▲ 文明 6 benchmark 遊戲實測,遊戲提供的是毫秒的結果,我對結果進行求倒,然後對結果進行對比。在 1080P 分辨率下,7650GRE 領先 RTX 4060 4.40 % 。
▲ 賽博朋克 2077 benchmark 實測,遊戲支持 FSR3 與 AFMF 插幀,以及最爲出色的動態實時光線追蹤。當遊戲在 1080P 分辨率下開啓超期特效,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15 % 。
1080P 下開啓超高光追與 FSR3 質量模式 0.75 銳度,AFMF AI 智能插幀後,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75 %。
▲ 騎馬與砍殺 II 霸主 benchmark 實測,在 1080P 分辨率開啓最高特效下,7650GRE 領先 RTX 4060 11.27 %。
☆☆☆☆☆☆☆☆☆☆☆☆☆☆☆☆☆☆☆☆☆☆☆☆☆☆☆☆☆☆☆☆☆☆☆
7650GRE 的功耗與溫度
▲ Furmark 顯卡滿載測試,經過 22 分鐘後,GPU 最高溫度僅爲 54 ℃,顯卡的滿載功耗爲 181W
☆☆☆☆☆☆☆☆☆☆☆☆☆☆☆☆☆☆☆☆☆☆☆☆☆☆☆☆☆☆☆☆☆☆☆
總結
通過實測,可以看到 7650GRE 比起 RTX 4060 8GB 遊戲性能平均領先4060 7.07 % ,這款顯卡到手價 1999 元,比起 2299 起的 RTX 4060 8G,便宜 300 元,價格低 13% 左右,總體來說加權性價比領先 20% 左右,考慮到 7650GRE 功耗降低,發熱與噪音都進一步降低,給用戶帶來比過往 GRE 系列顯卡更安靜的使用體驗。7650GRE 可以說是 GTX 1060 的上位替代產品,最近有裝 9600X、7500F、9700X 的用戶可以考慮,配合上更爲穩定可靠的 AMD CPU,可以組合成超強、超穩定、高性價比的暢玩 1080P 的主機!
9700X 真的是目前最佳性價比 CPU,它的兼容性超強,新裝機的用戶真的可以考慮它!
☆☆☆☆☆☆☆☆☆☆☆☆☆☆☆☆☆☆☆☆☆☆☆☆☆☆☆☆☆☆☆☆☆☆☆
主板
▲ 主板採用華碩的 B850 重炮手 WIFI,這張主板擴展性十分出色,做工用料上乘,兼容性十分出色,是整個平臺的好基石!
☆☆☆☆☆☆☆☆☆☆☆☆☆☆☆☆☆☆☆☆☆☆☆☆☆☆☆☆☆☆☆☆☆☆☆
內存與 SSD
▲ 內存採用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星光銀 RGB ,SSD 採用之前就已經作爲系統盤搭建好的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這款滿血 PCIe 5.0 X4 SSD。
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RGB 燈條是一款延遲十分低的內存,十分適合 9700X or 9800X3D ,它極其切合 AMD 甜品內存頻率 DDR5 6000,並進一步壓低時序,可以進一步提高整機的性能。它出色的兼容性可以做到市售主流平臺即插即用,就算是新手也可以輕鬆安裝,一鍵享受高性能。
▲ SSD 採用的是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這款滿血 PCIe 5.0 X4 SSD,這款 SSD 用在本次測試實屬超標,不過爲了測試過程更加準確可靠,我就把所有遊戲一股腦的全部放進去,這樣可以讓遊戲超快響應,測出顯卡的真正實力。
包裝盒背面都是簡略說明書,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的背部還開了個透視窗,可以從這裏看到 SSD 的銘牌,清晰瞭解產品的型號與容量、傳輸模式。
▲ 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星光銀 RGB 的包裝盒採用厚實硬紙皮材質,整體堅固可靠,內裏採用減震海綿加以保護。
▲ 內存採用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星光銀 RGB ,SSD 採用之前就已經作爲系統盤搭建好的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這款滿血 PCIe 5.0 X4 SSD。
宏碁掠奪者 Vesta II 炫光星艦 DDR5 6000 16G*2 C28 RGB 燈條是一款延遲十分低的內存,十分適合 9700X or 9800X3D ,它極其切合 AMD 甜品內存頻率 DDR5 6000,並進一步壓低時序,可以進一步提高整機的性能。它出色的兼容性可以做到市售主流平臺即插即用,就算是新手也可以輕鬆安裝,一鍵享受高性能。
▲ 內裏包含內存條本體,以及說明書。
星光銀的散熱盔甲在不同光照角度下會呈現不一樣的白度。內存搭載有 PMIC 芯片,可以對每一個 DRAM 顆粒進行精細化電壓控制,讓內存長時間維持巔峯性能輸出。
內存搭載有 ECC On-Die 技術,可以自行糾正高速讀寫所引發的數據錯誤,讓整機運行更加穩定。
▲ 內存的鋁合金散熱馬甲非常厚實,官方稱之爲“酷冷凝霜散熱裝甲”。裝甲表面採用細磨砂噴塗,手感十分舒適。正面有宏碁掠奪者的 LOGO 以及內存歸屬的序列,內存頂部的 RGB 導光條在正反兩面都可以看到,並通過開孔延伸,讓 RGB 燈效更加立體與順暢。
▲ 內存採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時尚的圖案,搭配上在燈光照射下星星點點的細磨砂反光,令人愛不釋手。背面的風格與正面一脈相承,並貼有產品的銘牌貼紙。
▲ 內存的銘牌貼紙上清晰標註每一條內存的容量 16GB,單面 PCB 8 顆海力士 A-Die DRAM 顆粒,頻率爲 DDR5 6000 MT/s ,小參數爲 28-35-35-72 十分優秀的小參數,簡直是爲 9800X3D 爲代表的銳龍 9000 系列而生。
▲ 宏碁掠奪者的 RGB 燈效是我見過最爲順暢的,宛若果凍般的燈光效果令人迷醉。
▲ SSD 的內包裝盒同樣採用硬質塑料殼加以包裹保護,可以有效隔絕靜電與固定產品。快速指引說明書嘛...........一般用不到........
▲ 佰維還爲用戶贈送了螺絲刀與 M.2 專用緊固螺絲。
▲ 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採用 PCIe 5.0 X4 裏獨樹一幟的厚實的複合石墨烯散熱貼,這也代表佰維存儲對他們的產品散熱有信心呀!這個散熱貼也可以配合普通的 M.2 SSD 散熱片進行加強散熱。
▲ 產品背面只有銘牌貼紙,上面清晰標註產的型號、容量與傳輸模式,這也是產品的保修憑證。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採用的是單面 PCB 方案,可以讓散熱更加穩定可靠,也讓產品的兼容性大大提升。
▲ 輕輕揭開復合石墨烯散熱貼,可以看到產品的真容。採用的是主控 + 高速 DRAM 緩存 + 3200MT/s 的 NAND 組合。高達 2GB 的高速 DRAM 緩存搭配上成熟的 ECC On-Die 自行糾錯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數據準確性,讓整機更加穩定,數據保存更加可靠。
▲ 主控採用全新的 SMI 慧榮的 6nm 製程的 SM2508G ,它擁有四個 Arm R8 核心(兩倍於 E26 ),支持 PCIe 5.0 x4、NVMe 2.0,八通道和 32CE 閃存,接口速率 3200MT/s,緩存支持DDR4/LPDDR4。
高速 DRAM 緩存採用佰維自家封裝的 BWCC2X32N2A-16G-X,是 LPDDR4 3200 2GB 規格。
▲ NAND 採用佰維自行封裝的 BWT2BN888-001T NAND 顆粒,是 3D TLC-NAND,單顆容量爲 1TB,每一顆爲 8CE 通道。
▲ 把 SSD 裝到華碩 B850 重炮手 WIFI 上的 PCIe 5.0 X4 接口,準備上機實測。
▲ 9700X 搭配宏碁掠奪者 DDR5 6000 16G*2 C28 的 CineBench R23 測試成績,可以說這個性能非常優異!
▲ 9700X 搭配宏碁掠奪者 DDR5 6000 16G*2 C28 的 CineBench 2024 測試成績。9700X 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爲出色的 CPU !
▲ 9700X 搭配宏碁掠奪者 DDR5 6000 16G*2 C28 3Dmark CPU 項目測試成績,果然 AMD 銳龍 9000 系列搭配 DDR5 6000 超低延遲的內存可以讓整機的表現更加出色!
▲ 9700X 搭配宏碁掠奪者 DDR5 6000 16G*2 C28 的 aida64 內存與緩存性能測試。9700X 爲代表的銳龍 9000 系列十分適合 DDR5 6000 這一頻率搭配低延遲內存,可以讓整機性能更加強悍的同時,也擁有超級穩定的性能。
9700X 高速的 L3 三級緩存,可以極大加速遊戲,讓用戶的遊戲表現更加出色。
▲ 9700X 擁有非常出色的壓縮與解壓縮能力,可以給於專業用戶非常出色的體驗。搭配上宏碁掠奪者 DDR5 6000 16G*2 C28,事半功倍。
▲ 隨着銳龍 9000 登場,PCIe 5.0 x4 + PCIe 5.0 x16 時代正式到來,這也意味着 PCIe 5.0 X4 SSD 的普及正式進入加速期!我們來看看 9700X + PCIe 5.0 X4 SSD 的性能吧,我這次選用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PCIe 5.0 X4 SSD 作爲測試 SSD。
▲ 實測證明,9700X + B850 + PCIe 5.0 X4 可以完美實現 14200 MB/s 以上的連續讀取速度,可以達成 13280 MB/s 以上的連續寫入速度。
▲ 在 9700X + B850 平臺的加持下,佰維 X570 PRO 天啓 2TB PCIe 5.0 X4 SSD可以爆發出極限 2074000 的巔峯 IOPS 併發數,這個無論是對與遊戲、專業領域還是 AIPC ,都能提供超強的性能輸出。
▲ 如果解決了 9700X 的 I/O Die 問題,這個評分還能再上一個臺階!
☆☆☆☆☆☆☆☆☆☆☆☆☆☆☆☆☆☆☆☆☆☆☆☆☆☆☆☆☆☆☆☆☆☆☆
機箱
▲ 機箱採用安鈦克 FLUX PRO 這一款獨特的胡桃木外觀鋼化玻璃側透機箱。這款機箱擁有極爲出色的散熱風道,機箱標配 6 把 PWM 散熱風扇,搭配上水冷散熱器或者其他散熱風扇,可以實現立體的散熱效果。
機箱在傳統樣式的基礎上,做了人性化模塊化設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需求調整。從而實現整機更爲出色散熱與性能輸出。
機箱的兩側蓋板的電源倉部分有散熱孔矩陣的防塵網,可以讓整機更加通透的同時,爲整機隔絕灰塵。
這款機箱的散熱性能非常強勁,比開放式機箱還更爲強力,可以爲測試平臺提供最爲出色的散熱效果!
▲ 機箱的右側蓋板爲鋼材面板,底部的電源倉位置有矩陣散熱孔,爲電源倉的進風以及電源的出風處。
底部的矩陣散熱孔可以爲電源以及兩把反葉垂直風道風扇提供進風渠道,優化機箱整體散熱,爲發熱大戶顯卡提供特別照顧,可以更爲適配未來的 RTX 50 顯卡以及 9070XT 顯卡。
▲ 機箱前面板別具一格採用優質胡桃木鑲嵌包邊,很有現代簡約風格。也給冰冷的機箱增添了暖色系!木材經過環保防蟲處理,無異味。正面金屬防塵網也有着藝術化造型,處處吸引着用戶的眼光。
機箱前置三把 140 風扇,搭配上機箱後置的一把 140 風扇,形成出色的水平風道。
▲ 機箱五金架構十分優秀,機箱採用模塊化設計,電源倉側面板跟電源倉頂部蓋板都是可以拆卸的,方便分體式水冷用戶打通所有環節,整出心中的夢中情機。
機箱的頂部模塊跟前面板的風扇模塊都是可以拆卸,並且安裝最大 420 水冷散熱器。
機箱電源倉上方標配兩把反葉 12025 軸流風扇,可以跟頂部的水冷散熱器 or 3 * 140 / 120 風扇性能垂直風道。
所以,機箱有着出色的十字風道,給機箱提供出色的散熱環境。
▲ 機箱的背部擁有十分出色的理線系統。此外機箱還有 3 3.5 英寸 HDD 硬盤架 以及 3 2.5 英寸硬盤架,方便用戶做出擴展安裝。機箱支持傳統安裝電源方式與創新的 iShift 電源 90°安裝方式。90° 轉置安裝方式能夠讓電源走線更加便捷、散熱風道更加順暢。
創新的 iShift 電源 90°安裝設計支持最長 180 mm 電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