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 | 全新 手機 推薦   手機耐用不換也行?

買之前別忘了領取國補!

打開京東APP,進入“國家補貼”標籤頁,選擇自己所在的地區,領取手機品類的補貼資格即可。補貼領取之後,付款的時候,會自動減掉。

不得不說,國補的出現,讓京東平臺的性價比一下子高了起來,價格和拼多多百億補貼差不多甚至更便宜,物流速度和售後則享受京東的標準,更靠譜。而部分老機型還是拼多多價格有優勢,如果大家選擇在拼多多百億補貼下單,別忘了領取消費券:

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嚴重同質化”的時代,集中表現爲:各家的產品外觀差不多,配置差不多,系統UI設計差不多。在這個時候購機,與其一個個看配置的差異,還不如結合自己的習慣,在既有的配置框架內,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機型。

所以,在這裏我要隆重推出我的【配置框架法】,也就是在對應的價位中,尋找出性價比最高的配置框架,再根據配置框架,結合個人對品牌、外觀的喜好,從不同品牌,不同機型中做出選擇。當然,配置框架也不是死的,有一些機型,比如高顏值好手感,配置低一點;高性能,但是外觀質感差點意思,這樣的機型儘管不在框架內,但對於特定人羣來說,就是“真香機”,依然值得推薦。

下面,就讓我們用【配置框架法】,整理出2000元以下價位值得選購的手機清單吧。

1000元以下

2024年,百元機如果還用4G處理器,HD分辨率的“大果粒屏”,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所以百元機的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入門級芯片,驍龍4 Gen1/天璣700/810/6020/6080(這幾個差不多)、驍龍695、驍龍6 Gen 1(性能再強一檔,價格也更貴)

  • 屏幕:FHD+分辨率,LCD或者OLED都行

  • 攝像頭:就掃個碼,要求不能太高

搭好框架,尋找機型:

600-700多塊錢可以搞個Note12 5G,備用或者給長輩都不錯,配置均衡,該有的都有。要256G可以考慮700多買

不需要大內存的話,700多更推薦iQOO Z9x

如果需要長續航,推薦iQOO Z9x,電池超級大,可以用很久,相比上一代Z8x,處理器和電池容量保持一致,變化點一個是屏幕升級到全局1000nit亮度的高亮度LCD屏幕,一個是揚聲器變成雙揚,還有就是機身變得更薄了,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選Z9x合適一些。

如果需要追求一點拍照性能,看看紅米Note12Pro,搭載IMX766 CMOS主攝,還帶OIS,這可是百元機裏面,難得的搭載旗艦CMOS的機型(沒錯,Find X8的LYT-700其實就是IMX766的迭代升級款,二者底一樣大的),天璣1080性能也不錯,和驍龍6 Gen1差不多。整體來看這是一款1000元以下,顏值、拍照、性能兼具的機型。

1000-1500元價位【千元機】

千元機的配置卷多了,配置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中端級別芯片,天璣8300這個級別,部分性價比機型可以給到驍龍7+ Gen 3或者驍龍8s Gen 3的配置

  • 屏幕:FHD+分辨率,不追求高檔屏幕,但最好護眼

  • 攝像頭:主攝大概是OV64B這個級別的就行,要求不需要高,超廣角最好有,長焦不做要求

iQOO Z9終究還是放棄了LCD的信仰,選擇一塊峯值亮度4500nit,素質不錯的華星C8基材OLED屏幕。這一代主打續航,OLED+6000mAh,續航很好,厚度控制在8mm以內,手感不錯,帶IP64防水。不過性能相比Z8沒有提升,驍龍7Gen3+LPDDR4X+UFS2.2的組合,閃存和內存規格相比Z8反而退步了。

Turbo 3是Note12 Turbo的後繼產品,依舊是低價位神器。搭載驍龍8s Gen 3處理器,性能和上一代旗艦8 Gen 2差不多,屏幕也是華星的1.5K C7基材屏幕,還有90W快充和5000mAh電池,整體配置非常出色,重量還比較輕。定位偏向於遊戲玩家,機身材質和主攝素質較爲一般。

Ace3V搭載了新處理器——驍龍7+ Gen3,這顆處理器性能和驍龍8s Gen3、驍龍8Gen 2差不多,高於8+。Ace3V整體偏高性價比取向,塑料中框,低規格的LYT600主攝(大概是IMX686、OV64B這種水平的,不如GN5、IMX890),續航不錯,屏幕天馬U8+材質,比較護眼。

1500-2000元價位:

1500價位的手機配置卷多了,配置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中高端級別芯片,起碼要驍龍8s Gen 3這個級別的,部分高性價比機型提供天璣8400、驍龍8 Gen 3這個級別的SoC可選

  • 屏幕:FHD+分辨率,屏幕素質較高,最好帶高頻PWM調光,護眼

  • 攝像頭:主攝大概是LYT-600/OV64B這個級別的就行,要求不需要高,超廣角最好有,長焦不做要求

iQOO Z9Turbo定位和紅米Turbo 3有點像,都是塑料機身,較爲低端的主攝,主打遊戲玩家。相比Turbo 3,它電池更大,屏幕素質略好(華星C8基材1.5K直屏),還帶IP64防水(生活防水,淋個雨沒事,不要泡水就好)。

紅米Turbo 4是2000元價位比較有競爭力的一款機型,最大的優勢就是首發了天璣8400這顆高能耗比的SoC,峯值性能它介於驍龍8s Gen 3和驍龍8 Gen 3之間,但它能耗比出色,遊戲的時候功耗較低,日常使用續航表現也很不錯,搭配6550mAh的大容量電池,可以說是絕佳的工作機/遊戲機選擇。

realme GT Neo 6同樣也是一款高性價比的機型,和紅米、iQOO不同,它主打高素質屏幕和快充。它屏幕是一塊京東方的曲面屏,支持LTPO,峯值亮度到6000nit,主攝同樣是LYT-600,電池5500mAh,快充120W,屏幕和快充規格高。

真我Neo 7是最近發佈的新品,最大的賣點就是7000mAh容量的電池,目前在2000元價位,這樣的電池容量非常有優勢。此外它屏幕也不錯,高亮度高觸控採樣率的直屏,拿來做遊戲手機或者工作手機挺好。不足之處就是機身全塑料,影像規格也一般,不如同價位的GT6,是一款標準的“偏科生”產品。

GT6性價比很高,2000不到買到驍龍8 Gen 3的配置,它是一款很適合遊戲玩家的手機,尤其適合王者榮耀等MOBA手遊,搭載一塊京東方S1+材質,峯值亮度6000nit,瞬時觸控採樣率2500Hz的高素質直屏,還有針對王者、喫雞的專屬優化,很適合經常玩這兩款遊戲的玩家。

2000元附近,GT6和Neo7都可以選,如果追求更均衡,更好的機身質感,選GT6;如果追求絕對的續航時間,那麼必然是Neo7了。

如果原來用華爲或者榮耀,習慣了那套操作系統,不想換到別的牌子,這個價位華爲Nova或者榮耀數字系列,又沒有太好的選擇,這種情況下,考慮榮耀GT還是可以的。驍龍8 Gen 3處理器,起步2199元的價格,補貼後1869元,性價比確實還可以,但相比真我、紅米等子品牌,榮耀GT的電池容量還是小了點,也不帶防水和超聲波指紋,外圍配置低一些。

2000-3000元【兩三千】

這個價位手機的配置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旗艦芯片,天璣9300+/驍龍8 Gen 3

  • 屏幕:FHD+分辨率,2K+分辨率,必須要護眼

  • 攝像頭:主攝用中高端CMOS(光影獵人800、IMX866V、IMX890等)

符合上述配置框架的,一般是子品牌的中端系列,比如紅米K、iQOO Neo、realme GT等。

K70Ultra是一款比較適合遊戲玩家的中端手機,性能釋放較爲激進,1.5K華星C8+基材的直屏,天璣9300+處理器,很適合打遊戲。搭載了小米龍晶玻璃,並支持IP68,防護能力進一步提升。不足就是真的挺厚重,手感較爲一般。

如果預算2000出頭,以遊戲爲主,一加Ace 5是一個好的選擇,它的性能釋放比K80更出色,續航同樣出色,很適合遊戲玩家。

都說“紅米K系列正統在標準版”,K80延續了K系列的高性價比,相較於便宜200塊錢的iQOO Neo10,它多了金屬中框,2K屏幕,IP68&69防塵防水,整體來看個人覺得性價比更高一些。

3000-3500元【三四千】

這個價位手機的配置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旗艦芯片,驍龍8 Elite/天璣9400

  • 屏幕:FHD+分辨率

  • 攝像頭:主攝用中高端CMOS(光影獵人800、IMX866V、IMX890等)

這個價位,自然是全新的子品牌Pro系列,比如紅米K Pro、iQOO Neo Pro、真我GT Pro等。真我GT7Pro性價比不錯:

如果想花最少的錢,買旗艦芯片的手機,補貼後16+512G 3099元的iQOO Neo10Pro可以考慮,綜合配置比較均衡,塑料中框算是一個遺憾,但看在比其它家便宜個2-3百起步的份上,可以接受。

一加Ace5Pro和Ace5一樣,是一款偏向於遊戲玩家的旗艦手機,相比GT7Pro,它影像方面有所縮水,但擁有旁路供電,邊充邊玩也不用擔心手機發燙,更適合長時間遊戲。

3500-4000元【三四千】

觀察了一下,今年【子品牌中端Pro】這一系列出現了分化,一類保持高性價比,在【子品牌中端】的基礎上,僅僅做了芯片提升;一類向上發展,加入了長焦鏡頭、防水、超聲波指紋,向【母品牌旗艦】看齊。

前面3000-3500元價位的屬於後者;而3500-4000元價位的機型,屬於後者。

這個價位手機的配置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 SoC:5G旗艦芯片,驍龍8 Elite/天璣9400

  • 屏幕:FHD+分辨率/2K+分辨率

  • 攝像頭:主攝用中高端CMOS(光影獵人800、IMX866V、IMX890等),帶中高素質的長焦鏡頭(IMX882、JN1等)

  • 外圍配置:IP68&IP69防水,超聲波指紋,無線充電等旗艦配置 

真我GT7Pro性價比很高,它不光價格便宜,配置也沒有縮水,除了影像之外,大電池、高亮屏甚至超聲波指紋、IP69&IP68防水全給你安排上,金屬中框+玻璃機身,機身也沒閹割。

紅米K80Pro作爲這個價位的全能旗艦,自然應當入選:

同樣是性價比很高的手機,有大量的旗艦下放配置,對比GT7Pro,屏幕素質、無線充電佔優,但是影像模組規格稍遜一籌,電池容量和有線充電功率也有所不如。

可能是最有性價比的【母品牌旗艦】,vivo X200,首發價16+512G要4999,現在PDD百億補貼之後只要3849元,性價比很高。相比於【子品牌中端Pro旗艦】,它最大的優勢就是拍照算法,很有質感,影調要比K80Pro這種“工業糖精”風舒服不少。不足之處就是外圍配置,短焦指紋,不支持無線充電,電池在同尺寸機型中不大,比其它家的【母品牌旗艦】配置低,只能降價保證競爭力了。

【框架外機型】

此外,如果對性能沒有太高的要求,需要較好的拍照水平,推薦X100s Pro,這可能是目前能買到的,最便宜的1英寸底機型,加上蔡司算法,影調錶現也不錯。

4000-5000元【四五千】

這個價位主要是【母品牌旗艦】的天下,按照【配置框架法】分析,配置大概是這樣的:

- SOC:驍龍8至尊/天璣9400

- 屏幕:1.5K/2K分辨率,供應商主要來自京東方/華星

- 影像模組:主攝1/1.3英寸左右大小(如光影獵人900/LYT818等),長焦和廣角均爲底較小的高像素CMOS(比如JN1/JN5)

下面,我按照品牌,逐一點評這個價位的手機。

首先是歐加系:

影像:個人其實蠻喜歡O家的哈蘇算法的,色彩相比vivo的蔡司算法和小米的徠卡算法來說,更柔和一些。

系統:經歷了ColorOS 14的低谷,這一代ColorOS 15在外觀、流暢度上表現不錯。

Find X8可能是今年“果味”最足的安卓機,大黑廠在“致敬果子”這一塊從來不含糊。大R角,直中框,果味十足的壁紙,乍一看可能還以爲是iPhone。外觀質感確實不錯,但外圍配置不算出色,指紋還是短焦光學指紋,揚聲器音質比較一般。此外,目前Find X8在線下店優惠力度更大,建議大家去線下店問問。

一加13定位比X8更高,搭載更高規格的主攝,超聲波指紋,2K大屏和6000mAh電池,還有不錯的散熱和馬達震動表現。如果咱平時玩遊戲多一些,或者更看重外圍配置,可以考慮買一加13。

接着是vivo:

影像:蔡司算法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算法,影調偏明豔,對藍色天空的表現很出色,人像也很頂。

系統:OriginOS 5原子島致敬iOS,個人非常喜歡“橘子系統”的桌面佈局和各類小組件,不過Origin OS 5對老機型支持一般,也是在酷安裏被持續打低分的主要原因。

X200在2000-4000元價位的手機推薦裏已經分析過了,這裏就不再贅述,總的來說是一款外圍配置偏低,但影像表現不錯的入門旗艦。這裏我們再來看看來自vivo家的另外兩款機型。

iQOO 13是一款偏向遊戲玩家的旗艦手機,更像是Ace5Pro、GT7Pro的加強版,屏幕換了一塊2K分辨率的屏幕,上了大面積VC,但做工質感不如X系列,適合玩遊戲比較多的朋友。

X200Pro mini定位小屏影像旗艦,對比同樣是小屏旗艦的小米15,它定位更高一些,採用了X200Pro同款主攝,規格更高的長焦鏡頭,加上蔡司算法,如果想找一款拍照更出色的小屏手機,可以考慮這款。比較遺憾的是,它沒有搭載超聲波屏下指紋,依然採用短焦光學指紋方案。

接着是小米:

小米的數字旗艦定位很清晰,數字系列走小屏全能旗艦路線,數字Pro系列走大屏全能旗艦路線,Ultra系列走極致的影像大旗艦路線。

影像:徠卡影調比較鮮豔,“德味”十足,在部分場景下表現特別優異,但成片的穩定性個人覺得沒有vivo的好

系統:澎湃OS2還可以,基本上處於無功無過的狀態,沒有太多bug,依然是大而全,個性化設置也多。

小米15同樣是一款小屏旗艦,對比X200Pro mini,它在影像規格上要稍遜一籌,主攝素質、長焦鏡頭素質都要差一些,電池容量也稍微小一點。但是外圍配置更強,無線充電功率更高,沒有閹割超聲波指紋,價格也便宜一點。兩者我覺得都可以選,看你對品牌的喜好了。

最後是榮耀:

榮耀在我這裏是“華爲替代品”,對於華爲用戶來說,榮耀的系統操作邏輯和鴻蒙很多相似的地方,換過去比較好適應。

影像:一般,基本上是主流品牌最末的一檔,影調也沒有優勢

系統:整體流暢度和穩定性還不錯,任意門功能很好玩,還是國內第一個接入deepseek的,但可玩性一般,外觀也一般般。

榮耀最近似乎不太妙,市佔率下滑,CEO離職。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品實在是太平庸了。前幾代Magic系列,基本上相同價格,外圍配置、影像配置都不如其它家的旗艦,到了Magic 6、7這兩代,纔算勉強趕上。說起小米,可能你會想起“人車家”,想起徠卡,SU7的爆火也帶動了手機的銷量;說到OPPO,可能你會想起哈蘇;說到vivo,可能你會想起蔡司;說到華爲,自然就是鴻蒙和“遙遙領先”。

但說到離開華爲之後的新榮耀,你能想到什麼?榮耀似乎也在嘗試營造屬於自己的特色,比如護眼、長續航、AI,但顯然沒有那麼成功,沒有形成記憶點。榮耀發佈了什麼牛逼的技術,馬上大家會說“怕不是松山湖撿來的”。產品平庸,宣發沒有特色,隨着“榮耀不屬於華爲”這個觀念深入人心,榮耀自然就不好賣了。

不過拋開這些,Magic 7我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配置上對比O\V\M這三家同一定位的機器,並不落下風。如果想要一臺非常護眼的手機,或者你原先就是華爲/榮耀的用戶,這款機器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換機選擇。

最後,放一下這幾款機器的參數對比表:

(高清原圖,如果看不清大家可以點開放大看)

各個機型獨特的優勢,圖片裏面有,這裏不重複了,簡單來說:

- 打遊戲:iQOO 13(2K大屏+激進性能釋放+120W有線快充)

- 拍照:X200Pro mini(硬件算法俱佳,除了炫光問題)、小米15、Magic 7(算法影調稍微差點,但是硬件很好)、一加13

- 小屏:小米15、X200Pro mini

- 續航:一加13、iQOO 13

- 綜合推薦:一加13(均衡)、小米15(小屏)、X200Pro mini(小屏+影像+續航)、Magic 7(均衡)

最後說下價格:O\V\H都是渠道商爲主的銷售模式,價格水分不小,往往能在線下淘到更便宜的價格(產品上市初期,廠商都會有價格保護的手段,但有些機型價格保不住了,比如X200)

5000-6000元【五六千】

這一價位主要是各品牌的【母品牌Pro旗艦】。根據我的【配置框架法】分析,母品牌Pro旗艦,配置大概是這樣子的:

- SOC:驍龍8至尊/天璣9400

- 屏幕:1.5K/2K分辨率,供應商主要來自京東方/華星

- 影像模組:主攝1/1.3英寸左右大小(如光影獵人900/LYT818等),長焦、廣角爲底較大的高像素CMOS(比如LYT-600)

符合這一框架的機型,有小米15Pro、Find X8Pro、vivo X200Pro和榮耀Magic 7Pro,先來一波逐一點評吧。

有一個笑話,5000多的pro級旗艦,居然連超聲波指紋都沒有!X8Pro這一點屬實不到位。雙長焦是一個亮點,加上主攝裁切,可以覆蓋50、75、135這幾個經典的人像焦段,拍人很合適。

X200Pro同樣以強大的長焦鏡頭爲人稱道,但和X8Pro不同的是,它採用一顆大底,超高像素的長焦鏡頭,這顆鏡頭有1/1.4英寸的底,3.7倍的光學變焦,3.7倍以上,全靠裁切和算法。所以,在3.7-6倍這個焦段,大概就是89-138mm的範圍內,X8Pro還有光學變焦,效果會稍微好點;但出了6倍,大家都是純數碼變焦了,這時候X200Pro大底高像素長焦鏡頭的優勢就出來了。

如果你經常遠攝,10倍甚至以上,X200Pro更優秀;如果你更喜歡在5倍附近拍人,X8Pro更出色。外圍配置來看X200Pro也稍微好點,有超聲波指紋,主攝素質也比X8Pro稍微好點。

小米15Pro主打一個均衡,屏幕素質不錯,同級別唯一的2K+分辨率屏幕,外圍配置不錯,該有的都有,長焦鏡頭是1顆5倍光變的IMX858,這顆鏡頭是小米13Ultra上面首發的長焦鏡頭,底小,白天素質還行,但到了晚上,暗光長焦的表現就不太理想了。

榮耀Magic7Pro的亮點是採用了3D人臉,支付級別的,支付的時候可以直接掃臉,天氣冷戴手套的時候很方便。此外,這臺機器本身配置也比較均衡,屬於各方面都不錯,但不頂尖的水平,尤其是影像,硬件其實不差,但調得一般,聽說榮耀也一直在優化Magic 7Pro的影像表現,希望能扭轉榮耀拍照不行的印象吧。和Magic 7一樣,7Pro也很適合作爲原華爲用戶的換機選擇。

(高清原圖,如果看不清大家可以點開放大看)

Pro系列比起標準版,主要是屏幕、影像上有提升,不過今年各家的pro比起標準版,提升幅度並不算大,影像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長焦上,4款機型均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其它配置都是大差不差,總結一下:

- 拍照:X200Pro(眩光問題)、Find X8Pro(兩顆長焦,拍人很合適)、小米15Pro

- 屏幕:小米15Pro(唯一的2K屏)、Magic 7 Pro(護眼)

- 續航:都很好

- 解鎖方式:Magic 7 Pro(安卓唯一的3D人臉,支持掃臉支付,有一些情景之下掃臉比按指紋方便)

- 綜合推薦:小米15Pro(均衡)、X200Pro(影像)

6000元以上

這一價位主要是各品牌的【母品牌Ultra旗艦】。根據我的【配置框架法】分析,母品牌Ultra旗艦,自然是各家的“滅霸”機型,配置大概是這樣子的:

- SOC:驍龍8至尊/天璣9400

- 屏幕:2K分辨率,供應商主要來自京東方/華星/三星

- 影像模組:

主攝爲比1/1.3英寸更大的尺寸(如LYT818、LYT900等)

廣角爲底較大的高像素CMOS(比如LYT818);

長焦爲底較大的高像素CMOS,帶潛望變焦(比如IMX906、三星HP9),可能會採用雙長焦,跟X8Pro類似,一顆管3倍左右的焦段,一顆管5倍以上的焦段。

目前Ultra系列除了三星之外,其餘的品牌還沒推出,小米15Ultra本月會發,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至於摺疊屏,由於目前驍龍8至尊/天璣9400的摺疊屏尚未推出,目前我個人不太推薦買摺疊屏手機,等新品吧。摺疊機電池容量比直板機沒啥優勢,卻要支撐更大的屏幕,續航肯定有所影響,這個時候更需要高能耗比的SoC來保證續航,所以等新款產品可能比買現款更合適。

蘋果、三星、華爲的產品,我這裏不做分析,這仨品牌都是屬於“衝着品牌無腦入”的類型,買最新款就完事兒了,不需要研究配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