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出海不容易
米哈遊,栽了?
去年音數協發佈的《2024年中國遊戲出海研究報告》中,我國自主研發遊戲的海外實際收入爲185.57億美元,主要來源仍是美、日、韓、德、英等成熟市場,然而近年來這些國家對於遊戲監管政策不斷收緊,
就在春節前夕,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佈
並停止在未經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向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抽卡服務。在諸多海內外媒體的表述中,FTC指控《原神》在抽卡機制上“不透明”“存在欺騙性營銷”且違反了當地的兒童隱私保護法。
FTC對《原神》提出的整改要求
從規範市場秩序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來說,對當今遊戲行業中普遍存在的抽卡機制進行監管本身不僅被玩家所歡迎,在完善行業監督體系上也是非常有進步意義的。
但對於一些熟悉行業規則的國內從業者來說,FTC提交的一部分指控看上去卻有些詭異——
而《原神》的海外版甚至已經按照中國、日本等監管更加完善的國家相關規定已經對抽卡機制和概率進行了公示,爲何仍會有“抽卡機制不透明”“隱瞞遊戲內交易真實成本”的指控?
《原神》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公佈了抽卡機制和掉落概率,一些國外遊戲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很快,米哈遊在海外官網Hoyoverse上發佈了自己的聲明,它認爲FTC提出的諸多指控並不準確,自己接受2000萬美元的罰金是因爲其重視與社區的信任關係,並且也同意提高透明度並引入年齡限制和家長監督措施。
其實如果米哈遊有意將這場官司打到最後,很可能會有一部分指控被宣佈無效,這不僅是因爲美國在這一領域沒有推出有關法條,並且委員會內部對於這些指控的合理性也仍有爭議。
而米哈遊接受罰款這一舉動雖然避免了被訴訟所牽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也讓自己在輿論上陷入了被動,使得媒體和公衆紛紛採信了FTC的說辭,認爲米哈遊接受罰款是出於心虛。這纔有了《原神》事實上早就公開了抽卡概率,媒體卻在集中報道FTC控訴其抽卡機制不透明這種看起來相互矛盾的事情。
各國對於抽卡玩法進行監管的呼聲由來已久,
因爲在外國玩家和各類社會團體的呼籲監管的聲音中,
在抽卡上商業化更激進且社區情緒激烈的其實是歐美的國民級體育遊戲《EA SPORTS FC》(原FIFA系列),它明顯比《原神》更適合當這個反面典型。
或許是因爲相比於EA這樣實力雄厚的當地巨頭,
在海外根基尚淺的米哈遊對FTC來說更好拿捏吧。
監管聚光燈下的抽卡
抽卡這類遊戲機制有許多別名,例如歐美習慣稱之爲戰利品箱(loot box),日本則稱之爲扭蛋(gacha),但無論在哪個地方,這個機制都飽受爭議,許多國家都有意推進對這一領域的監管。
在歐美輿論場上,曾經就“抽卡是不是賭博”這個問題掀起過一場討論,概率遊戲與賭博的相似性也是各國公衆對抽卡機制擔憂的主要來源。不過從當今各國政府的表態來看,除了比利時、荷蘭曾將遊戲中的抽卡認定爲賭博(但荷蘭最高行政法院後來推翻了這一認定),
近兩年,在這一領域動作最多的是韓國。2023年2月,韓國通過了《遊戲產業振興法》的修正案,
這項規定在一年後(2024)正式生效,不履行公開義務的廠商會被相關部門提醒並責令整改,拒不履行則會被處以最高2000萬韓元罰款或兩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在2024年7月,韓國遊戲管理委員會表示發現了數百起違規案件並提出了整改要求,明確強調拒絕遵守規則的海外遊戲公司將被驅逐出韓國遊戲市場。
在抽卡問題上,
早在2024年1月就因爲旗下《冒險島》《泡泡戰士》等遊戲被查出概率造假,韓國對自家的遊戲巨頭Nexon開出了116億韓元(當時摺合人民幣約6333.6萬元)的高額罰單。
可惜,韓國政府的這項政策改動並沒有得到國內出海廠商的足夠重視,
(包括了大陸、香港和在新加坡開設子公司的國內廠商),一些違規頻繁的中國廠商被點名,其中包括三七互娛的子公司37 Mobile Games。
而今年1月2日,韓國當局又發佈了首個公開更正令,涉及到的遊戲《메템사이코시스》也出自國內廠商(Hong Kong Homeless Project Tachnology Co.,Ltd),這是有關當局在執行法律前的最後通告,1月24日前未得到糾正就可依法限制遊戲在韓國的發行,或判處有期徒刑和罰款。
目前來看,韓國對於抽卡遊戲的監管是相對完善且執行強力的,
例如澳大利亞規定所有設計到抽卡機制的內購遊戲都將被分級在M級(R15)以上,歐洲許多國家的監管措施也大多是對這類遊戲增加警告標籤、內購抽卡必須以歐元顯示價格、概率公示等提示手段。
而美國在這一領域沒有什麼針對性的法律條文對抽卡機制進行監管,哪怕最近對米哈遊開出的罰單以後,由於這場訴訟以和解收場而非法院作出的正式判決,因此也不會成爲法院判例,影響十分有限。
至於那些將抽卡直接當做賭博管理或者禁止的國家,除了之前提到的比利時之外,荷蘭仍然在有意通過推進本國立法來禁止這一遊戲機制,此外奧地利部分地區的法院也曾對一些遊戲的戰利品箱機制做出符合非法賭博的判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國家在政府層面對抽卡機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但英美等遊戲銷售大國的民間團體和學者認爲本國對此監管力度仍然不足,呼籲進一步加強監管的聲音一直存在,其主要訴求包括在本國鋪開對抽卡機制的警告標誌、提高抽卡遊戲的年齡限制以及整治廠商的過度營銷行爲等。這可能會使得各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對抽卡機制的監管,
適任重而道遠
縱觀各國對抽卡機制的監管要求,總體來說仍然處於一個相對寬鬆但正在逐步收緊的大趨勢之中,
例如英國的一項調查發現,社交媒體上抽卡遊戲廣告的違規率高達93%,絕大多數的廣告都沒有按照英國的廣告法規和歐盟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標註相應的信息(例如抽卡概率);動視暴雪在爲《暗黑破壞神:不朽》申請評級過程中沒有按PEGI評級委員會的要求披露遊戲中的抽卡機制,也只被施以5000歐元的象徵性處罰。
因此屢屢撞到他國監管機構的槍口上。事實證明這樣心懷僥倖是有風險的,如果當地政府部門決心大力整治甚至有意針對中國遊戲進行選擇性執法,近幾年纔開始集中出海的國內廠商也很難應付這些錯綜複雜的法律問題。
隨着國產遊戲的海外版圖不斷擴展,這樣繁複的法律問題也必然越來越多。雖然保證產品的合規性一向是遊戲出海的重中之重,但能否及時跟進當地的監管要求、充分了解相關法律風險,仍然考驗着發行團隊是否足夠成熟、專業,以及對當地的市場環境有着足夠的認知。
後臺回覆“頭蓋骨莫提”查看作者合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