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選擇你的第一臺顯示器

這篇文主要是想跟大家推廣一下現代遊戲屏幕的重要性,以及列舉 2025 年不同尺寸、面板種類屏幕的特性、優缺點,希望能幫大家選擇一顆最適合你的屏幕。

有講錯的地方歡迎指正!

※※※建議點贊關注不迷路※※※


爲什麼玩家該注重屏幕?

理由 1.

遊戲體驗是由 CPU 決定幀數上限,接着由 GPU 決定最終 fps 以及畫面豐富度,最後由屏幕接收訊號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以往很多人只知道去摳前面兩個的性能,一直提升主機運算能力,卻忽略眼睛一直盯着看的畫面本身的重要性。

至今即使是對於幀數、分辨率有基本觀念的人,還是很容易犯屏幕選擇太保守的錯誤。

最近朋友裝機,7600 + 4070Ti super 用於2K玩3A ,選了不到1800元的260Hz IPS屏。

省其他配件、拉高GPU預算,看似合理。實測7600幀數上限平均137fps,4070Ti super特效全開平均124fps,這屏幕玩FPS遊戲高刷有優勢。

但同預算,可選7600 + 4070 super配2K真·HDR屏,或7600 + 4070配2K 240Hz OLED屏,遊戲體驗更佳。這是選屏時常見的盲點。現在很多玩家對HDR、OLED技術瞭解少,容易忽視其對遊戲體驗的重要性。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大家在裝機前,更瞭解屏幕,享受更好的遊戲體驗。

理由 2.

現在GPU市場中低階顯卡提升小、價格貴,但屏幕市場近幾年越來越香。

不管是打算升級現有電腦或想組新電腦,先不急着犧牲屏幕把 GPU 或 CPU 衝高; 而是應該反向考慮在屏幕上投資多一點,先享受近幾年屏幕科技帶來的體驗提升,留更多空間給未來硬件升級。

在開始進入屏幕介紹以前,先解釋幾個會經常出現的名詞以防有人不瞭解:

屏幕刷新率(單位:Hz):代表每秒屏幕更新多少個畫面。 通常在討論屏幕選擇的時候,Hz 都是指該屏幕可顯示的刷新率上限,是一個固定的值。

每秒幀數(單位:fps):代表每秒硬件算出多少個遊戲畫面。

背光頻閃(backlight strobing):在每幀結束前迅速關閉背光再迅速打開,改善畫面轉換間的模糊問題而能呈現更清楚的畫面。 目前主流技術包含:Zowie 的 DyAc/DyAc+/DyAc2、NVIDIA 的 ULMB/ULMB2、ASUS 的 ELMB。

另一個 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first-person shooter)。

可變刷新率(VRR):根據每秒硬件可算出的遊戲幀數動態調整屏幕刷新率,使 fps 跟刷新率正好重合,並且能夠同時變動。 在遊戲內需要啓動解鎖幀數的功能,屏幕則需要啓動 Adaptive-Sync 等自適應垂直同步功能。

屏幕選擇考量重點

分辨率

● 1920×1080(1080p,16:9):常見基礎分辨率,廣泛用於普通應用場景。

● 2560×1440(2K,16:9):中高端常用分辨率,適合對畫質有一定要求的用戶。

● 3840×2160(4K,16:9):高分辨率代表,爲追求高品質畫面人羣帶來極致清晰視覺體驗。

● 3440×1440(超寬屏幕,21:9):超寬屏分辨率,多任務處理、特定遊戲及影視場景中視野廣闊。

● 5120×1440(超寬屏幕,32:9):超大視野與高像素,滿足極致視覺體驗需求。


尺寸

● 24寸:與1080p分辨率適配度高,適合追求高刷新率和快速反應速度的競技類遊戲玩家。

● 27寸:可適配2K或4K分辨率,在屏幕顯示區域與視覺疲勞度間平衡,適合多種遊戲類型玩家。

● 32寸:適配4K分辨率,畫面清晰細膩,適合以玩3A遊戲爲主,及有辦公、觀影需求的用戶。

● 34寸:採用3440×1440寬屏幕,超寬屏設計視野廣闊,適合模擬賽車和3A遊戲玩家等。

● 49寸:5120×1440超寬屏幕,適合多任務處理且喜歡模擬賽車超寬視角遊戲用戶,但存在支持遊戲有限、日常使用難度高的缺點。

屏幕分辨率與尺寸適配很重要,32英寸2K、27英寸1080p會因像素稀疏畫面模糊。27英寸產品爭議大,目前27英寸4K只有液晶屏,與2K OLED屏競爭。27英寸4K液晶像素多、密度高,但2K已夠清晰,升4K提升小。OLED屏HDR效果頂級,反應快、延遲低、色彩好,還是廠商主力產品,功能更完善,整體優先度更高。新組電腦或升級硬件預算,建議選2K OLED屏並降低顯卡預算;若短期內不升級硬件,且已有4070Ti super及以上顯卡,可優先考慮4K屏。

尺寸怎麼選

• FPS等競技類遊戲玩家:一般偏好24寸,儘量不超27寸。

• 既玩3A又玩FPS的玩家:推薦27吋2K。

• 以玩3A爲主的玩家:各種尺寸都能選,可按預算和個人偏好決定 。

3. 面板考量

Q. 液晶或OLED怎麼選?


OLED屏幕有兩個主要勸退點:預算和使用習慣。只有這兩方面都滿足,才適合考慮OLED屏幕。


● 預算:OLED遊戲屏幕目前入門價約1300元人民幣,基本上整臺電腦總預算(含主機、屏幕、鍵鼠)在萬元以上,才推薦選擇OLED屏幕。

● 使用習慣:OLED不太適合長時間用於工作或掛機。像每天8小時以上的文字編輯、網頁瀏覽、程序撰寫、繪圖等工作,或者長時間遊玩UI位置固定的遊戲,都可能加速不可燒屏的出現。

若有上述情況,要麼不推薦使用OLED屏幕,要麼養成定期變換屏幕畫面的良好習慣。不過正常玩遊戲、看影片或電影,無需有此顧慮。當然,如果有其他屏幕可用於不適合OLED屏幕的場景,也可以選擇OLED屏幕。

如果條件滿足,該如何選擇?

● FPS玩家:若重視畫面清晰度,選液晶屏幕;若更看重反應速度、低延遲或遊戲體驗(畫面美觀度、沉浸感等),則選OLED屏幕。這兩種技術各有優勢,同價位下液晶屏幕通常刷新率更高,且無背光頻閃問題,畫面清晰度出色;OLED屏幕則在各幀率下都具備最快反應速度和最低輸入延遲。

● 只要考慮玩3A遊戲:基本上都推薦直接選擇OLED屏幕。

前兩張圖片中可以看出 OLED 反應速度跟輸入延遲皆全面輾壓所有類型的液晶屏幕。


Q. 液晶屏幕怎麼選?

液晶(IPS/VA/TN):

● IPS:各方面表現較爲均衡,反應速度、色彩準確度、視角廣度都不錯,沒有明顯的短板,價格相對親民,是低預算玩家的首選,高規格的IPS屏也能滿足對色彩和視角有較高要求的玩家。

● VA:原生對比度高,在配合Mini - LED做成真HDR屏幕時,觀影效果出色,但在玩遊戲畫面變動較快時,暗部層次容易模糊,不太適合FPS等競技遊戲。

● TN:反應速度最快,刷新率最高,適合追求獲勝的FPS玩家,但它存在色彩飽和度低、視角廣度極窄的問題,在色彩表現和可視角度方面有所不足。


預算問題

● 低預算:一般推薦IPS屏幕,它反應速度、色彩準確度、視角廣度都不錯,各方面沒有明顯短板,價格也比較親民。

● 有一定預算的FPS玩家:

○ 爲求獲勝不擇手段型:推薦高規格TN屏幕,其反應速度最快,刷新率也最高,不過缺點是色彩飽和度低、視角廣度極窄。

○ 享受遊戲體驗過程型:推薦選高規格IPS屏幕,通常在相同刷新率下,價格比TN屏幕高(即相同預算下,買到的刷新率通常較低) ,但反應速度也能很快,並且支持背光頻閃,沒有色彩和視角方面的缺點。

● 有一定預算的3A玩家:一般以推薦IPS屏幕爲主。特定高規格VA屏幕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4. HDR考量

Q. HDR是什麼?

HDR是一種免費(不會像光追一樣影響遊戲性能)的動態亮度範圍擴大技術。簡單來說,開啓HDR後,亮度上限變高,整體亮度變化程度提升,細微亮度細節的清晰程度也增加,不僅亮的地方可以非常亮,暗的地方也能呈現出更多細節。開HDR和不開HDR會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遊戲體驗。如果玩3A遊戲且條件允許,都建議優先購入支持真HDR的屏幕。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液晶”屏幕雖標註支持HDR,但其實是假HDR,因爲這些屏幕的背光沒有分區塊,無法在同一個畫面上拉開顯示畫面的亮暗對比,亮的時候整個屏幕都會超級亮,畫面糊成一片,觀感很差。

遊戲屏幕

• 面板種類

• OLED:自發光 - 真HDR

• 液晶:

• 背光種類

• 全陣列:真HDR

• 側光式:半HDR

• 直下式:假HDR


真HDR液晶屏幕判斷

液晶中只有具備全陣列區域調光(FALD)的纔有真HDR能力,能分割背光區塊增強對比度。當下真HDR液晶多爲Mini - LED,判斷液晶是否有真HDR能力,看是否是Mini - LED背光即可。側光式雖有區域調光,但分區是直線型,亮暗對比度差,HDR畫面亮區易外溢,不適合HDR內容,是半HDR。直下式通常指無區域調光功能的屏幕,全陣列也屬直下式,瞭解這些細節即可。


Mini - LED屏幕特性

● Mini - LED VA:VA面板原生對比度高,配合Mini - LED做真HDR屏幕,觀影出色,但玩遊戲畫面變動快時,暗部層次易模糊,不適合FPS等競技遊戲。

● Mini - LED IPS:原生對比度低,HDR對比度受限,不過因IPS特性,高刷新率下適配各類遊戲。


OLED屏幕優勢

與液晶需區分真假HDR不同,OLED全是真HDR屏幕,像素可單獨控制開關,無亮區外溢和光暈問題,顯示HDR無需背光演算,輸入延遲最低。但OLED在全畫面高亮度場景下,HDR亮度受限,亮度衝擊力不如真HDR液晶。

屏幕選擇大方向

1. 預算比例法則:無頭緒時,屏幕預算設爲電腦總預算15% - 30% 。如總預算約11500元,屏幕預算約1725 - 3450元;總預算約16100元屏幕預算約2415 - 4830元人民幣。

2. 遊戲類型導向:3A單機玩家選真HDR、高分辨率或寬尺寸屏幕;競技類玩家選高刷新率、反應快、支持背光頻閃的屏幕;兩類都玩的選支持背光頻閃的2K高刷新率IPS或OLED屏幕。

3. 與遊戲性能權衡:分辨率越高,對GPU性能要求越高,建議4060Ti以上用2K,4070 super以上考慮4K 。高刷新率屏幕更考驗CPU性能,換屏幕時可享速度優勢,換硬件時需權衡刷新率與CPU、GPU升級的效率。

4. 使用習慣影響:長時間文書、工作、網頁瀏覽不推薦OLED屏幕;已有其他屏幕用於日常,可考慮買OLED專門打遊戲;桌面空間小會降低寬屏或超寬屏的推薦度。


24寸屏幕

1. 24寸1080p 180Hz IPS屏幕:適合電腦預算極低用戶,無需高性能硬件。

2. 24(25)寸1080p 144 - 540Hz TN/IPS屏幕:適合重度FPS競技玩家,高刷新率、低延遲,配合背光頻閃可提升畫面清晰度;缺點是1080p分辨率性價比低,高階TN面板色彩飽和度低、視角窄,同價位OLED更具優勢。


27寸屏幕

1. 27寸2K 180 - 270Hz IPS屏幕:適合2K入門配置,價格實惠、色域廣,但對比度低,無突出亮點。

2. 27寸2K 180Hz Mini - LED VA/IPS幕:支持真HDR,適合預算有限的3A玩家,能提升遊戲體驗且無烙印風險;不過平價VA面板反應慢,不適合FPS遊戲。

3. 27寸4K 160Hz IPS屏幕:適合4K入門、桌面空間和預算有限,或已有高性能GPU且玩不喫性能遊戲的用戶,4K入門價低,可兼顧遊戲和觀影,部分型號有雙模功能;但無真HDR,對比度受限。

4. 27寸2K 240Hz WOLED屏幕:支持真HDR,適合以3A遊戲爲主、在光線充足處玩遊戲,且有其他屏幕用於工作的用戶,是OLED入門低價,具備頂級HDR遊戲體驗,鏡面WOLED顯示效果更佳;但有OLED烙印問題,文字清晰度差,不適合文書處理。

5. 27寸2K 240 - 360Hz QD - OLED屏幕:支持真HDR,適合以FPS遊戲爲主,同時想體驗3A頂級遊玩的用戶,有頂級HDR體驗,HDR色彩亮度高於WOLED,高刷新率更適配競技遊戲;存在OLED烙印和文字清晰度問題,不適合文書處理。

6. 27寸2K 480Hz WOLED屏幕:支持真HDR,適合以FPS遊戲爲重點、常在光線充足環境下玩的用戶,可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清晰度與高Hz液晶相當,延遲更低,也適合3A遊戲;但價格較高,需遊戲達2K 360fps以上纔有性價比,且有OLED常見缺點。

7. 27寸2K 500Hz QD - OLED屏幕(預計2025年Q2推出):支持真HDR,適合以FPS遊戲爲重點的玩家,可體驗最高500Hz刷新率,色彩表現好;預計價格較高,需遊戲性能支持,存在OLED固有缺點。

8. 27寸4K 160Hz / 1080p 320Hz雙模Mini - LED IPS屏幕(預計2025年Q2推出):支持真HDR,適合桌面空間有限,希望有雙模和4K真HDR體驗,或需長時間用於其他用途的用戶,用途全面,HDR亮度和色彩亮度高,無烙印問題;但刷新率不如OLED,畫面清晰度和輸入延遲欠佳,調校效果待評測。

9. 27寸4K 240Hz QD - OLED屏幕(預計2025年Q1推出):支持真HDR,適合預算高、硬件強,桌面小或***屏使用的用戶,像素密度高,HDR畫面精細,文字清晰;存在OLED燒屏。


32寸屏幕

1. 32寸4K 160Hz VA/IPS屏幕:適合4K入門配置,在2K高端屏幕間抉擇的用戶,尺寸適合桌前遊戲,4K畫面可用於觀影;但4K需強GPU,fps下降,無真HDR,單純4K提升對遊戲體驗有限。

2. 32寸4K 144Hz Mini - LED液晶幕:支持真HDR,在2K高端屏幕間做選擇時可考慮,提供基本4K HDR體驗,可長時間工作、瀏覽;但屏幕大,背光分區不足時遊戲表現不佳。

3. 32寸4K 240Hz QD - OLED屏幕:支持真HDR,適合追求極致3A遊玩體驗,且有其他屏幕用於工作的用戶,各方面表現頂級,4K像素改善文字清晰度;存在OLED烙印問題。

4. 32寸4K 240Hz/1080p 480Hz雙模WOLED屏幕:支持真HDR,適合預算充足,想兼顧高級3A體驗和頂尖FPS遊玩的玩家,可切換模式,玩FPS時可調整屏幕尺寸;但價格比QD - OLED高,若不考慮高幀率模式,性價比低。


34寸寬屏幕

1. 34寸3440*1440 160 - 180Hz VA曲面寬屏幕:適合模擬賽車和3A遊戲玩家,單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戶,沉浸感強;但總像素增加致fps下降,入門級VA面板反應慢、色彩飽和度低,不適合競技和生產力場景。

2. 34寸3440*1440 175 - 240Hz OLED曲面幕:支持真HDR,適合預算充足,單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戶,具備OLED優勢,沉浸感強;但像素密度有限,文字清晰度差,佔空間,不適合工作和網頁瀏覽,易產生烙印。

3. 34寸5120*2160 WOLED曲面寬屏幕(預計2025年推出):支持真HDR,適合硬件和預算充足,單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戶,像素密度高,沉浸感強,文字清晰度改善;但總像素量大,fps受影響,有OLED燒屏烙印問題,不適合長時間工作和網頁瀏覽。


49寸超寬屏幕

49寸5120*1440 QD - OLED超級寬屏幕:支持真HDR,適合需要多工處理、不想用雙屏,且喜歡模擬賽車超寬視角遊戲的用戶,32:9畫面遊戲體驗好,價格有優惠;但32:9支持遊戲有限,日常使用難度高,佔空間,有OLED燒屏問題,像素密度低,文字清晰度差,不適合長時間文書處理和網頁瀏覽。

額外補充

1. 保修:關注OLED的燒屏保修。

2. 菜單操作方便度:高階或多功能屏幕,操作便捷性很重要,影響日常使用體驗。

3. 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可提升HDR表現,但Windows環境不支持輸出,需其他信號源。

4. 輸入延遲(input lag):對競技玩家有用,但網絡延遲影響更大,屏幕間延遲差異影響較小。

5. 色域廣度:對影視、創作等相關玩家重要,多數Windows軟件在SDR運行,特定軟件需特定色域。

6. 色彩精準度:對創作人員關鍵,可保證創作色彩標準化。

7. 連接性:對多設備連接用戶重要,普通玩家用廠商附線插對孔即可。


其他重點注意事項:

1.幾個 HDMI 插孔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第幾代 HDMI。 HDMI 2.0只支持到2K 144 Hz或4K 60 Hz,如果你的屏幕高於這些刷新率,那它支持再多個HDMI孔都沒用。

2.不看廠商標榜的屏幕反應速度(1 ms、0.1 ms... 等),絕大多數都不可信。 那些數據通常是在特定情景開啓最高驅動加速的情況下測得的,實際你使用那個最高速驅動模式常常會造成屏幕畫面變換時的過沖現象,造成觀看屏幕時畫面產生反向重影,完全不是能好好玩遊戲的狀態。 所以實際想知道特定屏幕的反應速度,還是得看實際測試屏幕的不同驅動模式下的表現才能比較。

3.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品牌不重要,不論是Adaptive-Sync、G-Sync還是FreeSync,都可以正常運作在任何NVIDIA、AMD、Intel顯卡上,這些品牌的標準是好幾年前訂的,現在幾乎除了用來廣告以外沒有太大意義了。


碼字不易希望充電支持一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