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ameForce 編輯/碎長
每當提起《使命召喚》這個系列,我相信很多老粉的心中都是五味雜陳,近幾年新作實在是不盡如人意,就比如系列二十週年推出的最新作媒體評價極差,像IGN就只給出了4分的差評,這就更讓玩家們懷念這個IP往日的榮光。
雖然該系列的早期也推出過一些褒貶不一的作品,但還是會有很多玩家覺得比新作好玩得多,比如本期我們要聊的,就是整個系列第五部正統作品《使命召喚 世界大戰》(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簡稱COD5),這一代COD遊戲很長時間以來都存在爭議,最初很多玩家認爲是開了倒車,但時隔多年後再回過頭看,其優秀的品質和開創性的玩法,在整個系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2007年發售的《使命召喚4 現代戰爭》,把FPS遊戲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貼近現實的故事背景下,通過內容豐富的關卡,塑造出多方勢力衆多性格鮮明角色,普萊斯上尉等人物開始成爲COD的招牌,開發團隊IW社自然也成爲業界翹楚,並集中全力開始續作的開發。接下來輪到T社登場,他們顯然不甘心成爲IW社的替補預備隊,而是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COD遊戲,T社首先對遊戲引擎進行了升級改進,在COD4使用的IW3.0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非常實用的細節特效,例如人體肢解、衣物燃燒等,可以更真實地表現出殘酷的戰場環境,這也爲T社後續作品獨特的風格打下了基礎。
2008年11月11日,《使命召喚 世界大戰》正式在北美地區發售,涵蓋了PC、PS3、Xbox 360、Wii等平臺,遊戲的基本玩法和前作COD4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剛接觸的玩家還以爲是簡單的換皮,但實際上手玩過後,很快就會發現本作的魅力。本作的故事背景又回到了COD系列成名發家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也是被某些用戶認爲開倒車的重要原因,遊戲採用了兩條獨立故事線交替進行的設計,其中太平洋戰場與日軍作戰是首次出現在COD遊戲中,另外東線蘇軍戰役也是衆望所歸地復出了。
遊戲的故事從1942年8月17日開始,玩家扮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列兵米勒(MIller),在馬金島不幸被日軍俘虜,他和隊友遭到嚴刑拷打,兇殘的日本軍官將拒絕招供的隊友處決,就在米勒也即將被殺死時,下士羅巴克(Roebuck)帶領友軍及時趕到救下米勒,衆人在島上消滅了大量日軍,最終乘船撤離。1944年9月15日他們參加了貝里琉戰役,在突破日軍海灘防線後,遇到了幾輛97式奇哈坦克,米勒用火箭筒擊毀了坦克,最終來到一處高炮陣地,在消滅敵軍佔領後,迎來了日軍大批步兵和坦克反攻,米勒利用陣地上的高炮平射,全殲了援軍。
時間又回到了1942年9月17日,此時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正在緊張焦灼中,玩家扮演蘇軍列兵迪米特里別特連科(Dimitri Petrenko),正躲在佈滿屍體的噴泉水池中,在這裏遇到了同樣避難的維克多雷茲諾夫中士(Viktor Reznov),他由於受傷將狙擊槍交給了別特連科,利用爆炸聲音掩護消滅了監視的德軍成功脫險,這一段很明顯參考了電影《兵臨城下》片段。
在雷茲諾夫帶領下,兩人穿越了街道和建築物,來到了德國將軍阿姆塞爾的辦公室,卻發現將軍已經逃離並遭到德軍狙擊手伏擊,解決掉狙擊手後繼續追擊,最終在將軍試圖乘車跑掉前成功將其擊殺。這裏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設計,來到將軍辦公室能在桌子上找到他的手槍,撿起後一直帶在身上,如果能用這把手槍擊斃將軍,就能得到一個成就。別特連科和雷茲諾夫在斯大林格勒分別後,再次相遇已是1945年4月16日,此時蘇軍已經反攻到德國首都柏林近郊,在塞洛高地戰役中兩人並肩作戰消滅大量德軍,從此開始了粉碎敵人心臟的征程。
劇情再次來到太平洋戰場,米勒和戰友們繼續向貝里琉島內部進軍,消滅了多個迫擊炮陣地後,米勒進入日軍挖掘的坑道,利用火焰噴射器消滅了負隅頑抗的敵人,讓大部隊順利登陸,最終美軍成功佔領貝里琉島。
故事回到東線戰場,別特連科和雷茲諾夫在T34坦克配合下,消滅了火車站外圍大量德軍,最終和大部隊一起搭上了前往柏林的火車。火車到達後,他們在郊區開始了戰鬥,逐步進入到城市內,經歷了慘烈的巷戰後,他們來到了柏林地鐵站入口,三名德國士兵試圖投降但被雷茲諾夫拒絕。進入地鐵站後,德軍利用斷電造成的黑暗伏擊蘇軍,經過一番苦戰正準備穿越地鐵站時,德軍放水試圖阻止地下車站的蘇軍進攻,別特連科被淹沒生命危在旦夕。
遊戲情節又轉到了太平洋戰場,1945年4月3日,沖繩島戰役即將開始,玩家扮演卡特琳娜水上飛機下士洛克(Locke),在執行夜間巡邏任務時,發現了日軍運輸船,洛克操作12.7毫米機槍一頓狂射擊沉了運輸船,有意思的是,如果將日軍商船上所有的探照燈都擊破,讓敵船變成瞎子,還能獲得一個成就。隨後水上飛機遭到日軍戰鬥機攻擊,隊友的飛機被擊落,只剩下洛克機組孤軍奮戰,洛克利用多個不同位置的機槍,擊毀多方向來襲的零式戰鬥機和日軍巡邏艇,同時營救了多名附近落水的船員。
正準備在水面起飛時,發現大量的日軍神風自殺飛機趕來,洛克彈藥耗盡即將被日軍擊毀,美軍F4U海盜戰鬥機及時趕到,消滅了剩餘日軍飛機,卡特琳娜載着被營救的船員起飛,圓滿完成任務。另一邊米勒和羅巴克等人在島上遭到日軍頑強抵抗,穿越複雜的地道消滅敵人後,來到了沖繩島中心首裏城,頂住瘋狂反攻後本作太平洋戰場內容結束。
接下來進入到本作最後的故事章節,雷茲諾夫再一次將別特連科從水中救出,大批蘇軍開始進攻柏林國會大廈,清理掉外圍的幾門88戰防炮後,蘇軍攻入大廈內部,逐個清理德軍重兵部署的房間,最終來到大廈屋頂。雷茲諾夫將插上紅旗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別特連科,但一名負傷德軍開槍射傷了別特連科,雷茲諾夫則手刃敵軍,受傷的別特連科還是讓紅旗升起,整個遊戲故事全部結束。
《使命召喚 世界大戰》表現出了和前作不同的畫面風格,兩條故事線都用非常真實血腥的手法,讓玩家感受到戰場殘酷的環境,像日軍殘暴的屠殺、火燒敵人、坦克碾壓、肢體破裂等細節表現,都是以往同類遊戲所沒有的,這種硬派沉重略帶恐懼感的味道,從此成爲T社COD遊戲的重要特徵。
本作在人物塑造上也有了明顯提升,羅巴克和雷茲諾夫這兩位老大哥式人物,是玩家遊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忠實戰友,對話戲份十足,同時還邀請了著名演員配音,羅巴克的聲優是基弗薩瑟蘭(Kiefer Sutherland),也就是美劇《24小時》的主角傑克鮑爾(Jack Bauer);雷茲諾夫的聲優是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曾飾演多位經典反派。T社從本作也開始打造完整世界觀,像雷茲諾夫在後續作品中多次出現,爲“黑色行動”系列故事埋下了伏筆,現在也有部分玩家將這一代COD稱爲“黑色行動前傳”。
這代遊戲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超高的遊戲難度,甚至被很多玩家認爲是整個COD系列最難一部,關卡中敵人的手雷經常多枚一起扔過來,留給玩家反應的時間很短,經常被炸的令人抓狂。在日軍太平洋戰役中則更上一層樓,除了手雷雨外,經常有暗處埋伏的日軍手持刺刀向你發起萬歲衝鋒,最高難度下玩家幾乎沒有QTE按鍵反應時間。當年即使用最低難度,玩家也要死亡多次才能順利通關,而最高難度通關的玩家則寥寥無幾。
本作除了傳統的故事戰役和多人對戰外,還創新加入了殭屍模式,玩家可以單人或合作,防守一座孤獨的房屋,殭屍會不斷從多個入口衝入,玩家通過殺死殭屍或修補窗戶獲得點數,從而開箱子獲取強力武器並解鎖新的區域,直到所有玩家陣亡遊戲結束。這個模式推出後迅速受到玩家歡迎,之後在T社COD遊戲中繼續發揚光大,成爲了標誌性玩法之一。
《使命召喚 世界大戰》發售後表現優異,IGN評分9.2,GameSpot評分8.5,Xbox 360版銷量750萬套,PS3版銷量543萬套,Wii版銷量194萬套。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早已落後的PS2主機,還推出了一部獨立作品《使命召喚 世界大戰最終前線》(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Final Front),PS2外包給Rebellion開發,沒有多人模式和殭屍模式,故事戰役包括太平洋戰場和西歐戰場兩部分,沒有蘇軍內容,即使這樣的嚴重縮水版本,仍然有172萬套銷量,COD這個名字的魅力可見一斑。
本作的成功讓T社擺脫了IW社備胎的地位,終於有機會開發屬於自己風格的COD遊戲,動視在FPS遊戲領域也有了更多選擇,當年在遊戲中火燒日本鬼子的經歷,已成爲很多玩家的永久回憶。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