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取捨的全能耳機,作爲ROG它甚至還有性價比?

前言:前段時間體驗了一波ROG棱鏡2,突破千元的售價,並不是每位用戶都負擔的起。

而就在近期發佈的ROG破風,或許能夠讓你以棱鏡2一半多的價格,體驗到ROG獨有的樂趣。

懂得取捨,保留核心體驗

棱鏡2——1299元;破風——799元,如此之大的差價,區別在何處?

整體外觀,主要區別有如下幾點:

  • 耳罩形態,破風與棱鏡都爲非常規“D”型設計,分別爲橢圓型和三角形,棱鏡的耳罩腔體面積要更大。但就ID設計方面,破風並無妥協。

  • 頭梁模式,破風采用彈性頭帶,而棱鏡則爲常規的可調節伸縮頭梁。

  • 頭梁材料:破風采用塑料,而棱鏡則採用質感更好,且重量較輕的合金。

這就導致,破風在更多采用塑料組件的前提下,重量僅比棱鏡輕上10g左右。

那誰佩戴更爲舒適?我認爲,破風更好一些。

得益於彈性頭帶,破風無需進行過多調整即可進行佩戴,並且對頭型的適配更好。

棱鏡2的伸縮式頭梁調整不當,長期佩戴容易“頂頭”。

而破風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只要頭型不太非常規,戴上即可完成適配。並且貼合緊密。

彈性頭帶這麼NB,爲啥更貴的棱鏡2不用?

畢竟是一條鬆緊帶,長期使用導致彈性下降則會影響體驗,就耐用性,這點棱鏡2更勝一籌。

但是,破風的頭帶是可更換的,並且支持二檔調節,也考慮到位。

作爲ROG核心要素之一的燈效,破風的表現就更素一些。

棱鏡2爲發光LOGO+環繞燈帶設計,而破風僅爲格柵狀LOGO,與影刃3設計思路類似:低價位產品,降低光效表現,開源節流。

當然,質感仍在線,支持RGB漸變光效。

耳套方面,破風則無備用耳套,而是直接採用適配性更廣的網面耳罩。

並且耳罩拆裝也比棱鏡2要困難許多,如果耳朵容易出油出汗,備上一些一次性耳罩套會更實用。

倒是兩者單元採用的爲同款50mm鍍鈦振膜振膜,單元素質在同一水平線。

與棱鏡不同的是,破風是依照哈曼曲線進行調音,並未爲遊戲專門拉高低頻營造效果。

換句話來說,它可能會成爲適合聽歌全能遊戲耳機!

更適合聽歌的遊戲耳機

破風與魔導士一樣,擁有獨立純淨的獨立奧創驅動,使用更加方便。

破風與棱鏡都爲Speed Nova,2.4Ghz下棱鏡2支持最高24bit 96000hz,而破風只有16bit 48000hz。

但該規格也夠用,除非去聽母帶... ...

回到聽音與使用體驗,破風的調節按鈕較爲全面,段落分明的三模切換鍵,滾動反饋明確的音量鍵。

其中,音量滾輪直接控制系統音量,總算不會炸耳朵了。

硬要挑點刺,其按鍵質感不比棱鏡2,畢竟定價在那。

聽感方面,由於其照着哈曼曲線調的,比較素,對比日常Hifi耳機而言,切換過去甚至有些不習慣。

但在遊戲耳機品類中,也難得有這樣調音的產品。

甚至個人感覺其低頻出乎意料的單薄,EQ低頻拉一下會好一些。相較於棱鏡2默認狀態下低“嘭嘭嘭”,破風調得有點不像遊戲耳機(哈曼不是低頻有增益嘛?)。

默認狀態下,中頻則驚喜十足,人聲與樂器聽起來很舒服,分離度嘛,有點Hufu,畢竟被監聽耳機給養叼了。

並且聲場也較爲開闊,不過頭,有空間感但不空曠,就遊戲聽音辨位應該沒問題。

整體而言,其聲音給的是較爲保守的,如果你有耐心,好好調調,其可塑性要比一般遊戲耳機更強。

遊戲表現方面沒問題,不比大哥棱鏡2差。

無論是聽聲辨位,還是麥克風表現,都在線。

虛擬環繞音依舊是遊戲日用不建議開啓,怪怪的。

倒是觀影及其推薦開啓,臨場感很強。並且也沒有電影院那種過重的低音,純淨自然,很舒適。

總結

在保留ROG核心元素,包括外觀做工、燈效、驅動與佩戴感受在線的同時,破風價格儘可能下壓,來到799元。並且作爲遊戲耳機,其聽音表現雖不如常規HIFI耳機,但整體表現,尤其是可塑性方面要比同等定位的產品強得多。

個人感覺,它更像全能型選手,能在更多場景出現。

如果你是競技遊戲發燒友,且追求ROG的極致體驗,那棱鏡2則會更適合你。

如果你更偏向於日用,想整個ROG入門耳機,體驗一波全家桶生態,那破風則會成爲新的優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