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完了鍵帽,這次來談談軸體,詞比較多,而且也是機械鍵盤非常重要的部分,不用一次性記住的,要是產品選擇上遇到哪裏不懂的就過來看兩眼相關的就ok的了
本篇目錄:
① 軸體物理結構
② 軸體類型
③ 軸體行程
④ 軸體材質
⑤ 觸底類型
⑥ 加長軸芯
⑦ 軸體聲音與手感
⑧ 軸體穩定性
⑨ 軸體彈簧與壓力
⑩ 潤軸、潤彈簧
⑪ 軸體雜音
與細節
第一篇的時候有談過基礎軸體只有櫻桃/cherry家的青茶紅黑,在他們專利到期後其他廠商自然就會蠢蠢欲動,對這幾個軸體進行優化改版,不過也那麼多年了,大多情況都是換湯不換藥,甚至是換種顏色又能賣了,賣相現在好很多,幾年前及以前鍵盤圈那水是真的深啊
① 軸體物理結構:
軸體組成一般分爲 上蓋、軸芯、彈簧、彈片、底殼、軸腳/針腳
----上蓋就是外殼,圖中不難看出 是有卡扣的。
----軸芯,中間那根柱子是被彈簧套着的,兩邊有突出來的會和底殼導軌接觸,這樣就能上下運動了。
----彈簧。
----彈片也稱爲動靜片,但大家都習慣講成彈片,動靜片一般會出現在產品描述,都指同個東西,由軸心下壓時兩個小腳推動來回閉合觸發按鍵。
----針腳其實就是彈片尾部的兩根腳,是抽象出來的概念,露出來的就叫針腳了,用來連接鍵盤pcb的,彈片來回閉合時電會經過針腳。
----底殼最後由上蓋卡扣來扣緊,從而封裝成軸體。
一顆普通軸裏面就是這些玩意了,軸體是能拆的,裏面的任何東西都能換
② 軸體類型:
----從櫻桃問世至今,主流軸體類型可以分爲:
光軸、磁軸、機械軸(段落軸 與 線性軸)
----機械軸
機械軸是機械鍵盤最常見的軸,線性軸只有一種,就是直上直下的,沒有其餘能明顯感知的特點
----段落軸分爲 有聲段落、無聲段落(類茶軸)、大段落(類HP軸)
那麼有聲段落分爲兩種結構,一種是“青軸/類青軸”,也是“MX結構”,而另一種是我們國產自研的“BOX結構”,當然目前除了box就是mx了,發明box結構的廠叫凱華,它和青茶紅黑這種mx結構不同,彈片是單獨封裝在一個小空間裏的,這個小空間由防塵蓋扣住底殼來實現,軸芯下壓時候會推動綠杆,然後綠杆往裏推動彈片來觸發按鍵,然後它發音的部位叫“扭簧”,因爲這個小空間很像盒子,所以稱爲box結構
從圖可以看出按鍵往下時會把扭簧往外推,扭簧回彈時會撞擊來發聲。但是它和青軸不同,青軸是按下去時發聲,回彈時是沒有那種清脆聲的,不過回彈也能聽見較小的“咔”聲。box結構呢按下去和回彈都是清脆聲的,響應一次按鍵發兩次聲。
而MX結構是軸芯下壓/回彈時將彈片進行推動來觸發按鍵。
----box結構非常成功,封裝在一個小空間裏來防塵,凱華出名的兩款軸體是:
1、box白軸,被譽爲box裏結構性價比最高的有聲段落軸
2、極地狐軸,被譽爲有聲段落軸中聲音和手感的天花板,聲音非常集中清脆,有種說不上的感覺,可以去b站搜一下極地狐聲音聽下。
我不是很懂很多入圈的小白爲什麼都選這軸,說什麼一步到位,我是覺得沒必要。不過極地狐的聲音真屈指可數了
還有一個叫知夏軸,性價比比極地狐高,但無奈聲音比較散,部分人認爲敲久了會煩躁,我覺得還好
----無聲段落(類茶軸)很多都是普通茶軸的換色版,而且比較少就不多說了,畢竟喜歡茶軸愛折騰的人比起其他三類軸不算多。我不喜歡的軸就是茶軸了
----大段落(類HP軸)其實還有幾個名稱:“提前段落”或“提前大段落”軸,原名也叫“聖熊貓” “Holy Panda”,所以叫HP軸...哎~命名真的可以爲所欲爲
,所以在購買軸的時候會發現有那些什麼大段落啊HP啊提前段落啊等等字眼都是指這個類HP類型的軸,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它的結構和普通段落有點區別,圖上能看出軸芯有圓弧的形狀,它是在一開始按壓就是段落,直到按到底或快到底之前都是段落,按下去的整個過程都是段落,我入圈至今都不習慣這種軸,太怪了,手感真的怪,不算討厭但無法習慣
----光軸、磁軸
這兩個軸體區別一個是感應紅外光來觸發,另一個是感應磁通量來觸發。光軸是光一旦被擋住就觸發,磁軸是磁鐵往下時感應器感應到的磁通量達到一定數值就觸發,這兩種都能做到靈敏響應,不是普通用戶能察覺比機械軸有更大區別的,這兩種軸是爲電競用戶提供的,著名的網吧鍵盤“達爾優”,部分網吧會配備達爾優的紅外光軸,還有的會提供磁軸,觸發行程通常很短,而且磁軸可以通過驅動來調節觸發行程
----矮軸:
其實就是普通機械軸把行程極限縮短,就像筆記本鍵盤,但目前矮軸市場並不算大
③ 軸體行程:
這個好理解很多,分爲:
觸發行程 和 觸底行程
1、觸發行程就是手指從靜止開始往下按壓到這個距離就會觸發按鍵,原廠標準就是2mm,兩毫米的觸發行程
2、觸底行程也稱爲“鍵程”,也就是手指從靜止開始往下按壓到底的路程就是鍵程,原廠標準是4mm
綜合來講,還有一個名詞叫“標準鍵程軸體”,這個標準指原廠線性軸標準,也就是這個軸體的觸發行程是2mm、觸底行程是4mm。當然也有含糊一點的:不提及觸發行程
另一個名詞是“全鍵程”,指的是4mm鍵程,但和觸發無關。
3、講到行程還有一個軸叫“銀軸”,它是專門給遊戲黨設計的軸體,它也稱爲“提前觸發軸”,一般來講銀軸/類銀軸的觸發行程只有1~1.4mm之間,大多數標註類銀軸都在1.2或1.3mm觸發,手指輕微一動就觸發了,這種軸只適合某些高競技類遊戲,不適合打字,不信你試試。。代表軸有“快銀軸” “集賢白軸”(不是推薦,僅供參考)
還有一個叫“提前觸底的”,就是行程非常短,有不少軸體都是提前觸底的,大概在3.5~3.9mm,類銀軸能更短
④ 軸體材質:
上蓋、軸芯、底殼材質:比如什麼pc、pom、尼龍等等,這個主要看搭配,不同的搭配會影響整體的手感與聲音,但這是小白向,只講重要的部分吧。
1、pc上蓋,這是最常見的且成本也不高,某些軸體回彈時候一般會撞擊上蓋,特點是聲音會有點碎。
2、pom上蓋、軸芯,這種材質能使手感非常順滑,但成本並不低,價格通常會比較貴,大概一顆在兩元左右或更貴。
3、還有PA66也比較常見,但是不純,基本是混合材質,所以這個我也不好說。
總而言之都是塑料常用的一些材質,商家可能會換不同材質的軸標註一些“防刮、光滑不易粘灰塵、不易變形、耐高溫”等等,沒太大用,說真的,對小白來說始終只有手感和聲音纔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拿來供着的
⑤ 觸底類型:
分爲“軸芯觸底” 和 “軸壁觸底”
這個很容易區分,軸芯觸底的就是軸芯中間的那根柱子碰到底殼凹下去的圓圈位置發聲,優點是聲音集中、手感反饋力也很聚攏,缺點是用力過猛會有點震手頂手,實際上感知不算很強,當然不一定是缺點,挺多人都喜歡這種強反饋感,當然還要和定位板搭配,定位板越軟感知就越弱了。
那麼軸壁觸底的話就和軸芯柱沒關係了,是通過軸芯兩邊底端觸碰底殼發聲,優點是用力時力度分散不會太震手,缺點是聲音不集中,稍微散點
⑥ 加長軸芯:
這個概念其實是“提前觸底”的一種手段,通過加長軸心柱或者軸壁能更快的觸底,凡是聽到“加長軸芯”設計的都是提前觸底。
但是加長軸芯不適合用於大鍵位,特別是空格,因爲按到底時軸心最上端不能和上蓋保持同一水平面或低於上蓋,這樣就會造成中間高,兩邊低,就是“蹺蹺板”,把蹺蹺板想象成空格,兩邊低就會讓鍵帽傾斜流汗滑稽,可能部分人無法理解爲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因爲空格和衛星軸會有關聯,暫且不談
⑦ 軸體聲音與手感:
----在鍵圈裏聲音一直是關注點,例如 麻將音、石子音、馬蹄音、水滴音、踩雪音、木魚音等等等等,其中目前最受歡迎的是麻將音,其實就是軸體發聲稍微悶悶的,發出打麻將時的聲音,大家常說的“灰木軸”。如果鍵盤內部填充不好的話是不能發出你認爲會發出的聲音的。(“內部填充”屬於套件 後期會更新一篇來講)
同理,其他命名例如石子、水滴音等都是對應名字抽象模擬出來的聲音,大家可以在視頻平臺上搜“麻將音”,比文章更清晰更徹底的瞭解軸體聲音。
----那麼手感也是碼字人羣關注點,文字工作者例如客服、小說家、營銷號等等,他們工作時可以說手指從不離鍵盤,軸體選擇受限,可能會選擇輕壓力、觸發行程不短、總鍵程不長的軸,壓力越輕手感越輕盈,連續敲起來不會累,但兼容遊戲+碼字的用戶通常不會選太輕的。材質也是會影響手感的,例如pom軸芯,它的特點是順滑,軸體壓下去的時候感覺不到摩擦力,那麼這就是“順滑度”,軸體通常需要潤滑油/脂才能削弱軸芯與底殼導軌間的摩擦力,但是全pom材質的不需要,特點就是順滑,而且越用越順滑,這是材料特性。
⑧ 軸體穩定性:
分爲“十字軸芯” 與 “防塵壁軸芯”
防塵壁也稱爲圍城/圍牆結構,如圖
十字軸芯它的周圍什麼都沒有,穩定性稍微差一點 會有小幅度搖晃,而防塵壁軸心在十字軸芯結構基礎的四周圍了一圈,剛好可以包裹住鍵帽的十字口柱,優點是穩定,通常來講搖晃程度比十字軸芯要小,那麼防塵壁也並非無缺點,就是它在下壓時圍牆大概率會碰到上蓋,摩擦力也比十字軸心要大一丟丟,且聲音不一定很純粹,所以帶防塵壁的軸通常會有一點“沙沙聲”,不過放心 高端點的軸體會在上蓋多加幾條“限位柱”來讓軸心減少大面積摩擦力且提升穩定性(因爲限位了所以搖晃會更小)
⑨ 軸體彈簧與壓力:
----彈簧一般有單段彈簧和雙段彈簧,彈簧網上也能單獨賣,搜“軸體彈簧”
1、單段彈簧,就是普通的彈簧,它的特點是力度均勻,按下的過程回彈力度是均勻逐漸增加的。
2、雙段彈簧,看上去就像兩個單段彈簧合在一起,它的特點是:力度不是完全均勻的,大部分雙段彈簧在初始按壓時感受到的力會比較大,但當你按下去時會突然有種變輕了的感覺,但是快到底的時候又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抽象理解就是去推一個箱子,由靜摩擦力到動摩擦力的過程,初始壓力稍微會偏大
3、加長彈簧,很多軸都會出現“單段加長彈簧”或“雙段加長彈簧”,因爲單段加長不如雙段加長來的力度變化更大,只要是加長的話,力度變化會比較明顯。
如果讓我推薦,得看你喜歡快速打字不,如果喜歡那麼雙段會比較合適,因爲中間停留的時間會比較短,你手指的初始壓力一旦下壓後就會因爲慣性一直往下直到底的時候你都不用出多大的力,觸底後靠手指輕微抬起+彈簧回彈力增速。
⑩ 潤軸、潤彈簧:
----網上也有賣潤滑油和潤滑脂
----軸體在運動時 導軌和軸基本上會接觸的,接觸就會產生摩擦,摩擦力越大體驗就越差,按起來會卡澀卡澀的,爲了緩解摩擦力的解決方案是塗潤滑油或潤滑脂,潤滑油很滑但容易揮發,哪怕軸體不用 放置一段時間揮發後又得重新塗了,沒辦法只好換潤滑脂,脂比油要黏,極限順滑程度肯定不如油的,油比脂容易揮發,脂要黏一點可以附着軸體導軌,時間長了也會移位而且也會幹的,無論是潤滑油還是潤滑脂都是消耗品,軸體的順滑度不可能買回來用個幾年都是一樣順滑的(POM材質除外),高強度碼字的人羣基本兩個月就得潤一次,所以他們不想折騰從而選擇了POM材質的軸體,完全不用潤滑,而且越用越滑,逆天。
----彈簧其實如果沒有彈簧音一般不用潤,如果有也是用油去潤,用脂的話回彈力會弱很多
⑪ 軸體雜音:
可以分爲 沙沙聲、彈片音、彈簧音、上蓋音
----沙沙聲,是軸體的軸壁和導軌進行摩擦產生的聲音,一旦出現這種聲音 要麼證明材質不行要麼就是軸內的潤滑消失了,潤一下吧哥們。
----彈片音,是彈片和軸芯的小腳接觸後產生的聲音,如果彈片生鏽或小腳有磨損會出現這種聲音,要麼就是潤滑消失了,小腳和彈片間也是要潤滑的,潤一下吧哥們。
----彈簧音,一般是彈簧頂端和彈簧底端接觸撞擊產生的聲音,可以說部分彈簧質量不行,那麼質量不行的話廠商會進行潤滑再賣的,如果還是出現這種聲音那麼證明潤滑消失了,潤一下吧哥們。
----上蓋音,也分爲“回彈上蓋音”和“摩擦音”,回彈上蓋是軸體按下去回彈的時候軸芯會撞擊上蓋,一般材質好的話聲音會很穩很集中,如果材質不好那麼會產生比較稀碎又散亂的聲音。“摩擦音”是指防塵壁撞擊上蓋的聲音,防塵壁幾乎都有這缺點,尤其是全POM材質,撞擊聲音最大 比較難受。一般上蓋是不需要潤的,但是實在受不了這種聲音可以換個軸,真不想換就潤一下吧哥們。
總的來說....有什麼雜音是不能通過潤滑解決的嗎?潤一下吧哥們,請...
最後談下細節:
1、買軸的時候不要光看名字去買,要看類型,一個段落軸無論怎麼命名它還是段落軸,線性也同理,同類型的軸已決定了特性,無論是幾塊錢一顆還是一毛錢一顆,只要同類型的軸你體驗下來感知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國產軸很多都是花裏胡俏命名的,要是你認爲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玩意那就錯了,商家最喜歡忽悠小白,特別是廣告術語,“像魚兒在海里游泳般順暢” “高溫不易燃” “加粗設計延長壽命”等等...其實就是把軸體的特性講了一遍,硬生生給你上了節物理課 最後你會發現換一家也是這樣
2、注意光、磁、段落、線性都是主流類型,不要去接觸一些從未聽過的店鋪自稱自研的軸,水很深的,比如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出現一家新店鋪稱自研的那什麼螺旋軸,說是能自轉疑問?!好在後來下架了,不知道是被投訴還是怎樣,牛頓聽了都得掀蓋出來罵一頓
3、軸體壓力到底多少合適?
按照大多數人的習慣打字是42g~48g觸發最合適,越輕越適合長時間打字,但很容易誤觸,越高壓力長時間打字打字越累,如果你初次接觸壓力,那麼我建議你選個45g左右觸發的軸爲基礎,到手後下次能進行微調,但是空格的鍵帽會非常重,如果用正常打字的軸去裝空格,那麼彈起來力度會非常弱,所以需要比字母區的壓力要+10~30g,我的話用的是46g觸發、58g觸底,空格用80g觸底的彈簧,因爲我pbt鍵帽比較厚所以重一點,如果真難選的話我推薦“赤瞳ACE v2”的軸放空格,說實話我不太喜歡這個聲音和手感,我目前沒用這個軸,畢竟是TTC的,但是它用來做大鍵比其他熱門軸要合適(全鍵程軸),主要是讓你體驗下大鍵猛回彈。
4、軸體失靈怎麼解決?
大多數情況是彈片接觸位置或者針腳位置有氧化生鏽現象導致失靈,那麼這種就沒辦法了只能是換一個軸了,下次記得換鍍金防氧化彈片的軸。但還有一種情況是軸裏面有灰塵雜物堵住金屬接觸點了,這種情況一般把軸拆下來彈片與觸點位置擦一遍裝上去基本就沒事。當然還有其他損壞的,比如針腳斷了,斷就算了 最怕斷在鍵盤pcb裏面得送保。
無論是哪個軸失靈,先拆下失靈的軸和沒失靈的其中一顆軸,把沒失靈的裝到失靈的那個鍵上,如果成功觸發那麼絕對是軸的問題,這種情況換軸就行,如果都不行送回保修
----- -----暫時想不出還有什麼小白能容易理解的概念了,本篇較長,如果有錯誤可以狠狠的噴,下篇講“衛星軸”。
如果你有興趣入鍵圈那麼又是一堆新概念
最後都看到這了,給個贊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