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地平線》遇冷背後,索尼或許需要更“溫和”的市場策略

2024年,對於索尼有利的新聞並不是沒有,但或許有一點黑色幽默的意味:那便是拯救Q3財報,大概也帶動了主機銷量的那個遊戲,是(PS優化欠佳的)《黑神話:悟空》。

於此同時,2024年是索尼遊戲大批量登錄PC的一年,但《星鳴特攻》在8月傳來劫報,《戰神5》也僅僅是表現平平,最新的《樂高地平線》更是創下索尼遊戲steam在線新低(甚至低於《星鳴特攻》)——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從今年開始的強行綁定PSN、對於國區(和其他很多傳統低價區)不那麼友好的定價等等。

不過《樂高地平線》作爲一款“隨便怎麼做大概都可以混個MC80分”的樂高遊戲居然在銷量和口碑方面都表現欠奉,還是多少讓我有些意外,那麼這款遊戲究竟表現如何呢?

以視效見長的《地平線》系列,在《樂高地平線》同樣視效上佳

《地平線:零之曙光》、《地平線:西之絕境》都在它們面世的那個時刻成爲了視覺效果的標杆性遊戲,那麼《樂高地平線》大概在“樂高遊戲”中也大概能實現這一點。

遊戲的模型表現精細、環境細節出色、光影調校到位,作爲一個“遊樂場”類型,能帶來足夠愉快的體驗。

此外遊戲中準備了大量(手遊風格的)自定義要素——在老家可以建立房屋和各類小設施,並且按喜歡的樣式進行裝潢。

你也可以爲自己購買各類服裝——除了地平線中的服裝,還包含大量樂高傳統逗趣服裝。

這些內容基本都是獲取“積木”(主線或者完成任務板的挑戰內容後獲取)到一定數量之後解鎖,然後通過遊戲中獲得“螺栓”來完成購買,當然做了這麼多局外“裝飾性”內容也只是錦上添花,那麼局內的關卡制內容體驗如何呢?

其實玩法還算豐富有趣,但體量實在難以恭維

我玩的上一部樂高遊戲是《樂高星球大戰 天行者傳奇》,由TT Games打造,它獲得了MC78分,在34144評價中獲得91%好評率——當然,你可以說,星戰是什麼IP,你地平線是什麼IP?

不過更大的問題大概在於:《樂高星球大戰 天行者傳奇》和此前大部分樂高一樣,都是量大管飽,基本都是30小時流程起步,那麼《樂高地平線》劇情流程多長呢,是5小時(可能還不到)。

當然,首先你可以說:濃縮的纔是精華,有趣的5小時比100小時的罐頭折磨更有意義,從這個層面來說,其實《樂高地平線》完成了不少增加趣味性的設計:

遊戲的戰鬥內容對於樂高遊戲這個類型算是相當豐富了:多樣的機械獸類型大幅度的還原了原版的體驗,故事也基本是按原版故事線推進(且因爲不用跑開放世界節奏快了很多)——其中穿插了一些在《宇宙機器人》中也很常見的跑酷、支線和隱藏寶箱設定,當然比起“子供向”的《宇宙機器人》,《樂高地平線》中這些內容的設計還要簡單了很多。

遊戲中可以潛行通過很多區域(但是不推薦,沒經驗),戰鬥的話最大的樂趣大概是可以把雜兵舉起來扔(機械不行),雜兵扔進河流懸崖是即死;機械則需要依靠地圖中大量的地圖道具、瞄準攻擊弱點和熟悉各類怪物的行動模式和機制,總的來說不難——高難度帶來更高傷害,在部分血藥補給較少的地圖降低了容錯率,但是總的來說這款遊戲的戰鬥在AAVG中算是相對簡單的。

角色有多樣的武器BUFF和主動道具可以用,以俄洛伊爲例:能冰凍敵人的冰箭、能點燃敵人的火箭、貼臉傷害爆炸的散射箭等等;主動道具則有召喚型的熱狗攤、拍人用的大木板、二連跳(附帶火焰傷害)的火箭靴等等。

可以說在還原原作一些特色(比如各個召喚獸的弱點打擊)的基礎上,製作組還是想了些辦法整出新活,而這些主動道具可以和角色原本的技能和武器形成多樣的配合(比如引線+拌雷),還是能達成不錯的戰鬥體驗。

除此之外,遊戲可以在使用弓箭的俄洛伊和使用長矛的艾倫德,使用近戰的瓦爾,使用炸彈的蒂爾莎之間切換,每個角色都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模組,所以可以帶來各有特色的戰鬥體驗,你可以在關卡開始階段隨時切換想使用的角色(劇情解鎖之後),當然,還可以聯機(本地或者在線都可以),這些都大幅的增加了重複可玩性。

相對於本體的RPG系統,《樂高地平線》的養成相對簡單很多——每個角色最多可以升到40級(新角色獲得時和俄洛伊同等級,但是接下來你不練他們也不會升級),每次升級會提升血量、傷害、蓄力傷害等被動技能;

此外隨着累積的積木數量會解鎖新的技能(最高40塊)——我個人是比較推薦優先拿提升經驗獲取的,比如射弱點增加經驗、道具擊殺增加經驗等。

遇冷背後,或許需要更“溫和”的市場策略

所以最終結論而言,《樂高地平線》是一個體量偏小、視效不錯、戰鬥花樣挺多的樂高遊戲,不過這一切可能因爲昂貴的售價顯得不那麼友好了。

在索尼最開始登錄steam平臺時,《地平線:零之曙光》也是第一批遊戲之一,當然那個時候就鬧出過“性感索尼,在線漲價”的故事(最初公佈頁面僅售100多,很快翻倍),索尼遊戲在以貴聞名的日常也基本算是T0。

雖然整體上不可否認遊戲大多有着相當不錯的基礎素質,但或許《樂高地平線》這種體量只有《宇宙機器人》1/4的遊戲(質量更是不如)應該考慮一個更加親民的售價(PS或者PC平臺都是),在25年還有《索尼蜘蛛俠2》等作品在路上,或許對於部分無聯機傾向、小體量的作品,索尼應該考慮一下需要更“溫和”的市場策略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