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三浦展曾提出“下流社會”的概念。所謂“下流”,不僅僅是收入低下,人的購物慾望、生活熱情也在全盤下降。書中提及,日本年輕人意識到階層差距已無法拉近,階層開始有意識地向下流動。你認爲,日本會成爲中國消費趨勢的鏡子和警示嗎?
我(馮衛東老師)覺得其實能成爲部分的啓發參考。三浦展提出,“下流社會”裏,當向上的機會枯竭,大家會乾脆從另一個角度來提升自己的滿意度,不要那麼累,消費慾望也降低一點,然後用另一種方式尋找生活的意義。
消費不是簡單地降低,它會產生新的消費價值觀。
日本非常流行“古着”這樣的二手衣服、二手傢俱市場——他們不去奮鬥追求收入的增長,但是通過二手物品的利用和共享,來提高消費效率。
所以,日本的人均GDP增速在將近30年裏是趨零的。
不能說日本的消費社會沒有變化,或者幸福度沒有增加,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他們是進入了另外一種增長模式——經濟淨福利(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經濟淨福利指標越高,代表一個國家在提高國民福利方面的表現越好)的增長,通過提升消費效率來獲得經濟福利的增長。
但在GDP的概念維度上,是幾乎沒有增長的。
在“明確地悲觀”的狀態下,消費者自然會尋找更有效的消費方式。它不是指消費者會去開源增加收入,而是去節流,提高消費效率——買不如租,租不如共享。
所以日本經濟增長停滯,年輕人的收入甚至比父輩的還要低——現在的年輕一代都有這樣的特點。
(圖/《錢斷情始》)
日本“第四消費時代”有一個重要特徵——通過共享消費,讓人與人建立更多聯結。
日本有一種很流行的小店叫“咖啡洗衣房”。大家在等待洗衣服的時間裏,在邊上坐着一起喝咖啡,這個空間既成爲社交場所,也讓大家共享了更先進的、商用的洗衣和烘乾設備。
當年輕人預期未來的收入不再增長時,他們一定會基於此去優化自己的行爲,二手物品、共享經濟都會陸續出現。
2019年9月14日,四川成都。在位於百花西路的自助洗衣咖啡店裏,顧客可以購買咖啡,也可以自助洗衣。(圖 / 視覺中國)
中國和日本也有不同。
日本各地發展是比較均衡的;中國的縱深則比較大,一線、二線城市與低線城市的發展有不均衡、不同步的狀況。
一些一線城市或新一線城市已經從“第三消費時代”過渡到“第四消費時代”,而四線城市可能還處於“第二消費時代”到“第三消費時代”的過渡。
中國還有“巨國效應”。我們的人口約是日本人口的11倍有餘。三浦展也觀察到,在日本出現的哪怕再小衆的消費,放在中國市場,都可能在人口規模以及發達的電商中轉化成巨大的量。
我年初去日本研學的時候,與三浦展做了交流。他認爲他所提出的四個消費時代,是基於日本的社會發展觀察得出的,與我的觀察也比較契合。
三浦展的理論雖然不完全適合中國,但背後有深刻的規律,比如收入變遷、教育變遷,在全世界來看都有類似的變化。
其中包括單身經濟的趨勢——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還有一個特徵是存在年輕人不結婚的現象,即使結婚也有部分人選擇丁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