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8500元的11.9L ITX手提主機裝機作業你會喜歡嗎?

前言:

家用PC一般都是以實用和性價比兼備是最爲適合的,無需過多的“裝飾”,用最純粹的方式呈現既可。首先是ITX在體積上對比其他規格的機箱是有着非常明顯的區分優勢,主打小巧,佔位空間更小是其他體積規格機箱不可比擬的。但是考慮到不同的ITX箱體在設計上又有着許多不同的兼容表現,ITX主機在市場上屬於小衆呢?原因其實有很多,其中除了MINI主機越來越小衆化這個侷限性減分項之外,另外最大的痛點就是來自於“做大做強”的硬件大佬們來說,高功耗、高發熱對於機箱散熱與兼容這些“老大難”問題成爲ITX主機的一大攔路虎。又想要超水準的性能表現?又要求ITX機箱極限小的體積支持?放棄體積來加大兼容和解決散熱上的問題是現在擺在ITX機箱的最明面上的問題,而這個我覺得這就是老生常談的魚與熊掌的是否都能兼得的話題點。

對於實用主義者來說,主機就是日常用的所以只要性能和性價比這兩項OK的話,在外觀需求上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研究了。11.9L的體積的佔位確實非常實用,這樣可以騰出不少空間來放置一些桌面上比較實用的東西。

配置:

配置列表下圖如下:

處理器:I5 12600KF

主   板:微星MPG B760I EDGE WIFI DDR5刀鋒ITX主板

顯   卡:影馳RTX4070S 金屬大師

內   存:宇瞻扎達克DDR5 6400 16G*2

固   態:宏碁暗影騎士擎 N7000 2Tb

機   箱:超頻三蜂鳥3

散   熱:超頻三RC600-67WH ITX風冷CPU散熱器

電   源:先馬XS 750  SFX白金全模組ATX3.0電源

在處理器的選擇上,那麼千元內處理器之爭應該當屬I5 12600KF和R5 7500F兩顆處理器,這個就看個人選擇了,至於說到孰強孰弱這個就看用在什麼主板上了。更主要的一點就是預算低的小夥伴可以選擇價格更低點的D4主板來搭配12600KF,而R5 7500F則是需要硬性搭配D5主板所以在價格上也相對較高一點。

主板:微星MPG B760I EDGE WIFI D5刀鋒ITX主板。

整個板面採用微星ITX常規的設計,散熱片上印有微星龍魂圖案以及 MSI 與 MPG 字樣,使用延伸式的散熱片設計,以高質量的 7W/mK 導熱貼覆蓋供電模塊。兩塊鋁製散熱片的側面設有多條切削凹槽,以擴大散熱表面積。正面PCI-E 5.0 X16 插槽,此插槽以貼片式 SMT 工藝銲接在 PCB 的表面,採用雙M.2插槽設計,當 M2_2 插槽被安裝 SATA M.2 SSD 時,其中一個 SATA 口會被停用。2 根 DDR5 內存插槽採用穿孔式 DIP 工藝,兩個插槽支持XMP3.0,最大XMP頻率支持DDR5-7200+ MHz(OC),要是想使用更高頻率內存的話就需要手動設置了。相組供電爲: 8 + 1 + 1,CPU供電輸入是單 8-PIN,採用大量日系固態電容作輸入和輸出電容,相組的供電最高可達每顆  80A 。

顯卡搭配的則是:採用厚重的銀灰色一體成型壓鑄鋁合金散熱外殼的---影馳金屬大師OC RTX4070 SUPER顯卡,繼續沿用了這個系列的3×92mm的靜霜風扇折角扇葉設計,全鋁散熱設計延續了金屬大師系列的厚重金屬質感思路。

金屬大師的設計走的是硬核金屬無光系實用設計,無論是正面還是背板處都採用全鋁馬甲覆蓋,基礎頻率:1980MHz,加速頻率:2565MHz,採用的是8+2相供電。40系的PCB是非常短,4*Ф6mm鍍鎳複合熱管的設計再結合背面的右邊大面積鏤空佔比,這張顯卡的散熱拿來壓制220W TGP的4070S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尺寸上這張卡的長度含擋板爲328MM真的有必要嗎?

寬139mm和高48mm的體積縮小讓這張金屬大師採用了是2卡槽設計,這樣的體積設計是適配於小型ITX機箱(當然是可以兼容長顯卡箱體設計)或者是大中型的M-ATX/ATX機箱的安裝使用。

內存搭配的是:宇瞻 扎達克DDR5 6400 16*2 32G內存。內存整體的尺寸爲50MM高度、136mm寬度、0.79cm厚度,單條重量60g。採用銀白色的外殼設計,所以適配銀色馬甲或者白色馬甲主板的搭配,安裝上去後和主板搭配起來非常的相配,無論是馬甲還是銀色燈罩都和主板有着基本零誤差的契合度。而頂部柔光罩專利五段式超廣角燈效,藉由材質交錯設計,呈現有寶石形狀的鏤空導光效果,支持各大廠家主板 ARGB 燈光同步。

內存採用的顆粒則是來自海力士特挑的A-DIE,並且這款內存的時序和電壓低至:C32-39-39-84 1.35V。

這次是ITX主題的裝機,除了上面主要配件之外,剩下的當然機箱這位“主角”了,這次選擇的並不是什麼大牌ITX產品,而是更爲親民的超頻三--蜂鳥系列的三代目。

整體外觀給予的就是:簡約。本來機箱最初的形態也就是個:硬件載體。只不過現在又多了個功能就是:擺設。不管怎樣,機箱最終還是迴歸它的主要用途纔是最正確的。正面方正輪廓前面板爲三角開孔的設計確實讓其辨識度瞬間拉回到蜂鳥系列的設計語言。

前置底部機箱IO面板佈置在機箱正面底部位置均爲純鋁材質,從左到右依次爲1個type-c,2個USB3.0和一個電源開關。

整體延續了前作的風格,機箱主體尺寸348x160x215mm,約11.9L。整體全鋼材質,做工紮實,採用四面合金精密網孔面板,上面和左右面板爲常規打孔面板。

頂部依舊採用提手設計,但是這次手柄的材質採用的是可鬆緊設計,並且在提手採用更爲強韌皮質設計讓其質地更柔軟,微弓弧形符合手握把型設計,握感舒適可靠,提手內置雙鋼條,加持兩側鋅合金固定件加固承重性能強化了不少。要是學生黨的話,在放假時可隨提隨走,並且整機的體積實在是太適合便攜了,

內部依然是爲常規的A4架構,支持ITX主板,68MM高度下壓式風冷散熱器,支持安裝100-125mm SFX/SFX-L規格電源,頂部和底部支持安裝2*12015規格的風扇。

緊接着機箱後肯定是散熱器了,這款機箱只適合安裝68MM高度下壓式風冷散熱,所以這次採用的是超頻三新推出的--降龍RC600-67 下壓式散熱器。

首先是降龍 RC600-67 搭載的是超頻三 F5 R12015 軸心磁穩風扇。具有 9 片扇葉和 FDB 軸承,正反兩面四角均配有硅膠減震墊。最大轉速 2200 RPM,最大風量 68 CFM,最大靜壓 2.2 mmH2O。塔體設計爲全迴流焊,而 47 片 0.4mm 間隙純鋁散熱鰭片羣使用了扣 Fin 搭配折 Fin 工藝。

散熱本體尺寸:120 x 120 x 67.5 mm,採用了六熱管下壓式設計,提供了黑色和白色兩種配色可選。

4+2 雙層設計 6mm 鍍鎳熱管和微凸銅底,並且採用加厚型被動散熱模塊。並且全面升級的高韌性錳鋼材質壓力扣具,加上英特爾和AMD雙平臺通用螺絲,支持英特爾的LGA 1851/1700/1200/115x插座,以及AMD的AM 5/4插座,不但覆蓋了現有的主流平臺,而且還支持英特爾最新一代LGA 1851平臺。

安裝:

A4的左右分艙結構在安裝體驗上確實非常簡便,畢竟2個邊的主要硬件安裝艙都擁有足夠的空間,因爲這次沒有安裝風扇,所以在電源和板U艙位上還會剩餘不少空間,要是需要安裝風扇的話,可以把電源線佈置主板區域中間的留空處,因爲機箱內設置了不少綁線錨點完全可以兼顧到風扇安裝。

因爲搶到的是首發,所以隨機箱還附贈了一套PCIE4.0顯卡延長線材,顯卡艙這邊因爲這款機箱最長可以支持到340MM長度的三槽尺寸顯卡安裝,所以就算是頂級非公顯卡也可以擁有良好的安裝兼容,可以看到這次安裝雙槽設計的金屬大師剩餘的空間還是非常多的,足以彰顯出這款機箱在大型顯卡,還兼具如此小體積的設計的特點。

展示:

整個主機亮機後也是非常的簡約清爽,沒有繁雜的燈效裝飾反而有一種另外不同的體驗。

測試:

測試部分分爲三個部分:首先是3D MARK的這些測試類的軟件測試,下面是在DX12 4K和2K分辨率的表現,然後就是兩項綜合測試的得分。

個人覺得直接上游戲實測和功耗實測更貼合實際需求。所以先來看下在三款網遊下的各方面表現:永劫無間/瓦羅蘭特/APEX。12代I5處理器在2K的表現還是稍弱點,畢竟主頻受限,所以幀數普遍不夠高,要是換成Z790i來進行超頻的話,當然可以提升其能效比,但是同時帶來的熱功耗上升,這樣對於散熱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增強纔行。

遊戲性能方面瞭解完了,再來看下功耗與散熱方面的表現:首先滿載的CPU散熱測試滿載功耗爲146W左右,處理器溫度爲74℃,核心溫度爲85℃,這樣對於一款下壓散熱確實是表現非常優秀了。再來看下雙烤機的表現:處理器溫度對比單烤時上升了3℃,來到77℃。核心溫度也同樣上升了3℃,來到88℃,顯卡溫度維持在81℃,顯存溫度維持在68℃。

最後再來看下實測的功耗表現:首先是待機功耗爲58W左右。

接着是整機CPU和GPU雙滿載的功耗爲:457.3W。

在不同的遊戲下的表現,因爲不同遊戲在CPU或者是GPU的使用率上各不相同,所以看到2款不同的遊戲之間相差的功耗大概維持在20W之間(270W/290W)。看完以上的實際功耗表現,要是想入手相同的配置的小夥伴,按需選擇多大瓦數的電源就自行斟酌了。

總結:

好了嘮叨了一整篇的最後來到總結部分,對於ITX來說個人是更喜歡選擇功耗較低的硬件來折騰的,因爲這樣更貼合大衆玩家的實際使用,11.9L的體積的體積無論是便攜性還是空間佔位可以說非常不錯的選擇,主機性能上除了處理器在能效上稍弱點之外,其他性能表現也是非常平均了,無論是辦公還是遊戲上這套I5 12600KF+RTX4070S的組合在性能/功耗/散熱/體積等多個方面的表現足以處於中高端主機的行列,當然了這些硬件也是更多的符合普通玩家(消費者)的需求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