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帶來的並不是快樂——《貪婪的多巴胺》


大家好,我是超高校級的心理委員,是個愛啃書卻啃書特慢的小鳥胃書蟲。

從水下第一個生命的萌芽開始(不好意思,串臺了)……

自我小時候起,多巴胺便一直以一種“快樂分子”的印象,儲存在我的大腦皮層上。

但看了一些關於多巴胺的科普書籍後,我發覺多巴胺似乎並不能帶來持續的快樂。

它帶來的,似乎是另一個,看似與快樂息息相關,卻最終與快樂背道而馳的可怕事物。

當我花了4個小時看完了《貪婪的多巴胺》後,我微眯雙眼,小小的眼睛似乎已經看破了塵世——雖然在外人看來我像極了便祕的樣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前半段質量上乘,後面逐漸跑偏兒,陷入了侃大山和牽強的過度聯想之中。最後倒是把話題引入了正軌,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多巴胺過度分泌帶來的窘境。

所以,和“掐頭去尾嘎嘣脆,蛋白質是牛肉的六倍”的貝爺套餐不同,本期的內容將會把這本書的“頭”和“尾”掐下來,放文章裏作一個小小的科普,希望大家玩兒了命地支持。

多巴胺是什麼?What is dopamine?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爲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爲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簡而言之,在傳統的生物學觀念中,多巴胺常被稱爲“快樂分子”。這種快樂能促進人對感官刺激帶來的享受,對情感關係帶來的滿足和興奮。

依據這種觀點,我一直以來的看法便是——不開心?來點兒多巴胺!

所以悶悶不樂的時候,整杯熱牛奶,睡個懶覺,喝杯美式咖啡,這多巴胺水平一上來,很多事情也就想開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多巴胺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腦子裏放了個海綿寶寶和一隻萍琪派,倆傢伙一直在腦內蹦躂,讓你整個人出於一種又開心又嗨的狀態。

然而,多巴胺真正的作用效果,似乎並不是“快樂”本身,而是對另一種事物的刺激。

However, instead of "happinese" itself, the real effect of dopamine is the stimulation to something else.


快樂分子× 慾望分子√

對於多巴胺的作用,有一個經典的小白鼠實驗。

當研究員給小白鼠食物時,小白鼠大腦中的多巴胺會開始分泌,喫得特別嗨。因此,在傳統觀點中,多巴胺所代表的就是快樂本身。

然而,當研究員定期給小白鼠食物後,小白鼠逐漸摸清了研究員投餵的套路,多巴胺分泌反應逐漸消失了,它對食物的快感似乎也開始逐漸下降,最後成爲了一隻“不快樂”的小耗子。

這是爲什麼呢?

事實上,多巴胺帶來的,並不是“快樂”本身,而是慾望。

As a matter of fact, what dopamine really bring us, is not "happinese" itself but desires.



比起聚焦於當下的享受,多巴胺更像是將人從當下的享受中剝離出來,去想象更美好的願景。而這種想象,正是慾望的延伸。

書中也舉了很多有關戀愛的例子,爲什麼許多人在戀愛中會一直追求新鮮感,爲什麼沒有了新鮮感後許多戀人會立刻喪失對對方的興趣。這一系列的問題,似乎導向的都是多巴胺帶來的慾望機制。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我瞎編的戀愛小故事:

我是一個多巴胺分泌旺盛的女人,在我去酒吧豔遇到第一個男人後,我覺得他溫柔體貼、眉目清秀,瞬間愛上了。隨後,我會開始想象他的一切,想象他在事業上有多成功,想象他能帶給我的特別新奇的感受……

後來隨着我們瞭解得越來越多,我發現他居然還是個心理委員,想象到他能給我帶來心理和情感上的大滿足,對他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同居了一段時間後,我也知道了他的工作,瞭解了他的氣味,嗜好和習慣,以及他的收入,他九磅十五便士的襯衫和短褲……

逐漸地,我對他失去了興趣,像是用修改器打滿了所有成就之後,對一個遊戲迅速喪失了再次點開的慾望。

我們分手了,我告訴家人,我們不合適。家人卻說:“和你114514個前任分手的時候你也是這麼說的。”

THE END



顯而易見,在“我”的整個戀愛經歷中,我一直是處於一種“想象”的狀態,這種想象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像一張地圖,沒有探索到的區域,往往激發了人的無限遐想,讓人不斷產生探索的慾望。

因此,當“我”瞭解這個男人的一切後,他已經不能給我新鮮感了,而“我”還處於一種多巴胺高度分泌的狀態,於是他對“我”的吸引力迅速下滑,像一塊被榨乾的甘蔗。

比起當下,多巴胺更在乎未來的可能性。無論擁有多少,多巴胺想要的永遠是“更多”。

Compared to the present, dopamine cares more about possibilities in the future. No matter how much you have, dopamine always want MORE.



正如哲學家沃茲基碩德所言:“人總是慾求不滿的。當一個人獲得了巨大的快樂後,他會立刻想要更多的快樂,而認爲當下的快樂不過如此。”

顯然,如果一個人一直保持着高多巴胺分泌的狀態,那麼他的慾望機制將會持續打開,他可能會在各種強烈的慾望下(對升職的慾望、對金錢的渴望和對權力的渴望等)不斷提升自我,節節高升,成爲許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永遠在向前奔跑,向更高處攀登的過程中,最後累死在追逐太陽的路上。

此時,就需要及時剎車,讓另一種化學物質來影響自己的行爲。

當下分子

當下分子是一種與多巴胺作用效果近乎相反的物質,它能讓人感受到當下的美好,提升人的幸福感,而不是一味地渴望更多的東西。

當下分子包含內啡肽、催產素、內源性大麻和催產素等,能讓人穩定地感受到當下的幸福,提高一個人維持現狀與穩定的慾望。

回到剛剛那個戀愛故事中,“我”因爲自己已經談了114514個前任,不理解自己爲何會如此花心,於是將“我”的疑惑拋給了現男友【心委】。【心委】聽後哈哈大笑,告訴了我關於多巴胺和當下分子的一切。“我”立刻醒悟,及時剎車,開始認真地全方位地感受當下的事物。

隨後,“我”逐漸意識到真正讓“我”快樂和幸福的是什麼,真正讓“我”感到愛與滿足的是誰——是“我”的第114514個前任!

於是,“我”立刻給【心委】發了張好人卡,然後和前任複合了。

The End



在這個故事裏,女主通過及時剎車,認識到多巴胺的可怕之處並作出改變,讓當下分子抑制了多巴胺的過度分泌,從而尋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然而,如果一個人的當下分子水平過高,以至於將多巴胺死死地壓在牀底下,完全不起作用,那麼這個人的生活水平往往也不會太高。因爲他過度安逸於現有的一點點事物,對所有事物都懶得行動,成爲了一個住在石頭底下每天無所作爲的棘皮生物。

因此,多巴胺迴路和當下分子的平衡,就顯得尤爲重要。



平衡 The balance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爲實現兩種分子的相互制衡統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一方面,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活在當下,而非過去或未來。

On one hand, intentionally control ourselves to live in the moment, instead of the past or the future.

隨着大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活在信息過載的互聯網中,常常從一個頁面跳到另一個頁面,話題的轉換讓人目不暇接,這種現象在短視頻流行後尤爲明顯。再加上多巴胺迴路固有的對當下的漠視,對未知與未來的遐想,人們越來越難以集中於一件事情,注意力愈發分散。

作者將這稱爲“漫遊性思維”,而無論是從實驗統計,還是從日常經驗來看,漫遊性思維帶來的長期影響,無疑是負面與消極的。他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減少人的幸福感。

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常常無法靜下心來做完一件事情,就跳到另一件事情上。本來要寫論文,沒寫幾個字兒不想寫了,轉而去做練習冊,沒做幾下失去耐心了,去刷會兒短視頻,又看會兒小說,時間就這樣溜走了。

對於上班族而言,本來在做PPT,做了沒幾張就去列財務表,還沒整完就要去開會,開完會去見客戶,期間要找個時間做個項目計劃,多線程的工作反覆橫跳,並不能夠增加效率,反而會讓工作者的效率大打折扣,最終一事無成。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作學習上,對當下事物的感知與掌控,不僅能有效提高個人效率,還能大大增加人的幸福感和生活體驗。

養成專時專用的習慣,認認真真地將每一件事貫徹到底,該上課就上課,該玩手機就玩手機,該睡覺就睡覺,而不是反覆地沉浸在“事後一根菸”的無限懊悔中。

另一方面,積極嘗試新鮮事物,接收新的信息,激活多巴胺的效能,使人更有上進心與行動力。

On the other hand, being open to new things activates the efficacy of dopamine, which makes people more motivated and enterprising.

當一個人的當下分子水平過高,以至於多巴胺受到抑制,過於沉溺在已有的事物中,不斷重複着相同的行動,那他將會錯失許多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在各種陳舊而毫無變化的生活中,感到悶悶不樂。

當接觸新事物時,全新的感官信息帶來的新奇感,會爲多巴胺迴路“充能”。這也是去不同地區旅遊能夠帶來的快樂之一,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同的自然景觀,給人帶來的全新的體驗,會讓人有快樂的感覺。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我是那種典型的宅男,足不出門看天下大勢。但即便我理性上感覺自己很快樂,久而久之我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心理感受,幸福感逐漸下滑,san值日益降低,壓力開始拉滿,【心委】的信念正在經受考驗……

對新事物保持開放的狀態,多出去走走,多整點兒新遊戲,多探索探索新地圖,多找點兒新書來啃,你將會解鎖你從沒見過的船新版本的自己。

最後,將兩者結合起來,用專注力創造新玩意兒,讓自己在【心流】中獲得無上的幸福感。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ombine the two, create something new with your focus and give yourself a supreme sense of happinese in FLOW.

在發達國家,建築工人和木匠往往比金融高管和項目經理更有幸福感,他們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到將圖紙上的想法親手實現爲現實的快樂,看着一座座建築,他們感到自豪,以及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快感。

如果有時間的話,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卻又因爲焦慮等原因,沒有去做的事情。去繪畫,去攝影,去寫作,去做手工或是木工,當自己專注於某項自己真正喜愛的興趣時,我們會進入心流狀態,全然忘了時間,獲得極大的快感——正如我目前寫文章的狀態。

當然,創作往往需要反饋,正如我寫文章,也是爲了給大家呈現更好的內容,讓大家得到一些知識和啓示。所以,希望大家能夠點個贊,評論支持一下啦~我是超高校級的心理委員,常更新遊戲、動漫、心理、海盜文化、西部文化等各種奇怪的知識,喜歡不妨點個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科普#心理科普#心理#書#讀書#分享#書評#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