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正式發佈!

在代號 Lunar Lake、面向低功耗輕薄本的酷睿 Ultra 200V 系列發佈多日之後,代號 Arrow Lake-S、面向高性能桌面臺式機的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終於正式登場了!這是酷睿 Ultra 200 家族(即第二代酷睿 Ultra)的第二站,但遠遠不止最後一站。

【型號規格&上市時間】

在這裏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的詳細架構設計、技術特點、型號規格,以及官方性能預覽。新一代桌面大戰,就此拉開序幕!(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SKU 型號,第一波都是不鎖頻版 K/KF 系列,一共只有五款。其實之前爆料差不多了,這裏說說“正式版”的情況。

旗艦型號酷睿 Ultra 9 285K,擁有 8P+16E 共 24 核心 24 線程、40MB 二級緩存、36MB 三級緩存。對比 14 代酷睿旗艦 i9-14900K 核心數量不變,但不再支持超線程,二級緩存增大了 8MB,但是三級緩存容量不變。P/E 核基準頻率 3.7/3.2GHz,最高睿頻頻率 5.5/4.6GHz,睿頻 Max 3.0 頻率 5.6GHz,TVB 頻率 5.7GHz。對比 i9-14900K,基準頻率大幅提高,P/E 分別漲了 500/800MHz,E 核的睿頻頻率也高了 200 MHz,但是 P 核降低了 100MHz,更關鍵的是睿頻 Max 3.0、TVB 頻率分別低了 200MHz、300MHz。i9-14900KS 那 6.2GHz 的驚人頻率,恐怕短期內不會再有了,即便會有酷睿 Ultra 9 285KS 也達不到,而且還不一定有它。

核顯還是一代 Xe 架構,4 個核心,頻率 300-2000MHz。相比酷睿 Ultra 200V 系列落後一代,性能也一般,不過這樣其實是很合理的,畢竟通常情況下 K 系列用戶都會搭配高性能獨立顯卡,核顯就是個備胎而已,AMD 銳龍 7000/9000 系列也是這麼幹的。

基礎功耗保持不變還是 125W,最高睿頻功耗 250W,略微降低了 3W。有趣的是,酷睿 Ultra 9 285K 並沒有對應的 KF 版本,至少暫時沒有。

酷睿 Ultra 7 265K/KF 爲 8P+12E 共 20 核心 20 線程,36MB 二級緩存,30MB 三級緩存,P/E 核基準頻率 3.9/3.3GHz,最高睿頻頻率 5.4/4.6GHz,睿頻 Max 3.0 頻率 5.5GHz(不支持 TVB 加速),核顯和功耗同上(當然 KF 無核顯)。對比 i7-14700K/KF,二級緩存增大了 8MB,三級緩存反而少了 3MB,基礎頻率大漲 500/800MHz,E 核睿頻提高 300MHz,P 核睿頻也降了 100MHz,最高頻率也降了 100MHz。

酷睿 Ultra 5 245K/KF 爲 6P+8E 共 14 核心 14 線程,26MB 二級緩存,24MB 三級緩存,P/E 核基準頻率 4.2/3.6GHz,最高睿頻頻率 5.2/4.6GHz(不支持睿頻 3.0/TVB),前者核顯最高頻率降爲 1.9GHz,基礎功耗還是 125W,但最高睿頻功耗降至 159W。對比 i5-14600K/KF,二級緩存增大 6MB,三級緩存不變,基礎頻率大幅提高 700/1000MHz,E核最高頻率提高 600MHz,P核也降了 100MHz,最高睿頻功耗降了 22W。

總的來看,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的 E 核頻率普遍大漲,P 核則更加保守,二者之間的差異大大縮小,再加上 E 核 IPC 性能大幅提升,兩種核心之間更加均衡。這是 12 代酷睿首次引入異構混合架構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期待覈心調度會更進一步。

酷睿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將於 10 月 24 日上市,Z890 主板同一天開賣,性能評測也將在屆時公開。目前各家主板、整機、電商、生態夥伴都已經基本做好了準備。

國行已經上架預售,24 日晚正式開賣,具體價格和對比如下:

酷睿 Ultra 9 285K 4799 元(對比 i9-14900K 便宜 200 元)

酷睿 Ultra 7 265K 3199 元(對比 i7-14700K 便宜 300 元)

酷睿 Ultra 5 245K 2499 元(對比 i5-14600K 便宜 100 元)

酷睿 Ultra 5 245KF 2299 元(對比 i5-14600KF 便宜 200 元)

從上述價格可以看出,這次比14代首發時全線下調了價格,雖然幅度不大,但也顯得沒那麼普信了,有一定的誠意。同時新品首發期間還有兩大福利,一是曬單返京東 E 卡(常規操作),酷睿 Ultra 9 285K 是 100 元,其他都是 50 元;二是下單可以抽《黑神話:悟空》的兌換碼,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另外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的移動版本酷睿 Ultra 200H/200HX 系列都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發佈上市。號稱首次面向遊戲玩家和創作者的移動 AI PC,也是首款全新架構的 HX 高端遊戲本平臺,據說(真的是據說)兼具低功耗與發燒性能。

【架構、技術詳細解讀】

Arrow Lake CPU 的架構和 Lunar Lake 是一脈相承的(GPU、NPU 則相差一代),可以看作是一個放大增強版。它的首要方向也不是極致的性能(坦白說不少時候都有些過剩),而是優先控制功耗和發熱,提升能效,號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低功耗。

畢竟 intel 這幾年在能效方面喫了很大的虧,過高的功耗和發熱嚴重影響體驗,尤其是 13/14 代酷睿爲了追求高頻率而犧牲了穩定性,官方也表示確實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Arrow Lake 從設計之初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整體功耗降低大約 40%,遊戲溫度降低大約 10℃,多線程性能提升超過 15%。

這都是非常切實的,也很符合用戶的迫切需求。最終按照 intel 的說法,它只需 14 代酷睿一半的功耗,就能得到相同的性能,能效比進步幅度非常喜人。

基礎架構和 Lunar Lake 沒有明顯不同,就不重複介紹了,官方也主要列舉了非常直觀的幾個角度,尤其是 IPC 架構性能的變化。

Raptor Cove P 核的 IPC 對比上代提升了9%,幅度一般,而且頻率也下來了,所以不必抱太大的希望。Gracemont E 核倒是突飛猛進,IPC 大幅提升了 32%,同時頻率普遍大漲,自然非常值得期待,不會再有雞肋的感覺了。

和 Lunar Lake 一樣,超線程技術也是沒有的。intel 解釋說,超線程是一項歷史技術,它誕生的時候還沒有混合架構,而在劃分了 P/E 核之後,E 核事實上就承擔了超線程的作用,而且效率更高。如今從 24 核心 32 線程縮減到 24 核心 24 線程後,多線程能力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可以保證足夠的性能。另一方面,超線程在遊戲中往往會造成性能衰退,起到反作用,導致玩家不得不手動關閉,因此現在取消了。另外,AVX-512 指令集也是沒有的,僅支持 VNNI、AVX2。

類似 12/13/14 代酷睿,E 核還是每四個爲一組集羣,但是與 P 核的排列方式變了,不再是 P 核一塊、E 核一塊,而是交互放置,每兩個 P 核之間一個 E 核集羣。這樣的好處是 P 核、E 核通信效率更高,延遲更低,整體調度會更加順暢,但是跨核心延遲可能會有所增加。

緩存方面,這次比較保守,只有每個 P 核獨享的二級緩存從 2MB 增至 3MB,8 個核心共計 24MB,E 核還是每個集羣共享 4MB,4 個集羣 16 個核心共計 16MB,合計的二級緩存最多達 40MB。三級緩存最大容量還是保持在 36MB,這就出現了三級緩存比二級緩存還要少的局面。

核顯部分,不是 Lunar Lake 上搭載的最新二代 Xe2 LPG,而是初代 Xe-LPG,也就是 Meteor Lake 的同款。它只有最多 4 個 Xe 核心,4MB 二級緩存,最大算力 8 TOPS,不過技術特性一用俱全:DX12 Ultimate、光線追蹤、DP4a AI 加速指令、XeSS 超分技術、AV1 編解碼等等。

NPU AI 引擎首次來到了 intel 桌面平臺,不過類似 GPU,並非 Lunar Lake 酷睿 Ultra 200V 系列上的 NPU 4.0,而是 Meteor Lake 酷睿 Ultra 系列同款的 NPU 3.0,而且規格做了降級,最高算力爲 13 TOPS,加上 CPU 部分的 15 TOPS,酷睿 Ultra 200S 的平臺總算力爲 36 TOPS。如果還有更高算力需求,可以(建議)搭配獨立顯卡。

酷睿 Ultra 200S 系列也是多個模塊組成的分離式架構,包括計算模塊(CPU 和緩存)、GPU 模塊、SoC 模塊、IO 模塊四大部分。它們統一通過 Foveros 3D 封裝技術整合在基礎模塊(基底)上,進而整體封裝,接口爲新的 LGA1851。

製造工藝方面原本計劃首發 intel 20A,首次引入 RibbonFET 全環繞晶體管、PowerVia 背部供電,但按照 intel 的說法,intel 18A 工藝進展非常順利,缺陷率非常低,已經可以直接投入大規模量產,20A 版本的 Arrow Lake 也就被取消了。

目前我們看到的 CPU 計算模塊是臺積電最先進的 N3B 3nm 工藝製造的,GPU 部分是臺積電 N5P 5nm 工藝,SoC、IO 模塊則都是臺積電 N6 6nm 工藝。封裝則是在 intel 工廠內完成的,基礎模塊應該使用了 intel 22nm 工藝。

還有個填充模塊(空白),並無實際電路和功能,只是用於保持整體形狀規則、散熱頂蓋壓力平衡與散熱。

K/KF 系列最大的特色當然是開放超頻,酷睿 Ultra 200S 系列也做了大量的新設計。

首先頻率的調節步進精細到了 16.6MHz,這和移動端的酷睿 Ultra 200V 系列是相同的。CPU、SoC 模塊頻率解耦各自都有獨立的 BLCL(外頻),同時 P 核、E 核有各自獨立的 V/F 電壓頻率曲線,有利於更靈活甚至更極致的超頻。電壓控制再次由內置集成的 FIVR 改爲外置獨立的 DLVR,也有利於更靈活的超頻。

針對普通小白用戶,XTU 軟件支持自動超頻增強功能,配合主板的自動超頻,使用更簡單。針對液氮等極限超頻,當溫度逐漸降低時,電壓可以逐漸超過原本的限制,破除封印。

內存方面,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放棄了 DDR4,僅支持 DDR5,標準頻率也從 4800MHz 大幅提高到 6400MHz(當然也可以繼續超頻)。ECC 還是硬件支持的,但普通主板不會開啓,只有在企業級商務平臺上纔會有。

它還首次正式支持 CUDIMM、CSODIMM,通過在內存條上增加 CDK 時鐘發生器,使得內存頻率與內存控制器結構可以更穩定地運行在更高頻率下,輕鬆達到 8000MHz 以上甚至是 10000MHz!目前,不少品牌已經陸續發佈了 CUDIMM 內存,比如佰維、阿斯加特等,最高達到了 9600MHz。

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改成了新的 LGA1851 封裝接口,必須搭配新的 800 系列芯片組主板,不再兼容老系列。新的芯片組首發型號爲高端 Z890,支持 24 條 PCIe 4.0,對比 Z790 少了 4 條。這個差距由處理器來彌補,而且是更先進的 PCIe 5.0,總計 20 條 PCIe 5.0(分別爲顯卡 16 條和 SSD 4 條)、4條PCIe 4.0。整個平臺可提供 48 條 PCIe 通道,和上代數量相同,PCIe 5.0 比上代多了 4 條。十個 USB 3.2(可配置五個 20Gbps 或者十個 10Gbps 或者十個 5Gbps 等等不同組合)、14 個 USB 2.0、8 個 SATA 6Gbps 這些都沒有變化。

擴展方面,Z890 首次在桌面上原生支持雷電 4,最多 2 個雷電 4 接口,而且可以通過板載主控,支持最多四個新一代雷電 5,並且它們都支持雷電共享技術。原生支持的還有 Wi-Fi 6E、藍牙 5.3、1GbE,而通過第三方主控可以升級到 Wi-Fi 7、藍牙 5.4、2.5/5/10GbE。

【官方性能、功耗展示】

然後我們來看看官方的性能宣傳,當然都僅供參考哈

酷睿 Ultra 9 285K 對比上代 i9-14900K,單線程、多線程性能平均提升分別只有 8%、15% 左右,幅度確實不大,畢竟 P 核頻率降下來不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架構的改進。對比競品銳龍 R9 9950X,號稱單線程性能領先約 4%,而在 24 線程對比 32 線程的劣勢下,多線程優勢依然領先約 13%。

重點來了,相比於平淡的性能提升,功耗降低確實驚人,日常負載可以輕鬆節省超過 40%,最多達驚人的 58%。同時在不同功耗狀態下,酷睿 Ultra 200S 系列都展示了更高的能效,全程領先上一代和競品。酷睿 Ultra 9 285K 甚至可以只需 125W 功耗就達到 i9-14900K 250W 下的性能,即相同性能功耗減半。

遊戲中的功耗也有明顯降低,酷睿 Ultra 9 285K 對比 i9-14900K 降低平均約 73W,但具體降多少取決於遊戲,不同遊戲差異非常大,而且注意對比是系統功耗而不是 CPU 功耗。比如《黑神話:悟空》這種不怎麼依賴 CPU 的遊戲,性能不變但可以降低 34W 系統功耗,《刺客信條:幻景》降低了80W。《戰錘:太空陸戰隊2》是效果最好的,可以降低大約 165W 系統功耗,性能還可以小幅提升4%。《神話時代:重述版》中的效果也非常明顯,系統功耗可以降低 136W,同時性能提升約 6%。

除了功耗大降,溫度也下來了,1080p 遊戲中使用 360 水冷的情況下降低平均約 13℃。當然不同遊戲中也不相同,《彩虹六號:圍攻》達到了 17℃。

以上性能數據都是在 PL1 250W 功耗下測出來的,但是逐漸降低 PL1,比如到 175W、125W,遊戲性能並沒有明顯損失,仍然保持一致。因此,酷睿 Ultra 200S 系列非常適合用於迷你機,在有限的空間內限制功耗,也不會影響性能。或者你喜歡降壓,也不用擔心性能隨之降低。

而在對比競品上,intel 爲酷睿 Ultra 9 285K 選擇的對手是銳龍 R9 9950X 而非 X3D 系列,而且打開了 APO 加速(下同),整體基本不相上下。

其中,《全面戰爭:戰錘3 - 瘋狂之鏡》比較特殊可以領先多達 28%,《賽博朋克2077》則落後達 13%。不過要注意,銳龍 R9 9950X/9900X 因爲是雙 CCD 設計,遊戲性能並不是很理想,需要屏蔽一個 CCD 才能達到銳龍 R7 9700X、銳龍 R5 9600X 的水平。

在對比銳龍 R9 7950 X3D 時,intel 承認整體不如,而且別忘了它也是雙 CCD,並不是特別適合遊戲,如果換成銳龍 R7 7800 X3D 差異會更大。但是 intel 強調,在生產力性能上可以大幅領先,比如做圖形渲染、視頻編碼轉碼的時候。

AI PC 應用也在快速發展中,intel 平臺上今年會有 300 多項 AI 功能可用。同時 intel 也列舉了 AI PC 生態方面的一些最新進展,比如 AI 增強的安全性支持:McAfee、Defender、BufferZone、Trend Micro、Xcitium;針對客戶端優化的大模型支持有:微軟 Phi-2/Phi-3、Llama2-7B/Llama3-8B、Mistral-7B 以及中國本土的阿里通義千問 7B、智譜 AI ChatGLM3 6B;本地 AI 個人助手則增加了宏碁 Sidekick、聯想 AI Now。

儘管 NPU 一直被強調是 AI PC 的重要元素,但 GPU 仍然是最強大、最廣泛使用的AI引擎,今年的 AI 應用中大約 40% 都依賴於 GPU 加速,NPU 的佔比則只有 25%,甚至遠低於 CPU 35%。但是隨着 NPU 算力的不斷提升,軟件開發者對 NPU 的不斷熟悉,應用範圍也會越來越廣,預計明年的 NPU 應用佔比可以達到 30% 左右,基本與 CPU 持平,GPU 則仍然可以穩定佔到 40% 左右。

對比競品號稱最多可領先 50%

另外在 GeekBench AI、UL Procyon AI 兩項基準測試中,intel 聲稱酷睿 Ultra 9 285K 可以帶來翻倍的 AI 性能。其中 CPU 部分提升幅度較小,GPU 性能有兩三倍的增長,NPU 更是實現新的突破,可以在更多數據類型和模型上運行,部分時候效率遠超 GPU。

最後一圖看懂酷睿 Ultra 200S 系列的主要亮點

平均約 13% 的多線程性能提升、最高 165W 的系統功耗降低、最高 17℃ 的溫度降低、36 TOPS 的 AI 算力、最高 50% 的內容創作 AI 性能優勢、平衡的遊戲/創作/AI 性能……如果最終能夠達到這樣的越級提升,是不是證明了 intel 能夠在這代上再次將局勢逆轉呢?

我是萊點飯,感謝你的點贊、評論、轉發、關注哦!

ps:之前寫着寫着回學校當皇帝了,擱筆了近兩個月,這 intel 新品發佈把我拉回來繼續努力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