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爾Lunar Lake發佈一個月後,面向臺式機和高性能筆記本的Arrow Lake正式揭開面紗。同樣,Arrow Lake在底層上相對14代酷睿Raptor Lake Refresh發生了巨大改變,以至於在命名規則上完全放棄第幾代酷睿的命名規則,與移動端看齊,全面轉向酷睿Ultra系列,桌面端首發產品即爲眼前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並且在選擇製造工藝也做了大轉向,從原計劃的Intel 20A,轉向臺積電N3B、N5P和N6工藝。
如果說Lunar Lake見證了英特爾的變革決心,那麼Arrow Lake更像是一場對桌面端處理器重新定義的展現。現在就趁着消息解禁的機會,讓我們近距離看看酷睿Ultra 200S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最高24線程,5.7GHz
首次發佈的酷睿Ultra 200S均爲不鎖倍頻的K系列產品,包括頂配的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7 265K/KF,酷睿Ultra 5 245K/KF,換而言之,頂配酷睿Ultra 9 285K目前沒有不帶核顯的版本。由於不再使用超線程技術,能夠看到酷睿Ultra 200S爲一個核心對應一個線程。
其中,酷睿Ultra 9 285K擁有8個P-Core,16個E-Core,總共24線程,核顯部分使用4個Xe-LPG,最高頻率5.7GHz。電商定價4799元。
酷睿Ultra 7 265K/KF爲8個P-Core,12個E-Core,總共20線程,4個Xe-LPG,最高頻率5.5GHz。電商定價3149元起。
酷睿Ultra 5 245K/KF爲6個P-Core,8個E-Core,總共14線程,4個Xe-LPG,最高頻率5.2GHz。電商定價2399元起。
儘管從Raptor Lake Refresh上的32線程下降到現在Arrow Lake的24線程,但由於新架構設計下每週期指令數(Instructions Per Cycle,IPC)提升,以及多線程性能的表現,對於以來多核心數量的創作者、主播和高端用戶而言,收益非常明顯。包括整體功耗降低40%,多線程性能15%的提升,平臺溫度降低10℃,以及帶來NPU的AI加速功能。
與Lunar Lake一樣,酷睿Ultra 200S的P-Core來自於Lion Cove,E-Core來自於Skymont。不過核顯爲Xe-LPG,而非Lunar Lake上的Xe2-LPG,NPU則使用了NPU 3,並非Lunar Lake上的NPU 4。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顧及到桌面端通常會搭配更強勁的獨立GPU作爲支持,另一方面NPU 4和Xe2-LPG在設計上會對移動端有所偏倚,最終讓Arrow Lake團隊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在製造工藝上,臺積電N3B負責計算模塊(Compute tile),臺積電N6負責平臺控制模塊(Platform Controller tile),臺積電N5P負責核顯GPU。
Lion Cove與Skymont架構在前段時間我們已經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閱《英特爾Lunar Lake淺析:架構推倒重來,AI性能猛增》作爲參考。
簡單的說,P-Core的Lion Cove架構使用了全新的多層數據緩存設計,包含1個具備4週期延遲的48KB L0D緩存,1個9週期延遲的192KB L1D緩存,以及1個17週期的3MB L2緩存。這意味着在9個時鐘週期內,可以獲得L0D+L1D的240KB緩存。相比上一代Meteor Lake P-Core的Redwood Cove架構,9個時鐘週期內只能有48KB緩存。不僅如此,數據轉換後備緩衝區(DTLB)也進行了修訂,其深度從96頁增加到128頁,以提高其命中率。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增加了第三個地址生成單元(Address Generation Unit,AGU)以進一步提升存儲性能。負載單元和存儲單元管道數量均達到3個,在英特爾大部分架構中,負載單元通常多於存儲單元。可以看到英特爾正在嘗試在CPU設計中投入更多的緩存設計來解決性能問題,特別是隨着CPU系統設計愈發複雜,緩存子系統有必要跟進增加,以保持其正常運行,從而成爲提升性能與執行效率的關鍵。這讓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每個時鐘週期指令數)提升幅度達到了30%,動態電源效率提升了20%。
同樣,Skymont也使用了全新的設計。包括在一個時鐘週期內同時解碼並執行9條指令,也就是9寬解碼,比上一代E-Core的Crestmont架構增加了50%。通常而已,解碼階段的寬度越大,處理器的性能越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資源,加快指令的執行速度。並且功耗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單線程性能提升1.7倍的情況下,功耗僅爲Meteor Lake LP E-Core的三分之一。
另外Arrow Lake中,Skymont E-Core集羣可以訪問36MB的L3緩存,這個設計的作用相當於Lunar Lake的8MB內存側緩存來保護Skymont沒有命中的影響。與此同時,與Raptor Lake Refresh相比,Arrow Lake的P-Core L2緩存從2MB增加到了3MB,4個E-Core共享一套4MB L2緩存。
核顯方面,Arrow Lake使用的4個Xe-LPG核心,但對最新編解碼器提供了支持,包括索尼的8K XAVC編解碼器,這套編解碼器已經在Adobe視頻製作軟件中應用,如果搭配硬件層面編解碼,也意味着Arrow Lake會擁有更高的效率。
人工智能無疑成爲Arrow Lake的新賣點,NPU 3被首次加入到桌面端電腦中,與此同時,CPU和iGPU中還加入了AVX-VNNI和DP4A擴展,AI算力達到36 TOPS。其中AVX-VNNI是AVX指令集的進一步擴展,主要應用在矩陣運算和提升AI數據吞吐量表現上,DP4A針對卷積神經網絡CNN以及大規模整數運算場景。這意味着Arrow Lake有大量的核心、指令集用於處理PC中的AI功能,包括攝像頭、語音的AI加速,也爲將來的AI應用擴展做好準備。
目標:降低功耗
功耗表現則是Arrow Lake的重頭戲,得益於新工藝和性能優化,Arrow Lake整體能效得到顯著提高,無論是網頁瀏覽、文字處理、視頻會議,實際功耗都會比以往降低一半。其中單線程與Raptor Lake Refresh相比,性能提升大約8%,與競爭對手AMD相比,也同樣有不錯的表現。
值得說明Arrow Lake在低功耗水平下的計算性能更爲顯著,如果使用Cinebench 2024作爲參考,Arrow Lake在125W工號下的多線程性能與Raptor Lake的250W相當。而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功耗普遍可以降低50%,遊戲時候的系統功耗可以降低50W到80W,平均遊戲溫度降低13℃,這意味着Arrow Lake可以裝進更小的機箱內,對散熱器要求降低,亦或者有更好的超頻潛力。
值得說明的是,雖然P-Core的峯值頻率相比Raptor Lake Refresh最高6GHz有所降低,但英特爾強調針對遊戲表現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在遊戲負載期間,動態功耗大幅減少,每瓦性能提升,利用NPU和GPU加速,還能夠啓用數字線性電壓調節器,對每一個核心進行實時控制,並且對DDR5內存開啓X.M.P後的支持來到8000MT/s以上。
英特爾表示,在實際遊戲中,Arrow Lake與Raptor Lake的差距大約在3%左右,但Arrow Lake功耗處在更低水平。在現場演示的DEMO中,能夠看到功耗大約降低了80W,而諸如《神話時代》和《戰錘》這樣的遊戲中,系統層面的功耗降低超過125W。與此同時,Arrow Lake的峯值溫度降低了15℃到17℃。Arrow Lake無疑會成爲近幾年來溫度最低的遊戲CPU之一。
如果與AMD Ryzen 9 9950X競品做比較,酷睿Ultra 9 285K遊戲性能想到相當。在一些注重緩存性能場景中,酷睿Ultra 9 285K可以做到5%到7%的提升,而如果是多線程性能表現,酷睿Ultra 9 285K更勝一籌。
有意思的是,如果將PL1的250W功耗降低,酷睿Ultra 9 285K仍可以做到遊戲性能的一致性,這對追求機箱小型化的玩家而言是個好消息。當然酷睿Ultra 9 285K也並非唯一選擇,酷睿Ultra 7和酷睿Ultra 5的表現也能更好的幫助創作者和遊戲玩家從性價比和場景出發進行搭建。
讓桌面電腦AI起來
AI厲害的地方在於通過專門的硬件降低多線程上的工作負載,從而用更少的力氣做更高效的工作。比如光線追蹤渲染器、視頻編解碼處理都將是Arrow Lake的強項。而在過去的一年中,諸如Adobe、Blackmagic Design以及Magics都開始在專業應用中加入AI功能,從2023年到2024年,啓用AI功能數量增長10倍,AI應用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由於英特爾長期與專業軟件供應商保持合作,對AI需求的支持也更爲敏銳。比如僅依靠NPU無法成爲AI應用中的主導者,GPU仍然佔據AI應用算力的主流,明年大約有5%的功能遷移到NPU上實現。
這裏英特爾引用Geekbench AI作爲參考,相對14代酷睿i9-14900K,酷睿Ultra 9 285K無論CPU、iGPU在INT 8和FP16上都有更顯著的提升,NPU則是做到了更好的補充。
在UL Procyon中,則可以看到NPU有更強的性能表現,Arrow Lake在AI性能上的表現已經比Raptor Lake Refresh有了更顯著的提升,利用NPU加速遊戲,在未來不失是一種理想的選擇。例如利用Cephable實現更好的操作交互,將視覺和語音模型轉換到CPU、GPU或者NPU上,不僅降低CPU和GPU的利用率,也可以爲遊戲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因此英特爾認爲Arrow Lake可以更好的給3D建模、高分辨率遊戲和發燒友提供更好的選擇。根據英特爾預判,在2025年底,Meteor Lake、Lunar Lake和Arrow Lake累計推出的AI處理器產品組合,將達到1億片。
在擴展方面,Arrow Lake首次採用了LGA1851主板,搭配800系列芯片組,首發Z890主板,並首次集成了雷電4支持,以及提供獨立雷電5選項,通過Thunderbolt Share實現兩臺PC之間高速連接。無線連接中,則提供了Wi-Fi 6E和藍牙5.3的支持,並提供Wi-Fi 7和藍牙5.4,2.5Gbps網口選項,同時Killer網絡團隊也會給遊戲連接體驗保駕護航。
超頻性能上,Arrow Lake可以16.67MHz的頻率更細微的調整CPU性能,雙重基礎的時鐘
頻率,能夠對核心和核心的連接環以及內存、系統結構、系統 SoC 芯片進行更細緻的頻率調整,模塊間和 SoC 模塊能夠超頻,能夠對SoC模塊和各模塊間的接口做調整,以增加系統到內存的吞吐量。同時每個P-Core核心都有自己的電壓控制,每個E-Core集羣也用享有一個獨立的電壓控制,在極限超頻狀態下,用戶也可以繞過DLVR,實現極限超頻。
在內存支持上,Arrow Lake最高支持到192GB DDR5-6400,如果採用新的CUDIMM技術,可以達到8000MT/S以上,原因在與內存控制器可以長時間保持在Gear 2,用戶可以從IMC和內存中獲得大量額外頻率,從而也從側面證明了Arrow Lake在超頻方面的可玩性。
寫在最後
從整體而言,Arrow Lake是一款全面改變的處理器,作爲英特爾新一代旗艦級消費處理器,在擁有同樣出色的遊戲性能的同時,多線程、生產力負載以及AI方面擁有更好的表現。重點在於Arrow Lake的高效能表現,給這款產品後續提供了更多可玩性。
在交流會現場,英特爾也特別提到了七彩虹和銘瑄作爲本土ODM對Arrow Lake主板開發的支持,這意味着圍繞Arrow Lake搭配,超頻玩法,AI應用將擁有更多可能。
而這也僅僅是新的開始,很快基於Arrow Lake的HX和H系列酷睿Ultra處理器也將會在明年第一季度發佈,無論是輕薄筆記本、性能本、電競臺式機,AI功能都將成爲標準配置,隨着相應軟件和遊戲的支持,有理由相信AI PC會成爲我們工作、生活和娛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順帶一提,在這個月底,Arrow Lake性能評測將正式解禁,屆時不要走開,讓我們一起探討Arrow Lake,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Ultra 5 245K的真實性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