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這次真的是好久不見啦!前面我和大家分享了五龍同朝的故事,我們共同見證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崛起,建文帝朱允炆的殘暴,永樂大帝朱棣的英武,洪熙皇帝朱高熾的仁德,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輝煌。從長遠的歷史來看,一個朝代,出現五龍同朝就已經足夠罕見了,更何況五位帝王幾乎全是明君,這更是少中之少。畢竟,越是掌握權力,就越是容易沉淪,這也是歷史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鐵律。
本來,今天是打算和大家講一講下一位皇帝朱祁鎮的,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位名臣,我思索良久,覺得有必要先講一講他的故事。這位名臣,就是歷經明代五朝的元老————于謙。
我們上學時候大多聽過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做:《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當時大家只記得背誦它,卻沒有去了解它背後的故事,我們只記得一件事,這首詩,是于謙在獄中所作,也是他的絕筆之作。至於爲什麼這樣一位輔佐了明代五位帝王的忠臣會進監獄,大家且聽我娓娓道來。
于謙的生平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謙出生於浙江錢塘縣。
于謙在年幼時便展現出驚人的才華,並且志向高遠。當時的明朝已經在大力推崇科舉了,所以于謙也是踏上了“進京趕考”的路。
永樂十九年,于謙考取進士,從此踏上了仕途。並被授予巡按的職務。
與大多數人一樣,于謙的起點並不高,倒不如低的可憐,在永樂年間,他並沒有受到重用。但是,他的高光時刻,並沒有讓他等太久。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永樂大帝朱棣死在了北伐的路上,皇帝在半路突然駕崩,這對國家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這次也不例外,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起兵謀反,企圖像朱棣當時起兵靖難一樣,做個皇帝玩玩。同樣都是叔叔打侄子,朱高煦面對的,並不是當時那個軟弱的皇帝朱允炆,而是六邊形戰士朱瞻基。
宣德元年,宣德皇帝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這個時候,于謙的仕途真正開始了!
我們前面提到過,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一個知人識人的明君,這次出征,他決定帶上于謙。事實證明,朱瞻基這個決定,是他人生中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在這裏,于謙被朱瞻基任命爲御史。朱高煦的落敗非常之快,接下來就是數落他的罪行了。但是,該讓誰來說?這成了一個問題。朱瞻基看了一圈,決定讓剛剛被提拔的于謙來做這件事,但是卻遭到了反對,衆臣表示:“一個剛提拔起來的小官,卻要委以如此重任,我們不服!”
但是,這是皇帝的決定,你不服不行,朱瞻基力排衆議,執意要讓于謙來做,事實證明,他又對了。
朱高煦出降後,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罵的朱高煦狗血淋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不斷的說着自己罪該萬死。(知識分子罵起人來是真的狠!)
這件事,也讓朱瞻基大喜,重賞了于謙。
宣德五年(1430年),朱瞻基決定嚴肅綱紀,治理各地民生問題。這個時候,他又想到了于謙,於是決定讓于謙去完成這件事。這個時候,有大臣提出了非議,說道:“于謙只是一個小官,委以如此重任,是否合乎常理?”
朱瞻基是平常人嗎?不是!他一聽大臣這樣打起小報告,突然醒悟。“哎!對呀,于謙怎麼官位這麼小!這哪行啊!”
於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皇帝親自指定,越級提升爲兵部右侍郎。
大家可能沒什麼概念,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吧,這就像於:你昨天還是一個小科員,今天突然來了電話,你成省長了!還是最高領導人親定的!
于謙到任後,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並立即上書。一年上書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
就這樣,于謙作爲重臣,輔佐了朱瞻基數年。直到,朱瞻基英年早逝。
正統年初,“三楊”主持內閣朝政,都很重視於謙。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
直到“三楊”去世,太監王振掌權,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衆臣紛紛送禮,只有于謙不去。
大家都勸于謙多少送點禮,不然小心王振搞你。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隻袖子,說:“只有清風。”
王振可是個小心眼的人,你不送我東西是吧?看我整不整你就完了!
通政使李錫逢迎王振的指使,彈劾于謙因爲長期未得晉升而心生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後來百姓聽說于謙被判處死刑,一時間羣民共憤,聯名上書。王振便編了個理由給自己下臺,稱從前也有個名叫于謙的人和他有恩怨,說是把那個“于謙”和被關起來的于謙搞錯了,才把于謙放出來。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北方的蒙古族)大舉進犯,王振慫恿明英宗朱祁鎮親征。于謙聽到後極力勸諫不可親征,但明英宗不聽。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
這也直接導致了後面的土木堡之變(這個我會在朱祁鎮篇詳細講解)。
土木堡之變,一戰打光明朝幾代人的軍事積累。一朝回到解放前,不僅如此,皇帝還被蒙古族俘獲。京師大爲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侍講徐有貞說:“我們應遷都南京。”
于謙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
于謙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這樣,于謙被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著名的北京保衛戰,即將打響!
雖然朱祁鎮被俘,但是國不能一日無君,於是衆人推舉了郕王朱祁玉做皇帝。號明代宗,國號定爲景泰。
朱祁玉不同於他的哥哥朱祁鎮,他很聽於謙的話,也明白于謙是可以拯救大明的忠臣。
景泰年間,國泰民安。並且北京保衛戰也是十分順利,看來,上天再一次庇護了大明。
但是,好景不長。雖然北京保衛戰後,朱祁鎮成功回京,並且宣稱不再做皇帝,但是,結果並不是如此。
奪門之變
景泰八年,朱祁玉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太上皇朱祁鎮恢復了帝位。發動了著名的奪門之變。宣諭朝臣以後,立即把于謙打入大牢。並上奏皇帝朱祁鎮,要求斬殺于謙!
就算一個皇帝再怎麼昏庸無能,他的眼睛也並不瞎。是誰帶領衆將士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是誰力排衆議迎回被俘的皇帝,是誰爲國爲民一生付出?我想,明英宗朱祁鎮,心裏很是清楚。也明白,一旦自己殺了于謙,一定會揹負千古罵名。
於是朱祁鎮這樣對着衆臣說:“于謙是有功勞的。我不能殺一個忠臣。”
但是,徐有貞說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
“謙實有功,不殺,恐復辟無名!”
意思是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
於是,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殺!
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一一斬立決!
于謙的死,舉國哀嘆。事後連朱祁鎮也後悔了,但後悔有用嗎?沒有。
于謙的罪名,直到幾年後才得以**。
在《明史》中,對於謙有着這樣的評價:“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事實證明,他實至名歸。
于謙的一生,陪伴了五位帝王,爲明朝付出了全部心血,也在危機關頭爲明朝續命。就是這樣一位如此忠臣,卻落得如此下場。也有人這樣說過於謙的結局,如果他當時服軟,說不定朱祁鎮就不會殺他了。
我想,于謙早就給了我們答案:“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本期的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觀看,如果大家喜歡本篇文章,還請多多支持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