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大聖到底有多高?是四尺小矮人還是七尺大男猴?

原書裏提到悟空的身高有兩種敘述,第一個七尺、第二個就是四尺。

以明朝的算法一尺是31.1,唐朝一尺30.7。

爲何要分明朝和唐朝,吳承恩是明朝人,書中角色是唐朝人,所以來對比一下。

明朝七尺、四尺:217.7、124.4。

唐朝七尺、四尺:214.9、120.4。

所以唐、明的一尺其實差沒多少。

我們再看看其他朝代的一尺是多少:

商代:一尺約16.95cm。按這一尺度,人的身高約一丈左右,也就是乘以十尺纔可以大概得知商代男子的平均身高169.5

 

周代:一尺約23.1cm。乘以七尺:161.7
秦時:一尺約23.1cm。乘以七尺:161.7
漢時:一尺約21.35到23.75cm。乘以七尺:149.45、166.25
三國:一尺約24.2cm。乘以七尺:169.4
南朝:一尺約25.8cm。乘以七尺:180.6
北魏:一尺約30.9cm。乘以七尺:216.3
隋代:一尺約29.6cm 。乘以七尺:207.2

以上的平均身高只是提供參考,但古人的身高確實比現代人還要高。

 

可以查到的最早記述古人身高資料的是《靈樞經》。

《靈樞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可謂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其中卷四第十四篇「骨度」提高了一個古人高身:「人長七尺五寸」,並以身高出古人身體各部分的骨骼長短數據。

古人的標準身高「七尺五寸」,那換算現代多高呢?

這要結合《靈樞經》的成書時間來考察。

一般認爲《靈樞經》成書是東周戰國時期,也有人認爲是漢代人所作,但不論哪一種說法正確,這兩個時間的尺度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從周代到漢時的一尺乘以7.5就可以知道古時男子平均身高大概是173。

 

我們先講原書中提到的七尺:

1.原書第二十一回:那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笑道:

“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

”行者笑道:“你這個兒子,忒沒眼色!你外公雖是小小的,你若肯照頭打一叉柄,就長三尺。

”那怪道:“你硬着頭,喫吾一柄。 ”大聖公然不懼。

那怪果打一下來, 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慌得那妖把鋼叉按住,喝道:

“孫行者,你怎麼把這護身的變化法兒,拿來我門前使喚!莫弄虛頭!走上來,我與你見見手段!”

十尺爲一丈,悟空長了三尺就是一丈,說明悟空沒長之前是七尺。

這裏出現了兩個身高,一個是黃風怪的看法,“不滿四尺”,另一個是旁白,“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一丈減三尺等於七尺。

一般來說,當小說人物的看法與作者旁白髮生衝突時,我們默認旁白是正確的,四尺可以看作是黃風怪對悟空的蔑視。

 

2.北海龍王敖順道:“說的是。我這裏有一雙藕絲步雲履哩。 ”

西海龍王敖閏道:“我帶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哩。”

南海龍王敖欽道:“我有一頂鳳翅紫金冠哩。”

老龍大喜,引入水晶宮相見了,以此奉上。

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那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對衆龍道:“聒噪!聒噪!”

龍王拿給悟空的衣服可以直接穿戴,是正常身高。也就是說龍王幾乎有兩米以上。

 

3.行者又有眼色,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

“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

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 纔像個行者。”

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

悟空唱個喏道:“承賜!承賜!”

唐僧脫下來的衣服,悟空披在身上沒什麼違和感,唐僧還覺得挺合適,說明悟空身高和唐僧差不多,

甚至比他高一點。

原文有一段可以大概推測出唐僧身高:

行者聞言,演了一會,徑直尋到宮後,看果有一個石匣,卻像人家槽房裏的豬槽,又似人間一口石棺材之樣,量量足有六尺長短;卻伏在上面,聽了一會,只聽得三藏在裏面嚶嚶的哭哩。

躺在一個六尺長短,以唐朝一尺30.7乘以六尺=184.2。

明朝一尺31.1乘以六尺=186.6。所以唐僧身高一米八多上下。

歷史上的孔子也是九尺六寸,周代23.1乘以九尺六寸=221.76。

所以孔子兩米多高。

還最上面提到精轉怪的敘述,悟空第一次西遊來到南贍部洲的海邊,見到漁民把他們嚇走,並當場扒下一名被嚇的無法動彈的漁民所穿衣物,也證明悟空的身高起碼是正常人類男性成年的身高。

後來悟空跟菩提祖師學藝,菩提祖師讓他走兩步,悟空拐呀拐呀(圈盤腿,又稱外八)走了兩步,菩提祖師卻說:“ 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遂爲他取名孫悟空。

這裏,菩提祖師沒說悟空矮,只說他走路像猢猻,也就是說菩提祖師認爲悟空是個長的像猴的怪人。

也就是說悟空可能不完全長的像是猴子的樣貌,也有一部分人類的特徵。

 

4長老在馬上聽見,道:“這個夯貨!正走路,怎麼又胡說了?”

八戒道:“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裏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

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 ”

長老道:“你且休胡談,待我問他一聲,看是怎麼說話。”

問道:“悟空,有什話當面計較,你怎麼自家煩惱?這般樣個哭包臉,是虎唬我也!” 

行者道:“師父啊,剛纔那個報信的,是日值功曹。他說妖精兇狠,此處難行,果然的山高路峻,不能前進,改日再去罷。”
長老聞言,恐惶悚懼,扯住他虎皮裙子道:“徒弟呀,我們三停路已走了停半,因何說退悔之言?”

坐在馬上的唐僧能伸手扯到悟空,如果悟空只有四尺的話估計這樣扯不到。

 

四尺原文:

1.原書第二回: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
頭戴烏金盔,映日光明;身掛皁羅袍,迎風飄蕩。 下穿着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將。 腰廣十圍,【身高三丈】。 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 稱爲混世魔,磊落兇模樣。
猴王喝道:“這潑魔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 ”

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 ”

很多人認爲悟空不滿四尺都是從這一段看來的。

但一方面,混世魔王有三丈高,看誰都很一樣,在他眼裏悟空不滿四尺很正常。

另外,後面提到“身不滿四尺”的時候大家都忽略後面半句話,“年不過三旬”,悟空從誕生到學藝歸來,纔不過三旬? ? ?  

人家明明都三百多歲了,所以混世魔王的話語有很大的誇張成分,不能作爲直接參考。

 

2.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吒一聲道:

“那和尚!那裏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
三藏道:“ 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 他那裏六條大漢, 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怎麼敢與他爭持? ”

唐僧把悟空和六個強盜對比時,說悟空是小小的。
七尺高的悟空,在隨便跳出來的六個強盜面前都是小小的,那六個強盜得多高多壯,有點想像不到,所以認爲悟空只有四尺的就是這個原因。

把巨石看成原書悟空,六個強盜比悟空高是說的過去的,而且原書非常多次提到悟空是【瘦】不是矮。

【只見那小仙報導:“師父,油鍋滾透了。”大仙教“把孫行者抬下去!”

四個仙童抬不動,八個來,也抬不動,又加四個,也抬不動。 衆仙道:

“ 這猴子戀土難移,小自小,倒也結實。 ”】

【那老者扯住三藏道:“師父,你倒不言語,你那個徒弟,那般柺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鬼,怎麼反衝撞我這年老之人!”

行者笑道:“你這個老兒,忒也沒眼色!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喫。 想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

【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尋死。昨者你兩個師弟,那樣好漢,也不曾打得過我黃袍郎。

你這般一個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個螃蟹模樣,骨頭都長在外面,有什本事,你敢說拿妖魔之話? ”

行者笑道:“你原來沒眼色,認不得人。俗語云: 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鉈雖小壓千斤。

他們相貌,空大無用,走路抗風,穿衣費布,種火心空,頂門腰軟,喫食無功。咱老孫小自小,筋節。 ”】

【好大聖,耳中摸一摸,拔出一個繡花針兒道:

“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帶得盤纏,只這個針兒送你罷。”

那賊道:“晦氣呀!把一個富貴和尚放了,卻拿住這個窮禿驢!你好道會做裁縫?我要針做甚的?”

行者聽說不要,就拈在手中,幌了一幌,變作碗來粗細的一條棍子。 那賊害怕道:

“這和尚生得小,倒會弄術法兒。”】
【卻說三個魔頭帥羣精回洞,二怪道:

“哥哥,我只道是個九頭八尾的孫行者, 原來是恁的個小小猴兒!

你不該吞他,只與他鬥時,他那裏鬥得過你我! 洞裏這幾萬妖精,吐唾沫也可湅殺他。 】

西遊記敵方妖怪幾乎不動就幾丈的身高,連神仙起碼也是一丈以上。

對此悟空在這些仙妖面前確實小小的。

 

3.八戒道:“古人云,夜行以燭,無燭則止。你看他打一對燈籠引路,必定是個好的。”

沙僧道:“ 你錯看了,那不是一對燈籠,是妖精的兩隻眼亮。”

這呆子就唬矮了三寸,道:“爺爺呀! 眼有這般大啊,不知口有多少大哩!”......

大不大,兩邊人不見東西;長不長,一座山跨佔南北。  

八戒道:“原來是這般一個長蛇!若要喫人啊,一頓也得五百個,還不飽足!” ......

那老者滿心歡喜,即命家童請幾個左鄰右舍,表弟姨兄,親家朋友,共有八九位老者,都來相見。

會了唐僧,言及拿妖一事,無不欣然。

衆老問:“是那一位高徒去拿?”

行者叉手道:“是我小和尚。”衆老悚然道:“不濟!不濟!那妖精神通廣大,身體狼犺。

你這個長老,瘦瘦小小,還不彀他填牙齒縫哩! ”

行者笑道:“老官兒,你估不出人來。我小自小,結實,都是喫了磨刀水的,秀氣在內哩!”
  

因爲妖精的眼睛比燈籠都大,身子足以橫跨大山,把八戒沙僧拿去都可能不夠塞牙縫。
這個很明顯就是老頭們拿悟空和蛇妖的身高作對比,老頭們肯定是有看過妖怪本體,不然根本不可能用這麼肯定語氣。

還有黃風嶺這段:這行者見請,才牽了白馬,教高才挑着行李,與三藏進去。

他也不管好歹,就把馬拴在敞廳柱上,扯過一張退光漆交椅,叫三藏坐下。

他又扯過一張椅子,坐在旁邊。 那高老道:“這個小長老, 倒也家懷。”行者道:“你若肯留我住得半年,還家懷哩。”

老者道:“經非難取,只是道中艱澀難行。我們這向西去,只有三十里遠近,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黃風嶺

有人說這段老者是無法看出悟空年齡,所以認爲悟空是矮的就因爲小長老,但長老除了是年長者的通稱外,也可以指佛教的得道高僧或宗教的主持會中的執事者。

所以這個【小】大概率是指輩分

至於年齡,上述提到悟空可能長的不完全是猴子。

《黑神話:悟空》 其實就是按照原書的形像做的。

製作組有透露, 遊戲標題中的“悟空”也不僅僅指的是“孫悟空”這一個角色。

“悟空”本身是“悟出空性,打破冥頑”之意,所以勘破“凡有所相,皆是虛妄”的就稱得上是悟空,大可不必侷限於孫大聖。

下面這張成佛悟空看起來就很年輕。

然後是本傳被稱作"悟空"的主角卻有了一點年紀。

上面幾張不正是菩提祖師說的身軀雖是鄙陋,卻個食松果的猢猻? !

所以原書悟空的年齡外表是可以看出的。

小長老可以指外表年紀或是輩份。

豬八戒在原書裏是這樣描述的:他生得: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後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手中使件蹊蹺物,九齒釘鈀個個驚。

原書沒有明說八戒的具體身高,只有提到他嘴長三尺,按正常的比例來推斷,三米五左右。


沙悟淨身高:

三藏道:“不敢說。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他都是這等個模樣,所以不敢擅領入朝。”

丈二換算是三米七,我算四米,因爲沙悟淨剛登場是把九顆骷髏當項鍊掛在身上,能夠把人頭當項鍊,我想不用說了肯定夠高。

原書還有很多悟空是七尺的證據,比如馱起銀角變化的老道士:

衆妖散去,他獨跳下山來,在那道路之旁,搖身一變,變做個年老的道者,真個是怎生打扮?

但見他—— 星冠晃亮,鶴髮蓬鬆。 羽衣圍繡帶,雲履綴黃棕。

神清目朗如仙客,體健身輕似壽翁。 說什麼清牛道士,也強如素券先生。 妝成假像如真像,捏作虛情似實情。 ……

行者聞言道:“這廝造化哩!我那師父是個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裏槎。我待不馱你,他就怪我。馱便馱,須要與你講開,若是大小便,先和我說。

若在脊樑上淋下來,臊氣不堪,且污了我的衣服,沒人漿洗。 ”

那怪道:“我這般一把子年紀,豈不知你的話說?”【行者才拉將起來,背在身上】,同長老、沙僧,奔大路西行。 那山上高低不平之處,行者留心慢走,讓唐僧前去。

悟空把唐僧從馬上抱下來回頭就跑。
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 【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 那條龍就趕不上,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

悟空扯住豬八戒的耳朵。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即變做一條三股麻繩,走過來,把手背綁剪了。

那怪真個倒揹着手,憑他怎麼綁縛。 卻【又揪着耳朵】,拉着他,叫:“快走!快走!”

那怪道:“輕着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
……
頃刻間,到了莊前。行者鉗着他的鈀,【揪着他的耳】道:“你看那廳堂上端坐的是誰?乃吾師也。”

那高氏諸親友與老高,忽見【行者把那怪背綁揪耳而來】,一個個欣然迎到天井中,道聲

“長老!長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那怪走上前,雙膝跪下,揹着手對三藏叩頭,高叫道:

“師父,弟子失迎,早知是師父住在我丈人家,我就來拜接,怎麼又受到許多波折?”

三藏道:“悟空,你怎麼降得他來拜我?”【

行者才放了手】,拿釘鈀柄兒打着,喝道:“呆子!你說麼!”

綜合上述,如果悟空只有四尺,根本不合常理。

我看過很多都認爲悟空矮的都把他當一般猴子,但悟空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猴子。

會覺得矮的情況大多就是躬着身子,躬着身大概五尺也就是一米六多,站挺身子就是七尺。

雖然高但是纖瘦,所以別人看起來才覺得病懨懨的。

再者金箍棒在原書的戰鬥型態是丈二(三米七多)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唸,手顛着道:

“再短細些更妙!” 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正嚷間,大聖到了。 叫一聲:“開路!”掣開鐵棒,幌一幌,碗來粗細,丈二長短,丟開架子,打將出來。 九曜星那個敢抵,一時打退。

棍也被稱作「棒」,中國武術器械裏的一種,屬長兵器。長度約爲1.3-2.6米(齊眉棍、七尺棍、九尺棍),也有的長達4米(丈二棍,又稱「殳」)

如果只是四尺,拿三米七多快四米的金箍棒,那畫面.......

實際上可能就是小孩拿丈二棍。

 

一寸長一寸強,尤其面對的敵人都很高,金箍棒丈二四米搭配悟空七尺兩米多的身高,完全沒問題。

當然如果真的要以現代人的標準也就是上面的商代到的三國的標準來看,乘以七尺悟空起碼也是一米六~一米七左右起跳。

總之悟空不可能會是四尺(124.4),反觀唐僧要跟悟空對調,要更加矮小,一米三~一米四。

也就說四人組最矮的反而是唐僧!

而那些堅持悟空只有四尺的無非就是因爲李贄的《李卓吾批評西遊記》和陳士斌《西遊真詮》這兩本內容提到的【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六尺,有一丈長短】

 

做爲現存最早的百回本西遊記,成書於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 年)。

百回本的《西遊記》其版式很多,如以明刊本爲例,分爲華陽洞天主人校本與李卓吾批評本兩類,其中以世德堂本作爲現存最早的刻本,是非常則具有歷史性的學術價值。

所以在吳承恩的筆中,悟空就是七尺男兒,而且上述也有很多原書悟空七尺的例子。

如果真的不滿四尺,那又跟原書展現出悟空七尺身高的橋段產生衝突,甚至連帶着唐僧也會不滿四尺的形象。

至於爲什麼李贄與陳士斌要改成【長了六尺】?我想他們覺得悟空太高,想讓他符合正常的猴類,但他們忽略掉最初的刻本中多數表現悟空七尺的段落。

哪些堅持悟空矮的可以接受其他妖怪幾丈高,卻無法接受悟空兩米多身高?

在加上悟空本來就不是普通的猴類,是花果山的一塊仙石誕生的,本身就不普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