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誌194]我不是茄子!你不要過來啊

穆氏爐眼魚:Ipnops meadi

爐眼魚屬,是一種長相奇特的深海魚類。

它們原本眼睛的位置,現在僅僅存在着兩片扁平的薄膜,好像被削掉了一塊兒的茄子。所以也俗稱:燈眼蜥魚和異目魚。

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等深海區域(尤其是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棲息深度大致爲1300~5000m。

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是太平洋中部一個巨大的凹陷斷裂區,面積約爲450萬km²,該區域內含有豐富的貴重金屬以及稀土礦物。

該物種於1878年,由哈佛大學的生物學教授、深海探險家和魚類學家Giles W. Mead首次發現並命名。

相關:

底棲魚類,因爲曾單拖網捕獲多條,所以人們推測這些魚喜歡分羣集聚。

它們的平均長度約爲爲5.5~12.1cm,幼魚長度大致爲1.4cm。

成魚晶狀體等眼部結構嚴重退化,眼睛位置僅存扁平的薄膜。

這層“膜”的作用可能是感光,以幫助它們更容易偵測到發光的獵物。但也有科學家認爲,不排除該器官本身可以就發光,以此來充當誘餌的可能性。

頭部呈黑色, 深色的身體細細長長,側線鱗片很多,有利於感受水的低頻率振動。

根據對多個樣本的解剖,人們發現它們大約有13~15條臀鰭條、13~15條胸鰭條和54~58條椎骨。嘴很大,有大量尖銳的小牙齒以及發達的鰓耙,這都有利於它們捕獲較小的食物。

小拓展:

爐眼魚屬現在根據地理位置,主要分爲三個物種(I. agassizi、I.meadi和I.murrayi),即:

阿氏爐眼魚:Ipnops agassiziiGarman, 1899(grideye fish),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及東大西洋。生活在3000m及以上的深度中。

米氏爐眼魚:Ipnops meadiJ. G. Nielsen, 1966,分佈於西印度洋及中西部太平洋。棲息深度大致爲3300~5000m。

穆氏爐眼魚:Ipnops murrayiGünther, 1878,分佈於大西洋及東印度洋。棲息深度大致爲3000m及以上。

由於這些爐眼魚屬的小傢伙們很難被拍攝下來,所以,目前人們對它們之中的任何一個都知之甚少。只能根據其棲息深度以及大致位置來分類。

食物相關:

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的胃解剖表明,該物種主要以小型甲殼類動物和深海蠕蟲爲食。

繁殖:

這些魚是雌雄同體的,兩者的性腺合併成了一個單一的器官。每窩平均產下900個卵。

根據研究表明,人們發現幼魚們處於較淺的深度(大約1600m),這表明該種的幼魚在發育過程中,會慢慢移動到較淺的地方,等待成年後再返回深處。

觀察到的幼蟲們有非常大的眼睛,並且不像成魚那樣。

所以人們推測,隨着發育它們將會失去視覺,頭部的眼睛漸漸變成大而扁平的膜狀。

#奇奇怪怪可可愛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海里東西嘛,反正也瞅不見,隨便長長就好了。(寫完這一篇,我都很想炒個茄子喫...

我是奇怪的bot,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