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散熱風扇•毫釐間的材料變革

“PBT”“玻璃纖維”“液晶聚合物”“LCP材料”………這些玄乎其玄的材料名詞令人暈頭轉向。而當它們出現在風扇的介紹中時,總少不了“工業級高強度”等溢美之詞。

所謂“工業級高強度”,僅僅是讓風扇更耐衝擊、不容易因外力損壞的字面意義而已嗎?你是否瞭解這些材料各有什麼特性,又各自有何種優勢呢?以及,究竟是哪一款材料製成的風扇,綜合性能最好呢?

在這篇文章裏,我們就將初步講解風扇材料的特性,以及各種材料的優勢。希望能解開你的疑惑。

要探討材料對風扇性能的影響,就要先從框與葉的那小小的間隙說起……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顧名思義,“框葉間距”,抑或“尖端間隙”,指的是風扇的扇葉末端與內邊框的距離。它對風扇的性能有着相當大的影響,有時甚至能夠超越扇葉本身。

而令葉框間距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正藏在“框”與“葉”之間。在風扇轉動時,扇框與扇葉間微小的間隙會泄露一些氣流。這些泄露的氣流在附近產生渦流,造成所謂“尖端泄露”。

(圖自AutoAero)

渦流所產生的位置正是扇葉末端,而對我們所使用的散熱風扇而言,扇葉末端的線速度最大,因而對性能的影響也最高。泄露的氣流量越多,產生的渦流也越多,風扇的效率愈發明顯地下降,產生的噪音越來越劇烈地增加。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根據追風者的說法,在散熱器與冷排上,葉框間距每縮小0.1mm,CPU溫度便會下降1-2℃。框葉間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正因此,在強調性能的風扇上,往往會不遺餘力地壓縮葉框間距。

但是,由於材料能力的侷限性,壓縮葉框間距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甚至會有些“喫力不討好”。

葉框間距的挑戰

在較高的轉速下,風扇的扇葉末端會承受不小的離心力。它們會讓扇葉的直徑略微變大,縮小扇葉與扇框之間的間隙。風扇的轉速越高,離心力的作用就越明顯。

儘管這一變化造成的影響非常細微,通常不足1mm,在用戶眼中常常可以忽視。但對於風扇設計而言,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當扇葉形變量大於框葉間距時,扇葉與扇框間發生剮蹭,嚴重的“掃膛”現象就此發生。掃膛產生的噪音極爲刺耳,將讓人徹夜難眠。它更會對扇葉與扇框造成相當大的損害,意味着風扇壽命的終結。

拉高風扇的轉速,則必然會增大離心力。高轉速下,更大的形變讓扇框與扇葉的距離變小。爲了防止扇葉與扇框產生碰撞,勢必要略微增大框葉間隙,而這又會影響風扇在低轉速下的性能。

此外,經年累月的反覆形變,離心力還會讓熱塑性塑料製成的扇葉產生“蠕變變形”,框葉間距隨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逐漸縮小——根據貓頭鷹的數據,在PBT材料製成的12cm風扇上,幾年的使用可能會讓葉輪直徑變大約0.2mm。

越小的框葉間距,意味着留給扇葉的蠕變與形變量就越小。爲了不產生災難性的“掃膛”情況,在風扇的設計階段,以上這些因素都應當被考慮。

也正因此,儘管對性能的影響非常大,但受限於材料的能力,各品牌風扇的葉框間距還是不約而同地保持在1-2mm左右。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正是在於尋找超越傳統的材料。

材料破局者

金屬

作爲最爲常見的材料之一,金屬是製造高轉速扇葉的理想物:不同於PBT塑料需要面對的老化、蠕變等問題,金屬扇葉的剛性要強得多,也更耐高溫、更加耐用。

金屬風扇最知名的應用是在筆記本上。憑藉材料上的優勢,它能輕而易舉地做到50片以上、薄而兼具複雜曲面的扇葉;與此同時,它還動輒可達5000RPM以上的轉速!

宏碁將金屬扇葉作爲高端遊戲筆記本的標誌性技術,其性能優勢可見一斑。

然而,在將金屬材料從筆電搬上臺式機的過程中,卻碰了壁:金屬的扇葉雖然能做得更薄、做到塑料難以匹敵的扇葉數量,卻不再有廠商敢於拉高轉速。

當一款以高速旋轉的十餘釐米金屬物體出現在機箱內時,與其稱之爲“散熱風扇”,恐怕還是“絞肉機”一詞更爲合適。

就此而言,採融“絞肉機”名副其實:這是一款14cm金屬風扇。它擁有多達13片鋁扇葉,且每一片扇葉的厚度不足1.0mm,扇葉和軸心以反扣方式連接。

這款風扇的最大轉速“僅有”1600RPM,甚至不超過當今的一些塑料材質風扇,但即便是這樣,採融也得爲它配備一個防護網:顧名思義,沒有人希望不小心碰到“絞肉機”。

此外,金屬扇葉帶來了額外的轉子重量,而這也增加了其對於驅動電機的要求。1600轉的“絞肉機”電流高達0.45A,這已經快將塑料材質的12cm風扇推向4000轉了!

在較低轉速下,現有的塑料扇葉也並不是完全不能縮小框葉間距。此外,除了性能,安全也是一大重要的因素:沒人願把強度更高的金屬扇葉推向高轉,這額外的強度又有多大意義?人們開始尋找更優秀的替代品。

時至今日,Thermaltake等少數廠商還在研發金屬扇葉的散熱產品,但它們已不再爲極致性能而生。

玻璃纖維+傳統塑料

得益於玻璃纖維的強大特性,它常常同塑料混合成各種複合材料,從而取得更優秀的強度。在重視可靠性與性能的工業領域,玻纖複合材料也是高端產品的常見選擇。

大名鼎鼎的“溫柔颱風”,正是使用了“PBT+GF30”複合材料。通過在傳統PBT材質中添加玻璃纖維,扇葉的強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因而縱使有着高達2000RPM以上的轉速,“溫柔颱風”也能將框葉間距縮小到史無前例的1mm之下!

更小的框葉間距,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性能,時至今日,“溫柔颱風”也依然是散熱領域的不朽豐碑;更高的材料強度,也顯著提升了耐用性,歷經風吹雨打之後,玻纖扇葉依然不動如山。

當然,玻璃纖維複合材料也有它的弱點。玻纖復材製成的扇葉通常不能透光。在當代機箱裏五顏六色的ARGB映襯之下,不透明的玻纖復材扇葉是那樣地格格不入。

當然,在絕對的性能面前,外觀上的因素都影響不大。真正的問題發生在扇葉的微小振動上:就像日常中的絕大部分物體一樣,風扇的扇葉也有其固有頻率,能夠產生共振。這些振動的振幅不大,但卻會顯著影響人耳感知到的噪聲,導致嚴重的噪音。

複合材料的強度雖高,能夠達成極小的框葉間距;但傳統塑料的侷限性,也讓它的振動問題較爲嚴重。在“溫柔颱風”的扇葉上,共振噪音便相當明顯。爲此,追求極限永無止境的人們,又開始尋找更爲出色的材料。

玻璃纖維+液晶聚合物

在研發新一代散熱風扇的過程中,貓頭鷹將技術重心放到了縮小框葉間距上。在貓頭鷹的上一代產品NF-F12上,框葉間隙約爲2mm,而這一次,他們決定更進一步。

作爲新型聚合物的一種,LCP“液晶聚合物”擁有遠超傳統塑料的性能。藉助名爲“Sterrox”的LCP材料,貓頭鷹成功讓新一代風扇的框葉間距縮小至0.5mm,最終的收穫更是大大超越了框葉間距本身。

新的材料不僅擁有更高的強度,還同時兼顧了聲學特性。無數對手“照搬扇葉”卻無法匹敵的性能,就藏在材料之中。

用作扇葉材質時,LCP材料不但能依靠極高的強度縮小框葉間距,還能借此更迅速地抑制振動雜音。LCP材質風扇的噪音通常更加貼合人耳聽感——這是傳統塑料所比不上的。

當然,作爲一種新型材料,LCP的強大是以價格爲代價的。根據貓頭鷹的說法,LCP的材料成本約是PBT的四倍! 但在更低的噪音和更強大的性能面前,這一切物有所值。最終的技術成果,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貓頭鷹A12X25。

曾何幾時,LCP材料只是高轉工業風扇所獨有的科技。在貓頭鷹率先吹響消費級LCP風扇的號角後,越來越多的廠商意識到這一材料的綜合優勢,市場上的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買到諸如追風者T30、貓頭鷹A12X25等正向研發的LCP風扇,它們都是市場上的高端乃至旗艦產品。在未來的時間裏,相信還會有更多LCP產品上市。作爲新一代的材料,“液晶聚合物”擁有光明的未來;伴隨着技術的突破,人類將在散熱極限的探索上更進一步。

小小的葉框間隙,凝聚了工程師的無數心血;一分一毫之間,決定着風扇性能的高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