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暗影精靈10 SLIM 14評測:OMEN顏值新巔峯,酷睿Ultra立功了

隨着AI PC推出,筆記本設計已經在悄然間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爲了充分發揮CPU、GPU、NPU在AI上的性能釋放,筆記本供電、散熱都會重新考量,並且配以高頻內存、高性能SSD,甚至在外觀設計做出重大變化。眼前的惠普暗影精靈10 SLIM 14 AI遊戲本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在CES 2024發佈的一大波新品中,暗影精靈10 SLIM 14也是顏值最高的筆記本之一,特別是陶瓷白版本,1.63kg重量,17.99mm厚度,配合幹練的外觀設計,以及鍵盤通透的RGB燈效,着實讓人忍不住感嘆,原來遊戲本還可以長成這樣。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款採用了Core Ultra搭配GeForce RTX的產品,不僅確保了遊戲體驗,AI性能表現同樣也值得期待。那麼惠普暗影精靈10 SLIM 14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遊戲與AI體驗?評測就此奉上。

輕薄到不像遊戲本

雖然惠普將暗影精靈10 SLIM 14定位爲AI遊戲本,但實際上將其握在手裏的時候已經與輕薄本沒有任何區別。很大原因在於不到18mm的厚度握在手裏與輕薄本無異,再加上14英寸和1.63kg的重量,配合着全金屬機身帶來的觸感,着實讓人有些上癮。

暗影精靈10 SLIM 14一共提供了時尚暗影黑和純淨陶瓷白兩種顏色可選,從實際體驗來看,純淨陶瓷白更爲搶眼拉風,光是純白的A面配合金屬質感的OMEN Logo,就已經足夠讓人眼前一亮。

秉承着惠普近期在Logo、顏值上不斷髮力的優勢,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諸多細節上顯得幹練、耐看。比如筆記本末端兩段式設計很好的隔離了出風口和OLED屏幕之間的距離,全黑的出風口格柵與擋板融爲一體,也很好的將尾部的接口隱藏。

在開合暗影精靈10 SLIM 14屏幕時候,會明顯感覺筆記本轉軸分成了兩段式阻尼調整。例如單手打開筆記本時,會明顯感受到有一段彈性行程,能夠幫助你更輕鬆找到打開屏幕的支點。隨後轉軸阻尼勻稱,方便將屏幕調整到合適的角度。

同樣,暗影精靈10 SLIM 14 B面的OLED屏幕讓人印象深刻,不僅做到三邊窄邊框設計,上置攝像頭和支持Windows Hello的紅外線人臉識別,這可以讓打開筆記本到進入系統的動作一氣呵成,這個細節雖然常見於輕薄本中,但在許多隻專注遊戲性能的筆記本中仍然非常少見。

另外攝像頭本身支持FHD TNR物理降噪,在室內暗光環境下,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不借助額外AI、軟件的加持,也能獲得不錯的降噪效果。

暗影精靈10 SLIM 14的2.8K 120Hz HDR OLED屏幕具備100% DCI-P3色域和500nite亮度,再加上OLED特性讓其擁有1ms的響應時間,對於這款筆記本而言,無論視頻還是遊戲畫面呈現都不是問題。不僅如此,這塊屏幕還配備了康寧大猩猩3代玻璃,並且獲得了TUV低藍光和Eyesafe認證。

在實際測試中,可以看到色域已經完全覆蓋100% DCI-P3,色彩精度△E平均值爲0.84。

另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就是暗影精靈10 SLIM 14的鍵盤。來自HyperX半透明布丁鍵帽的高透設計是之前極爲少見的。這讓整個鍵盤的RGB效果表現出了罕見的通透感和連續感,不會給人一種土味跑馬燈的錯覺,格調一下子就起來了。

同時這套RGB提供了四區背光,其中ASDW作爲一個區單獨設置,在OMEN Gaming Hub中進行獨立調整。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對不同區域進行顏色調整。而得益於半透光鍵帽的設計,無論每個區域顏色如何選擇,色彩之間過度都能處理得非常自然,因此鍵盤整體的RGB效果非常舒適。

當然,你還可以通過OMEN Gaming Hub中的Light Studio對包括HyperX在內更多的遊戲配件進行RGB燈光效果同步,這已經是暗影精靈的傳統藝能了。

回到鍵盤本身,這套上了HyperX Buff的半透明布丁鍵盤舒適程度遠高於以往的暗影精靈,不僅鍵帽行程更長,回彈適中,略帶弧度內凹的鍵帽設計讓其表現與桌面鍵盤無異。特別對於筆者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舒適的鍵盤敲擊回饋已經優於同定位中大多數筆記本。而減少鍵帽與邊緣摩擦的設計對遊戲操作也更爲友好。

另外一個值得說明的是暗影精靈10 SLIM 14巧妙的接口分佈。如果前面所說,在筆記本尾部很巧妙的融合了一個USB-C 3.2 Gen2接口,以及1個HDMI 2.1接口。同時筆記本採用的是USB-C接口的140W USB-PD 3.1充電協議,電源接口正好插在筆記本後方,不影響左右兩側配件的擺放,這也是筆者相當喜歡的設計。

同時可以看到暗影精靈10 SLIM 14的電源也已經用上了氮化鎵技術,尺寸足夠小巧,在給筆記本提供140W電源同時,可以在30分鐘內給筆記本充電至50%。另外USB-C口的特性也可以給手機、無線耳機充電,只不過電源不支持額外的快充協議,但充當臨時的充電角色是足夠的。

除此之外,暗影精靈10 SLIM 14左側包含了1個3.5mm合一音頻接口,1個Thunderbolt 4接口實現更全面的擴展。右側則包含2個USB 3.2 Gen2 Type-A接口,用於電競鼠標、鍵盤、USB耳機之類的周邊擴展。

Core Ultra立功了

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設計和體驗上的出彩,很大原因取決於英特爾酷睿Ultra搭配GeForce RTX的設計思路。酷睿Ultra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英特爾消費級產品正式進入Intel 4製程工藝。

酷睿Ultra首次採用了分離式模塊和3D封裝,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效能最高的處理器產品,處理器還將核顯更換成了Xe-LPG的Arc GPU,核顯性能提升兩倍,首次加入NPU模塊,加速筆記本AI性能表現,將AI PC全面普適化。

目前酷睿Ultra系列包括H系列(28W)、U系列(15W)。暗影精靈10 SLIM 14最高配置所使用的Core Ultra 9 185H比較特殊,是目前唯一基礎功率爲45W的產品,雖然此前的H45的說法不復存在,但實際上Core Ultra 9 185H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這個角色,功耗再往上就是14代酷睿HX系列,基礎功耗從55W起步了。

與其他酷睿Ultra CPU一樣,Core Ultra 9 185H的調教範圍非常廣,這讓不同定位的筆記本哪怕使用相同型號的CPU,釋放的性能和續航表現都會完全不一樣。比如Core Ultra 9 185H基礎功耗是45W起步,最高性能釋放可以達到115W,但對筆記本的散熱和供電會有更嚴苛的要求。

暗影精靈10 SLIM 14無疑是Core Ultra的受益者,在配置選擇上提供了Core Ultra 7 155H和Core Ultra 9 185H兩個版本,兩者均提供6個P-Core,8個E-Core,2個LP E-Core,達到16核心22線程(16C22T)的配置,所不同的是Core Ultra 9 185H最高頻率可以來到5.1GHz,能給遊戲帶來更好的基礎。

從整體而言,P-Core與E-Core主要圍繞提升IPC性能、分支預測能力,增強版Intel Thread Director調度器,提升緩存和內存帶寬進行的,這讓Core Ultra在多線程與單線程上的處理能力都有不錯的表現。

在實際的測試中,暗影精靈10 SLIM 14對CPU給到的功耗爲80W,因此這款筆記本的CPU的表現比較亮眼。以3DMark CPU Profile爲例,表現已經與一些上一代330W的13代酷睿i7-13700HX持平。

同樣渲染處理測試CINEBENCH R23中,Core Ultra 9 185H的多線程性能表現不錯。這裏作爲對比的筆記本CPU僅做參考,還是那句話,各家的調教是不一樣的。

在Geekbench 5中同樣可以看到Core Ultra 9 185H的單線程和多線程表現不錯。

在WebXPRT 4中,則可以看出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Web上的響應速度,主要也是看CPU的表現,同樣也可以看到Core Ultra 9 185H的戰鬥力不錯。

因此在整體性能表現上,暗影精靈10 SLIM 14可圈可點,比如CrossMark和PCMark 10 Extended中的戰鬥力可以媲美HX的筆記本了。

由於在SOC Tile中爲了省電而引入了2個LP E-Core核心,因此線程的具體調度會由Windows 11參考英特爾硬件線程調度器(Intel Thread Director,ITD)的中間層進行,因此筆記本出廠的系統版本也應該是Windows 11 22H2以後版本,否則就會按照傳統的核心分配,效率會低很多。

同時Core Ultra對P-Core與E-Core的微架構都進行了較大幅度改變,其中P-Core由Golden Cove升級到了Redwood Cove,E-Core由Gracemont升級到了Crestmont,兩者構成的計算模塊均是基於Intel 4進程所打造的消費級產品架構,相對前幾代產品在電源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並且結合3D Foveros獲得更好的效能優化效果。

因此在續航上,暗影精靈10 SLIM 14表現足夠出彩。雖然定位遊戲本,但續航時間超過5個小時。這裏我們將筆記本設定成節能模式,屏幕亮度設置成50%,但是不關閉RGB鍵盤背光,在PCMark 10的現代辦公模式中測試筆記本續航也已經能夠接近官方的標稱值。

這僅僅是其中之一,核顯Xe-LPG是Core Ultra的另一個飛躍,它同樣屬於Arc GPU體系,對應的獨顯架構稱爲Xe-HPG。相對於之前Xe-LP架構的Iris Xe,每瓦性能提升2倍。

Core Ultra的GPU Tile是基於臺積電N5節點設計的,與AMD和NVIDIA的GPU製程節點處於相同一代。Xe-LPG的特點是給核顯帶來許多獨顯中才有的特性,比如8個Xe內核中包括128個矢量引擎,8個採樣器,4個像素後端,8個光線追蹤單元等等。

其中16個矢量引擎總線寬度爲256-bit,每個內核配備192KB L1共享緩存,每個矢量引擎在每個時鐘支持16個FP32或者32個FP16計算,64個INT8計算,並共享1個FP64端口。同時Xe-LPG也是對DX12進行優化的,引入獨顯上纔有的無序採樣(Out of Order Samplng,OoOS)。

藉助Foveros 3D封裝技術,媒體引擎和顯示引擎不在GPU Tile中,而是分配到了SOC Tile內,以實現更好的能效表現。在編碼支持方面,除了常見的H.265、H.264之外,Xe-LPG也增加了對AV1 encode支持,最高可以支持到8K 10bit HDR。顯示引擎則是最高支持4路顯示輸出,以及HDMI 2.1、DP 2.1、eDP 1.4b等規範。

另外Xe-LPG還支持DP4A AI指令集,用於AI加速計算。同時也基於AI特性支持XeSS超採樣,可以給遊戲帶來更好的流暢度和清晰度。

這裏,我們同樣對暗影精靈10 SLIM 14進行了基礎測試,即便拋開獨顯,Core Ultra 9 185H的核顯部分已經是可以運行部分大作的水平了。

在擴展上,Core Ultra支持Thunderbolt 4、Wi-Fi 6E,同時還可以通過英特爾的獨立芯片實現Wi-Fi 7和Thunderbolt 5的支持。暗影精靈10 SLIM 14選擇了在無線連接上追加獨立芯片支持Wi-Fi 7和藍牙5.4協議,同時如前面所說,提供了1個Thunderbolt 4接口來完成筆記本的擴展。

遊戲新體驗

接下來是喜聞樂見的遊戲環節,暗影精靈10 SLIM 14最高可以配置GeForce RTX 4070 Laptop GPU,我們拿到的版本爲GeForce RTX 4060 Laptop版本。在功耗測試下可以看到暗影精靈10 SLIM 14也並沒有打算完全釋放RTX 4060的性能,將功耗釋放控制在了60W,相比100W以上完全釋放GPU性能略有差距。

功耗控制帶來的效果也顯而易見,特別是在狂暴模式的雙烤狀態下,CPU功耗釋放也會從80W下降到60W左右,暗影精靈10 SLIM 14鍵盤面散熱最高溫度集中在屏幕下端,在室溫24℃的環境中,最高溫度也沒有超過50℃。

背後的出風口溫度則在50℃左右。

有意思的是,暗影精靈10 SLIM 14的噪音控制非常理想,就算是狂暴模式聲音依然沉穩不刺耳,火力全開的狀態下筆記本前方噪音也僅有53dB,這一點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暗影精靈10 SLIM 14最高還配置了32GB LPDDR5X 7467MHz內存和2TB PCIe 4.0固態硬盤,給遊戲和AI體驗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讓我們進入跑分環節。在常規的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3DMark Time Spy、3DMark Time Spy Extreme、3DMark Port Royal測試中,由於暗影精靈10 SLIM 14的RTX 4060 Laptop GPU有所限制,性能表現大概在滿性能的80%左右。

同樣在非DLSS 3遊戲測試中,我們將遊戲畫質設置爲光線追蹤最高畫質,分辨率設置成1920x1200,在性能上需求與1920x1080分辨率相當,暗影精靈10 SLIM 14表現已經是很能打的狀態了。

在DLSS 3已成主流的當下,我們也測試包括了《原子之心》、《巫師3:狂獵》、《霍格沃茨之遺》在內的數款遊戲,雖然GPU功耗上有所限制,暗影精靈10 SLIM 14也已經表現出了很好的水平。

AI創作能手

最後是AI與創作環節。就在上一週,UL Benchmark旗下的Procyon正式在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子項中加入了Stable Diffusion 1.5和Stable Diffusion XL支持,測試過程有效避免了初次運行時的數據干擾,讓實際測試性能變得更具有參考性。

可以看到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Stable Diffusion 1.5和Stable Diffusion XL中,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文生圖能力,Stable Diffusion 1.5(FP16)可以做到6.629s/image,Stable Diffusion XL(FP16)則可以做到50.512s/image。

另外配合8GB的RTX 4060 Laptop GPU,暗影精靈10 SLIM 14在ON1 Resize AI提升圖片分辨率應用中也可以做到與桌面顯卡媲美的程度。

值得注意,基於百川大模型的Intel AIGC 助手也已經在近期放出。在安裝的時候會被要求必須具備英特爾酷睿Ultra CPU或者英特爾銳炫Arc獨立顯卡纔可以運行。

在完成9GB左右的大模型下載之後,AIGC助手就會變身成智能助手,常駐在屏幕下方。當然也可以隨時關閉。即便在離線的狀態下,AIGC助手也可以輕鬆完成準確的語音識別和智能對話功能,包括健康建議、翻譯、信息查詢、文案編寫等工作,未來隨着版本更新,還會逐步加入更多功能,甚至提供更多大模型可供選擇。

最後是創作環節,在Blender Benchmark中,我們用Mo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測試場景分別考驗CPU和GPU的渲染輸出能力,可以看到暗影精靈10 SLIM 14已經表現出了不錯的性能,其中酷睿Ultra 9 185H部分成績亮眼,RTX 4060 Laptop GPU部分則因爲能耗限制的緣故,相當於滿性能釋放的RTX 4060 Laptop GPU的80%左右性能,即便如此,對於一款1.6kg左右的輕薄型遊戲本而言,已經相當夠看了。

最後是工程專業常見的SPECviewperf 2020。這是一款包含能源勘探、醫學、建築設計、機械設計、汽車設計、飛機設計領域的專業軟件圖形測試,包括3dsmax、Catia、Creo、Energy、Maya、Medical、SNX、Solidworks等主流軟件。暗影精靈10 SLIM 14大部分專業軟件也已經可以流暢運行。

寫在最後:高性能輕薄本

惠普暗影精靈10 SLIM 14 AI遊戲本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在AI遊戲本的定位下,實際上是一款具備獨立GPU的高性能輕薄本,1.6kg的重量內就能獲得酷睿Ultra 9 185H和最高GeForce RTX 4070 Laptop GPU的加持,即便GPU不能滿性能釋放,但無論續航、噪音、遊戲、高顏值、鍵盤操控體驗、,暗影精靈10 SLIM 14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要不少只有集顯的輕薄本酸爽上不少。

這意味着暗影精靈10 SLIM 14不僅是一款合格的遊戲本,同時也可以成爲一款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的輕薄型筆記本。在酷睿Ultra的AI加持下,這款筆記本已經可以毫無障礙的嘗試各種AI應用,爲將來AI體驗打下堅實基礎。

即便聚焦於當下,暗影精靈10 SLIM 14也同樣十分能打,無論應對3A遊戲、專業軟件創作,OLED屏幕配合舒適的HyperX半透明布丁鍵盤,以及足夠大的觸控板,在不外接設備的前提下已經能夠擁有不錯的使用體驗。而諸如HDMI 2.1、Thunderbolt 4和Wi-Fi 7的支持,也已經給後續的高性能擴展提供了條件。

顯然,我們不能把暗影精靈10 SLIM 14當成一款純粹的遊戲本看待,但它給了筆者對理想型輕薄全能本的所有想法,甚至你可以不用考慮RTX 4070 Laptop GPU這樣的高階獨立顯卡,酷睿Ultra 9 185H搭配RTX 4060 Laptop GPU版本已經足夠。特別是在白色版本的高顏值加持下,真的很難對這款筆記本說拒絕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