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试玩了米哈游的「新」游戏

玩得叫人矫情。

文/灰信鸽

11月9日周四的上海下着雨,我受邀到《绝区零》线下的活动逛了一圈。

活动此前在官号有解释,《绝区零》受徐汇文旅邀请,在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全球艺场·艺术西岸”上办了「序·绝区零特别展」。《绝区零》与艺术家Michaellau刘建文老师合作,创作大型艺术装置《无序之序》。

下午三点多,乌云把天空压得像黑白电影,雨下得淅淅沥沥,路上人不多,我举着伞往展览方向过去。刚穿过马路,播放着《绝区零》PV的LED大屏幕穿过水雾闪烁着,它的一旁矗立着那艺术装置——黄黑色组合而成的作品,手里举着游戏里的“邦布”。

不过这次我冒着大雨来,是另有所图——试玩《绝区零》内的小游戏。

之前科隆展上,《绝区零》放出了新的实机内容,其中就有这么一幕:玩家跑到游戏厅玩一些小游戏,街机上有两款游戏,一款叫《Snake Duel》,另一款叫《Soul Hounds III》——这次它也公布了其正式中文名:《噬魂犬3》。

我知道,很多人对这游戏好奇。《绝区零》拿到版号的那期视频里,我们就在开头用了这小游戏的cut。光是这一闪而过的片段,就让一位从业者拿着视频特意找我们来打听,开头砸砖块的片段是哪款游戏,想了解一下。

这次,《绝区零》就在线下活动专门搭了一个试玩区,让大家提前尝试一下《噬魂犬3》。

《绝区零》的试玩区就在大型装置的一旁。那是一个像集装箱的小屋子,里面被打扮成了游戏厅的模样,横着摆着4台硕大的街机。

简单来说,《噬魂犬3》是一个很符合直觉的小游戏。

玩家操控一只拿着吸尘器的狗子,不停地向下吸砖块,只要抵达到最底层就可以获得胜利。试玩现场的版本是一个联机玩法,四名玩家在同关卡竞技,看谁能最先通关。

在狗子向下的过程中,砖块有类似三消的机制。如果狗子吸的砖块附近有同色砖,它们就会一起消失;如果狗子把左右的砖块吸掉,上面砖块掉下来若遇到3个砖块撞一起的情况,也能同时消除。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其实操作起来蛮难的,因为狗子前进过程中有蛮多策略方面的考虑:

游戏有一个类似倒计时的机制。为了督促玩家赶紧向下前进,狗子有一个不断减少的氧气量,它得不停向下砸砖块,找到可以恢复氧气的小道具。

走什么路线、挖什么砖块也有讲究——如果狗子到处乱挖,上面的砖块会把狗子砸死;路径上还有一些很危险的陷阱,如果狗子走得不及时,就会被尖刺戳掉一条命;还有一些砖块要硬一些,没法一次破开,会浪费不少时间。

当然,游戏里还有不少奖励机制。比如我就捡到过一个护盾,可以在上面的砖块掉落下来的时候撑起来一个小空间,保我一条狗命;还有一些道具可以让狗子无论装到什么砖块都可以瞬间打破。

而且当多人加入竞技的时候,《噬魂犬3》的体验会变得更为不同:你要琢磨自己要走什么路线,要想办法比对手更早拿到一些有用的道具,甚至抢走为数不多的氧气,让对手在半路缺氧挂掉。

《噬魂犬3》一把时间不长,差不多1分钟就结束了,但还是给我留下了蛮深的印象——它是个内置小游戏,但美术成熟,风格鲜明,关键机制齐全,能让短时间内的体验就有各种策略玩法……

若再加点剧情,你告诉我它是在Steam花几块钱就能玩个爽的小游戏,我也信。

试玩结束后,团队成员带着我去展览区的其他地方逛逛。

《绝区零》真的会找地方宣泄自己的表达。

展览区分两层。一楼有可乐,有夹克。许多“电影”海报挂在墙上,一旁是DVD,它们之前在游戏里就和我打过照面。你能一眼看到里面很多的灵感原型——《假面骑士》《攻壳机动队》《斩服少女》……

二楼是音乐区。空气里播放的是《绝区零》的BGM,墙上挂着几张黑胶,风格迥异。对比米哈游其他产品的音乐创作,《绝区零》有着截然不同的质感,它更紧密,更个性化,有种不顾大众眼光的选型。

再往前走几步,一个展柜叫我难以移开目光——那是一个被拆解开的黑胶播放器,每个零件被整齐摆放,它们挂在墙上,像个活物标本一样被列在展柜中。

我看出了神,想转头问一旁的工作人员,你们是怎么冒出来的点子,搞出了这么一个展柜,但想了想,还是把看到它的感受咽了下去……就好像这感觉一旦被说出口,既道不清楚,也让人变得太矫情。

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说不清去年8月去米哈游小黑屋试玩《绝区零》的场景。

我只记得,那天进去之后我就没离开座位,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连续打了7个小时。待关卡加载的时候,才惊觉,我一直握着手柄不放手,因为战斗激烈,导致手汗弄得手柄上全是水,得拿抽纸擦好一会儿。

作为游戏编辑,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被产品征服,但“下意识、符合直觉”,却也是我体验这款游戏时最直接的感受。我喜欢它充满性张力的演出,喜欢战斗,但也更喜欢它既怀旧又潮酷的街头感。

那天发出去测评后,有人在评论区说“夸得肉麻”,我把那稿子重新读了好几遍,也觉得它肉麻,我把那条评论放了出来……但同时我又觉得,那篇内容也没能完全说清楚我被《绝区零》打动的部分:

你明明知道它就是一个并不稀奇的ACT游戏,但你就是能因为它个性化的那一面,觉得它小众又广泛,陌生又熟悉,好像有种亲密感——就连它里面内置的小游戏《噬魂犬3》也是如此。

说不明白这种感觉,让人有点心烦意乱,有时甚至会让我不想继续工作。

从今天线下展览出来,我总觉得能捕捉到一些缘由:那大概就是许多人有自己喜欢的小众文化的瞬间——你如此钟爱它,想四处安利,但又怕别人get不到你喜悦的部分,导致你喜欢的文化在他那里被打上不明所以的标签。

这或许也是《绝区零》当时带给我的感受。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