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游戏巨头育碧(Ubisoft)旗下的免费6v6竞技射击游戏《芯球争霸》悄然上线Steam平台,然而这场本应热闹的“开球仪式”却成了业内笑柄——游戏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仅有124人,其实时在线人数甚至跌至2人。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育碧历史上最惨淡的发行纪录,甚至超过了被玩家戏称为“2024最惨灾难”的索尼第一方游戏《星鸣特工》的扑街程度(该作首发峰值约2363人,不久后在线人数跌至百人以下)
育碧的这场惨败,似乎揭开了这家老牌厂商更深层的危机。
—————————————————————
一场持续数年的崩坏
从财报数据来看,育碧的问题早有端倪
根据2023-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育碧季度营收同比缩水**24%**至7.27亿欧元,净亏损扩大至4.1亿欧元。其全年营收预期已从40亿欧元下调至33亿欧元,缩水幅度超过17%。
与此同时,育碧曾仰仗的“年货三巨头”全面衰退:
《刺客信条:幻景》销量同比前作《英灵殿》下降31%(育碧官方承认“未达预期”)
《碧海黑帆》Steam在线人数已跌破500人,首发次周留存率仅8%
《全境封锁:中心地带》在投入1.2亿美元后被腰斩
并且仅2024年,育碧就关闭了海牙、波尔多两家工作室,并削减了蒙特利尔总部15%的人力资源。
—————————————————————
从“创新先锋”到“市场盲人”
当我们将《芯球争霸》《星鸣特工》作为切片解剖,会发现育碧的问题与索尼高度相似:
1.对服务型游戏的致命误判
《芯球争霸》与《星鸣特工》的失败,本质上是两家巨头对服务型游戏模式的集体误读:
行业分析师Serkan Toto指出:“《芯球争霸》试图缝合《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的乱斗机制与《火箭联盟》的竞技模式,最终沦为一场美术风格粗糙、手感平庸的大杂烩。”玩家并不是不允许缝合,只是讨厌哪些封的不好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幻兽帕鲁》的成功。
2.对玩家社区的傲慢与失联
育碧与玩家的脱节在《星鸣特工》和《芯球争霸》中暴露得淋漓尽致。这两款游戏本应为服务型设计而生,却都栽在了社区运营的致命缺陷上:
《芯球争霸》在2024年6月开启抢先体验时,玩家反馈的核心问题(如角色移动手感迟滞、地图设计缺乏纵深)直到正式上线仍未调整。在Steam讨论区,关于“人物漂移感严重,像在冰面滑行”的吐槽帖被顶至热门,但育碧社区经理仅回应“正在收集数据”。相比之下,《绝地潜兵2》开发组Arrowhead则通过每日高频更新、实时回应玩家需求赢得了口碑,当然前期特别“作“确实没得洗。
据参与《星鸣特工》封闭测试的玩家透露,开发者曾收到超过2000条关于技能平衡性的改进建议,但最终版本仅调整了数值的5%。一名匿名开发者对Kotaku表示:“管理层要求我们必须在2024财年底上线,改动的优先级被压到最低。”
3.工业化流水线的反噬
育碧的“千人同屏开发模式”曾是业界效率标杆,如今却成为创新的枷锁:
其祖传的“开放世界模板”(爬塔解锁区域、据点清剿、收集品陈列)已被玩家戏称为“罐头生成器”。以《碧海黑帆》为例,虽然主打海盗题材,但实际玩法仍是通过“占领贸易站→制造新船→攻打更高级贸易站”的死循环堆砌内容。
《刺客信条:幻景》因沿用旧版Anvil引擎导致Bug频发,而《芯球争霸》使用的Unity引擎魔改版本,则因渲染效率问题被迫将画质缩水至2017年水平(游戏推荐配置与2018年《刺客信条:奥德赛》几乎相同)。
—————————————————————
从“玩家伙伴”到“资本工具”
育碧的深层危机更体现在玩家社群信任的崩解。一系列决策失误,让这家曾与玩家共建《彩虹六号》《全境封锁》等品牌的公司逐渐站到了社区的对立面:
2022年《幽灵行动:断点》的NFT实验引发玩家集体差评,育碧副总裁甚至声称“玩家只是还没理解NFT的好处”,该言论导致游戏Steam好评率一度跌至19%。
强制将PC平台新作首发独占于Ubisoft+订阅服务,遭Steam玩家抗议后被迫回调,但已造成商誉损伤。
2023年职业选手Pengu公开指责育碧“用皮肤销售绑架平衡性设计”,新干员“Solis”因付费皮肤特效优势引发竞技公平性质疑。
据Reddit用户统计,《全境封锁2》过去三年共有1273条高赞改进建议,育碧仅回应了8%,实际落地不足2%。
—————————————————————
危机边缘,还是重生前夜?
当索尼凭借《星鸣特工》的暴死意识到“服务型游戏需谨慎”时,育碧的困境显然更加复杂——它不仅输掉了一场战役,更像是输掉了整场战争。
《芯球争霸》的“2人笑话”绝非偶然,而是资本高压、创新疲软与社区信任瓦解的集成缩影。曾引以为傲的“工业化生产线”成了创新的牢笼,“玩家至上”的口号沦为财报会议上的苍白注脚。若再不从“罐头公式”中破局,育碧或将彻底退出一线厂商的行列。
但危机总蕴含转机。《刺客信条:影》的成败、旧IP的革新尝试,以及管理层对玩家呼声的重新重视,仍可能成为扭转颓势的支点。问题在于,这家拥有3.7万名员工的庞然大物,是否甘愿放下“流水线之王”的傲慢,重拾早期《雷曼》《波斯王子》的冒险精神?
2025年,答案或将揭晓——要么成为教科书级的复兴案例,要么成为“资本异化游戏业”的终极警示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