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机械键盘科普第三期 [轴体按键轴篇]

上篇讲完了键帽,这次来谈谈轴体,词比较多,而且也是机械键盘非常重要的部分,不用一次性记住的,要是产品选择上遇到哪里不懂的就过来看两眼相关的就ok的了



本篇目录:
① 轴体物理结构
② 轴体类型
③ 轴体行程
④ 轴体材质
⑤ 触底类型
⑥ 加长轴芯
⑦ 轴体声音与手感
⑧ 轴体稳定性
⑨ 轴体弹簧与压力
⑩ 润轴、润弹簧
⑪ 轴体杂音
与细节

第一篇的时候有谈过基础轴体只有樱桃/cherry家的青茶红黑,在他们专利到期后其他厂商自然就会蠢蠢欲动,对这几个轴体进行优化改版,不过也那么多年了,大多情况都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是换种颜色又能卖了,卖相现在好很多,几年前及以前键盘圈那水是真的深啊



① 轴体物理结构:
轴体组成一般分为 上盖、轴芯、弹簧、弹片、底壳、轴脚/针脚

----上盖就是外壳,图中不难看出 是有卡扣的。

----轴芯,中间那根柱子是被弹簧套着的,两边有突出来的会和底壳导轨接触,这样就能上下运动了。

----弹簧。

----弹片也称为动静片,但大家都习惯讲成弹片,动静片一般会出现在产品描述,都指同个东西,由轴心下压时两个小脚推动来回闭合触发按键。

----针脚其实就是弹片尾部的两根脚,是抽象出来的概念,露出来的就叫针脚了,用来连接键盘pcb的,弹片来回闭合时电会经过针脚。

----底壳最后由上盖卡扣来扣紧,从而封装成轴体。

一颗普通轴里面就是这些玩意了,轴体是能拆的,里面的任何东西都能换

② 轴体类型:

----从樱桃问世至今,主流轴体类型可以分为:

光轴、磁轴、机械轴(段落轴 与 线性轴)

----机械轴

机械轴是机械键盘最常见的轴,线性轴只有一种,就是直上直下的,没有其余能明显感知的特点

----段落轴分为 有声段落、无声段落(类茶轴)、大段落(类HP轴)

那么有声段落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青轴/类青轴”,也是“MX结构”,而另一种是我们国产自研的“BOX结构”,当然目前除了box就是mx了,发明box结构的厂叫凯华,它和青茶红黑这种mx结构不同,弹片是单独封装在一个小空间里的,这个小空间由防尘盖扣住底壳来实现,轴芯下压时候会推动绿杆,然后绿杆往里推动弹片来触发按键,然后它发音的部位叫“扭簧”,因为这个小空间很像盒子,所以称为box结构

从图可以看出按键往下时会把扭簧往外推,扭簧回弹时会撞击来发声。但是它和青轴不同,青轴是按下去时发声,回弹时是没有那种清脆声的,不过回弹也能听见较小的“咔”声。box结构呢按下去和回弹都是清脆声的,响应一次按键发两次声。

而MX结构是轴芯下压/回弹时将弹片进行推动来触发按键。

----box结构非常成功,封装在一个小空间里来防尘,凯华出名的两款轴体是:

1、box白轴,被誉为box里结构性价比最高的有声段落轴

2、极地狐轴,被誉为有声段落轴中声音和手感的天花板,声音非常集中清脆,有种说不上的感觉,可以去b站搜一下极地狐声音听下。

我不是很懂很多入圈的小白为什么都选这轴,说什么一步到位,我是觉得没必要。不过极地狐的声音真屈指可数了

还有一个叫知夏轴,性价比比极地狐高,但无奈声音比较散,部分人认为敲久了会烦躁,我觉得还好

----无声段落(类茶轴)很多都是普通茶轴的换色版,而且比较少就不多说了,毕竟喜欢茶轴爱折腾的人比起其他三类轴不算多。我不喜欢的轴就是茶轴了




----大段落(类HP轴)其实还有几个名称:“提前段落”或“提前大段落”轴,原名也叫“圣熊猫” “Holy Panda”,所以叫HP轴...哎~命名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在购买轴的时候会发现有那些什么大段落啊HP啊提前段落啊等等字眼都是指这个类HP类型的轴,都是指同一个东西

它的结构和普通段落有点区别,图上能看出轴芯有圆弧的形状,它是在一开始按压就是段落,直到按到底或快到底之前都是段落,按下去的整个过程都是段落,我入圈至今都不习惯这种轴,太怪了,手感真的怪,不算讨厌但无法习惯

----光轴、磁轴

这两个轴体区别一个是感应红外光来触发,另一个是感应磁通量来触发。光轴是光一旦被挡住就触发,磁轴是磁铁往下时感应器感应到的磁通量达到一定数值就触发,这两种都能做到灵敏响应,不是普通用户能察觉比机械轴有更大区别的,这两种轴是为电竞用户提供的,著名的网吧键盘“达尔优”,部分网吧会配备达尔优的红外光轴,还有的会提供磁轴,触发行程通常很短,而且磁轴可以通过驱动来调节触发行程

----矮轴:
其实就是普通机械轴把行程极限缩短,就像笔记本键盘,但目前矮轴市场并不算大




③ 轴体行程:
这个好理解很多,分为:
触发行程 和 触底行程
1、触发行程就是手指从静止开始往下按压到这个距离就会触发按键,原厂标准就是2mm,两毫米的触发行程
2、触底行程也称为“键程”,也就是手指从静止开始往下按压到底的路程就是键程,原厂标准是4mm

综合来讲,还有一个名词叫“标准键程轴体”,这个标准指原厂线性轴标准,也就是这个轴体的触发行程是2mm、触底行程是4mm。当然也有含糊一点的:不提及触发行程

另一个名词是“全键程”,指的是4mm键程,但和触发无关。

3、讲到行程还有一个轴叫“银轴”,它是专门给游戏党设计的轴体,它也称为“提前触发轴”,一般来讲银轴/类银轴的触发行程只有1~1.4mm之间,大多数标注类银轴都在1.2或1.3mm触发,手指轻微一动就触发了,这种轴只适合某些高竞技类游戏,不适合打字,不信你试试。。代表轴有“快银轴” “集贤白轴”(不是推荐,仅供参考)

还有一个叫“提前触底的”,就是行程非常短,有不少轴体都是提前触底的,大概在3.5~3.9mm,类银轴能更短

④ 轴体材质:

上盖、轴芯、底壳材质:比如什么pc、pom、尼龙等等,这个主要看搭配,不同的搭配会影响整体的手感与声音,但这是小白向,只讲重要的部分吧。

1、pc上盖,这是最常见的且成本也不高,某些轴体回弹时候一般会撞击上盖,特点是声音会有点碎。

2、pom上盖、轴芯,这种材质能使手感非常顺滑,但成本并不低,价格通常会比较贵,大概一颗在两元左右或更贵。

3、还有PA66也比较常见,但是不纯,基本是混合材质,所以这个我也不好说。

总而言之都是塑料常用的一些材质,商家可能会换不同材质的轴标注一些“防刮、光滑不易粘灰尘、不易变形、耐高温”等等,没太大用,说真的,对小白来说始终只有手感和声音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拿来供着的

⑤ 触底类型:

分为“轴芯触底” 和 “轴壁触底”

这个很容易区分,轴芯触底的就是轴芯中间的那根柱子碰到底壳凹下去的圆圈位置发声,优点是声音集中、手感反馈力也很聚拢,缺点是用力过猛会有点震手顶手,实际上感知不算很强,当然不一定是缺点,挺多人都喜欢这种强反馈感,当然还要和定位板搭配,定位板越软感知就越弱了。

那么轴壁触底的话就和轴芯柱没关系了,是通过轴芯两边底端触碰底壳发声,优点是用力时力度分散不会太震手,缺点是声音不集中,稍微散点

⑥ 加长轴芯:

这个概念其实是“提前触底”的一种手段,通过加长轴心柱或者轴壁能更快的触底,凡是听到“加长轴芯”设计的都是提前触底。

但是加长轴芯不适合用于大键位,特别是空格,因为按到底时轴心最上端不能和上盖保持同一水平面或低于上盖,这样就会造成中间高,两边低,就是“跷跷板”,把跷跷板想象成空格,两边低就会让键帽倾斜流汗滑稽,可能部分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为空格和卫星轴会有关联,暂且不谈

⑦ 轴体声音与手感:
----在键圈里声音一直是关注点,例如 麻将音、石子音、马蹄音、水滴音、踩雪音、木鱼音等等等等,其中目前最受欢迎的是麻将音,其实就是轴体发声稍微闷闷的,发出打麻将时的声音,大家常说的“灰木轴”。如果键盘内部填充不好的话是不能发出你认为会发出的声音的。(“内部填充”属于套件 后期会更新一篇来讲)
同理,其他命名例如石子、水滴音等都是对应名字抽象模拟出来的声音,大家可以在视频平台上搜“麻将音”,比文章更清晰更彻底的了解轴体声音。

----那么手感也是码字人群关注点,文字工作者例如客服、小说家、营销号等等,他们工作时可以说手指从不离键盘,轴体选择受限,可能会选择轻压力、触发行程不短、总键程不长的轴,压力越轻手感越轻盈,连续敲起来不会累,但兼容游戏+码字的用户通常不会选太轻的。材质也是会影响手感的,例如pom轴芯,它的特点是顺滑,轴体压下去的时候感觉不到摩擦力,那么这就是“顺滑度”,轴体通常需要润滑油/脂才能削弱轴芯与底壳导轨间的摩擦力,但是全pom材质的不需要,特点就是顺滑,而且越用越顺滑,这是材料特性。


⑧ 轴体稳定性:
分为“十字轴芯” 与 “防尘壁轴芯”
防尘壁也称为围城/围墙结构,如图

十字轴芯它的周围什么都没有,稳定性稍微差一点 会有小幅度摇晃,而防尘壁轴心在十字轴芯结构基础的四周围了一圈,刚好可以包裹住键帽的十字口柱,优点是稳定,通常来讲摇晃程度比十字轴芯要小,那么防尘壁也并非无缺点,就是它在下压时围墙大概率会碰到上盖,摩擦力也比十字轴心要大一丢丢,且声音不一定很纯粹,所以带防尘壁的轴通常会有一点“沙沙声”,不过放心 高端点的轴体会在上盖多加几条“限位柱”来让轴心减少大面积摩擦力且提升稳定性(因为限位了所以摇晃会更小)

⑨ 轴体弹簧与压力:

----弹簧一般有单段弹簧和双段弹簧,弹簧网上也能单独卖,搜“轴体弹簧”

1、单段弹簧,就是普通的弹簧,它的特点是力度均匀,按下的过程回弹力度是均匀逐渐增加的。

2、双段弹簧,看上去就像两个单段弹簧合在一起,它的特点是:力度不是完全均匀的,大部分双段弹簧在初始按压时感受到的力会比较大,但当你按下去时会突然有种变轻了的感觉,但是快到底的时候又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抽象理解就是去推一个箱子,由静摩擦力到动摩擦力的过程,初始压力稍微会偏大

3、加长弹簧,很多轴都会出现“单段加长弹簧”或“双段加长弹簧”,因为单段加长不如双段加长来的力度变化更大,只要是加长的话,力度变化会比较明显。

如果让我推荐,得看你喜欢快速打字不,如果喜欢那么双段会比较合适,因为中间停留的时间会比较短,你手指的初始压力一旦下压后就会因为惯性一直往下直到底的时候你都不用出多大的力,触底后靠手指轻微抬起+弹簧回弹力增速

⑩ 润轴、润弹簧:

----网上也有卖润滑油和润滑脂

----轴体在运动时 导轨和轴基本上会接触的,接触就会产生摩擦,摩擦力越大体验就越差,按起来会卡涩卡涩的,为了缓解摩擦力的解决方案是涂润滑油或润滑脂,润滑油很滑但容易挥发,哪怕轴体不用 放置一段时间挥发后又得重新涂了,没办法只好换润滑脂,脂比油要黏,极限顺滑程度肯定不如油的,油比脂容易挥发,脂要黏一点可以附着轴体导轨,时间长了也会移位而且也会干的,无论是润滑油还是润滑脂都是消耗品,轴体的顺滑度不可能买回来用个几年都是一样顺滑的(POM材质除外),高强度码字的人群基本两个月就得润一次,所以他们不想折腾从而选择了POM材质的轴体,完全不用润滑,而且越用越滑,逆天。

----弹簧其实如果没有弹簧音一般不用润,如果有也是用油去润,用脂的话回弹力会弱很多

⑪ 轴体杂音:

可以分为 沙沙声、弹片音、弹簧音、上盖音

----沙沙声,是轴体的轴壁和导轨进行摩擦产生的声音,一旦出现这种声音 要么证明材质不行要么就是轴内的润滑消失了,润一下吧哥们。

----弹片音,是弹片和轴芯的小脚接触后产生的声音,如果弹片生锈或小脚有磨损会出现这种声音,要么就是润滑消失了,小脚和弹片间也是要润滑的,润一下吧哥们

----弹簧音,一般是弹簧顶端和弹簧底端接触撞击产生的声音,可以说部分弹簧质量不行,那么质量不行的话厂商会进行润滑再卖的,如果还是出现这种声音那么证明润滑消失了,润一下吧哥们。

----上盖音,也分为“回弹上盖音”和“摩擦音”,回弹上盖是轴体按下去回弹的时候轴芯会撞击上盖,一般材质好的话声音会很稳很集中,如果材质不好那么会产生比较稀碎又散乱的声音。“摩擦音”是指防尘壁撞击上盖的声音,防尘壁几乎都有这缺点,尤其是全POM材质,撞击声音最大 比较难受。一般上盖是不需要润的,但是实在受不了这种声音可以换个轴,真不想换就润一下吧哥们。

总的来说....有什么杂音是不能通过润滑解决的吗?润一下吧哥们,请...

最后谈下细节:

1、买轴的时候不要光看名字去买,要看类型,一个段落轴无论怎么命名它还是段落轴,线性也同理,同类型的轴已决定了特性,无论是几块钱一颗还是一毛钱一颗,只要同类型的轴你体验下来感知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产轴很多都是花里胡俏命名的,要是你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玩意那就错了,商家最喜欢忽悠小白,特别是广告术语,“像鱼儿在海里游泳般顺畅” “高温不易燃” “加粗设计延长寿命”等等...其实就是把轴体的特性讲了一遍,硬生生给你上了节物理课 最后你会发现换一家也是这样

2、注意光、磁、段落、线性都是主流类型,不要去接触一些从未听过的店铺自称自研的轴,水很深的,比如一年前还是两年前出现一家新店铺称自研的那什么螺旋轴,说是能自转疑问?!好在后来下架了,不知道是被投诉还是怎样,牛顿听了都得掀盖出来骂一顿

3、轴体压力到底多少合适?

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打字是42g~48g触发最合适,越轻越适合长时间打字,但很容易误触,越高压力长时间打字打字越累,如果你初次接触压力,那么我建议你选个45g左右触发的轴为基础,到手后下次能进行微调,但是空格的键帽会非常重,如果用正常打字的轴去装空格,那么弹起来力度会非常弱,所以需要比字母区的压力要+10~30g,我的话用的是46g触发、58g触底,空格用80g触底的弹簧,因为我pbt键帽比较厚所以重一点,如果真难选的话我推荐“赤瞳ACE v2”的轴放空格,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个声音和手感,我目前没用这个轴,毕竟是TTC的,但是它用来做大键比其他热门轴要合适(全键程轴),主要是让你体验下大键猛回弹。

4、轴体失灵怎么解决?

大多数情况是弹片接触位置或者针脚位置有氧化生锈现象导致失灵,那么这种就没办法了只能是换一个轴了,下次记得换镀金防氧化弹片的轴。但还有一种情况是轴里面有灰尘杂物堵住金属接触点了,这种情况一般把轴拆下来弹片与触点位置擦一遍装上去基本就没事。当然还有其他损坏的,比如针脚断了,断就算了 最怕断在键盘pcb里面得送保。

无论是哪个轴失灵,先拆下失灵的轴和没失灵的其中一颗轴,把没失灵的装到失灵的那个键上,如果成功触发那么绝对是轴的问题,这种情况换轴就行,如果都不行送回保修

----- -----暂时想不出还有什么小白能容易理解的概念了,本篇较长,如果有错误可以狠狠的喷,下篇讲“卫星轴”。

如果你有兴趣入键圈那么又是一堆新概念

最后都看到这了,给个赞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