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酷睿Ultra 9 285K搭配ROG STRIX Z890-A Gaming首发评测

 

对于英特尔桌面消费级产品而言,今年无疑是重大转变的年份,酷睿Ultra在经过一年移动端的验证之后,终于在桌面端和移动端同时开花。而在底层架构,制程工艺,以及效能上的转变,都让眼前桌面端酷睿Ultra 200S系列变得话题满满。例如从原计划Intel 20A转向台积电,引入NPU,取消超线程,升级重点转到效能上。

 

 

如果用移动端的Lunar Lake作为参考,酷睿Ultra 200的转变是非常奏效的,我们已经从笔记本上知道了Lunar Lake性能、续航以及AI性能的战斗力,此刻,到了桌面端的Arrow Lake交上答卷的时候了。

 

 

按照惯例,首发的酷睿Ultra 200S先以针对发烧友、电竞玩家的K系列不锁倍频产品为主,包括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7 265K/KF,酷睿Ultra 5 245K/KF,其中酷睿Ultra 9 285K目前没有不带核显的版本。这次我们将率先奉上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两款处理器的首发评测,一起来看看酷睿Ultra 200S实际的战斗力。

 

 

化繁为简的线程数

 

从最直观的参数看,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最大的变化是线程与频率的下降,酷睿Ultra 9 285K拥有8个P-Core,16个E-Core,总共24线程,4个Xe-LPG核显,最高频率5.7GHz。酷睿Ultra 5 245K/KF为6个P-Core,8个E-Core,总共14线程,4个Xe-LPG,最高频率5.2GHz。

 

 

这意味着Raptor Lake Refresh时代最高32线程下降到了Arrow Lake的最高24线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一个计算核心面积都有所缩小,但每周期指令数(Instructions Per Cycle,IPC)提升,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提升多线程的综合性能表现,从而获得整体功耗降低的同时,多线程性能提升,同时平台温度降低的效果。

 

 

其中P-Core部分的Lion Cove架构使用了全新的多层数据缓存设计,包含1个具备4周期延迟的48KB L0D缓存,1个9周期延迟的192KB L1D缓存,以及1个17周期的3MB L2缓存。这意味着在9个时钟周期内,可以获得L0D+L1D的240KB缓存。相比上一代Meteor Lake P-Core的Redwood Cove架构,9个时钟周期内只能有48KB缓存。不仅如此,数据转换后备缓冲区(DTLB)也进行了修订,其深度从96页增加到128页,以提高其命中率。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增加了第三个地址生成单元(Address Generation Unit,AGU)以进一步提升存储性能。负载单元和存储单元管道数量均达到3个,在英特尔大部分架构中,负载单元通常多于存储单元。可以看到英特尔正在尝试在CPU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缓存设计来解决性能问题,特别是随着CPU系统设计愈发复杂,缓存子系统有必要跟进增加,以保持其正常运行,从而成为提升性能与执行效率的关键。这让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每个时钟周期指令数)提升幅度达到了30%,动态电源效率提升了20%。

 

E-Core部分Skymont也使用了全新的设计。包括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解码并执行9条指令,也就是9宽解码,比上一代E-Core的Crestmont架构增加了50%。通常而已,解码阶段的宽度越大,处理器的性能越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加快指令的执行速度。并且功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单线程性能提升1.7倍的情况下,功耗仅为Meteor Lake LP E-Core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Arrow Lake中,Skymont E-Core集群可以访问36MB的L3缓存,这个设计的作用相当于Lunar Lake的8MB内存侧缓存来保护Skymont没有命中的影响。与此同时,与Raptor Lake Refresh相比,Arrow Lake的P-Core L2缓存从2MB增加到了3MB,4个E-Core共享一套4MB L2缓存。

 

另外从核到核的延迟表现来看,酷睿Ultra 9 285K的C2C延迟表现不错,不过核心延迟之间已经很难作为性能参考的因素,这里仅做参考。

 

 

可以这么理解,虽然线程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单核IPC和多线程表现提升,从而帮助酷睿Ultra 200S在综合性能上有所提升。

 

 

好马配好鞍

 

在实际测试之前,惯例先聊Z890主板。Z890芯片组这次在PCIe 5.0通道上再度增加,包括20条PCIe 5.0通道,总体仍然为48条PCIe通道,区别是CPU部分多提供了4条PCIe 5.0,相对应主板通道减少。因此PCH提供最多24条PCIe 4.0通道,4条eSPI,最多10个USB 3.2和14个USB 2.0,以及8个SATA 3.0。

 

 

除此之外Z890芯片组配合酷睿Ultra 200S提供了对Wi-Fi 6E和Thunderbolt 4的支持,如果主板支持到Wi-Fi 7和Thunderbolt 5,意味着主板厂商愿意投入更多成本购入独立芯片实现。

 

 

Z890主板首次采用LGA1851插槽,仅与酷睿Ultra 200S适配,同时处理器本身基于PCG 2020A封装标准,在厚度和尺寸上与第14代酷睿相同,因此原有的散热器组件其实也可以很好适配LGA1851插槽的主板。

 

 

这次参与评测的主板为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在CPU供电部分,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使用了VRM架构和Teamed布局,包括18个Vcore电源和2个Vccsa电压支持,并继续讲智能电源SPS设计发扬光大,最高提供90A的稳定电流,用来通过超频发挥出Core Ultra 200S的实力,并最终形成了16(90A)+1(90A)+2(90A)+2(80A) 相位供电,电源接口为标准的8pin x2,PCB层数达到8层。

 

 

在后置面板上,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提供了1个DdisplaPort,1个HDMI,4个10Gbps USB-A接口,2个雷电4接口,1个USB-C 10Gbps且支持USB-PD充电接口,另外还配备2个USB-A 5Gbps接口,1个2.5Gbps网口,快装Wi-Fi 7接口,音频口,以及光纤口。

 

除了支持Wi-Fi 7,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还支持蓝牙5.4,扩展是相当到位的。

 

 

PCIe和M.2扩展则是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较为突出的部分。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提供了一条PCIe 5.0 x16的插槽,以及一条PCIe 4.0 x16的插槽。与此同时提供了5个M.2 SSD口,距离CPU最近的M.2为PCIe 5.0 x4。

 

其中第一个是PCIe 5.0 SSD槽位的快拆设计,作为DIY玩家使用最频繁的M.2槽位,不仅加厚了散热片,同时也使用了更快的拆卸方式。

 

 

具体做法是无需使用螺丝刀,只需要用手搬开限位块,就能拿下加厚的散热片。同样,散热器下的限位滑块可以很好的卡住M.2 SSD,规格最高可以到M.2 22110。

 

至于其他4个M.2 SSD,则需要用螺丝刀拧开下方的散热装甲,同样提供了快装卡扣,不需要专门准备M.2 SSD特有的小型螺丝。另外每一个M.2接口都印上了是否支持SATA,走的是什么版本的PCIe通道。同时也可以看到M.2下方都提供了SSD的支撑垫,防止散热装甲压下后SSD变形严重。

 

 

接下来是内存扩展,在物理插槽设计上,华硕引用了NitroPath DRAM技术设计,可以让金手指引脚缩短39%,有效降低电气噪声干扰,并提升DDR5信号传输效率。

 

 

 

英特尔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酷睿Ultra 200S通过与DDR5 CUDIMM(Clocked Unbuffered DIMM)内存搭配,轻松将DDR5内存频率提升到8000MT/s以上。以DIMM为基础添加时钟驱动器(Client Clock Driver, CDK)从而将时钟信号重新分配到内存组件中,实现更准确的timing和减少抖动。

 

 

从本质上来看,CUDIMM概念更像是服务器端RDIMM(Registered DIMM)DDR5内存的简化版本,CUDIMM只需要缓冲时钟信号,其他保持不变,就可以帮助DDR5内存换来更好的收益。而目前这一套功能只有Z890搭配酷睿Ultra 200S才能实现。

 

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则是把频率更向前提升了一步,在支持最高192GB DDR5的同时,双条频率最高可以支持到8800MT/s,比英特尔推荐的8000MT/s还高一些。

 

 

不仅如此,以ROG为名,内存提升工具也少不了,DIMM FIT就是其中之一。这项功能旨在内存使用过程中随时调整内存参数,优化系统一条性能。在BIOS开启之后,DIMM FIT会在后台自动运行大约3个小时进行跟踪校准。在完成之后,会有提示校准是否完成,这个过程则可以随时通过重置CMOS中断调整,而完成之后的调教则可以选择单独保存,从而提供给后续高频率提升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另外一个尝试则是NPU Boost,虽然酷睿Ultra 9 285K本身不提供NPU超频选项,但是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仍然提供了NPU超频的可能,通过NPU Boost功能,可以让NPU性能释放大约20%以上,而实际功耗仍然维持在9W左右。

 

这里我们使用Procyon中的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进行前后对比,就可以看到NPU在INT8上的性能一下子提升了18%,超频爱好者狂喜。

 

 

除此之外,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还提供DIMM FLEX内存参数调优,或则在没有检查到DIMM配置文件前提下,利用AEMP III对内存进行自动调整,在Z890平台上,这项功能也针对全新的DDR5 CUDIMM提供了针对性的优化。

 

此外,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也提供了AI Optimize优化,独立的开机按钮,以及Q-LED指示灯,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超频玩法,也给我们后续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测试奠定基础。

 

 

跑分出真知

 

现在进入跑分环节。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依靠提升IPC实现以更低的功耗做到更好的性能。这里我们惯例罗列配置,包括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主板,G.SKILL Trident Z5 DDR5-7200 16GBx2内存,PCIe 4.0 1TB SSD,360水冷,GeForce RTX 4090,1250W电源,360Hz刷新率的1080p分辨率屏幕等。

 

对比方面,我们则会选择14900K、13900K、13600K、12900K、12600K等处理器作为陪跑。参考配置如下:

 

 

 

这里我们先用Intel XTU Benchmark 2.0作为判断基准,可以看到综合性能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在7%左右。

 

 

在3DMark CPU基准测试中,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单线程有了明显的提升,相对酷睿i9-14900K有10%的提升,而多线程表现则更为明显,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了14%。

 

 

另外我们还测试了3DMark Time Spy Extreme CPU和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Score的表现,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3%到7%,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则要明显很多,可以从9%到15%。

 

 

WebXPRT 4与CrossMark同样也非常看中CPU的整体性能表现,在WebXPRT 4是基于浏览器的基准测试工具,旨在评估设备在执行常见Web应用程序任务时的性能,因此也更注重CPU的表现。这里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6%。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则在7%左右。

 

 

CrossMark侧重于平台上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7%,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则在4%。

 

 

多线程测试部分我们引入Cinebench R23作为参考, 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明显,多线程性能提升达到了17%,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多线程提升大概在6%这样。

 

 

依赖于CPU性能的还有Office办公套件,这里我们使用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作为参考基准,同样可以看到IPC的提升让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的战斗力提升都非常明显,其中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8%,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有23%之多。

 

 

由于酷睿Ultra 200S系列是在桌面端第一次引入NPU,因此在部分应用环境中,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5 245K都可以仅依赖于NPU在低功耗状态下实现包括INT8在内的AI推算。

 

AI部分我们使用Geekbench AI作为参考。Geekbench AI是一款用于针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AI工作负载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的测试,前身来自于Geekbench ML,与Geekbench系列一样,是跨平台测试软件,未来也可以很好的围绕Arm、x86和苹果M系列处理器进行AI评估。

 

在NPU 3的加持下,酷睿Ultra 9 285K的AI算力表现的不错算力大幅提升,特别是INT8可以提升2.7倍,FP16提升5.3倍,FP32提升1.8倍。

 

 

同样在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中,如果光依赖CPU性能,酷睿Ultra 9 285K提升不大,但如果是NPU加持,性能直接是翻倍的。

 

 

最后是酷睿Ultra 200S在发布时着重强调的功耗表现。按照英特尔的说法,Arrow Lake整体能效得到显著提高,无论是网页浏览、文字处理、视频会议,实际功耗都会比以往降低一半。其中单线程与Raptor Lake Refresh相比,性能提升大约8%,与竞争对手AMD相比,也同样有不错的表现。

 

如果用Cinebench 2024作为参考,可以发现如果限制在130W左右时候酷睿Ultra 9 285K性能也仍然可以做到酷睿i9-14900K在250W时候的水平。

 

 

这意味着CPU的整体温度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样是Cinebench 2024进行压力测试,酷睿Ultra 9 285K温度控制在80℃以内,而酷睿i9-14900K则要达到100℃直接到顶。显然360水冷并非酷睿Ultra 9 285K的唯一选择,如果在更小的机箱空间内,酷睿Ultra 9 285K也同样有机会有很好的表现。

 

 

功耗得到很好的控制之后,酷睿Ultra 9 285K的超频也有不错的发挥空间,配合新版本的Intel eXtreme Tuning(XTU),可以做到更多的超频控制,比如双基准时钟(Dual Base Clock , BCLK)可以做到分别控制计算Tile和SoC Tile,以实现不同的超频效果。超频步进最小以16.6MHz进行配置。

 

与前几代处理器相比,E-Core的超频性能也更强了,一方面得益于基础频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则得益于E-Core在能效上的优秀表现。

 

 

让创作更给力

 

现在让我们进入应用场景。创作领域是酷睿Ultra 200S更为强势的地方,低能耗稳定表现和多线程性能提升更容易让创作体验更为出彩。

 

在PugetBench for Creators - Adobe Photoshop测试中,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8%,但PugetBench for Creators - Adobe Premier Pro中差距就非常离谱了,酷睿Ultra 9 285K相对于酷睿i9-14900K可以达到55%的提升。

 

 

在PugetBench for Creators - Adobe Lightroom Classic中,酷睿Ultra 9 285K相对于酷睿i9-14900K提升2%。

 

 

另外我们也对Procyon Photo Editing和Procyon Video Editing,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进行了检测,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从8%到26.5%之间。

 

 

在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中,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了23%,可见办公能力在酷睿Ultra 200S也加强了。

 

 

渲染输出也同样是考验处理器性能上的综合表现,在Blender Benchmark中,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有20%以上。不过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不大,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

 

 

V-Ray Benchmark中,酷睿Ultra 9 285K相对酷睿i9-14900K提升11%,酷睿Ultra 5 245K相对酷睿i5-14600K提升6%。

 

 

支持APO的游戏更多了

 

最后说说游戏。英特尔承认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在游戏性能提升上并非最大卖点,游戏性能提升大约在3%左右,这里我们直奔主题,对主流游戏进行测试,为了突出CPU的表现,游戏分辨率均设置成1080p最高画质,GPU使用的GeForce RTX 4090。

 

 

先来个大乱斗,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没有因为多线程和频率不如酷睿i9-14900K而性能降低,提升幅度大概在1%到10%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酷睿Ultra 9 285K的平均温度大概在75℃甚至更低,功耗200W以下,实际表现已经比上一代产品清凉了很多。

 

另外酷睿Ultra 5 245K性能提升相对明显一些,相对酷睿i5-14600K最高可以到15%。

 

 

这里再着重对比一下酷睿Ultra 9 285K相对于酷睿i9-14900K之间的差距。在一些热门大作或者高帧率的游戏中,比如《彩虹六号》《全面战争:法老》,提升幅度最高可以到17%。当然也有差距不大的,比如《黑神话:悟空》提升不太明显。

 

 

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英特尔应用优化器(Intel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APO)支持更多的游戏。APO是一个现有硬件线程调度器配合,给游戏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它需要基于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DTV)运行,也需要游戏支持,因此在推广上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从最新的APO中,我们可以直观的APO目前支持的游戏。包括Dota2,地铁:离去,彩虹六号等等。

 

APO是一个底层的线程调度优化结果,一旦对应的游戏启动,APO就能提供识别。在实际体验中,可以看到APO还可以带来3%到15%左右的性能提升。

 

 

写在最后:

 

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用低功耗,更少的频率和线程做到了比14代酷睿更好的表现,并直接证明了没有超线程,依靠全新的工艺、架构设计,也可以带来质变。

 

 

事实上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的低功耗表现给性能发挥和超频提供了更多空间,例如利用XTU提升功耗压榨更多的剩余性能,配合动辄8000MT/s以上的DDR5内存,在注重高节奏的FPS和MOBA游戏中其实更容易获得帧率上的收益。因此,酷睿Ultra 9 285K依然是合适打造电竞PC理想的旗舰级处理器,特别是从12代酷睿以前升级的同学而言,体感是会不一样的。

 

另外随着NPU的加入,让围绕酷睿Ultra 9 285K打造的桌面AI PC在端侧大模型加速上有了更多的可玩性。而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多家厂商已经开始尝试推出离线的人工智能DEMO,用来加速本地的AI体验,这项功能也不再是AI笔记本的专属。

 

 

当然另一方面也得感谢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带来很多可玩性,比如最高DDR5 8800MT/s内存频率的支持,针对NPU的NPU Boost提升AI加速,以及超频过程中给予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的稳定性能表现,都可以窥见ROG在主板上的设计功底,配合吹雪的白色主题,RO姬的二次元萌属性,甚至可以给与不错的心情收益,ROG STRIX的性价比优势也就此凸显。

 

 

无论如何,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将成为英特尔未来一段时间旗舰级处理器和主流处理器的代表,未来一段时间的游戏主机和创意设计主机搭配选择中,两款处理器都将注定成为优先考虑选项之一。特别是如果你想更早的拥抱桌面级AI PC,围绕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搭建的台式机PC确实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