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超8200MHz以上,兼顧擴容+超頻的金百達48GB白刃RGB套裝

當前裝機人羣中,很大一部用戶都選擇升級到了DDR5平臺,其中DDR5內存條頻率以6400MHz、6800MHz較爲常見,內存容量也由DDR4內存條常見的16GB套裝升級到了現在的32GB套裝或是48GB套裝。我目前裝機所用的內存條,基本就是在光威和金百達這兩個品牌中進行選擇,不僅僅是多種白色內存條規格可選,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兼容性高、超頻性能不錯,即使攢機預算高,我也會優先考慮這兩個品牌,因爲節省下的錢直接購買更大容量的m.2 NVMe SSD。

需要確定的部分就是內存條選擇什麼頻率以及選擇多大容量,比如是6800MHz還是7200MHz甚至更高頻率,是選擇32GB套裝還是48GB套裝甚至更大容量,畢竟同一品牌同一容量下,越高頻率的內存條價格就越高。我因爲已經入手過一些32GB套裝的DDR5內存條,目前感覺48GB套裝(24GB*2)DDR5內存條比32GB套裝(16GB *2) DDR5內存條更適合選購,畢竟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48GB套裝(24GB*2)DDR5內存條也就比同頻率的32GB套裝(16GB *2) DDR5內存條貴200左右,但容量多了16GB,也比同頻率的64GB套裝(32GB *2) DDR5內存條便宜幾百塊錢,更適合追求大容量、高性能、高性價比內存條的用戶,尤其是對於一些視頻內容創作者或是AI內存創作者來說,48GB套裝內存已經替代32GB套裝內存成爲入門首選。

對於頻率的話,我當下選擇32GB套裝DDR5內存條則會直接7200MHz起步,不過結合價格因素,48GB套裝DDR5內存條我會直接6800MHz起步。

我選擇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的理由,一是內存條採用了原廠原印海力士M-die顆粒(海力士特挑M-Die),超頻性能方面更有保證;二是支持intel XMP3.0&AMD EXPO雙平臺認證,兼容性良好;三是白色金屬鋁散熱馬甲設計,滿足白色裝機需求,同時也爲散熱提供了保證;四是搭配雙面16顆ARGB LED燈珠來提升燈光效果,而且支持主流主板廠家的燈光聯動,對於我我這種玩燈的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五是999的價格屬於近期好價(券後979),適合入手;六就是除了七天無條件、以換代修以及產品生命週期保固外,還支持個人送保。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外觀設計有些特別,因爲它把亞克力導光條嵌入到了金屬機身兩側,而側面看起來的造型就是一把刀。機身採用了釉白烤漆工藝設計,以白色條形圖案+刃/KingBank字樣進行裝飾,辨識度比較高。

作爲高頻條,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採用了主流常見的十層強化PCB以及加厚鋁合金散熱馬甲設計,單片馬甲厚度爲2毫米,搭配工業級散熱硅脂來確保內存條在超頻後的穩定運行,其中工業級散熱硅脂具備良好的防潮、抗震、耐電暈、抗漏電性能和耐化學介質性能,可持續在-60~80°C內使用且能夠保持良好的導熱性能。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採用的是原廠海力士M-Die顆粒,同樣具備出色超頻性能和超低時序的特性,就實際搭配原廠海力士M-Die顆粒和A-Die顆粒的內存條體驗來看,這兩者顆粒在實際超頻性能方面並沒有相差太多,都可以輕鬆超頻到8000MHz以上,比如M-Die顆粒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和A-Die顆粒的金百達32GB套裝 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就都可以超頻到8200MHz。當然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內存條超頻除了跟自身體質有關外,還跟CPU和主板有直接關係,所以要理性對待。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頂部採用了平整式設計,日常安裝不會對散熱器的安裝造成影響。頂部乳白色部分就是亞克力導光條,不過有些奇怪導光條沒有鋪滿整個頂部,可能是爲了區別與當前市面上其他RGB燈條,頂部中央位置印有KingBank標識。

下圖就是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實際的燈光效果圖,怎麼說呢,觀感上倒是多了些立體感。燈光變化流暢自然,動態幻彩燈光效果看起來更有沉浸感。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支持與華碩Aura Sync,技嘉RGB Fusion,微星MSl Mystic Light Sync、華擎Polychrome等主流主板廠商燈效同步軟件。

下面我們來直接裝機進行測試。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在這塊七彩虹CVN Z790D5方舟上的默頻爲4800MHz,對應的時序爲40-39-39-77。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在默頻下搭配AIDA64性能測試的結果如下,讀取速度爲69707 MB/s,寫入速度爲68120 MB/s,複製速度爲66195 MB/s,延遲爲90.6ns。。

選擇一鍵XMP 6800後,對應的時序變爲了34-45-45-108。不管是AMD平臺還是intel平臺,如果你遇到不能正常一鍵開啓6800的話,比如開機黑屏無法正常進入系統的話,可以將主板更新至最新的BIOS後再進行嘗試。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搭配AIDA64性能測試的結果如下,讀取速度爲97093 MB/s,寫入速度爲89605 MB/s,複製速度爲89194MB/s,延遲爲70.5ns。

在超頻性能方面,我不會爲了超頻或是遊戲而去手動關閉E核。我這裏直接讓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超頻到8000MHz,不出意外一次性成功,對應的時序變爲了40-48-48-128。

再往上超的話,就來到了8200MHz,對應的時序則變爲了40-52-52-128。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搭配AIDA64在8000MHz下測試結果如下,讀取速度爲114.71GB/s,寫入速度爲100817 MB/s,複製速度爲101.48 GB/s,延遲爲65.5ns;在8200MHz下對應的測試結果爲,讀取速度爲117.12GB/s,寫入速度爲101294 MB/s,複製速度爲103.35 GB/s,延遲爲64.6ns。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超頻到8200MHz時,內存條對應的電壓爲1.455V,手動加壓到1.46V即可以8267MHz正常進入系統,同時針對性的調節參數即可通過壓力測試。

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在8267MHz下的時序跟8200MHz相同,仍舊是40-52-52-128,下壓調節任一參數的話都會出現無法正常進入系統的問題,所以最後就以這個時序進行其他參數的調節以及測試。當然8267MHz並不是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的極限,因爲電壓並沒有超過1.5V,想要體驗更高頻率的感興趣的可以繼續往上嘗試,8400MHz問題也不大。不過作爲高頻條,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能在1.5V以內實現從6800MHz到超頻到8267MHz,已經滿足了我業餘超頻體驗需求,接下來就是求穩。

對於性能表現的部分,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搭配AIDA64在8267MHz下的讀取速度爲117.78GB/s,寫入速度爲101903 MB/s,複製速度爲102.66GB/s,延遲爲64.6ns。

對於MemTest5這類內存測試工具,如果你是創作者的話,我認爲有必要跑完幾輪壓力測試再開始創作,而對於我這類遊戲玩家來說,我認爲最直觀有效的還是搭配遊戲實際進行測試,比如《永劫無間》《絕地求生》《瓦羅蘭特》等等,2、3個小時下來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的話,繼續正常使用就行。

雖然有些人會說XX遊戲喫內存容量,XX遊戲喫內存頻率,但最終還是得看你實際的硬件配置,畢竟不同遊戲對CPU、顯卡、內存條的依賴程度也不同。不過對於大部分大型3A遊戲來說,同一硬件配置下,更大容量的內存條可以帶來幀率方面的提升,不管是平均幀率還是最低幀率和最高幀率。

對於同一套內存條,超頻的意義主要就是用來增加內存傳輸速率、提升遊戲幀數以及提高多任務處理能力,當然遊戲幀率的提升幅度大小還得看具體的遊戲,有些遊戲喫內存容量,有些喫內存容量和頻率,只要你玩的遊戲幀率有所提升就好。而對於專業視頻後期(建模/渲染/剪輯等)或是專業AI畫圖用戶來說,更大容量的內存條可以避免軟件因內存不足而崩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大幅提升處理速度。

這裏簡單搭配魯大師做個對比測試,內存條跑分成績從6800MHz時的354984提升到了8200MHz時的411084,提升了56000+。

總的來說,作爲搭載原廠海力士M-Die顆粒的金百達48GB套裝DDR5 6800白刃RGB燈條,我感覺值得關注的部分,一是在超頻性能方面的仍舊很出色,跟自己已有的海力士A-Die顆粒內存條一樣,可以輕鬆超頻至8200MHz以上,對於想要體驗超頻的玩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48GB容量以及千元價位可以滿足部分追求更大容量但預算不高的用戶安裝需求;三是作爲白色款RGB燈條,可以滿足偏好燈光以及想要搭建白色主題主機用戶的需求。

最後附上測試主機的硬件配置。

CPU爲intel酷睿i7-13700K,i7-13700K由8個P核、8個E核組成,共計16核24線程,搭載英特爾770核顯,其中P核睿頻最高可達5.4GHz,E核睿頻可達4.2GHz,同時具備30MB L3緩存和24MB L2緩存。

主板是七彩虹CVN Z790D5 ARK FROZEN主板,這是七彩虹旗下一款定位超頻的主板。除了延續CVN系列定製寒霜散熱裝甲以及全覆蓋式冷凝片強化散熱設計外,它還採用了14+1+1相供電設計,爲CPU採用了8PIN+8PIN供電設計,滿足一些人搭配i9級CPU安裝使用需求,實測支持雙通道DDR5-8200MHz(OC)內存條。此外,七彩虹CVN Z790D5方舟提供了1個PCIe 5.0 x16插槽、4個PCIe 4.0 x4 M.2 SSD插槽以及1個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20Gbps),同時設計有一鍵Clear CMOS按鈕和一鍵升級BIOS按鈕來方便用戶快速還原BIOS設置以及更新BIOS。

散熱器是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它採用了一體式集成風扇設計, 免去了手動安裝風扇的麻煩,冷排風扇採用FDB流體動壓軸承設計來降低噪音,風量最大可以達到78CFM,風扇轉速範圍爲800-2000RPM,官方宣傳是最高可以提供320W功耗的散熱能力。鑫谷崑崙II 360 ARGB水冷加入了內置重力感應元件的2.1英寸LCD屏設計,分辨率高達480*480,可以實現自動旋轉畫面的功能,同時支持自定義圖案功能。

顯卡是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 這款顯卡設計亮點除了延續Ultra系列全新復古藝術風格“波普”藝術造型設計外,還有就是正面這個漸變色的設計,不同角度不同光線看過去顏色會發生變化。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採用了三個11扇葉的90毫米風扇設計來提升風壓及進風量,風扇均採用了雙滾珠軸承設計來提升使用壽命。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內部採用了4根6mm粗純銅鍍鎳熱管,通過“迴流焊”工藝使熱管與大面積散熱鰭片貫穿起來,可以大幅提升散熱效果。

在視頻接口方面,iGame RTX 4070 SUPER Ultra W OC 12GB提供了3個DP 1.4a口和1個HDMI 2.1接口,可以輕鬆滿足當下連接4K高刷顯示器的需求。我個人很喜歡七彩虹OC系列顯卡上的一鍵超頻按鈕,只需要按下就可以直接實現從基礎頻率下的最高2475MHz提升到2565MHz。

電源採用的是鑫谷崑崙MU-1000G冰山版,配色也是有黑白兩款可選。崑崙MU-1000G冰山版是一款80PLUS金牌認證的白色款ATX3.0電源,售後方面提供了10年質保服務。鑫谷崑崙MU-1000G冰山版採用了DC-DC純血架構的全橋式LLC Pro設計,內部採用了全日系固態/電解電容設計,具備穩定耐用、省電等特性,同時也確保了電源在長時間使用下的性能穩定性, 內置一顆135毫米FDB軸承風扇, 支持i-Stop智能啓停技術。

機箱則是雙側透的安鈦克C8海景房機箱,如果你想要視覺觀感更強的機箱,那麼可以等等安鈦克的全景房機箱,與海景房機箱的左右分倉式設計不同,全景房機箱採用了上下分倉式,同樣有黑白兩個款式可供選擇。安鈦克C8海景房機箱已經上市一段時間,所以目前又推出了“升級版”,所謂的“升級版”就是對前面板加入了木製飾板設計,其中白色款機箱搭配的是白色木製面板(左側),黑色款搭配的是棕色木製面板,提升了視覺觀感。

“升級版”安鈦克C8海景房機箱在材質、內部構造設計方面與已上市的安鈦克C8海景房機箱相同,同樣是有標準版和ARGB版之分,標準版不帶風扇,而ARGB版會帶3個風扇,分別是底部2個16釐米ARGB PWM 反向風扇以及後方1個14釐米的ARGB PWM風扇。

在內部的設計上,安鈦克C8海景房支持的主板規格爲E-ATX,CPU散熱器的限高是175毫米,可容納的顯卡長度爲440毫米,電源長度爲210毫米,在硬件安裝方面不會有什麼顧慮。安鈦克C8海景房在內部構造方面進行了改動升級,除了頂部和側面支持安裝360水冷外,底部還取消了電源倉設計以及硬盤架設計來支持風扇或是水冷安裝,支持360水冷安裝,也支持3個14釐米或是2個160釐米風扇安裝。

背部有更大的空間來方便線材整理,搭配多個不同位置的開孔大幅降低了理線的難度,同時也讓走線更加方便。而電源倉和硬盤架則是設計在了背部側面、主板安裝位下方的位置。整體來看,安鈦克C8海景房在材質、做工、配件方面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設計,適合追求燈光、散熱性能、大空間以及想要搭建白色主題海景房主機的用戶。

好,以上就是此次的體驗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