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井上雄彦,对这部《灌篮高手》大电影的说法!

二刷电影前特地去看了几篇井上雄彦老师的访谈,理解了这次电影版《灌篮高手》的创作思路(日文一般,出错勿怪)

他说这次电影的重大特色就是CG带来的真实/现实刻画,细节极丰富,能呈现出他记忆中的“篮球感”,包括他自己打球时脚下感觉,接球时身体反应,投篮的微妙时机等。

把球场上10个角色每个动态手绘出来是做不到的,所以他认为CG是必要的。

但制作人员并非都熟悉这些动作细节,所以大家就去学打篮球然后再回来画。井上说希望这次辛苦工作之后大家还能继续喜欢篮球。

最初他是不想做电影版的。制作人软磨硬泡找了他十年,没事就发视频素材给他看,但他一直说不,最后终于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

本来他想是以某种程度参与制作。毕竟是《灌篮高手》的电影,有他亲自参与会更好,读者也会高兴。结果最后他成导演了!素人监督。

他是头一次拍电影的“素人”,CG也是他的新尝试。不过他说当初做展览时也是毫无经验的“素人”,最后也成功了。

他提到当监督不容易,责任重大,得学会跟人沟通。而且跟漫画不同,不是一个人画就行,是要集体合作。他也在不停摸索,尽力呈现他想要的结果。

过程中大家对他都很耐心,非常辛苦,一直赶工到最后一分钟。对此他表示感激。

指导声优时他也强调真实感,要自然,要正常,不要夸张,“请接近你平时的语调”。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想让大家开心。当年的收尾很突然。

虽然这是他想要的结局,但他也明白,很多读者/观众觉得非常遗憾。这让他也有点难过。所以他还是想把这个遗憾弥补上,让大家开心。

当初完结后,《灌篮高手》的世界和其中角色一直活在他脑海中。每当想到新的内容,啊这里应该是这样,这角色其实应该是这样,他就会记下来。这次做了电影,但是对于更深层的故事,对于那些还没画出来的部分,他感受却越来越深。

这种感受未来也会持续存在,他以后也会继续记录这些想法,但是不会公开告诉大家(笑)。

他一直在尝试新东西,不喜欢重复自己。当初从《灌篮高手》到《浪客行》就是截然不同的画风,后来还尝试过网络漫画。这次他也想做出新的尝试。

-他说让读者/观众开心的方式有很多,他选择的是“会面”。漫画看完后就无法找回第一次看的感觉了,所以大家会羡慕还没看过的人。这次可以让看完漫画许多年的读者跟

电影“初次会面”,第一次“看到”SLAM DUNK。而对于没看过漫画的观众,那就真的是第一次了。

他还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因为画面更大,音效也绝对好得多。

电影跟漫画不同,他没法随意切割画面控制大小,原来很多用文字框的笑料和细节也不能直接贴到大屏幕上。

所以这次他主要优先展现的是“篮球感”。他认为漫画是漫画,电影是电影,欣赏角度可以是不一样的。

他表示不想重复自己,再做同样的《灌篮高手》,这次想从新的角度入手。当初连载时他就想多画些宫城的部分,因为三年级有大猩猩和三井,一年级是樱木流川势不两立,二年级的宫城被夹在中间。所以这次,他决定让宫城当主角。

他提到,当初画《灌篮高手》是23岁到29岁的六年,

自己年轻力壮,雄心勃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他超爱樱木这样,魁梧的身躯里蕴藏巨大潜力,拥有无限可能的英雄主角。

但26年过去,人生视角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初他20出头,最熟悉的是高中生视角,作品价值观很简单。而现在人到中年阅历丰富了,想给作品增加不同的视角,想表达“价值观不止一种,对于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答案。”

这次他选择的,是从经历痛苦、克服痛苦之人的角度去讲故事。

“毕竟,大家都在经历痛苦,不是吗?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都活在痛苦之中。”

看完这段回答就能理解他为何会选择用宫城良田的成长史穿起整部电影了。宫城就是那个“经历痛苦并克服痛苦”的人。

而这部分故事的原型短篇《耳环》里面也有着井上本人童年经历的影子。

热血青少年时,我们跟井上一样热爱樱木花道。人到中年的我们,是否会跟井上一样与宫城良田共鸣呢?看完整部电影就知道了。

最后,井上老师有一段献给『SLAMDUNK』粉丝的话:

这次电影是从新的视点新的角度制作的《灌篮高手》。漫画还是漫画,你也可以去看TV动画版,但电影版赋予了作品

“新的生命”。

作品的根源都是同一个。如果大家体验到「我知道《灌篮高手》,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灌篮高手》」的感觉我就会很开心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