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主板供電”都是衡量一塊主板性能的重要指標。我們都一直以“供電相數”“PWM芯片”乃至“MOS管型號”來評判主板的供電性能。然而,這些參數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嗎?
在一塊華碩的Z390-P入門主板上,我看到了廠商刻意設下的“消費陷阱”。
起因
最近,我購入了一塊華碩Z390-P主板,並打算搭配i5-9600KF使用。
華碩Prime Z390-P是一塊入門級的Z390主板,也是華碩最低端的Z390主板。不過,i5-9600KF同樣是一款入門級的“可超頻”六核心處理器。
理論上說,這兩款“入門級產品”應是一拍即合,而我卻在測試中發現了一些異樣。
在對i5-9600KF進行壓力測試的過程中,Z390-P主板的供電溫度異常地高——i5處理器的功耗不足200W,但這已經讓VR VCC(供電)溫度突破了80℃的高溫大關!
這樣的情況很不尋常。要知道,在i7-9700K與i9-9900K面前,i5-9600K的發熱只是小巫見大巫。在相同的負載下,即便不進行任何超頻,高端處理器的功耗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超過200W。
MOSFET的供電能力與溫度息息相關。長期處在高溫之下,主板所能提供的電流將會大爲縮減。而這塊Prime Z390-P主板在默頻使用i7/i9處理器時,也會有嚴重的供電過熱的風險。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情況?是因爲供電芯片太差嗎?Prime Z390-P使用了由安森美4C06+4C10B MOS管組成的“上下橋”供電系統,共有8相核心供電,分別由4相併聯而成。
華碩TUF Z390使用了同款供電,卻沒有嚴重的過熱問題
這樣的供電模組自然算不上豪華,但也不應至於如此離譜。定位更高一些的華碩TUF Z390 GAMING系列,也使用了一致的供電設計,而它們帶動高端處理器毫無問題。
在一篇評測文章中,使用同款供電的TUF Z390 PLUS GAMING主板完全支持i7-9700K進行大幅度超頻。
在5.1Ghz的高頻下,TUF主板能通過長達一小時的各類穩定性測試。在相同的負載時,恐怕我手中Prime Z390-P的供電早已“開鍋”了。
一模一樣的供電芯片,爲什麼華碩TUF主板可以帶動5.1Ghz的八核心i7,我手中的入門級Prime主板連4.7Ghz的六核i5都頗爲喫力?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華碩Prime Z390-P的性能發揮?
老生常談的BIOS供電設置、修改處理器電壓參數……各種軟件調試辦法都沒有很好的效果。在高負載下,主板的供電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既然軟件設置“治標不治本”,我將目光重新投向了硬件設計之上。
探究
雖然TUF-Z390主板有着一致的供電方案,但是供電散熱片的設計卻有所不同。TUF主板有着面積更大、覆蓋更全的“全新優化版散熱方案”,能夠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是否是因爲Z390-P入門主板的MOS散熱片面積過小,導致供電系統得不到充分散熱?
拆下MOS散熱片仔細觀察,我發現華碩的用料令人擔憂——在供電芯片與散熱片之間,勢必需要一層導熱材料,而原廠的導熱墊相當輕薄,僅有約1mm厚。
如此薄的厚度,它真的能和熱源緊密貼合嗎?可是導熱墊上卻也有清晰的芯片壓痕,似乎又證明它的厚度足夠、能夠充分接觸供電。
無論如何,在不更換MOS散熱片的情況下,“導熱介質”便是唯一改善溫度的機會。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我還是決定替換華碩的原廠導熱墊。
由於無法確定具體的導熱墊厚度,我選擇使用“導熱凝膠”——外觀形似導熱硅脂,但物理性質大相徑庭。它們具備更強的可塑性,能夠充分填充0.5-3mm以內的任何尺寸縫隙,從而避免了“導熱墊厚度不足”導致接觸不良、散熱不佳的可能。
這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Z390-P主板的MOS散熱立刻有了飛躍性的質變!
在相近的負載下,主板供電的溫度降低了將近20℃。與此同時,處理器功耗也有小幅度的改善。以此時的水準來看,雖爲入門級主板,但Z390-P帶動默頻的i9-9900也絲毫不成問題了。
看來,入門級主板的MOS散熱片面積也完全足夠,問題出在原廠導熱墊上,它的性能嚴重不足。作用與其說是“導熱”,倒不如說是“保溫”更加恰當。
既然導熱墊的厚度確實存在問題,爲何導熱墊上又有清晰的供電芯片壓痕呢?或許,這和散熱片的固定方式有關。
華碩Z390-P的MOS散熱片使用“按扣”固定,在拆裝散熱片時,用戶勢必需要按下彈簧卡扣。
此時人爲施加的額外壓力,可能會讓導熱墊與MOS管暫時充分接觸,從而在導熱墊上留下一個個清晰的印痕——如果就此判斷“導熱墊厚度足夠”,那就錯失瞭解決問題的良機!
無論如何,爲了限制入門級主板的性能,華碩對主板的供電散熱做了手腳。
MOSFET的供電能力與溫度息息相關。長期處在高溫之下,供電系統所能提供的電流將會大爲縮減。但由於原廠導熱墊的性能無法滿足要求,供電MOS管從來得不到充分的散熱。
縱使有着一模一樣的供電方案,但是入門級的Prime Z390-P主板表現遠不及更高端的TUF Z390。或許,這正是入門級主板的“供電陷阱”。
普通消費者很少會關注供電散熱,更不會聯想到導熱墊上的貓膩。通過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縮水,華碩“巧妙”地限制了入門級主板搭載高端處理器的可能性。
後記
在主板的供電散熱片之下,隱藏着一個不折不扣的“入門級陷阱”。廠商們爲了削減“丐板”的性價比與競爭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即便是一模一樣的核心用料,也將設法區分出三六九等。消費者在選購時,也務必多加留心!
何其相似的供電系統,截然不同的溫度表現。在那層薄薄的導熱墊片之間,暗藏着廠商區別對待的叵測之心。
這篇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果對本文內容有疑惑,隨時歡迎與我交流!
希望這些文章能幫到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