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代酷睿性價比更高?i5 13600K+索泰RTX 4090之D41純白裝機分享

14代酷睿上市了你還會買13代嗎?

前幾天英特爾正式開售了14代酷睿處理器,採用Raptor Lake Refresh架構意味着規格變化不會很大,唯一比較有看點的是Core i7-14700K/KF,相比前代增加了4個小核心,並且頻率也有小幅度提升,其他型號基本都只是頻率的改動,當然這裏所說的差別並不包括IMC和CPU體質,畢竟大多數玩家都是上手即用。

上一代的i5 13600K是電競、進階遊戲玩家比較鍾愛的型號,這篇就以它作爲引子,用它來搭配目前最旗艦的RTX 4090顯卡,看看這個不怎麼主流、處理器落後一代的組合,應付各種需求是否還給力,以下是本次裝機的配件型號,不一定是最有性價比,只是個人的一些想法體現。

CPU: Intel Core i5-13600K散片

散熱器:追風者冰靈D30 360白色

主板:華擎B760M-HDV/M.2 D5

顯卡:索泰GeForce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月白

內存:金士頓FURY Renegade叛逆者 DDR5 6000 16GBX2

固態:金士頓FURY Renegade叛逆者 PCIe4.0 1TB (沿用之前的)

電源:海韻FOCUS GX-1000 ATX 3.0白色

機箱:喬思伯松果D41 MESH副屏版白色


核心配件介紹

在英特爾K系列處理器中,酷睿i5是最受歡迎的,因爲規格能正好滿足絕大多數人,13600K和14600K相比,規格上只看到0.2GHz頻率的差距,反映到實際使用中性能差距最多也就在3%以內,14600K功耗和溫度相對還高一丟丟,價格方面按照京東盒裝來看兩者相差400元,屬於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的程度。當然,對於超頻黨來說,尤其是內存超頻方面,個人覺得14代酷睿是最優選。

搭配13600K的主板選擇了華擎全新推出的B760M-HDV/M.2 D5,它可能是目前最有性價比的白色DDR5主板,京東最新雙11價格僅679元,主板自然是採用純白PCB打造,並且擁有3*5V 3pin+1*12V 4pin的RGB接針組合,也就是能滿足追求白色高顏值、燈光秀需求的玩家。風扇接口數量是四個,只比千元級MATX主板少一個。

主板供電方面,採用7(VCORE)+1(VCCGT)+1(VCC AUX)相直出設計,屬於入門級的供電規格,個人建議是這樣搭配:高負載情況非K系列i5處理器適用,而對於K系列i5處理器,低負載的一些使用場景也不會降頻。

B760M-HDV/M.2 D5採用兩根DDR5內存插槽,最高超頻至DDR5 7200MHz+,支持XMP 3.0和最大96GB內存容量,支持上限要比主流的DDR5-6000MHz頻率還是高不少。

擴展槽方面,主板第一根全長PCIe插槽支持4.0X16模式,下面是兩個PCI 3.0X1插槽用於擴展其他設備,至於WiFi和藍牙模塊部分,這款主板則是採用2230型M.2接口進行擴展。存儲方面主板擁有兩個M.2接口,上方是GEN4X4,下方則是GEN3X4模式。

I/O擋板是需要單獨安裝的,主板I/O提供了3*USB 3.2 GEN 1 Type-A、1*USB 3.2 GEN 1 Type-C、2*USB 2.0、1*D-SUB、1*HDMI 2.1、1*DisplayPort 1.4、1*RJ45網口以及HD音頻插孔組,數量中規中矩,類型倒是挺豐富的。

顯卡選用最近缺貨得很的RTX 4090旗艦級非公產品——索泰RTX 4090 AMP月白,至於爲什麼缺貨就不用多說了吧,以後也不會上架了,畢竟會有替代品的,就讓我們最後一次一睹芳容吧,包裝採用和月白顯卡相同的簡潔白風格設計,下方有一些顯卡特性介紹。

RTX 4090 AMP月白採用純白配色+圓潤造型兩大設計元素進行打造,整體感覺挺優雅的,區別於市面上大多的硬朗風格,顯卡散熱方面升級到IceStorm 3.0,正面搭載了三枚11CM巨大尺寸風扇,內部採用了9根冰脈熱管+均熱板設計,比上一代旗艦規格更強大。

顯卡肩部擁有特殊的全息SPECTRA 2.0 ARGB區域設計,這塊對稱的“彩虹橋”區域是採用電鍍工藝打造的半透明塗層,最大的吸睛之處在於不通電狀態也能展現其色彩絢麗,顯卡的12VHPWR供電爲用戶鰭片區組偏中間的位置,而旁邊黑色的按鈕可以實現切換BIOS功能。

想要顯卡ARGB燈效和主板同步,可以使用顯卡自帶的5V ARGB轉接線,接口更靠近裏面的PCB區域,隱祕性還不錯的。

顯卡背面有厚實的金屬背板加裝,整體也是屬於圓潤化風格,表面的AMP LOGO和尾部的線狀排列也是支持ARGB燈效的,而在GPU核心背板區域還有一個金屬固定支架用於保護加固,長期使用、意外跌落等情況也不容易出現虛焊的問題。

背板的尾部具有大面積不規則區域鏤空,可以明顯改善顯卡散熱風道,增強其散熱性能。

視頻輸出方面,RTX 4090 AMP月白採用3*DP1.4a和1*HDMI 2.1的標準接口組合,從PCI擋板角度觀察,可以發現顯卡能達到3.5槽,並且顯卡達到355mm長度和2KG重量,如此“巨無霸”強烈建議配合顯卡支架使用。

對於DDR5平臺來說,使用DDR5 6000MHz就能獲得不錯的性能了,這次裝機使用的就來自金士頓FURY Renegade叛逆者DDR5 6000 16GB*2套裝,定位品牌的高端系列,除了本次的非RGB款式,該系列也有RGB款、白色款以及多種頻率版本可選。

FURY Renegade DDR5 6000這款內存採用了銀色和黑色進行撞色,並對稱設計形成其散熱片,中間從上到下分別是FURY、KINGSTON、FURY(拉絲處理)以及RENEGADE LOGO,右側則是不太顯眼的DDR5 LOGO,風格還是挺硬朗的。

內存其中一面貼着產品標籤,採用CL32-38-38-80 & 1.35V參數,支持XMP 3.0認證,內存採用的是海力士A-Die顆粒,還具有不錯的超頻潛力,有能力折騰的玩家強烈建議嘗試一下。

內存頂端造型是向外擴張的對稱棱角處理,其整體高度只有39.2mm,兼容性還是相當友好的,即便是大型雙塔風冷散熱器也能兼容。

可搭配13600K散熱器是挺多的,畢竟功耗也不算特別高,最終硬核爲了追求靚麗的外觀,敲定追風者這款冰靈D30 360白色版本,也有黑色版本可選,這款水冷最大的賣點是採用了簡潔又靚麗的外觀風格,售後方面也支持5年質保、3年換新,並提供漏液包賠服務。

水冷頭設計也很簡潔,方形造型下有一些線狀ARGB燈設計,內置是高性能自研的水泵方案,出廠狀態已經預裝了Intel扣具。

冰靈D30 360採用了三個D30積木型散熱風扇,實際上它就是T30的簡化改版,同樣也是30mm厚度,風扇最大轉速可達到2000±10%RPM,在扇葉和邊框處均設計有ARGB燈效。

積木風扇最大的優點就是免線拼裝,通過橋式連接器來傳輸信號和電源,配件中也提供了各式的蓋板來隱藏螺絲和風扇之間相接的縫隙之處,安裝起來方便,看起來也比一般風扇簡潔多了。

機箱選擇的是喬思伯D41白色副屏MESH版,也可以選擇M-ATX的D31,只不過想着內部空間可稍大點,擴展硬盤多點就選擇D41了,內部結構和D31其實是大同小異,箱子可玩性還是不錯的,大型風冷、360水冷方案都可以支持兼容完美。

副屏版重點自然就來自這塊16:10 & 1280X800分辨率的8英寸屏幕,其顯示精度達到了188ppi,採用LCD全貼合工藝,顯示效果出色,除了裝載在機箱前部,還可以單獨拆卸後放置桌面使用,副屏的價值其實佔據這個機箱的一半,對副屏沒有需求也能節省一些預算了。

機箱幾乎所有面板都是柳釘設計,裝機的時候很方便就可以拆卸下來,仔細對比規格不難發現,D41就是在D31的基礎上把高度增加了,所以佔地面積是不會有變化的,D41的底部空間相對來說就沒那麼擁擠,電源倉還是具有四級卡位設計,最優的兼容狀態是支持360水冷、ATX電源(限長140mm最好)以及支持長度爲342-360mm的顯卡。

背部留有充裕的理線槽空間,紮帶裝置多,背部支持兩個SSD掛載,能滿足絕大數用戶,採用手擰螺絲免工具設計,D41在底部還增設了3.5英寸HDD硬盤架,能多掛載兩個HDD。

電源爲海韻全新推出的FOCUS GX1000 新版ATX 3.0全模組金牌電源,手上這個是白色版本,外觀採用棱角分明的對稱線條勾勒成散熱格柵,140mm緊湊型尺寸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高達235%瞬時峯值功率,擁有原生12VHPWR供電接口,所配備的原裝模組線採用PVC壓紋工藝打造,是一款值得傳承的好電源。


整機展示和通電效果

安裝步驟省略一萬字,整機效果如上圖,由於是360水冷方案,D31和D41的前電源擋板雖然能遮蔽電源接口出來的部分線材,但也把360冷排以及顯卡一部分給擋住了,算是這個機箱不可兼得之處,強迫症得注意了。

爲了更好展示RGB效果,這裏拆掉了擋板,整機RGB效果集中在水冷頭、水冷風扇和顯卡上,個人覺得恰到好處沒有達到光污染的程度,RTX 4090 AMP月白長度雖然能兼容機箱,不過也只是剛剛好而已,背板部分還是會接觸到電源模組接口,最好還是能預鬆一下顯卡和電源長度。

追風者冰靈D30 360水冷ARGB效果,D30風扇算是全方位覆蓋ARGB燈效了,尤其是側面邊框設計,在使用彩虹ARGB效果時,光是挺有流動的感覺。另外因爲要同時360水冷和長顯卡安裝,水冷的水管方向得朝機箱後部安裝了,朝前安裝水管和電源部分還是會有一定程度上衝突(強行安裝得壓着水管)

追風者冰靈D30 360水冷的冷頭ARGB效果,只是線條狀的燈光修飾足夠簡潔了,輪廓燈給予好評。

索泰RTX 4090 AMP月白顯卡ARGB效果,整體燈效也挺流動性的,和冷頭一樣屬於簡潔風格,顯卡背板上還有AMP LOGO亮起。

副屏和機箱單獨分離使用狀態,感覺這種方式還是不錯的,放置在桌面上高級感馬上就來了,甚至能充當臨時屏幕使用也不是不行。

副屏建議就是得人手購買一個Wallpaper Engine軟件,屏幕PPI數值足夠高,靜態壁紙不說,來點動態壁紙,即便較近距離觀察確實也沒有明顯顆粒感,副屏也有調整亮度、關閉屏幕的物理按鍵設計,考慮挺周到的。


性能測試

華擎B760M-HDV/M.2初始進入BIOS的EZ界面,整體功能區劃分也挺清晰的,而個人比較喜歡華擎BIOS其中一個方面——在EZ界面直接選擇一下Instant Flash,主板就能自動搜索U盤的BIOS文件了,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Update就會開刷,精簡了重啓再到刷BIOS的界面,非常方便。

在主板超頻工具CPU配置BIOS選項裏,能看到上機13600K後顯示:PL1功耗爲125W,PL2功耗爲188W,實際主板PL1和PL2功耗輸入最大值分別爲90W和135W,也就是理論上更適合非K酷睿i5以下級別的處理器使用。

本次測試硬件和使用環境,CPU就是默認狀態下的Intel Core i5-13600K,首先第一步就是開啓XMP配置達成DDR5 6000C32雙通道,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2H2,搭載NVIDIA驅動是545.84 Game Ready WHQL,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

DDR5-6000C32-38-38-80 XMP配置,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DDR5-6000C30-38-38-80 優化時序,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如果不想過於折騰內存超頻,保留原有的內存頻率,簡單改變一下主時序這種方式是最快捷的,像這套DDR5-6000C32內存,只需要改變成DDR5-6000C30參數,其他電壓不變,能效也有可看得見的提升——AIDA64的帶寬和延遲數據都更好看了,爲了確保穩定使用,還可以像硬核一樣運行一下TestMem5的@1USMUS_V3配置的烤機測試,10分鐘左右就能驗證好。

CINEBENCH R23單輪跑分,多核分數爲23508 pts,單核分數爲1990 pts

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循環跑分,多核分數爲20951 pts,單核分數是不變的

由於主板PL1功耗限制在90W,CPU長時間全負載運行是不合適的(影響CPU性能發揮),而PL2功耗上限還算高,所以看起來CINEBENCH R23單輪跑分和主流搭配的Z690/Z790差距並不大,不過畢竟B760M-HDV/M.2這款板子的定位就是入門級,主打性價比的白色顏值,加上90%的玩家日常都不會把CPU推到100%使用率上,所以用13600K來搭配它問題也不大。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3DMark Time Spy顯卡分數爲37336,CPU分數爲17500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3DMark Time Spy EXTREME顯卡分數爲19582,CPU分數爲7667

從以上3DMARK兩個DX12理論項目中能看到,RTX 4090 AMP月白分數是高於RTX 4090公版一些的,畢竟定位是旗艦級非公,顯然CPU也並未有拖後腿的情況出現,用13600K來帶RTX 4090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很輕鬆的了。

RTX 4090 AMP月白通過Speed Way壓力(光柵化和光追結合的項目)測試的穩定度是98.7%,在封箱狀態下最高溫度只有71℃,最高GPU頻率可達到2760Mhz,而CPU溫度只有62℃,浮動在50W左右,GPU功耗長時間浮動在400W以上,能有這樣的溫度表現算是不錯了。

AI繪畫Stable Diffusion項目測試,這裏就以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爲例,設置1024X1024分辨率,總批次數爲50張,迭代步數爲25,採樣算法是DPM++SDE Karras,整體輸出設置參數會比較高,RTX 4090 AMP月白最終完成時間爲6分24秒。

參照之前RTX 4060 Ti類似配置下的完成時間是18分左右,也就是RTX 4090在Stable Diffusion本次設置下,性能是RTX 4060 Ti的三倍,隨着輸出參數提高,RTX 4090還會進一步拉大差距,本次設置也只用到5GB顯存,而13600K處理器的使用率基本在10%以內,CPU運行功耗只有36W,完全是可以滿睿頻工作的。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運行《賽博朋克2077》4K分辨率光追超級+DLSS 3質量平均幀數爲112fps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運行《極限競速:地平線5》4K分辨率極端畫質平均幀數爲166fps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運行《使命召喚19:現代戰爭2》4K分辨率極致畫質平均幀數爲140fps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運行《騎馬與砍殺2》4K分辨率非常高畫質平均幀數爲185fps

13600K+RTX 4090 AMP月白運行《生化危機4:重製版》4K分辨率最高光追畫質平均幀數爲116fps

衆所周知,在4K分辨率遊戲中,對CPU性能會驟然降低,顯然13600K搭配RTX 4090用起來和Core i9級別也是沒有性能差距,各款遊戲也是穩定運行在100fps以上,即便對於CPU使用率達到60%以上的《騎馬與砍殺2》(這種類型的遊戲較少),13600K在這款PL1功耗爲90W的主板上,依然是能夠順利跑滿睿頻的。


結語

對於大部分不折騰的玩家來說,Core i5-13600K顯然會比Core i5-14600K更合適,價格便宜一些溫度功耗也更低,性能差距僅有3%毫無體感而言,如果你需要進行CPU和內存超頻,那麼新一代的14600K就會更合適,畢竟體質普遍都會好一些。像13600K主板的搭配,也可以搭配像華擎B760M-HDV/M.2 D5這樣的純白顏值入門產品,畢竟大部分人CPU的使用習慣基本不會滿載,追的就是性價比,至於RTX 4090現在能買到、有需求還是可以淘一張的,明年就徹底消失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