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助手:京東3509元。
一、 前言
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突然發現地上有一顆14700K處理器,正好是intel最新發布的酷睿14代處理器,好巧不巧的是,14700K又是已發售處理器中性能和價格表現略有突出的那個。對於很多高端玩家來說,14700K處理器,基本上算是最優之選。
相比較於上一代處理器,全新的酷睿14代處理器算是一次例行升級。就拿相同定位的13700K和14700K處理器相比,後者比前者多了4個小核,三級緩存大了3MB,單核心睿頻高了0.2GHz,多核心睿頻方面也略有提升。整體來看,性能方面的提升肯定是有的,畢竟規格高了、頻率也高了。
反觀14900K和14600K,其在硬件規格方面並無改變,僅僅在覈心頻率方面略有提升。因此,14700K或是酷睿14代處理器中最值得入手的型號。
二、 英特爾(Intel)酷睿14代i7-14700K處理器 外觀&對比
▼撿到的時候只有處理器,並無外殼。外觀方面,14700K和上代處理器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背面部分也完全相同,電容的數量和位置與13700K處理器相比,一模一樣。
▼拿蘑菇自用的13700K來簡單的對比下外觀,正面,二者一模一樣,金屬頂蓋的一些細節設計也完全相同,例如左上角的直線、以及頂蓋四角的倒角處理。
▼處理器左下角的電容部分,二者完全相同。
▼處理器右下角的電容部分,也是完全相同,旁邊的金屬觸點數量、位置也一模一樣。
▼在處理器的PCB方面,厚度方面一模一樣。PCB的層數方面也基本相同,不過在中間層的部分,14700K處理器的顏色要更深一些。
▼處理器頂蓋底部的透氣孔,以及旁邊溢出的密封黑膠,都一模一樣。
▼最後在蘑菇的超仔細觀察之後,終於發現了一丟丟的不同,處理器後面貼片陶瓷電容的部分顏色不同。13700K的中間的貼片電容是左側兩列顏色要淺一些,右側一列,顏色深一些,而14700K處理器中間的貼片電容都是深色的,可能在電容的一些型號、參數方面略有不同。
三、英特爾(Intel)酷睿14代i7-14700K處理器 裝機
▼搭配的主板是微星的Z790刀鋒鈦MAX,這塊主板正面覆蓋有大量的銀色金屬件,顏值很漂亮,並且能輔助各部分硬件散熱。
▼主板的供電部分用料非常豪華,採用16+1+1相的規格,其中核心供電16相,清一色的90A的DrMos,而且採用倍相設計,讓處理器的供電紋波表現更加優秀,可以輕鬆滿足各種型號處理器的供電需求。
▼處理器輕鬆安裝到主板上,並把其餘配件都裝好,擦電,開機,一次點亮,完美!
▼微星Z790刀鋒MAX主板的供電部分覆蓋有大體積的金屬散熱片,並且在左側的散熱件的表面還印有微星經典的魔龍LOGO,支持ARGB燈效,顏值不錯。
▼拓展性方面,這塊主板標配5個M2插槽和8個SATA 3.0接口,可以輕鬆滿足各種對存儲空間的需求,性能、容量都可以輕鬆擁有。
▼散熱用的是微星M360迫擊炮一體式水冷,這款水冷的散熱效能還是非常給力的,面對默頻功耗260W的13700K絲毫不虛,看看面對更高規格的14700K表現怎麼樣。
▼冷排部分,這款水冷的冷排風扇採用雙滾珠軸承,壽命和穩定性表現非常不錯。風扇的扇葉是乳白色的,柔光效果不錯,支持ARGB燈效、支持主板同步。
▼內存用的是宇瞻的ZADAK的SPARK,16GB*2 6000MHz,這套內存的顏值非常漂亮,內存馬甲採用雙色金屬馬甲搭配設計,RGB燈帶採用多段式設計,和內存的金屬馬甲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和常規內存燈帶完全不同。
▼顯卡是影馳的RTX4090星耀OC,普普通通的亮機卡。
▼電源用的是微星的MPG A850GPCIE5金牌全模組電源,這款電源採用全日系電容的用料,支持最新的ATX3.0,標配PCIe5.0接口,擁有10年質保,平時用起來非常的放心。
▼電源的尾部除了電源插口之外,還有一個Zero Fan按鈕,可以控制電源的散熱風扇,在電源低負載的時候停轉,進一步降低待機噪音,更安靜。
▼機箱是微星的刀鋒100R,白色版,這款機箱的前部採用白透的側透玻璃設計,內部標配了三把白色的、支持ARGB燈效的風扇,搭配前部的白透玻璃,整體的顏值不錯。
▼機箱底部是獨立的電源倉,頂部標配有機箱風扇位,可以在這裏安裝機箱風扇,專門照顧顯卡部分的散熱。
四、英特爾(Intel)酷睿14代i7-14700K處理器 測試
1、性能測試
▼簡單看下整機配置,處理器是14700K,主板是微星的Z790刀鋒MAX,顯卡是影馳的RTX4090星耀OC。
▼簡單跑個整機測試,整機得分323W,其中處理器單獨得分111.3W。
▼13700K的魯大師單獨得分是102.2W,14700K提升約9.1W。
▼簡單跑個CPU-Z的測試,單核得分892.4、多核得分14643.6,不錯不錯。
▼橫向對比下,單核心性能已經非常接近13900K,單核心相比較於13700K提升約6.4%,基本上就是頻率提升帶來的,多核心性能相比較於13700K提升約36%,4個小核心還是很猛的,另外三級緩存容量也增大了。
▼跑個CineBench R23,單線程得分2090,多線程得分34554,非常不錯的成績。
▼橫向對比下,單核性能相差不大,多核性能完美的卡在了13700K和13900K之間。14700K單核相比13700K提升約3.6%,多核相比13700K提升約18.5%。
▼簡單跑個3Dmark的CPU測試,1線程得分1163,最大線程得分14840。
▼橫向對比下,14700K的性能會更靠近13900K一點。
▼跑個3Dmark的FSE測試,DX11下的2K分辨率測試,物理得分50686。
▼跑個3Dmark的TS模式,DX12下的2K分辨率測試,CPU分數21606。
▼橫線對比下,14700K的性能表現相比較於13700K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遊戲實測,LOL大亂鬥模式,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泉水遊戲幀數基本都能保持在1000+,不過14700K處理器的顯卡佔用會略高一點。
▼日常團戰的情況,感受不太明顯,但依然能感受到14700K的遊戲畫面幀數會整體高一點。
▼喫雞,2K分辨率,全高畫質,室外遊戲幀數,14700K處理器會略高20幀左右,顯卡的佔用會略高一點。
▼室內遊戲幀數,14700K處理器也會略高一點。
▼終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體積雲最低,走廊遊戲幀數會略高一點,顯卡的佔用會略高一點。
▼最後整體的平均幀數14700K略高一幀,最低幀和最高幀都是14700K高一點點。
▼賽博朋克2077,2K分辨率,光追超級畫質,打開DLSS大力水手FG。
▼吧檯遊戲幀數,14700K處理器略高1幀,顯卡佔用略高1個百分點。
▼最後整體的平均幀數方面,14700K略高1.01幀,就是略高。
2、功耗、發熱測試
▼默認待機情況下,室溫26℃左右,13700K的溫度在39℃左右,14700K的溫度在36℃左右。
▼簡單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13700K處理器功耗195W左右,大核心睿頻5.3GHz、小核心睿頻4.2GHz,溫度81℃;14700K處理器功耗在230W左右,大核心睿頻5.5GHz、小核心睿頻4.3GHz,溫度84℃。
▼單烤FPU測試,13700K處理器功耗在245W左右,大核心睿頻5.3GHz、小核心睿頻4.2GHz,溫度91℃;14700K處理器功耗在285W左右,大核心睿頻5.5GHz、小核心睿頻4.3GHz,溫度95℃。面對14700K,在室溫26℃的情況下,微星迫擊炮M360一體式水冷,勉強算是按住了功耗285W的14700K處理器。另外因爲14700K的功耗更高的原因,主板的供電溫度在搭配14700K的時候,要比搭配13700K的情況下高個5~10℃左右。
五、總結
在測試完14700K處理器之後,蘑菇感覺可以給手裏的這顆14700K處理器起個外號,名字就叫做13850K處理器,因爲它的硬件規格、性能表現、功耗和發熱都巧妙的卡在13700K和13900K之間,整體會更加靠近13900K一點,索性就稱呼其爲13850K處理器,感覺會更加的適合。
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爲14700K相對於13700K的硬件規格和頻率方面均有提升,14700K在單核和多核方面的性能提升是非常顯著的,這些性能提升在測試軟件中的表現都非常明顯,在遊戲中也有一定的優勢。
在功耗和發熱方面,14700K的默頻滿載功耗可以去到285W左右,功耗相比較於13700K提升非常的明顯。但整體的發熱方面,其和13700K處理器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需要一款高端的360一體式水冷才能按住。蘑菇手裏的這款微星的迫擊炮M360一體式水冷,在室溫26℃的情況下,算是勉強按住了14700K。和13900K、14900K處理器相比,14700K處理器的發熱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還算是比較友好的,畢竟可以使用高端的360一體式水冷來壓。
對於intel這次發佈的酷睿14代處理器,蘑菇個人的感覺還是比較不錯的,類似於常見的中期小改款。雖然整體的硬件規格、性能提升中規中矩,但其價格方面的提升也中規中矩,而且處理器的插座依然是LGA1700,之前的Z690、Z790主板均可以通過升級BIOS的形式來兼容。
對了,聽說酷睿14代處理器在內存的容量和頻率支持方面提升非常明顯,後續搭配DDR5內存超頻的時候仔細體會下。
謝謝大家!
The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