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刻SEi12 12450H:經典迷你主機再升級,1k5價位12代酷睿辦公神機

近一兩年來,隨着小米、聯想等廠商入局迷你主機市場,大家逐漸對這個品類也不再陌生。而早就深耕迷你主機市場的零刻,依然專注在迷你主機市場,去年推出的SEi12系列市場和口碑雙豐收,讓大家持續期待今年的更新。

前段時間,零刻卻上架了新升級12450H的SEi12。

包括我在內,很多朋友可能疑惑,2023年了,13代酷睿都出來大半年了,爲什麼還有12代酷睿的新機?

其實,對於迷你主機市場來說,雖然有少量搭載13代酷睿處理器的新品上市,但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幾乎都在對3000元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零刻將準系統1k5價位12代酷睿的SEi12進行個小升級加量不加價,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新的SEi12有哪些升級變化?SEi12到底性能如何,夠不夠用?馬上回答。

相比之前1235U的SEi12包裝盒,12450H的SEi12包裝盒從偏細長形狀變得更加方正了,對比手機大小供大家參考。

整體視覺設計依然是SEi系列的Intel藍白風格,正面核心數量由10變爲了8——但實際上是更強了。

 

包裝盒背面是產品信息,我這臺是16 GB內存 + 500 GB存儲的版本,此外官方還提供準系統和1 TB存儲的版本。

 

去掉外層紙封套,打開包裝盒,不像之前版本包裝盒內那麼“極致”的緊湊了,上層是主機,有橙色提繩便於取出機器。

 

白色卡紙乍一看沒東西,反光下可以看到上面印着Hello的字樣。

 

配件依然是零刻一貫的大方:電源適配器、用戶手冊、一長(1 m)一短(25 cm)兩根HDMI線、壁掛支架和安裝螺絲。

 

相比舊款SEi12,新款SEi12的電源適配器換成了更加方便、更符合迷你主機定位的一體式,由航嘉代工,型號爲AZW11019058-0A2,19V 5.26A輸出(約100W)。

 

取出主機,SEi12共有藏青藍和千禧灰兩款配色,我這臺是千禧灰。

頂部是零刻代表性的布藝頂蓋,獨特而美觀,同時也暗藏玄機——防水濺。

 

頂部右下角有零刻SEi的產品系列標識。

 

正面一字排開分佈着CMOS清除孔、兩個速率達10Gbps的USB Type-A 3.2 Gen2、一個支持數據傳輸的USB Type-C、單3.5mm耳機(音頻)接口,還有一個透光的隱藏式提示燈電源鍵。

零刻的產品設計一直比較注重細節,比較有大廠風範,接口是大致居中的,不會說無腦隨意排佈讓強迫症難受。

不過左上角的“燈~等燈等燈”Intel標雖然和機身線條對其,但多少有點破壞一體感了,盲猜貼在正面是Intel的要求。

 

兩側均爲有金屬網保護的散熱口。

 

背面靠上是對稱的三個散熱口,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主要是對頂部的CPU進行散熱。

下方分別是千兆LAN網口(RJ45)、兩個480Mbps速率的USB Type-A 2.0、一個最高支持4K@144Hz的DP1.4和一個最高支持4K@60Hz的HDMI 2.0(舊款爲兩個HDMI)、DC電源接口。

 

底部,個人覺得千禧灰的銀色金屬底蓋,相比藏青藍的黑色,更有金屬質感。

上方是進入BIOS菜單的提示,下方是產品信息。

左右兩側長條橡膠腳墊縱向貫穿,四角各有一個十字螺絲,右上角橡膠提手便於拆卸底蓋。

 

接入電源,連接顯示器、鍵鼠便可以使用。0.6L機身相比一些1L的迷你主機,擺在桌面上十分節省桌面空間,計算其113 mm x 126 mm的面積,甚至比手機大不了多少。

 

我們先來看看主要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SEi12出場搭載了Windows 11專業版,常用功能全部解鎖。

 

SEi12搭載了代號Alder Lake的英特爾第12代酷睿i5 12450H,基於10nm製程工藝,8核心12線程,由4個性能核心和4個能效核心組成(4大4小),TDP爲45W。

 

CPU-Z測試單核710.9,多核4400.7,選了8代i7-8700K的分數作爲對比參考。

 

Geekbench 6.2.1測試單核2308,多核8205。

 

Fritz Chess下棋跑分,相對性能倍數達到48.78,每秒千步23413。

 

Cinema 4D的Maxon公司出品的三維建模測試,Cinebench R20單核651,多核3563;R23單核1703,多核8761,超過官方數據了。

 

3DMark CPU Profile測試,最大線程得分4653。

 

WINRAR基準測試13920 KB/s。

 

英特爾集成UHD核顯,執行單元達48個,顯卡最大動態頻率達1.2 GHz。

 

3DMark圖形測試,Time Spy得分945,Night Raid得分11396。

 

 

我這臺500GB存儲版本內置了一塊PCIe 4.0的NVMe固態SSD,出廠硬盤通電10次,總時長5小時,支持TRIM。

 

讀取速度還是很頂的,達到了4846.31 MB/s,寫入達到1919.45MB/s。

 

內存速度測試,讀取46.4 GB/s,寫入45.7 GB/s,複製42.7 GB/s。

 

處理器對視頻硬件解碼支持方面,常見的H.264可以達到4K,H.265、VP9、AV1可以到8K。

 

更接近實際使用場景的PCMark 10測試得分5198,辦公場景的應用程序測試得分12928。

 

玩個遊戲試試,這部分測試僅供大家參考其性能和穩定性表現,畢竟不是爲遊戲而生的產品。

2K分辨率一把全高LOL英雄聯盟,平均幀率也能來到129。

 

上壓力,2K分辨率低畫質原神半小時,平均幀率24,算剛剛能玩,僅供參考。

 

GTA5表現差不多。

 

實際使用起來,SEi12對日常辦公場景可以輕鬆應對不在話下,Photoshop 2023做平面設計、簡單的Premiere Pro 2023剪輯處理都可以完成。

對於有更高性能要求的朋友,還是建議右轉零刻SER系列;更高遊戲要求的朋友,直接GTR吧。

烤機測試環節,AIDA64壓力測試30分鐘順利完成,觸發了90度溫度牆,最大降頻幅度28%,比一些筆記本的表現還要好些。

 

30分鐘OCCT壓力測試,順利完成。

 

接下來拆機看看,移除底蓋四角的四顆螺絲釘,拉起橡膠提手便可拆開。

不過我這臺底蓋卡合很緊,拆機時使用提手都差點沒拉下來,由此可見強度和質量之優秀。

整體結構和零刻大多機型一樣,先映入眼簾的是MSC技術的系統風扇,主要保證主板和硬盤的散熱,通過側面的開孔散熱。

右側凸出部分是從下層的主板上引的排線,左側預留出了區域可以加一塊2.5英寸SATA接口的硬盤。

 

拆除對角線兩角的固定螺絲、下方中間的螺絲和排線固定件,便可以拿出系統風扇,但要注意別拽壞系統風扇的供電連線。

下方一層便是主板了,雖然質量和顏色無關,但無疑黑色主板看起來就是更高端一些。

系統風扇架下面的紅色導熱硅膠貼,是給下方對應位置的SSD固態硬盤散熱的。

 

內存插槽爲SO-DIMM雙通道DDR4 3200Mhz 1.2V規格,非準系統機型已經安裝好了兩條8 GB。

 

另一側便是M.2 2280 NVMe PCIe 4.0插槽,非準系統版本已經安裝了一塊500GB / 1TB SSD固態硬盤,爲羣聯PS5021-E21主控。

 

拆下內存和硬盤,內存是英睿達的DDR4-3200;固態硬盤是英睿達的P3 Plus。

 

固態硬盤下方是M.2 2230無線網卡插槽,英特爾的AX200NGW,2x2天線,最高2.4 Gbps速率,支持Wi-Fi 6和藍牙5.2,天線處有膠進行固定,進一步提高穩定性。

 

拆下主板,可以看到主板背面碩大的FDB軸承散熱風扇。

 

導熱管將壓在最下方的CPU熱量傳導出來,藉助上方的風扇將熱量從機器後方鰭片排出。

 

在主板底部,我們能看到一顆ITE IT8613E環控芯片。

 

還有Realtek ALC897聲卡、華邦Winbond 25Q128JVSQ BIOS芯片。

 

最後剩下主機外殼,天線也是集成在外殼上的。

從內側可以看到,布藝頂蓋下隱藏了許多散熱孔,也可以給頂部CPU等部件提供更好的散熱。

 

來個全家福。

 

實測下來,新的SEi12 12450H主要升級了處理器、接口和配件,其前代本就是表現相當不錯的12代酷睿i5迷你主機之作。

而如今,在1k5價位AMD稱霸時,這個價位的Intel大多還是11代i5或賽揚N系列之流,這就顯出i5 12450H的珍貴了,用它日常辦公一點沒問題,毫不喫力。

升級了的SEi12無疑是通過差異化市場和價格卡位,在這個價位給Intel黨一個爲數不多的選擇——更何況它還是迷你主機大廠、良心售後的零刻,誰能拒絕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