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風遊戲主機搭建:微星Z790ACE MAX索泰 4090PGF

放假之前一直在測這張索泰的 RTX 4090 PGF OC ,作爲40系後期的旗艦卡皇之前測試的時候沒能完成一次裝機留下了不少遺憾。趁着假期配合入手的新配件乾脆完成一次主機搭建,也希望分享一套不同傳統科技風或是或者炫酷RGB 主機搭建的思路。我選擇了嘗試有些清新異域風情的主機搭建嘗試,連續逛了好幾天電商平臺,最終機箱鎖定了來自幾何未來的M8 波西米亞風格主題的機箱。

這樣整體配置就基本確定了,主要配件是Intel i5-13600KF+微星 MEG Z790 ACE MAX+索泰 RTX 4090 PGF OC三大件。機箱方面幾何未來品牌Model 8 波西米亞系列是屬於幾何未來M8系列,這個系列還有像是 M8 牛仔、達摩等經典產品,這款機箱吸引我地方就是幾何未來品牌總會採用不同材質細節的碰撞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比如牛仔就是加入了牛皮材質裝點機箱、而波西米亞則是在機箱前面板加入了波西米亞風格元素的布藝裝點給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其他大部分配件可以參考配件清單。

配置單:

CPU:i5-13600KF

主板:微星 MEG Z790 ACE MAX WiFi 7 DDR5 戰神

顯卡:索泰 GeForce RTX 4090 - 24GB PGF OC

內存: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 DDR5 6800MHz 16GB x2

SSD:金士頓 KC3000 2TB PCIe 4.0+NV2 2TB PCIe 4.0

機箱:幾何未來 M8 波西米亞

電源:安鈦克 NeoECO 1000G M ATX 3.0電源

散熱:幾何未來 小愛斯基摩 霓虹 36W

成品展示:

不得不說成品效果和我預料的一樣,這套配置組合放在桌面上給我一種一見傾心的感覺。正面的波西米亞風格的裝飾是那種小清新的感覺,

幾何未來 M8 波西米亞 機箱兩側都是深色的鋼化玻璃,嘗試了白光、藍光以及RGB 彩虹等效果,最終覺得還是白光更符合我的審美。

取下側面板再來幾張,其實如果有更透光的鋼化側透效果似乎會更好。

估計各位也看出了幾何未來 M8 波西米亞機箱的一些端倪,這款機箱內部設計把主板安裝從正常的方式旋轉了90°,所以就成了現在這樣顯卡吊裝的樣子,垂直風道的設計似乎在這兩年沒有那麼流行了。

此外除了支持顯卡正常插入之外,也支持顯卡側裝,不過因爲本身顯卡都是吊裝的方式,側裝下依舊是吊裝的感覺。不知道各位更喜歡哪種顯卡的安裝方式,當然如果你的顯卡也和我這種索泰 4090 PGF OC 這樣有不錯的燈光效果的話,側裝的顯卡效果可以更好的展示顯卡的燈光細節。

幾何未來 M8 波西米亞機箱的兼容性還是非常不錯的,最大支持安裝420/360mm冷排,最大支持400mm 長度的顯卡,像是我裝機的這張索泰 4090 PGF OC 長度就是達到了驚人的381mm 。

索泰 RTX 4090 PGF OC 顯卡安裝效果,不得不說這張黑白配色的顯卡在配合環形燈光顏值是真的好看。

和機箱同品牌的幾何未來 小愛斯基摩霓虹純白 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散熱器整體是那種圓潤的感覺,配合燈光效略有些鵝卵石的感覺。主板方面微星 MEG Z790 ACE MAX 也設計了三個發光區域,I/O 盔甲上的龍盾、第一條M.2 散熱盔甲上的ACE 也加入了燈光設計。

主板的南橋散熱板也是加入了MEG圖騰燈光元素,整體可以通過管理軟件實現燈光同步。

內存方面是我之前測試就一直在用的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白色版,支持ARGB 幻彩燈光以及各家的神光同步效果。

裝機解析:

裝機方面遇到最大的問題還是顯卡長度的原因導致的,381mm 的顯卡安裝可能會導致與一體式水冷打架的問題。安裝的時候可以考慮把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冷排裝在機箱尾部,這樣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冷排與顯卡之間安裝位置不足的問題。

最開始裝機我沒動腦子,直接把冷排裝在底部,導致顯卡和冷排打架。360mm 冷排只能安裝兩把風扇,如果你也考慮顯卡側裝的話可以考慮冷排水管走機箱頂部也可以可以的,而且可以隱藏水管,效果也是不錯的。

理線方面幾何未來M8 這款機箱在背後一側也預留了足夠的理線空間,電源倉位置支持最大安裝22CM長度的電源,這裏我選擇的安鈦克NeoECO 1000G M 電源長度不過14CM,多出來的空間可以收納額外的線材。

硬件開箱:

自己還是第一次上手微星的MEG 系列的ACE 主板,一直知道它配置豪華。但是上手了才發現原來這麼豪華,包裝正反兩側羅列了超多厲害的堆料配置,比如24+1+2的豪華供電、WiFi 7無線網卡、雙雷電4節課、65W PD快充的前置20G Type-C 擴展接口等等。可以說是你需要的用的上的用不上的都給你安排了。就是堆料,爲下一代處理器做足了功課。

外觀方面,作爲一款ATX-E 尺寸的主板感覺配置還是十分豪華的,起碼所有地方都配置盔甲。就連主板背面也都覆蓋了盔甲,避免了裝機時手指被扎的問題出現。

擴展方面提供了5個M.2插槽和三個PCIe 顯卡插槽,5個M.2 插槽中提供了四個PCIe 4.0 SSD 插槽以及一個PCIe 5.0 插槽,PCIe 擴展方面提供兩個PCIe 5.0 x16插槽和一個PCIe 4.0 x4插槽。所有M.2 插槽都覆蓋了散熱盔甲來幫助散熱。

需要注意的是PCIe 5.0 M.2 插槽設計在最下面左邊的插槽,並不是靠近CPU 的第一個M.2 插槽。大家使用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靠近CPU 的第一個M.2 插槽還是支持免工具拆卸的M.2 冰霜鎧甲,拆卸方便鎧甲上的ACE 標識還支持ARGB 燈光。

豪華的24+1+2 智能供電可謂非常豪華,這一代Z790 ACE MAX 主板進一步加強了產品性能。通過bios 設置可以輕鬆實現傻瓜式CPU 超頻,內存超頻。

ACE MAX 主板也加入了堆棧式設計散熱鱗片的設計在於增大散熱面積,以達到更好散熱的目的。

CPU 的雙8Pin 供電也移動到了主板右側的內存上方,可以看到這裏還有數字偵錯燈可以快速查看主板狀態。

此外在主板底部還有一鍵開機、重啓按鍵,適合超頻玩家在裸機測試時可以省去短接開機的麻煩。

擴展方面除了提供了一個前置60W PD 供電的Type-C 接口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前置10Gbps 的Type-C 以及兩個前置 USB 3.0 接口。

背後接口方面,除了方便的一鍵清CMOS、BIOS 回寫鍵還有智能按鈕之外,雙2.5G、雙雷電4都非常豪華。更可以通過附帶的DP轉雷電4的線材實現雷電4到DP mini的視頻信號輸出。

這張索泰 RTX 4090 PGF OC 的顏值是深度符合我的喜好的,和索泰的4090 AERO 月白兩張卡都用了更多圓曲設計,但是似乎PGF OC 更「方正」一些?黑白配色的風扇與外殼,以及風扇一週的圓曲燈帶設計會在裝機方案上給我更多驚喜。

索泰在這張PGF OC顯卡配置了三個11cm直徑的仿生盾鱗2.0風扇,支持智能啓停,中央的風扇反向旋轉,有效減少亂流、降低風扇噪音。顯卡整體長度爲381*154*74mm,對於機箱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注意RTX 4090 AIRO 月白 長度不過355mm,這張PGF OC 尺寸會更長,不過選擇4090 的玩家,大部分也都是標準ATX 機箱用戶吧?所以兼容性應該還好。

作爲旗艦,索泰在這張PGF OC 配置了9熱管+大面積VC 均熱板的豪華配置,冰脈2.0 升級熱管可以幫助加速導熱,正面三把11cm 正反轉風扇,在幫助散熱的同時還能降低風噪。

顯卡正面的環形燈帶設計,也符合大家對於RGB 即生產力的需求。

顯卡背面盔甲還是有蠻多細節的,值得大家上手把玩。

厚度方面達到了3.5槽設計,對流穿透設計,可以更方便風穿過散熱片。

接口方面除了NV 規範的12VHPWR接口,在接口一側還可以看到一個白色的 OPEN ARGB 同步接口,可以通過附件中自帶的線材連接主板的5V ARGB 接口上實現燈光同步。

內存是之前在超頻方面給我留下良好印象的,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 DDR5 6800MHz 16GB x2,採用特挑的ADIE 顆粒。時序32-45-45-108,整體來講是具有不錯的超頻屬性的。這次也是在這張微星 MEG Z790 ACE MAX 主板上實現了8000MHz 點亮過測。

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內存採用分量十足的散熱盔甲設計,外觀顏值上我覺得在一衆D5 內存中還是非常能打的。另外還有白黑銀三色可選,支持RGB 燈光同步設計。

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還爲玩家提供了一個輔助內存散熱的小風扇,而且除了支架之外,還提供了一個4cm 的定製內存風扇。別看這款風扇很小,但是依舊可以保持在29.9DB 噪音下提供4.72CFM 的風量來幫助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內存散熱。

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 D5 內存採用10 層PCB 板設計,具有更強的電氣性能,可以爲內存超頻提供更強的電壓、電流支持。而且冰刃系列內存還搭載了溫度傳感器,支持實時監控運行溫度,從而達到提升超頻穩定性的目的。

而且對於不擅長超頻的玩家,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還支持intel XMP 3.0 一鍵啓用預設超頻設置,大大降低玩家超頻難度。從頂部看上去可以看到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霧化導光燈條,支持多家燈光同步滿足RGB 玩家氛圍燈光設置需要。

這次裝機的固態也是老演員了,爲了方便測試我用了金士頓KC 3000 2TB +NV2 2TB的組合。一方面很多遊戲本身很佔空間,一次裝滿Steam 中我的遊戲2TB 的SSD 已經不夠用了。金士頓 KC3000 這樣的SSD 產品其整體表現還都是有保證的,KC3000 的讀寫表現也都是7000+ 俱樂部成員,而且本身KC3000 1TB 版本還有1GB 獨立緩存。用來作爲系統最合適不過了,NV2 2TB 的拿來做遊戲倉庫盤也非常合適。

KC3000 採用3D TLC顆粒,Phison E18 主控。NAND 顆粒則是金士頓自家封裝的,鎂光176 層3D TLC NAND。2TB 版本的金士頓 KC3000 SSD 採用單面封裝設計,正面的黑色貼紙是石墨烯鋁製散熱片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散熱。

NV2 則主打性價比,採用慧榮SM2267XT 主控方案,搭配的3D NAND TLC 顆粒。不錯的價格可以剛好作爲擴展存儲使用,很適合當倉庫盤。

本身兩根M.2 SSD 都是PCIe 4.0 SSD,所以安裝方面我都放在了更靠近CPU 的接口上。

散熱方面自然也是首選白色設計的一體式水冷了,這裏用了和機箱同品牌的小愛斯基摩 霓虹 純白 360mm散熱器。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品牌產品還不是那麼熟悉,剛好我也來嘗試一下給大家分享一波。

小愛斯基摩 霓虹 純白款所有附件都是白色的,這點很符合我的預期。高光鏡面的冷頭頂蓋設計,與顯卡的正面外觀相呼應。冷頭頂蓋也加入了RGB光圈設計,整體外觀低調。配的風扇是幾何未來龍鱗2505風扇,顏值和性能都安排了。

龍鱗2505風扇一週設計了類似龍鱗/高爾夫球表面紋理,其實這是幾何未來首創的風扇內壁軟膠材質。這樣的設計在提升外觀視覺的同時,也能降低噪音。手感摸上去也有些軟彈的感覺,另外扇葉內也搭配了8顆RGB LED燈珠,支持ARGB燈效控制。

冷頭採用極簡的設計風格,頂部採用高光鏡面處理,四周是銀色的金屬包裹的設計。居中的CEO Logo 還支持RGB 燈光效果,在冷頭內部的水泵採用了陶瓷軸承設計,最高轉速2800RPM,運行噪音小於30dB(A)。

附帶了全平臺扣具都有分別的單獨幫助,方便玩家區分。另外還自帶了信越7868 導熱硅脂以及單獨的RGB 控制器。

電源選擇的是安鈦克的NE1000 全模組金牌電源,支持ATX 3.0 標準,原生PCIe 5.0 。而且1000W 的電源長度只有14CM,在提供穩定大功率輸出的同時良好的尺寸又爲兼容性提供保障。用料方面NE1000W電源採用了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架構,內置全日系電解電容。

電源正面可以看到這款電源的各種認證信息,單路12V 最大可輸出83A,額定輸出功率最高可達996W,+3.3V與+5V電路的最大電流均爲20A,兩路的額定輸出功率爲120W,整體額定功率則爲1000W。雖然是一款80 Plus 金牌認證的電源,但是其在50% 負載時轉化換率表現堪比白金電源的轉換換率 。

接口方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最新加入的原生12VHPWR 16Pin接口,可以更好的支持40系顯卡供電。此外還提供了四個6Pin SATA供電接口、6個8Pin 供電接口,滿足各類用戶擴展需求。

電源風扇支持智能啓停功能,通過電源尾部的HYBRID MODE按鍵,電源就會進入EOC溫控模式,可以做到低於50%負載時風扇停轉,實現零噪音。

幾何未來這個品牌其實成立的時間不長,這款M8就是其首款機箱。發售之初就因爲特殊材質的運用引來了不少的關注,後來的M4更是通過可變的結構設計讓ATX 機箱尺寸縮減到MATX 機箱大小引來了不少玩家的關注。這次我選擇的是幾何未來 M8 波西米亞風格機箱,這款機箱最大的亮點就是其機箱正面採用了充滿波西米亞風格的布藝作爲裝飾,其內部結構則是把傳統豎主板旋轉90°的設計。

正面的波西米亞布藝元素設計放在桌面上還是十分吸引眼球的,在一衆科技風的機箱中也是另闢蹊徑了。

機箱兩側都採用了黑色的鋼化玻璃設計,內部風道設計爲從機箱底部進風,機箱尾部出風。

這兩年垂直風道設計的機箱並不多見了,幾何未來M8 支持最高170mm的風冷、最大更可以兼容420mm冷排安裝。推薦有實力的玩家可以嘗試分體水冷看看。

機箱後部一覽,可以看到電源前置設計,最大支持22CM 大尺寸電源,背後還提供四個可拆卸的硬盤支架,支持安裝兩個3.5寸HDD硬盤以及兩個2.5寸SSD、HDD硬盤擴展空間。此外還爲玩家預留了足足29mm寬度的背線空間,讓理線更加輕鬆。

機箱的IO接口設計在了機箱頂部,提供了兩個USB 2.0、兩個USB 3.0以及一個10Gbps的Type-C 接口以及兩個音頻接口。

基礎性能測試:

基礎性能測試可以參考,在全默認下13600KF 的CPU-Z 多核成績:10034.8,單核 848.8 。

CINEBENCH R15 多核 3572 ,單核 287 ;CINEBENCH R20 多核 9139,單核 771 ;

CINEBENCH R23多核 23880 ,單核 2008 ;CINEBENCH 2024 多核 1297 ,單核 119 ;

Geekbench 5 單核 1995 ,多核 17376 ,RTX 4090 355814; Geekbench 6單核 2676 ,多核 16492 ,RTX 4090 344462;

V-Ray 13600KF 成績16189;

3D Mark 測試中Time Spy Exreme分數16037,顯卡分數19447,CPU 分數 8045。Fire Strike Ultra分數24323,顯卡分數25052,物理分數38795,綜合分數14089。

索泰 RTX4090 PGF OC 通過GPU-Z可以看到默認2580MHz,另外還有一個2625MHz 的高頻版本可選。

3DMark Port Royal 和 Speed Way 測試成績如圖:

微星 MEG Z790 ACE MAX 這款主板在供電以及超頻方面有了不小的升級,在新一代主板上內存超頻能力進一步提升,可以比較輕鬆的實現8000MHz 的內存頻率了。

首先通過AIDA 64 進行了默認下5600MHz 和在開啓XMP 後6800MHz 頻率下的讀寫測試對比,具體數值可以參考一下。

另外我也在這套主板上第一次嘗試讓宏碁掠奪者 Hermes冰刃系列 DDR5 6800MHz 這套內存成功超頻至8000MHz,具體AIDA64 測試成績可以參考下圖。

過CrytalDiskinfo 軟件可以看金士頓 KC3000 和NV2 2TB 的版本信息,具體可以參考截圖。KC3000 是我一直在用的測試硬盤,所以讀寫會高一點。

TxBENCH 和CrystalDiskMark 7 兩款軟件讀寫測試:

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方面,「Cyberpunk 2077」4K 分辨率下開啓光追+DLSS 開啓後平均幀數 149.61幀。

「FORZA HORIZON 5」4K 分辨率測試,平均幀數 174。

「F1 2022」4K 分辨率測試,平均幀數 284。

「Watch_Dogs2」4K 分辨率下開啓光追+DLSS 測試,平均幀數 97。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4K 分辨率下開啓光追+DLSS後測試,平均幀數 226。

好了以上就是這樣,在下一代處理器到來之前的一段時間裏,希望這次裝機分享會給你的裝機有所參考。雖然下一代處理器並沒有更新新的接口,但是各家主板廠商也都針對性的推出了供電更強的Z790 主板,推薦有計劃升級或者裝新主機的小夥伴可以嘗試看看。最後還是想說索泰這張新卡皇真的不錯,大家可以嘗試看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