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一部關於孤獨的史詩

    一直都想寫一些關於EVA(新福音戰士)的文字,卻一直不知道從什麼寫起,關於EVA,各路大佬已從不同角度給出了有趣且深刻的解讀,這也使得EVA的討論從未停息過……

    記得在很久之前,就聽聞過EVA的大名,一部動漫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而我第一次聽聞初號機的名字是OPPO手機和EVA聯動那次。

OPPO聯動EVA

    從此之後,我的腦子裏就告訴我自己,“有時間我要把EVA看完”,但我並非資深漫友,所以此事也一直擱置,直到前一個半月左右,我在B站上看到了EVA的剪輯——吸引我的並不是機甲的打鬥場景而是充滿着基督教元素(比如使徒的英文名字爲:angel)以及令人絕望而壓抑的氛圍,不得不說,這種設定真得很吸引人……隨後便踏入了EVA的大門並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肝完新舊兩版並看完了主流的解讀,可以說EVA是一部讓我能回味很久的動漫。

    很多人說,EVA的新劇場版大於舊TV版和舊劇場版,而我認爲EVA的舊TV版和舊劇場版才更值得細品,新劇場版更像是一個畫質升級併爲了滿足商業需求的粉絲向作品,所以接下來就僅僅細談舊劇場版。

使徒莉莉絲

    在舊劇場版的結局中,人類補完計劃完美實施,一片橙色的海洋,一個拒絕補完的碇真嗣掐着另一個拒絕補完的明日香的喉嚨,並以明日香的一句“你真噁心”結束。這樣的帶來的震撼感遠遠大於新劇場版中每個角色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世界充滿美好與希望所來得更大(或許我個人更喜歡這種)。

     EVA的創作於日本經濟危機,經濟衰退,社會充滿失望的時期(說實話感覺和現在也挺像的),據說創作的初衷是爲了鼓舞失落的日本人。這點在舊劇場版中的大量意識流畫面體現得淋漓盡致,庵野秀明似乎在鼓舞人們勇敢地去接納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接納一個不那麼完美的世界,正視自身缺點。這也是一種廣爲人們所接受的說法。但我不這麼認爲,庵野秀明更多的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人生來孤獨。因爲孤獨,所以世界不完美,但也因爲孤獨,所以人才是人。

    在EVA的設定中,每個人都有心之壁,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總有隔閡,而心之壁越強大,A.T.立場的強度就越大,能抵禦的傷害也就越大,而人類補完計劃的目的就是消除心之壁,讓人類回到最原本的狀態---“橙汁”,這樣人類合爲一體,沒有糾紛,沒有矛盾,沒有痛苦,以精神的形式融合……所以,你會發現駕駛EVA的駕駛員,大多心理都有點問題,甚至說整個NERV組織的成員心理都有點問題(部分工作人員除外),這其實是作者刻意而爲止,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學,另有一說法是這是當時日本人的精神寫照。而我認爲,其實只是把每個人存有的問題進行一個放大化,具象化,戲劇化的處理。而這也將是我們展開討論的核心所在: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做到真正理解另一個人,我們甚至不能理解身處於不同時間階段的自我。我們有同理心,有同情心,卻不能感同身受,也正因如此,或許其實人本身就身而孤獨,無論你現在處於何種階段,都一定會在某一瞬間感覺到孤獨的感覺,而孤獨的本質,就是不同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等。我時常在想,人類補完計劃如此美好,沒有階級,沒有歧視,沒有痛苦,做到人類精神大合一,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如果是我,我會接受補完嗎?那,我問你,如果是你,你會接受補完嗎?而在舊劇場版中,補完並沒有被阻止而是正常的進行,但碇真嗣和明日香拒絕了補完,雖然沒有給出明日香拒絕補完的理由,但是我們可以從對碇真嗣的意識流表述中發現,他拒絕補完的理由是:“真實的感受”。

碇真嗣

    那麼,如何理解真實?從碇真嗣的角度來看,他與父親的隔閡是痛苦,是造成他精神問題的根源,但這也使得他和他朋友,和美里,和明日香,和零的情感也更顯得美好。接受補完,固然快樂,固然皆大歡喜,但是,沒有痛苦,那些美好的情感也將會顯得平淡乃至無味。由此再看,接受補完又何不是另一種逃避,逃避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非真正面對這種隔閡,而我想這也正是庵野秀明所想要傳達的——生而孤獨,生而有缺陷,但同時也生而真實,生而不同,倘若萬物歸一,那還有樂趣嗎?孤獨正伴隨着我們,也將始終伴隨着我們,這就是EVA的地基,也是EVA大樓建立之所在。

    或許你不太認可我的說法,或許你有你獨特的見解,沒關係,EVA這部作品在不同時間,對於不同人羣本身就有很多種不一樣的解讀,我們接受,包容,理解,卻又保持自我。這就是EVA的魅力,也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魅力。

#動漫#   #盒友雜談#  #盒友日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