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電競新利器,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首發評測x裝機

RTX 5060 Ti基本規格簡介

對於GeForce RTX 50系家族,目前NVIDIA已經發布了RTX 5090(D)、RTX 5080、RTX 5070 Ti和RTX 5070四款型號,不過它們始終屬於高端用戶的玩物,價格門檻並不低,時隔RTX 5070首發一個多月,NVIDIA終於正式發佈新一代60甜點顯卡——RTX 5060 Ti和RTX 5060,前者開售在即,後者則需要再等等。

先說說RTX 5060 Ti的基本情況,和上一代RTX 4060 Ti相比,CUDA核心從4352略增到4608,Boost頻率從2554MHz略增至2572MHz,顯存容量仍分爲8GB和16GB兩種版本,顯存位寬還是128 bit,顯存類型從GDDR6升級成GDDR7,所以其顯存頻率也從18Gbps暴漲至28Gbps。

RTX 5060 Ti的PCIe接口速率升級到GEN5X8,配備第5代Tensor Cores和第4代RT Cores,支持全新DLSS 4技術,算力大增尤其是Tensor Cores從原來的353 AI TOPS躍升至759 AI TOPS,並添加FP4低精度支持。它還採用第9代NVENC與第6代NVDEC新增了對4:2:2的編解碼支持,給內容創作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開箱

本次首發的是來自索泰的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XGMING系列針對遊戲玩家,並提供超公版性能,更注重性價比。包裝設計採用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X” LOGO作爲主視角,右側印有ELITE、EXCLUSIVE和CHISELLED的Slogan,下方則是NVIDIA經典綠主題。

包裝背面纔開始展露顯卡的正反面渲染圖,設計風格低調,左側羅列了顯卡具備S.E.P 3.0供電系統、環刃風扇、ARGB幻彩燈效、對流穿透設計等特色賣點。

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採用了全新XGAMING家族風格——它不但運用了鮮明活潑的色彩打造,而且在不同角度能呈現不同的色彩,表面還有一些XGAMING LOGO裝飾,活力值和吸睛度妥妥拉滿,比較適合喜好潮流時尚風的年輕玩家。

這款顯卡由冰芯2.0散熱系統打造,正面配備了三枚環刃風扇,除了支持智能啓停之外,它擁有新型複合材質、優化葉片曲率和環形導流風罩三大核心設計加成,可以有效提升散熱效率。

側面角度能看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的厚度是比較薄的——45mm屬於標準2槽,左側是GEFORCE RTX LOGO,右側則是支持ARGB燈光的ZOTAC LOGO,考慮到燈光區域設計相當簡潔,作爲無光顯卡也是不錯的選擇。

由於RTX 5060 Ti定位和功耗,顯卡供電接口並沒有採用全新的12-2X6 16pin標準,而是繼續沿用傳統PCIe 8pin,接口本身再加PCIe 插槽已能承載255W,能很好滿足RTX 5060 Ti的供電要求,另一方面更爲成熟的標準亦可降低用戶在電源上的花費。

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配備高強度的合金背板,能有效保護顯卡PCB和增加結構強度,背板上亦有粉色、青色兩種色彩混合的XGAMING和圖案保持整卡一致的視覺效果。尾部是主流的貫穿式風道,使風流可以垂直穿透鰭片提升散熱效能。

整卡規格尺寸爲320mmX125mmX45mm,其冰芯2.0散熱系統還擁有冰鏡導熱銅底模組、3*6mm鍍鎳複合熱管和密集散熱鰭片陣列加持,而S.E.P 3.0供電則採用5+2相DRMOS體系,整體用料還不錯。

視頻輸出接口爲GeForce RTX 50系家族一貫的DP 2.1b*3+HDMI 2.1b組合,這個角度亦能清晰看到它是採用標準2槽設計。

測試主機和理論測試

本次RTX 5060 Ti首發測試是依照真實的裝機案例進行,主機作業如上圖,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跳轉至結尾展開細看配件和主機,具體測試配置和環境如下:

CPU:AMD銳龍 7 9800X3D(附帶銳龍5 9600X對比環節)

主板:技嘉B850M AORUS ELITE WIFI6E ICE冰雕

散熱器:九州風神阿薩辛4S白色

顯卡: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

內存:宏碁掠奪者凌霜DDR5 6000C30 16GB*2星光銀

固態:宏碁掠奪者GM7 2TB

機箱:九州風神CH260 MATX白色

尾部出風風扇:創氪星系ROTA暗星PRO 120mm

電源:安耐美金競蝠GM850白色

操作系統和顯卡驅動: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本、GeForce 575.94 GameReady DCH

測試環境:大致27℃室溫

GPU-Z最新版本已經能識別到RTX 5060 Ti,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是屬於超公版設計,標註Boost頻率達到2632MHz,比公版設定2572MHz還要略高一些,同時GPU默認功耗爲180W,其功耗可解鎖上限至200W,略低於RTX 4070公版設定。

3DMARK Fire Strike,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41454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20580

3DMARK Time Spy,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16139

3DMARK Steel Nomad,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3633

3DMARK Port Royal,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10418

3DMARK Speed Way,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顯卡分數爲4179

從3DMARK理論跑分來看,RTX 5060 Ti 8GB相比上一代RTX 4060 Ti,在FS和FSE項目可領先20%以上,不過這倆都屬於DX11老API,反映到目前清一色DX12新遊戲不一定準確。而在TS項目中大致可領先15%,Port Royal和Speed Way兩個光追項目領先幅度就比較大能達到30%,只是RTX 5060 Ti 8GB版本定位的緣故,更建議在1080P嚐鮮。不過RTX 5060 Ti 8GB和RTX 4070仍存在一定性能差距,果然還是等級森嚴的刀法~

1080P/2K遊戲、DLSS 4、超頻前後和不同CPU搭配測試

遊戲方面,先來看1080P主流分辨率,RTX 5060 Ti 8GB在熱門電競遊戲中,無疑是能輕鬆滿足超高幀率的需求,如今1080P高刷顯示器規格卷爆了,不到千元就能享400HZ,用RTX 5060 Ti 8GB來適配自然很喫香。

3A遊戲方面,像25年度的《真三國無雙·起源》和剛出不久的《最後的生還者2》亦能跑到很流暢的幀率水平,唯一就是《黑神話:悟空》這種虛幻5精調級別的遊戲,就需要藉助DLSS技術纔可達到基本流暢。

這裏稍微解釋一下,電競遊戲都是降低或者自定義畫質進行測試的,符合電競追求極致幀率的真實需求,降畫質並不需要擔心CPU成爲瓶頸,能看到以上在1080P分辨率中,用目前最強遊戲處理器9800X3D搭配,RTX 5060 Ti 8GB的使用率仍無限接近100%,這就意味着顯卡也在全力跑沒浪費其性能。

2K分辨率,四款電競遊戲仍可以保持極其流暢的水平,包括像漫威爭鋒這種虛幻5引擎電競網遊,至於單機遊戲,RTX 5060 Ti的8GB顯存版本應付優化好的項目尚可一戰,不過在《最後的生還者2》出現了一些短板——其1% LOW幀比同級顯卡要低一些,平均幀表現是正常的,和8GB顯存或許有密切關聯。

《漫威爭鋒》DLSS 4測試項目

《賽博朋克2077》DLSS 4測試項目

全新DLSS 4技術把CNN換成了Transformer模型,能提供更清晰和準確的畫面,亦支持3X和4X多幀生成,RTX 5060 Ti 8GB在以上兩款2K分辨率遊戲中表現出色。

《漫威爭鋒》的原生TAUU幀率已經達到100fps以上,而開啓DLSS 2質量幀率達到157fps,如此高的原始幀對於電競遊戲也是穩健,DLSS 2X幀生成相比原始TAUU提升60%,3X倍率則是1.1倍,4X倍率更是達到1.4倍。

《賽博朋克2077》預設超級畫質+不開DLSS達到75fps,有DLSS輔助則是88fps,各倍率相比原生提升分別爲87%、1.5倍和2倍,因爲屬於老遊戲會比《漫威爭鋒》提升還要更大一些

GeForce RTX 50系之前四款型號超頻性能都不錯,作爲甜點級的RTX 5060 Ti仍可享受Blackwell架構紅利,解鎖至111%功耗上限之後,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的Boost頻率可超頻至3012MHz,而顯存頻率則拉滿達到32Gbps,此時3DMark Time Spy顯卡得分達到17821,相比默認得到了10%可觀幅度提升,TS理論成績來看,已經追平RTX 4070公版。

超頻後在遊戲中保持着理論類似的提升幅度,就2K分辨率而言,《絕地求生》、《真三國無雙·起源》和《最後的生還者2》平均幀率超頻提升幅度分別爲11%、12%和9%,而1% LOW幀提升還要更大,尤其是《最後的生還者2》已經達到20%幅度,32Gbps的GDDR 7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來自顯存的短板,也驗證這款遊戲對顯存是有門檻的。

1080P發燒級電競玩家,一般對幀率極其敏感,暫時預算有限後期打算升級,個人就更推薦一步到位使用9800X3D搭配RTX 5060 Ti 8GB,能看到如果把CPU換成千元主流的9600X,《Counter-Strike 2》和《絕地求生》平均幀率竟然分別相差25%和31%,這已經是快兩個級別顯卡的跨度了吧。

生產力、AI性能和散熱測試

UL Procyon視頻編輯基準,運行項目是Adobe Premiere,有相當大的部分受顯卡影響——RTX 5060 Ti 8GB利用CUDA框架加速最終得分45412,具體展開來看,聯合CPU和GPU加速導出1080P視頻時間可從26.2 s縮短至21.5 s,而4K視頻可從55.3 s縮短至45.3s。

UL Procyon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測試中,RTX 5060 Ti 8GB在PHI 3.5、MISTRAL 7B、LLAMA 3.1三種大語言模型中分別得分3129,3011,1709,均能輸出較高的Tokens/s性能,唯一就是LLAMA 2對於RTX 5060 Ti 8GB來說屬於溢出項目,因爲8GB顯存完全不夠,得讓16GB版本來跑。

UL 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針對的是FP16模型精度的SD 1.5測試項目,RTX 5060 Ti 8GB得分2063,具體來看,生成512分辨率、4批次和16張圖像,生成速度可保持3s /image,屬於完全可用的程度。

在3D渲染引擎V-Ray項目中,RTX 5060 Ti 8GB得益於新一代RT Cores,利用RTX引擎加速得分可達到4938,這個成績倒是出奇地超越了RTX 4070,只能再次證明是來自Blackwell架構的紅利,不過考慮8GB版本顯存有限,並不建議用它來幹這種重度的渲染活。

對於大語言模型,這裏也使用LM STUDIO進行了實測,模型是
DeepSeek-R1-Distill-Qwen-14B-Q4量化精度,在GPU卸載27和開啓閃電注意力設置下,問的是一條常規寫代碼的問題,RTX 5060 Ti 8GB推理速度大致爲9.32 tok/sec,實際等待時間尚可接受,不過GPU卸載並不能拉滿,也就是需要CPU來協同,畢竟8GB顯存還是制約了一定性能。

最後使用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驗證一下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的散熱性能,這是一個涉及光追和光柵的高負載項目,最終通過穩定度達到了99.6%之高,GPU核心最高溫度爲67℃,顯存最高溫度70℃,風扇最高轉速1927 RPM,溫度表現還算不錯,滿載時噪聲感知也比較小的。

RTX 5060 Ti裝機三件套推薦和整機展示

最後環節來分享一下本文測試的這套9800X3D+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裝機方案,它是由九州風神阿薩辛4S散熱器,九州風神CH260機箱、安耐美金競蝠GM850電源等配件打造的一臺純風冷、純白、接近無光的2K電競主機。

九州風神CH260其實和CH270源於同一個模具(大致來看只差了四個墊腳),CH260屬於常規橫置MATX設計,可見前部和頂部都採用了MESH面板,側面則是鋼化玻璃側透,下方是I/O面板,Type-C接口可達到10Gbps速率。

另一面的側板沒有全部採用MESH散熱孔,只是在電源倉區域對應設計了,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保證鋼材強度。

CH260前面板是磁吸設計,拆卸很方便,不過兩側面板、頂部面板都是螺絲固定,I/O面板也能拆除方便給裝機騰出最大空間。兼容性來看確實不錯,它能支持到頂部360水冷、ATX電源,長達413mm的顯卡,前部和尾部能安裝120mm風扇,這種強大的散熱結構也使得電源銘牌得以全面展示。

背面留有較深的背線空間,從開孔大小和佈局來看,就知道它是一款支持MATX背插的機箱,不過硬盤位支持略有保守,只兼容1*2.5 SSD或者1*HDD。

電源方面使用的是安耐美金競蝠GM850白色,其定位是高性價比ATX 3.1電源,機身尺寸僅爲150X86X140mm屬於緊湊類型,它搭載一枚120mm FDB液壓軸承風扇,看可以兼顧低噪和良好的散熱性能。

金競蝠GM850雖說售價不高,但也是堅持採用了全日系三大品牌電容設計,能提供更好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也通過ATX 3.1規範測試,可承受2倍整機和3倍顯卡瞬時峯值功耗,+12V輸出達到了849.6W,可爲高端顯卡穩定輸出。

金競蝠GM850採用全模組接口設計,具有分區標識,包括三組CPU/PCIE通用接口、兩組24pin主板供電接口、三組SATA/Molex接口以及一個原生PCIe 5.1 12V-2X6接口,值得好評的是接口也採用純白設計。

作爲高性價比電源,全套PVC壓紋模組線也自然也少不了,編織的質感可以讓裝機更方便和美觀,金競蝠GM850模組線提供了1*24pin供電、1*8(4+4)pin CPU供電、2*6+2pin PCIe供電、1* 12V-2X6 16pin PCIe供電(450W)、3*SATA+1*PATA這些類型。

因爲9800X3D功耗不高,所以CPU散熱器使用了九州風神阿薩辛4S,它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屬於隱藏風扇的極簡耐看的風格,辨識度相當高,頂部有一個雙模開關,可在全速和安靜兩種模式之間切換,另外頂部LOGO也是發光的(隨模式不同亮度也不同)。

散熱器採用磁吸頂蓋設計,拿開它之後就可以取出中間的散熱模組——140mm中置規格風扇,它採用FDB液壓軸承設計,穩定持久可提供不錯的風量和風壓。

阿薩辛4S尾部區域鰭片採用了特別設計的鋸齒狀,可大大減少出風口的風切聲,當然這是源於阿薩辛4雙風扇版本的設計,玩家在加裝第三方風扇時也能用得上該優化設計。

6根6mm、支持雙向恆定熱平衡的熱管,結合微凸精雕純銅底座,官方標稱解熱功耗可達到250W,壓制9800X3D相當輕鬆,個人感覺用它來壓制9950X3D也木有問題的~

整機展示,風冷方案對於CH260來說是比較友好的,本次只在尾部安裝了一枚120mm出風風扇,實際裝機案例中,可以在前部再安裝兩枚120mm進風風扇,構成正壓風道 ,如果頂部再安裝兩枚出風的,就變成負壓風道了,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阿薩辛4S安裝效果,能看到它是絲毫不會和內存區域有兼容性問題,並且由於屬於隱藏風扇設計,也不會遮擋到內存燈光。

金競蝠GM850長度是140mm,能看到距離顯卡還有一定空間,接線什麼的不成不問題(極限是150mm)~

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本文的主角,安裝時和散熱器靠得比較近,由於2槽設計底部空間是相當充裕的,進風量不需要擔心~

銳龍7 9800X3D開啓PBO ENABLE檔,使用阿薩辛4S壓制跑CINBENCH R23多核十分鐘,最終CPU二極管最高溫度爲91℃,可以完美髮揮性能~

結語

通過本文對索泰RTX 5060 Ti XGAMING OC 8GB的全方位測試,看到RTX 5060 Ti相比上一代RTX 4060 Ti提升還算比較明顯,非常適合1080P高幀高質量遊戲體驗,而對於2K分辨率某些3A遊戲,8GB顯存確實有壓力,這代也有DLSS 4多幀生成功能,再利用NVIDIA Reflex技術優化,在一些原始幀足夠高的遊戲裏,能提供不錯的操作手感和流暢度。

RTX 5060 Ti本身功耗並不高,默認180W實測Speed Way最高溫度僅67℃,同時它也繼承了Blackwell架構卓越的超頻性能——在大多數遊戲裏面超頻可比默認提升10%以上,至於售價目前觀望了一下RTX 5060 Ti 8GB版本都在3K出頭,而16GB就稍貴點趨近4K,畢竟AI算力提升明顯而且還是16GB大顯存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