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都市傳說解體中心》發售,集英社發行,售價58。結論:第六章是25年最優秀的反轉,前五章是25年最無聊的遊戲。
遊戲讓我想到去年9月發售的《EMIO笑臉男》,十分失望。本文簡評下這兩個遊戲,文末也附些個人向推薦,給大夥找點好的。
遊戲全名:Famicom偵探俱樂部 笑臉男EMIO
一、先聊聊《都市傳說解體中心》
遊戲裏,玩家扮演天生擁有靈視能力的福來薊,和前輩茉莉一起對都市傳說和靈異事件進行調查。在對一件件靈異事件解明後,逐漸接觸到了城市暗流湧動的深層黑暗。
左邊主角小薊,右邊委託人
遊戲主要玩法有兩個,一個是社交媒體調查,通過手機搜索關鍵詞得知怪談的信息。另一個是現場調查,和現場人物對話,用靈視交互,看到現場曾經的痕跡,推進劇情。
開靈視之後,就可以與“痕跡”交互
設計看着挺有意思的,然而,前五章劇情又臭又長。最能做出彩的“靈視”系統如同擺設。至於解謎,就如同你在刷線上網課,突然停了一秒讓你回答個特別簡單的問題,以免你不看劇情。
在忍受了15小時的無聊後,結局會有個超震撼的反轉,值不值就見仁見智了。
解體過程,謎題過於簡單
二、這款遊戲無聊在哪兒?
我認爲,都市傳說解體中心的主題是日本文化+日本嚴肅題材。類似我們國產恐怖遊戲,以本土文化+嚴肅題材爲主題。
但國產遊戲就算爛,我們至少能對本土美術、本土題材共鳴從而打個基本分。而外國的遊戲無法文化共鳴,是不會有基本分的。所以,前五章的故事,天然就不適合國人玩家遊玩。
社交媒體調查:對網絡暴力題材的展示
其次,前五章的故事劇情幾乎沒深度,而是用大量冗長、無用的廢話和交互去堆時長。
比如說,遊戲能一句話介紹的情節“一位靈異主播發的視頻疑似有鬼”,愣是做成了十分鐘的“社交媒體調查”,讓你一條條點擊評論,然後用評論上的關鍵詞搜索,搜出幾個無用信息才結束。
人物間的對話也廢話連篇,第一個選項是“???”,點擊後出來“觀察”,戴個眼鏡,“再仔細觀察”才把關鍵信息講給你,甚至關鍵信息你早猜到了。
大名鼎鼎的逆轉裁判
製作組可能想模仿逆轉裁判抽絲剝繭式的交互,但逆轉本身劇情就夠深。你對平淡的劇情抽絲剝繭,不是在說廢話是什麼。
作爲一款解謎類劇情遊戲,劇情深度和《八方旅人》1代一樣淺顯,甚至比不過某12+遊戲。
除了反轉外,優點實在挑不出來。說主題吧,網暴這個老生常談主題,又沒做出像《全網公敵》的效果。所以,除了那30秒的反轉,整體而言不是特別推薦。
《全網公敵》體驗挺不錯
三、再鞭打下《笑臉男EMIO》
遊戲預告,UI界面還可以
遊戲是任天堂發行,是《Famicom 偵探俱樂部》系列時隔 35 年的完全新作,在Switch平臺發售,卡帶售價250元上下。
玩家扮演一個21歲的偵探助手,調查一起離奇殺人案。受害者是一位15歲的高中生,現場屍體被套上了詭異的頭套。案件與18年前的連環殺人案似乎有些交集。
你的同事,偵探助手步美
這款遊戲類型是恐怖解謎類AVG,總共十三章,大概十多小時的體量,乍一看不錯的遊戲。然而,氣氛根本就不恐怖,劇情也十分平淡。看完結尾第一句話:“就這啊”。
而且,遊戲的交互十分“殘疾”。作爲AVG,經典玩法就是點擊加調查,但製作人有別的想法。
你是製作人,程序跟你說了兩種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一:按A對話,按B探索。
設計模式二:按A可以呼出呼叫、思考、打聽、注視菜單。四個按鍵中還有更多的子按鍵,但只有一個特定的按鍵能出下一句 / 推進劇情。
遊戲選擇了模式二,在老師和步美的咖啡廳聊天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設計模式二的“優秀”,我各種組合點了十分鐘,完全不知道要點哪個鍵才能推進這段毫無意義的劇情。
左上角的交互菜單真的讓人抓狂
除此之外,遊戲的畫風也不太對口味,棱角分明的臉就像是盾面龍。
這是久瀨刑警,請猜猜性別
唯一的優點就是文本功力強,即便這麼平淡的劇情擺在面前,文本也能夠讓你產生一絲絲希望並且玩到結束。
總的來說,劇情拉胯,體驗無聊,故事編排能力不如中學生的流水賬作文,性價比低到逆天。如果是偵探解謎遊戲的愛好者,不是特別推薦。
四、最後推些解謎AVG
首推《逆轉裁判》1-3,16年就能在手機模擬器玩原版了。而4-6不是巧舟做的,風評不一,可以選擇性玩。
還有《大逆轉裁判》1-2,大逆2是巧舟出品,詭計十分優秀。《幽靈詭計》雖然不是這類,但同樣非常震撼。《逆轉檢事》2聽說還可以。
再加點私貨,《人狼村之謎》《Ever 17》(輪迴神作分怎麼這麼低,重製上線?)。
《人狼村之謎》好玩到連續通宵
另外還有幾個,《428:被封鎖的澀谷》雖然沒玩完但應該也不錯。打越鋼太郎的徒弟《石頭門》老生常談了、他本尊做的《極限脫出999》、《AI夢境檔案》沒那麼震撼,也可以玩玩吧。
先這麼多,歡迎評論區補充,祝大家解謎愉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