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女,一款未成年人的時尚單品

對父母不能叫父母,應該叫生物爹生物媽,或者“豹豹”“貓貓”;別人加你微信要收錢,而且列表不能有男的;在微博上要關注所有的“廁所”,每天在裏面辱罵全世界;身上必須要有自殘的痕跡,不僅限於割腿割手;

會od(藥物過量),也知道什麼是“跳一跳”……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能做到,恭喜你,你已經是個合格的“地雷女”了。

“地雷系”“地雷女”這樣的詞彙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很早之前就作爲一種亞文化出現了,尤其在各種二次元作品中,“地雷系”角色往往也很惹人憐愛。

術曲《darling dance》就是講地雷女

像是三麗鷗家族的“酷洛米”,一身粉黑的配色就非常地雷系,也因此有着不低的人氣,成爲了地雷系的標誌性裝飾物之一。

《主播女孩重度依賴》中的主角“糖糖”也是一個典型的地雷女,前幾年這個遊戲火了之後,就帶起了一陣cos地雷女的風潮。

雖然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但其實“地雷系”和“地雷女”這兩個詞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

“地雷系”指的是一種時尚風格,穿着以粉黑色爲主,妝容也是可愛型的;但是“地雷女”則是一種性格,指那些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因爲什麼事情而突然心態爆炸,就像地雷一樣。

也就是說,地雷女的穿着打扮是地雷系,但穿着打扮成地雷系的,並不一定是地雷女。

對地雷女的描述一般是:過於瘦削、和朋友無話不談、說話裝作可愛、比較明顯的整容或妝容誇張、(不擇手段)追求名牌、私生活混亂、過於以自我爲中心、輟學、抽菸、酗酒、亂花錢、經常在公共場合做出奇怪的迷惑行爲。

日本歌舞伎町東橫廣場上的地雷女

真實的地雷女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精神障礙,比如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這些病症並不值得大肆宣揚並以此爲榮,就像唐氏綜合徵現在被當做一個罵人的詞,簡稱爲“唐”。過度娛樂化病名,本質上是對真的患有這些病症的人的不尊重。

2019年有一件震驚全日本的“不死鳥事件”,兇手是一位名叫高岡由佳的21歲女性,當警察趕到現場時,只看到高岡由佳渾身是血卻還在淡定地抽着煙,一旁的血泊裏是她的“男友”琉月,一個牛郎。

至於高岡由佳把琉月捅成重傷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因爲他劈腿(都牛郎了當然不止一個“女友”)。但高岡由佳又非常喜歡他,所以就抱着“一起去死”的想法下了手,準備在捅死他之後再自殺。

很顯然,高岡由佳就是個典型的地雷女,她在發自拍的時候也會給自己打上“メンヘラ”(通常翻譯爲鬱嬌)的tag,而“メンヘラ”正是地雷女的常見特徵之一。

在二次元中搞地雷系、地雷女倒是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萌屬性。這種病態的美學,固然跟御宅文化和抑鬱羣體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但在各類作品中被大量使用後,逐漸發展成了一種博人眼球的藝術行爲,甚至是對公共秩序的挑戰。

事到如今,地雷女儼然已經成爲了互聯網上最愛凹的人設,尤其是未成年人。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她們集合了厭世、厭男、厭父母、自殘、od、混“廁所”,似乎將互聯網上所有有流量的、陰暗的東西都學了過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互聯網上的地雷女,跟廁妹有着極高的重合度。

她們覺得這樣“挑戰世俗”是種很酷的行爲,在自己的肢體上“改花刀”,將精神疾病當做擾亂秩序的“免死金牌”,一言不合就是“我有抑鬱症,再惹我就死給你看”。

作爲一個起源於日本的亞文化,想要當地雷女,自然要做到“去中味”,粉色魔爪便是地雷女們最常見的配裝。

但隨着地雷文化在本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跟風追捧也讓其產生了異化:“地雷”變成了“明雷”,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自己是地雷女,讓人敬而遠之。

與此同時,地雷女也被當做新的流量密碼,反串的樂子人層出不窮,把“去中味”玩成了“中式化”,喝的不再是粉色魔爪,而是東鵬特飲;od的不再是藥物,而是魔芋爽。

至此,地雷女徹底變成了一個互聯網抽象的代名詞,沒人在乎你到底是原教主義地雷女,還是爲了流量玩抽象的反串。

人們只會指着“地雷女”說,哈哈,這活整的挺好。

但總而言之,不論是原教主義地雷女,還是玩抽象的“地雷女”,本質上都是爲了尋求關注,就像是“全體目光向我看齊”的虎哥,在大街上高聲發表自己“是個傻B”的獨立宣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其實這種抽象的潮流早就有過了,曾幾何時流行的“殺馬特”,也差不多是一個道理,用所謂的與衆不同來彰顯個性,用譁衆取寵來博人眼球,似乎這樣就可以賦予自己向世界革命的力量,但本質上,也不過是一羣缺愛的小孩,“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罷了。

可以預料到的是,在不遠的將來,自以爲個性十足的“地雷女”們,也將會和“殺馬特”“精神小夥/妹”一樣,成爲土味的代名詞。

但在“地雷女”風潮的背後,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議題,在迷茫和悲觀中自甘墮落的孩子們,終將變成一顆真正的“地雷”——在炸到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走向毀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