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還在喫火腿腸嗎?
90後的共同記憶裏,一定有一根粉紅的火腿腸。
扒開收納箱上層的餅乾零食,在最底層挖出珍藏了一個月的華豐泡麪。幸好,今天老媽不在,不然她又會眉毛一皺說:“又在喫沒營養的東西”。
電爐燒出噗通噗通亂叫的滾水,澄黃的麪餅先入了鍋,壓抑的油香順着水泡咕嘟嘟地溢出。快手快腳地抽出冰箱裏的泡麪伴侶,用嘴咬住一端的金屬環,讓香腸在手裏旋轉幾圈,金屬環應聲而下,用牙齒把紅色膠條順勢一拉,粉嫩的肉腸嶄露。將它對半掰開,丟入沸騰的泡麪湯裏,肥手指一樣的香腸,是黑鐵鍋裏最豐腴的肉色。
小時候的火腿腸,對泡麪是必選加分項,不是99加到100的加分,是59加到60的加分,只有一分,但完滿了遺憾。
長大後,我對澱粉腸的感情其實是矛盾的:
一方面是家裏大人在耳邊唸叨着“火腿腸不健康”;
另一方面,身邊的朋友又固守自己對澱粉腸口感的迷戀,聲稱:“但凡多一點肉我都不愛喫!”
火腿腸,現在還安好嗎?
1985年,國家開放豬肉的生產經營權。原本買肉只能到肉聯廠,現在政策一變,肉聯廠就得想辦法搞業務。
1986年,洛陽肉聯廠代表高鳳來花費100萬收購了一套日本火腿腸生產樣機。
第二年,國內第一根火腿腸——“春都牌火腿腸”便誕生了。
萬事開頭難,沒啥知名度的火腿腸,賣出去的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直到1991年,高代表拿出了全廠一半的年利潤,把春都送上了央視廣告。三個月後,全國各地牌照的大貨車把洛陽肉聯廠門口堵得嚴嚴實實,只爲了一箱春都火腿腸。
全廠喜提24小時加班,大廠機器開足馬力,以每月八千噸的效率供貨,依然供不應求。
急得一個東北經銷商拎着菜刀站在廠門口,聲稱要抹脖子:“來了一個月,一條火腿腸皮也沒見到,眼看沒法回去交代,情急之下,出此下策。”
看到火腿腸的風口,1990年,鄭州肉聯廠推出“鄭榮”火腿腸;
兩年後,漯河肉聯廠裏誕生了未來的火腿腸霸主——“雙匯火腿腸”,還請來了當紅《編輯部的故事》演員葛優和馮鞏打廣告;
不久後,山東的“金鑼”以低價在低端市場異軍突起;
90年代末,南京“雨潤”出世,打破了南方無火腿腸的格局。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嚮往洋派生活的人們喫不起西式香腸,加入了澱粉,物美價廉的火腿腸,便瞬間以豬肉平替的身份席捲中國。
火腿腸和泡麪成了綠皮火車上的硬通貨。對普通家庭來說,拿火腿腸來炒個青瓜,就能給孩子改善伙食。
1997年,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火腿腸行業,迎來了一場“價格戰”。
價格戰先從產品規格入手,一根火腿腸從100g減到了80g,又減到了70g,火腿腸變短了,也變便宜了。
雙匯的100g火腿腸的豬肉含量由85%降到70%,價格從1.1元降到0.9元。然後雙降到60%、50%,直到把價格打到5毛錢,這時的豬肉含量只有15%。
春都一咬牙,也跟着降價,肉含量從85%一路降低到15%,價格戰打到最後,春都牌火腿腸變成徹頭徹尾的澱粉腸。
連春都的生產員都吐槽:我們生產的不是火腿腸,而是“面棍”。
但雙匯卻藏了一張底牌,降價的只是一小撮澱粉腸,消費者在貨架上見到的大部分都是原來的肉腸。
一場惡戰後,春都、鄭榮等老牌江河日下,雙匯則成了火腿腸的代名詞。
“足足過了一年,火腿腸廠的豬終於受了一點皮外傷。”
火腿腸一降再降的肉含量,添加量超過15%的澱粉含量,讓原本的豬肉平替失去了肉感和鮮美。
最終,2007年國家發佈火腿腸國標:不論哪個級別的火腿腸,不管是五毛一根還是五塊一根,它們的澱粉含量最高均不能超過10%。
即使我們現在喫到的澱粉含量最多的普通級火腿腸,也要比整個九十年代裏絕大多數的火腿腸的肉含量要更高。
但爲什麼明明肉含量不少,但喫起來卻是滿滿的澱粉感?
其實,撐起一條火腿腸的不是肉和澱粉,而是肉和水。
爲了促進脂肪和水的融合,火腿腸中會添加大豆蛋白,來達到彈牙的肉感。
通常被認爲用來降低成本的澱粉,其實也是爲增加火腿腸的硬度和彈性,讓它在加熱後發生澱粉糊化,吸收比自己體積大十幾倍的水分,讓火腿腸喫起來更嫩。
但這些保留肉感的努力,顯然抵不過最後的蒸煮環節。在121攝氏度高溫的殺菌下,肉蛋白質會變性,肉的纖維彈性變差——簡單來講就是“喫不出肉味了”。
火腿腸喫起來沒有肉感,不是因爲澱粉多,而是因爲製作工藝。
不過國標並沒有規定,火腿腸裏的肉必須全部是豬肉。
除了豬肉,雞肉,火腿腸裏還會添加諸如豬皮、雞皮、鴨皮、雞架泥、雞脖泥等邊角肉。
跟肉丸等肉糜製品一樣,火腿腸這種被攪打得看不出原貌的食物,確實給人一種“一看就很好加料的樣子”。
“澱粉腸全是澱粉”顯然是謠言。但火腿腸大廠不爭氣,卻是事實。
據《中國食品》在2001年的不完全統計調查,許多消費者反映,火腿腸產品中發現有異物、有異味、出油、脹袋等現象,引人反感。
2011年,河南瘦肉精案件爆發,雙匯被爆出使用有毒豬肉。
同年,18歲的游泳運動員寧澤濤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被禁賽一年,原因就是誤食了含有瘦肉精的火腿腸。
2022年,315黑榜曝光,雙匯再次因生產車間亂象被點名。
真正讓人失望的,或許不是火腿腸裏的澱粉,和它肉泥般的模樣,而是現代食品工業頻發的食品生產安全問題。
有人說打敗火腿腸的是歷史。21世紀,花花世界裏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哪一樣快餐不比火腿腸香?
外賣的到來,讓火腿腸從餐食變成零食,漸漸成爲時代的尾音。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一份2020年的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外賣熱銷的速食品中,58% 是方便麪,27% 是火腿腸。
在中國各省份在美團下單的速食銷量前三的榜單中,接近六成的省份都是泡麪加腸的組合。
雙匯的香辣香脆腸和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麪,曾在無數個夜裏治癒着江蘇人;
而川渝人民,則固守着自己對美好牌甜玉米火腿腸的熱愛。
火腿腸,似乎還沒有如我們想的那樣,被網紅速食完全擠出時代。
對於見證着火腿腸肉含量下降的中年人來說,澱粉腸是火腿腸的一種味覺倒退。
但對於從小就喫澱粉腸的90後來說,火腿腸好像天生就是這個味道。
小時候爲了一根火腿腸牽腸掛肚的90後,長大後還心甘情願爲了喫一根澱粉腸而追走鬼攤。
在火腿腸里加入更多的澱粉,經過高溫油炸或烤制後,它既不會變成硬塊,也不會像肉腸那樣變得油膩,竟也滿足了當代年輕人對零食的口感想象。
身邊甚至有朋友爲了實現火腿腸自由,轉行賣起了火腿腸。一邊在小紅書記錄自己“脫掉長衫後的自由”,一邊慷慨寫下自己從回本到“月入X元”的《澱粉腸擺攤攻略》。
時代在這裏,似乎又繞了一個圈。
當寂靜深夜肚子鳴叫,我們煮開一份泡麪和火腿腸,我們會暫時忘掉大人的唸叨。因爲我們知道,不健康的大概不是火腿腸,而是填不平慾望的、喫進肚子裏的各種高鹽食物總和;
當我們在街邊,從流動攤老闆手裏接過滋滋冒油的烤腸,執着懷念的不是那滿滿的澱粉感,而是那個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自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