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又來刷存在感了。
就昨天的事兒,秀兒 OpenAI 在 “ 美國春晚 ” 超級碗上打了一個長達 60 秒的廣告,用黑白點彩畫的風格,展現了一波人類技術的發展和進化。
從冷兵器時代、農耕文明,走到大航海、工業革命、太空探索,當然了,廣告最後還是落到了生成式 AI 的應用上,畢竟 OpenAI 也就是爲了這點醋,才包的餃子。
這次的廣告要說硬貨嘛,沒有,但聲勢肯定是足夠浩大了。別看只有短短的 60s ,根據外媒 TheVerge 的報道,這則廣告上半年的投放成本大概有 1400 萬美元。
被 DeepSeek 激了一波,再加上最近軟銀的投資風聲,現在的 OpenAI 估計恨不得到處開屏。
這篇博客,提到了 AI Agent 、技術成本、應用前景、 AGI 安全等等,但總的來說,討論的還是 AGI 的快速發展,以及其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和改變。
爲了讓大夥兒更好理解,奧特曼也貼心把三個觀察總結好了:
1.AI模型的智能大致等於用於訓練和運行它的資源的對數。
2.使用特定水平AI的成本每 12 個月大約降低 10 倍,而價格下降導致更多的使用。
3.線性增加的智能的社會經濟價值是超指數的。
說人話就是,AI 的智能水平跟投入資源呈對數關係;AI 的使用成本快速下降,加速普及;AGI 將會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革。
這三個觀察,打眼一看感覺好像沒說啥乾貨,世超一開始也以爲,這篇博客可能也就是爲了拉投資或者挽尊才寫的。畢竟 DeepSeek 的出現,已經打破了很多人對於 AI 訓練 “ 大力才能出奇跡 ” 的印象。
咱們先來看第一點, AI 的智能水平跟投入資源( 主要包括算力、數據 )呈對數關係。
簡單複習下,對數函數長這樣,對吧。( a > 1 )
也就是說,AI的智能水平確實會隨着投入資源的增長而增長,但這種增長的幅度,會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剛開始你用 100 張 H100 訓練 AI ,可能效果立竿見影,但越往後,即使 kuku 往裏砸 H100 ,提升效果也沒那麼明顯了。
所以這就很好解釋, Meta 、微軟、谷歌這些大公司,爲啥還是堅持要加大對 AI 的投入。
即使看到了 DeepSeek 的這一波 “ 算力做空 ” ,扎克伯格仍然要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放話, Meta 未來幾年要投入 “ 數千億美元 ” ,還有軟銀,一出手就是 400 億美元。
世超的一個想法不一定對,可能他們也沒辦法判斷現在的 AI 發展水平,到底處在這條曲線上的哪個位置,反正爲了 AGI ,往裏砸錢就對了。
而且奧特曼的這個觀察,似乎也說明了,Scaling Law 可能仍然是有效的。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用這條曲線來解釋 DeepSeek 的省錢路子,也合理。
你想,當增長幅度越來越小,一味追求更多的算力和數據也不是個法子,琢磨琢磨怎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二點,使用 AI 的成本每年大約下降 10 倍,這就意味着 AI 會加速普及。
這題咱們熟啊,國內模型的價格戰早就打響了。
阿里雲去年連着降了三次,字節的豆包視覺理解模型,每千 tokens 輸入價格只要 0.003 元,訊飛的部分模型直接搞免費。。。
而奧特曼這次在文章裏也提到了,從 2023 年初的 GPT-4 到 2024 年中期的 GPT-4o ,每個 token 的價格下降了大約 150 倍,這可要比摩爾定律帶勁多了。
再往後推,當服務、產品的提供方受惠於低廉的成本, AI 自然也就普及了。
最後一個點,如果 AI 的智能水平線性增長,那麼將會帶來指數級增長的社會經濟價值。
這話聽起來,其實有點像是在畫餅。。。
畢竟,所謂的 AGI 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每個人理解的 AGI 估計還不太一樣。那到時候 AGI 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帶來多少價值,誰也說不好。
而且奧特曼還說了一句, “ 我們沒有理由認爲呈指數級增長的投資會在近期停止 ” ,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在拿預期當估值的背書。。。
當然,把這些東西當做是美好的願景,也沒毛病。
在奧特曼的假設下,如果這三點觀察繼續成立的話,未來將會出現一個 “ 美麗新世界 ” 。
而 AI 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到 2035 年,或許每個人都能調動 2025 年所有人智力的總和。
撰文:西西
編輯:江江&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X、The Verge
https://blog.samaltman.com/three-observations
部分圖源網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