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系顯卡在不同PCIe帶寬下的性能實測,老平臺能跑滿50系顯卡嗎?

我發現最近很多小夥伴們都在關注50系列顯卡接口在升級到PCIe5.0後,運行在一些會被搶顯卡通道的5.0主板或者是老的PCIe4.0主板上,會不會有性能損失?

這裏先給沒聽懂這句話的小夥伴們科普一下,最新一代50系列顯卡的帶寬已經升級到了PCIe5.0,

目前支持PCIe5.0的主板,intel這裏最新的B860以及Z890都是支持的,上一代的Z790基本也都支持,B760主板部分支持,部分不支持。AMD這裏新推出的B850以及X870和X870E都支持,上一代主板中,X670E基本都支持,B650主板只有部分支持。

當然其中有一些主板在設計上,爲了多做幾個M2硬盤位,會和顯卡搶通道,看過我們之前X870主板橫屏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啊,

【注意】9張御三家 X870主板橫評!搭配50系列會有性能損失嗎?

當然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主板主板支不支持PCIe5.0x16,或者會不會被硬盤分走顯卡帶寬,可以去對應品牌的官網查一下。

性能損失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爲PCIe帶寬的差異。

PCIe5.0的帶寬是PCIe4.0的兩倍,X16通道的帶寬是X8的兩倍,

理論上PCIe4.0x16的帶寬是等於PCIe5.0x8的,雖然PCIe接口可以向下兼容,50系列顯卡插在PCIe4.0或者PCIe3.0的主板上也能運行,但是隻會跑在主板顯卡插槽支持的帶寬上運行,當PCIe5.0x16的顯卡插在PCIe4.0x16的主板上運行,帶寬減半,理論上來說對性能是會有影響的。

說到這裏,相信99%的小夥伴們都接受不了自己買了50系列顯卡回家,跑起來有性能損失吧?

剛好這次我就拿我手中的這張索泰RTX5080 SOLID進行實測看看,老平臺主板到底能不能跑滿這張5080,如果有性能損失,那麼到底又是多少呢?

首先還是來看一下我們本次的測試平臺吧!

CPU這裏,我們均使用目前遊戲最強CPU R7 9800X3D,內存也搭配了AMD這裏性能釋放非常極限的威剛D300G 6000 C28 組32G雙通道。

唯一的變量就在主板這裏,我們分別使用了微星的B650迫擊炮與微星全新一代的B850 EDGE TI 刀鋒鈦。

與上一代B650刀鋒相比,採用全新設計語言的B850刀鋒鈦,外觀還是非常帥氣的,不僅使用了8層純白的PCB,

在內存的超頻方面最高也能支持到8400頻率,擴展性上的提升也不小,這張主板也標配了4個M.2接口,分爲2個PCIe5.0x4,1個PCIe4.0x2,以及1個PCIe4.0x4,

後置高速接口分爲3個10G的C口以及2個10G的A口,顯卡快拆以及天線快拆這次也從X870E刀鋒上照搬了下來。規格肯定到頂了。

爲什麼我選擇的是B650迫擊炮和B850刀鋒鈦這兩張主板呢?首先,B650迫擊炮的顯卡插槽剛好就是PCIe4.0x16,而且B650芯片組還支持通道拆分,正好可以測試這張5080跑在PCIe4.0x16與PCIe4.0x8上的遊戲性能,而PCIe4.0x8是等於PCIe3.0x16的,對於正在使用PCIe3.0x16主板的用戶來說,PCIe4.0x8的數據也是可以參考一下的。

而這張全新的B850刀鋒鈦,顯卡插槽是支持PCIe5.0x16,同樣也支持拆分通道,那麼我們就可以測試5080跑在PCIe5.0x16與跑在x8上,性能有沒有差距。

測試平臺介紹完畢。主板的BIOS以及顯卡驅動都更新到最新。

那麼我們還是進入具體的實測環節吧

首先是在3D MARK 5項理論測試,以PCIe5.0x16的成績計算百分比,可以看到,5080分別跑在4個通道上,跑分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即便是跑在PCIe4.0x8,我們認定會有性能損失的通道上,跑分也完全在誤差範圍內。

理論測試結果差距不大,在實際的遊戲過程中到底有沒有性能損失呢?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揭曉答案!

首先是在賽博朋克2077中,1080P分辨率下最大分差出現在了開啓DLSS4質量與最高級別的光追中,PCIe4.0x8的平均幀數相比PCIe5.0x16落後了有4%,體現在幀數上有6幀的差距,並不是太大。LOW幀上的差距約有10%,體現在幀數上的差距大概是8幀,其它表現都可以看在誤差範圍內了。

來到2K分辨率下,最大分差同樣也出現在PCIe4.0x8通道這裏,在開啓DLSS4後平均幀數落後PCIe5.0x16約4%,幀數上差距同樣也是6幀,LOW幀上差距約有8%,在幀數上差約有10幀。PCIe4.0x16與PCIe5.0x8的幀數表現比較接近,基本可以看做是誤差範圍內了,與PCIe5.0x16相比沒有太大的性能差距。

當分辨率來到4K,4條通道的幀數都差不多,雖然百分比相差1%2%,但是實際上幀數也就三四幀,對於實際遊戲基本沒有影響。

在黑神話悟空中,3個分辨率、4個通道的測試結果如圖,幀數方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5080即便是跑在PCIe4.0x8上,平均幀數上的表現與PCIe5.0x16最多也就相差4幀。LOW幀上差距也並不大,而PCIe4.0x16與PCIe5.0x8在幀數表現上與PCIe5.0x16基本沒有差距。

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地平線5中,幀數差距最大出現在1080P分辨率下的光柵性能中,PCIe4.0x8的平均幀數相比PCIe5.0x16低了3幀,LOW幀比較落後的是PCIe4.0x8在1080P分辨率下打開超分的測試,相比PCIe5.0x16低了約11幀,其餘通道下幀數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接下來是在網遊PUBG這裏,在3個分辨率下最高畫質中,平均幀與1%LOW幀上4個通道的成績都差不多,差距最多也就在2%,體現在幀數上連5幀都沒有,即便是在1080P分辨率下,LOW幀最多也就相差4幀。

在CS2中,各個通道的性能算是拉開了一些,PCIe4.0x8的平均幀在1080P分辨率下相比PCIe5.0x16落後了約有12%,體現在幀數上約有80幀的差距。而PCIe4.0x16與PCIe5.0x8的表現非常接近,但仍落後PCIe5.0x16約8%。LOW幀上差距不大。

但是當分辨率來到2K和4K後,差距基本就沒有了;遊戲的測試環節到這裏就結束了。

做個總結

在1080P分辨率下,5080插在PCIe4.0x8通道上平均性能損失在3%左右,插在PCIe4.0x16和PCIe5.0x8的通道上,平均幀性能損失在2%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2K和4K分辨率下,性能損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即便是跑在PCIe4.0x8上,性能與跑在PCIe5.0x16上,也沒有差距。而且,PCIe4.0x8的帶寬是等於PCIe3.0x16的,老平臺用戶也可以放心升級了!

最後就是購買建議,組裝新機的小夥伴們,並且考慮搭配5080和5090D這種頂級顯卡,我肯定還是推薦選擇PCIe5.0x16的主板來搭配50系列顯卡,我們前幾期《2月配置推薦》文章中也都是給大家搭配的PCIe5.0x16的主板。

【25年春節裝機配置推薦】共24套無卡(含5090D與80)帶卡方案!

如果你2月打算裝新機可以看一下,每一套主機我們都進行了實測。搭配5080和5090D的主機也都有。

往下搭配5070Ti、5070還有5060等等顯卡,這一次測試其實PCIe4.0x16都能跑滿5080,更低的顯卡肯定也完全沒問題。這個錢花不花就看預算了,預算不足PCIe4.0x16的主板用起來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性能差距。

好了,那麼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如果覺得本期文章內容還不錯的話,還希望一鍵三連支持一下UP主,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們下期文章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