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你和三個朋友被丟進《千與千尋》的妖怪澡堂,任務不是泡湯而是拆六個定時炸彈。地圖裏溜達着《鬼太郎》裏的經典妖怪,但別指望它們賣萌——百目女妖全身長滿“監控攝像頭”,蜘蛛一樣的牛鬼拖着武士刀像催房租的暴躁房東。你們要邊躲追殺邊找道具,在武家大宅和廢棄醫院裏玩《魷魚遊戲》。褪色的榻榻米滲出潮溼的黴味,褪色的符咒在穿堂風中簌簌作響,顯然,《咒籠》用剋制的美學,將水木茂筆下的妖怪宇宙重現在這個詛咒領域裏。
TL;DR,《咒籠》是一款最高支持4人聯機的恐怖遊戲,是東映動畫在獨遊領域的一次嘗試,IP取材自《鬼太郎》,但只有怪物,而非玩家扮演鬼太郎。目前有2張地圖,2個怪物。
簡單說下第一張圖「武家大宅」的流程
Step 1:尋刀大作戰
在日式豪宅玩真人版《大家來找茬》,從屏風夾層、枯山水石縫裏翻出妖刀,難度堪比在老媽衣櫃裏找私房錢。溫馨提示:牛鬼的腳步聲堪比微信運動榜首的暴走族,建議邊找刀邊表演《刺客信條》式匍匐前進。
Step 2:洗刀仙人
抱着鏽刀衝向中央靈泉,長按E鍵狂搓的動作,像極了給前任洗掉紋身。此時若聽到"咚咚咚"的武士刀拖地聲,請立即切換奧運短跑模式——畢竟被牛鬼抓住的下場,可比被甲方爸爸追殺慘烈十倍。
Step 3:暴力家政
拎着閃亮新刀捅向執念鎧甲時,恍惚覺得自己在玩《動森》拆遷辦DLC。"咔嚓"一聲脆響,KPI完成1/6。
在多數合作生存遊戲沉迷於“卷物資、拼手速”的軍備競賽時,《咒籠》選擇用日式庭園般的枯山水美學雕琢團隊協作——每個玩家只能攜帶一件道具。有人懷抱淨化過的妖刀穿梭於迴廊,如同運送致命藝術品的快遞員;有人蹲守在水潭邊擔任專職“洗劍人”,把後勤工作演繹成虔誠的禊祓儀式。當被牛鬼貼臉輸出的玩家會變成半妖,雙手浮現在屏幕上的設計堪稱“恐怖版微信拍一拍”。此時隊友舉着符咒追你淨化,像極了媽媽舉着雞毛撣子追熊孩子。而削弱詛咒必須找到鏡臺的操作,莫名有種對鏡貼花黃的幽默感。妖怪的腳步聲、詛咒怪物的低鳴與隊友的語音,在耳膜上展開三重奏鳴曲。當你在勤勞奮戰時,誰料得隊友獨自一人躲在櫃子裏,孤身待歲月靜好,結果左邊突然冒出來個妖怪,嚇死個人。
當然,玩家可以抄起木屐砸暈妖怪,原來木屐這麼厲害,是認真的嗎?最後,當牛鬼張開血盆大口的特寫,總讓人幻視老闆的死亡凝視。
當然,遊戲也有部分局外成長內容,但只能說相當微小,每次成功/失敗,你所選擇的角色就能升一級,等級高了可以解鎖部分被動技能,但影響的確不大。
作爲東映動畫的獨立遊戲實驗品,《咒籠》如同精心捏製的和菓子——外形雅緻,入口清甜,但內餡稍顯單薄。隨機刷新的詛咒物與道具確實延長了保鮮期,但兩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