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盒】春節在即,淺談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Hi 盒友們

大家好 我是天涯
新春在即 提前拜個早年

b站up暗貓の祝福。侵刪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指的中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在大家都瞭解的基礎信息下,想淺談一下對幾個節日根部的意義。以便過節時感覺不出節日的味道,也是從個人角度來體會傳統節日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民族文化情感的認同和皈依。
首先是:春節

節日起源:

官方版: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以“斗柄回寅”爲歲首;終而復始,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立春歲首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新的輪迴由此開啓。-來自百度百科

人話版:

古人用觀察北斗星的斗轉星移來總結和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斗柄回寅”(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循環旋轉一圈又復還寅位)大地回春就是春節的初始。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由於朝代更迭、曆法變動,歲首(新年)在日期上亦不同。

正月初一過新年的習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陽、遊樂賞燈等活動都已出現,慶祝的日子也越來越長,逐漸演化成爲我國的第一大節日。

在作者觀點看來,春節體現兩種意義:

一:時間

在宇宙長河中,地球作爲目前已知的生命星球,其中較高種族的智慧生命-人類(沒錯就是咱們這羣不同顏色的“高級”“猴”)在有限的且極其短暫生命中(頂多100年不到,平均壽命70-80年),理解並且提出了帶有“無法回溯”、“永遠前進”的概念-“時間”。

見評論區

我且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類一定會踏入星辰大海,那時一定有新的計算時間的歷法-宇宙曆法:星曆(扯遠了,說回春節)

春節是源自觀星以記錄時間節點而演變的重要且值得紀念日子。它本身是包含人對宇宙(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的理解,春節是既是人類記錄星曆重要的時間節點,也是農曆中一年的伊始,所以春節在人類曆法中的關鍵字是-時間。

是人類對有限生命的理解與尊重的重要體現。

二:人

傳統節日儀式與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是人類在有限的時間中附加其意義的重要信息。這些都離不開“人”本身。

春節傳統習俗的關鍵字辦年貨祭竈(是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掃塵割年肉(殺豬菜吸溜)、貼年紅(也叫揮春。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喜慶元素的統稱)、年夜飯(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守歲(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壓歲錢(唉、到了給人發的年紀了)、遊神(是集拜神、祈禱、歡慶、宴客爲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拜歲廟會(菜市口參觀督斬大流氓...)、拜年派利是燒炮竹等。

春節的節令食品: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過年喫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北方有蒸、炸二種,南方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

圖源百度百科

餃子:過年喫點啥必有餃子(有幸去過西安,酸湯餃子流連忘返)北方年夜飯有喫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喫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喫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喫餃子。

圖源百度百科

湯圓:它是元宵節最具特色食物,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喫湯圓的習俗。由糯米粉帶餡料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地區把“浮元子”改成湯糰。

圖源百度百科

春捲:春捲也叫春餅立春喫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至此春節的各大活動即將開始,請大家在準備年節活動的時候抽空打打遊戲


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百圖侵刪

官方版: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春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乙,太陽到達黃經15°,便爲清明。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國南方地區,此時已呈氣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區開始斷雪,氣溫上升,春意融融。清明節日,是人們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的日子;因爲二者相融,讓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內涵。

理解版:清明作爲節氣是自然變幻的體現;作爲節日是掃墓祭祖肅穆節日,標誌着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爲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在作者觀點看來,清明也體現兩種意義:

一:人與自然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跟“立春”不同,清明節日正值春季萬物最生機勃勃的時候,是春耕時宜之意。清明的主要習俗有:掃描、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植樹、插柳等。在農耕時節清明是人爲活動與自然交互最密切的開始之日。所以清明是四大傳統節日中人與自然交互活動最密切的節日,是人類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二: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再折幾根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孝道的體現。是對前者的對人類社會付出的肯定與尊重。

清明節令食品

蒿餅

蒸制蒿餅:蒿餅類似江南的青團、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沒喫過、有點像東北的貼餅子)

採食螺螄: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爲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另外:還有喫雞蛋、蛋糕、清明糉、清明粑、饃滋等食品。

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思念古人,學會感恩,以美滿的狀態迎接新一年的勞作活動的日子。


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

百圖侵刪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紀念屈原的佔比廣普。

其實不是紀念屈原?實際上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爲“起源”,但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綜覽漢魏文獻資料可發現,漢王朝經歷四百餘年曆史,充滿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鄉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譽滿天下的楚文化傳人屈原,在漢魏前時代的端午節活動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記載,因而許多學者認爲端午節與屈原無關。-百度百科

在作者觀點看來,端午節同樣也體現兩種值得紀念意義:

一:愛國

想到愛國必能想到屈原(畢竟不是九漏魚)那麼:

屈原爲什麼會投江?

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並不姓“屈”。(不過現在都是以屈原爲主)

經過簡單查詢資料來概括:相傳,楚國愛國人士屈原認爲秦國是楚國未來最大的敵人,倡導選賢舉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的政策,與此同時的政治改革影響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利益,而向皇帝進獻讒言導致屈原兩次被貶。第一次被貶到沅、湘流域時寫出《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而第二次被貶時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五日寫下《懷沙》後,報石投汨羅江自盡。

龍舟與糉子:百姓聞訊,划船撈救,寄託哀思,盪舟江河,故有龍舟競賽。怕魚食屈原軀,復家於米入江中,飼餵魚蝦、勿侵原軀。

這就是後人爲紀念“愛國”賦予端午節的意義之一,無論史實是如何發生的,端午節是否與屈原有因果關係。拋開這些,屈原的愛國精神是值得所有華夏民族學習的。故端午的節日氣氛中一定有愛國的意味所在。

二:星空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與中國傳統的紀年法天干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端午的“端”字本義爲“正”,“午”爲“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爲正中之正。

百度圖庫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上古先民以龍爲圖騰。古人當時觀測天象,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端午也由此成爲拜祭龍的節日。這也是端午賽龍舟的最早由來之一。這些節俗都有着祈福、消災等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也是古人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方面的體現。(從古人就開始仰望星空,探索地球之外,可見人類的共同目標就是面向星辰大海的探索、好奇)

端午節美食:糉籺、雄黃酒、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打糕、煎堆(應該是麻團)

端午節的美食日常喫的很多,所以不再贅述。


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

節日起源: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風俗習慣:祭月、燃燈、賞月、追月、觀潮、猜謎、喫月餅、喫甜薯、賞桂花、飲桂花酒、樹中秋(廣東一些地區)、耍祿仔(過去中秋流行的兒童遊戲)、扎燈籠、玩花燈、燒斗香、拜祖先(潮汕)、舞火龍(香港)、聽香(例如卜佔終身大事)、燒塔、玩兔爺(北京)等。

在四大傳統節日的風俗中除去新年,就中秋佳節的人文活動比較多。

傳說故事: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玉兔是公的不好意思)、玄宗故事、月餅起義等。

在作者觀點看來,中秋節同樣也體現一種值得紀念意義:

團圓

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在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侗族稱爲“南瓜節”,仫佬族稱爲“後生節”等。

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本身中秋佳節是團圓節,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大部分遊子無法在中秋回家團圓,反而在賞月的時候更能引起思想之情。

至此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的想法作者已經全部闡述(水)完畢。以《水調歌頭

》的片段來作爲文章的結尾,祝福看到這裏的盒友:諸事順遂、闔家歡樂、春節快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