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女性更熱衷於逛街,並且越逛越興奮,而體力更好的男性卻越逛越累?
爲什麼男性有更好的方位感而女性則更容易迷路?
爲什麼廣泛播種就能利益最大化的人類男性最終走向了婚姻與家庭?
進化遲滯(evolutionary time lags)——塑造現代人心理機制的環境絕大部分來自於早期的“狩獵—採集”時代,能夠有效地解釋上面這些有趣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數十萬年的狩獵採集與原始部落生活,是如何塑造我們的身體與心理的。
圖:我們都是原始人!
漫長的狩獵採集時代
狩獵採集時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在蠻荒與危險的崎嶇大路上,人類以部落爲單位過着原始的共產主義生活。
物質是那樣匱乏,疾病與死亡可能隨時到來;好消息是煩惱也的確不太多,有事甚至只有一個——喫飽。
圖:荒原上的殘酷搏殺
● 對高油高甜的狂熱喜愛
人類是冰河時代的倖存物種。
在人類這個物種誕生的百萬年時間裏,經歷了多次全球性的冰期考驗——在最危險的時候,全球的人口可能只有幾千。
可以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中倖存下來的人類,一定具有超強的熱量轉化能力,能夠把找到的食物儘可能轉化成身上的脂肪。
圖:雪原不養瘦子
然而,人類進入熱量過剩的現代文明的速度太快了,以至於我們的身體完全沒來得及做出調整。這些在遠古的優勢基因,在今天成了“胖子基因”。
某種程度上,那些怎麼喫都喫不胖,消化能力低下的人類個體都算是突變體。在今天成了令人豔羨的稟賦。
圖:瘦子都是變異出來的個體
● 天生的肉食動物
儘管人類的遠古祖先有過一段葷素搭配,以素爲主的生活,但自從智人出現後,我們就開始成爲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至少在農業出現以前是這樣。
人類對於肉類的需求遠高於我們的靈長目兄弟,例如黑猩猩的食物中大約4%爲肉類,而人類則20%~40%爲肉類。
人類的腸道結構也更適合肉類的消化——我們的祖先類人猿的腸道主要由彎曲的結腸組成,適合消化粗纖維。而人類(智人)則以小腸爲主,能夠迅速分解蛋白質。
圖:動腦筋的寶寶有肉喫
由於肉類非常容易腐敗,如何更長期地保存肉類成爲了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題。人類對香料的鐘愛可能就源於這一時期——由於香料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通過火烤+撒香料就能讓肉類的保存時間大大延長,也能讓肉類食用起來更爲安全。
圖:喵~!
● 酒味=成熟的水果
靈長目動物食用水果的歷史超過了2400萬年。我們都是天生的“酒鬼”。
人類與酒的緣分源自靈長目對水果的喜愛——當水果熟透時,本身就會含有一定量的乙醇(0.6%左右),在合適的發酵環境下,這個比例會更高。
可以想象,當遠古人類聞到空氣中的淡淡酒香時,就意味着附近有一些熟透了的水果——又能飽餐上一頓了。
圖: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恐懼
有一些恐懼是被寫入人類基因的——5個月大的孩童就會表現出對蜘蛛圖樣的特殊反應。可以想見,那些缺少恐懼感的遠古人類更容易死亡而無法留下後代。
而現代社會中新出現的危險事物,如汽車,槍械,人類還來不及進化出相應的恐懼機制。對於它們的危險性,都需要後天的學習和認知。
以下是一些人類天生可能懼怕的事物:
✧ 怕蛇;
✧ 怕蜘蛛;
✧ 恐高;
✧ 幽閉恐懼(被限制,無法動彈);
✧ 疾病、帶有疾病特徵的人;
✧ 陌生人(尤其是男性);
✧ 分離焦慮(尤其是孩子);
✧ 社會焦慮(被部落拋棄);
圖:少有人天生不怕蜘蛛
男性和女性在恐懼的反應和控制上有所差異。由於女性負責照顧孩子,更容易受到危險源的傷害,因此往往恐懼反應更強;而男性有時還得負責解決掉恐懼的源頭,並且狩獵任務要求男性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內心的恐懼,因而通常擁有更強的恐懼抑制能力。
圖:戰鬥吧,男子漢!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在狩獵採集時代,男性負責狩獵,女性負責採集。
顯而易見的,兩種工作對人的要求是很不同的——男性和女性經受着不同生存kpi的篩選。
圖:工作塑造了兩性的差異
● 牢固的雄性同盟(strong male coalitions)
人類男性結成的聯盟的牢固和穩定程度遠高於一般的靈長類,也高於自身族羣中的女性聯盟,這種現象被稱爲牢固的雄性同盟。
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狩獵要求參與的個體之間進行緊密的協作——驅趕、包抄獵物,長途奔襲追蹤,設置大型陷阱等等。
而在面對一些危險的大型獵物或是遭遇猛獸時,你必須無條件信賴自己的夥伴會與你並肩作戰。
相比之下,採集對協作的要求並沒有那麼苛刻和殘酷。女人們在相對安全的組隊採集過程中,反而發展出了對八卦的熱愛。
圖:狩獵需要高度協同
● 女性更愛逛街
想象一下一羣原始的人類女性在林間採集的場景:她們一邊忙着手裏的活——或是撥開灌木尋找可食用根莖的蹤跡,或是悠然地尋找顏色鮮豔的果實,一邊用簡陋的語言交流着部落最新的八卦。
逛街就像是數十萬年採集生活的重演,讓女性瞬間回到了絕對的舒適區。
圖:都是老孃的!
狩獵使得男性更加目標明確、注重結果——只有成功殺死獵物的那一刻,纔會獲得強烈的快感。
因此,男性的重點不是逛街,而是買,買到想要的商品。漫無目的的逛街會讓男性陷入到沒有獵物可追的沮喪境地中,越逛越累。
圖:這街逛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 不同的視覺與空間能力
狩獵和採集也使得兩性的視覺能力和空間能力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男性通常擁有更好的動態視力,以使得他們更容易識別出隱藏在灌木或叢林之後的移動目標,也使得他們對接近自己的猛獸更敏感。
女性則擁有更高的色彩敏感度,從而更好地在複雜環境中尋找食物。
圖:找路是男人的天賦
狩獵賦予了男性更好的方位辨識能力、地圖識別能力。畢竟,狩獵總是要到離家較遠的區域進行,總是迷路的人最終會被大自然無情淘汰。
而女性能更迅速習得周圍物體之間的空間關係,也更擅長記憶這些空間關係——這也許就是爲什麼家裏能夠先找到想找東西的往往是妻子而不是丈夫。
圖:老是找不到東西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女性更愛乾淨
由於女性在部落中通常還要負責照顧嬰兒或是孩童,因此女性對於可能攜帶病菌的東西的厭惡感更高。
這使得女性對乾淨的環境有着更強的需求。
從進化的角度看,女性愛乾淨的部落幼兒患病幾率更低,更有機會把這種“愛乾淨”的基因傳遞下去。
圖:女性愛乾淨本質上是嬰兒需要
● 男性更愛面子
有一種假說被稱爲炫耀假說,大致意思是由於狩獵帶回來的肉類很獨特稀有,但同時又很容易腐敗,因此男性狩獵者往往樂於分享食物,畢竟也喫不完,但由此帶來的好處很多——比如在部落中更好的人緣,部落中女性的關注和青睞,子女獲得更多的關注和照顧等。
而且,男性分享獵物往往是超出家庭界限的。根據對目前地球上的一些原始部落的觀察,這一比例可能達到8成,而女性則較少分給家庭之外的成員其採集到的食物。
這種差異使得男性更注重維護自己在整個部落中的地位,畢竟這背後代表着許多好處。而女性的注意力則更多以家庭爲單位進行投射。
圖: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愛的博弈
雖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男女在生養孩子這件問題上,面臨的成本和風險是完全不同的——在數十萬年前,男性只要付出一次中等運動的體力與一顆精子,就完成了全部的生育任務;女性則需要經歷懷孕、生產、哺乳等一系列漫長的過程,其間付出的體力、時間、物資消耗都是天量的。
由於在繁殖這件事上的巨大不平等,男女間展開了一場長達數十萬年的博弈,也許到今天也沒有停止。
圖:男女承受不同的演化壓力
● 女性長線擇偶策略
女性總是傾向於願意承諾並且有能力實現承諾的配偶。
由於女性在生育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她們對於擇偶更爲挑剔。畢竟萬一碰上“渣男”還懷了孕,生活將瞬間陷入困境。
圖:小可愛們~
那麼女性擇偶的標準是什麼呢?
例如一位男士富有但醜陋、另一位貧窮但帥氣,該如何做出選擇呢?這還只是兩個因素的取捨,實際中的情況可能複雜得多,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多元化。
但不用擔心,實際上,在漫長的進化中,女性已經演化出了一套非常綜合的評判體系,儘管她們自己有時意識不到。
在衆多的因素中,有一些的權重是偏高的。大致來說有這樣一些:
✧ 女性更偏好擁有大量經濟資源的男性,或者至少得有這種預期(俗稱潛力股);
✧ 偏好有較高社會地位的男性;
✧ 偏好年長的男性;
✧ 偏好身高高和運動能力強的男性(這不但是人類,幾乎整個動物界都有這種偏好);
✧ 偏好可靠性和穩定性(例如情緒穩定、工作穩定);
✧ 偏好健康(長相對稱有男子氣概);
圖:老弟,這就是財富的意義~
● 愛情是承諾兌現的保障
有證據表明,愛情可能並不是伴隨着文明纔出現的,而是在史前時期就出現了。
從愛情的一般定義來看,它通常包括放棄與其他異性的感情糾纏,保證專一,許諾婚姻等。但說到底,愛情是爲了讓雄性更好地養育後代(把和其他女性交流的精力省下來,投入到撫養後代中)。
愛情的出現保證了雄性的許諾能夠更大概率地兌現。實際上,如果一個物種在成年期存在兩性間的依戀行爲,那麼通常意味着雄性會投入更多精力撫養後代。
圖:大量鳥類都有依戀和育幼行爲
● 擇偶模仿:校草的誕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女性的擇偶傾向會受到其餘女性的影響。
如果讓女性看兩張照片,一張是一個男性被一羣女性簇擁,另一張是他獨自一人,女性普遍認爲前者中的男性看起來更有魅力。有意思的是,這位被簇擁的男性周圍必須是美女,擇偶模仿效應纔會生效。
圖:流川楓!我愛你!
● 男人爲什麼要婚姻
看起來,女性對婚姻的需求是非常自然的,畢竟生養的巨大代價需要有另一半的支持才能完成。但男性獲得了什麼呢?
圖:迴歸家庭
首先,婚姻提升了男性的性吸引力,因而有可能獲得更優質的配偶的青睞。畢竟穩定的關係是女性的強需求。
其次,婚姻增加了親子關係的可信度。這使得男性能夠更爲放心地哺育後代。
在一些部落的文化中,婚姻也意味着一些其他東西,例如建立一個更爲成熟的形象,獲得更多的部落資源、或是獲得妻子家族的支持。
圖:You know nothing, Jon Snow
● 人類最終幹掉了發情期
動物通常都有發情期。在發情期意外的時間裏,幾乎不會異性產生什麼興趣。即使是與人類非常接近的黑猩猩,也有發情期。
但人類沒有——人類幾乎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發情的生物。這是怎麼做到的。
圖:Let me hel***ou
事情依然要從孩子說起。儘管保持穩定的婚姻關係對男性也有益處,但廣撒網的策略從基因角度來說也是有效的,並且在婚姻沒有制度化之前,“出軌”是一種低風險高收益的事情,這意味着女性仍然需要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拴住”伴侶——性。
爲了儘可能用性留住伴侶,女性傾向於延長髮情期。而雄性靈長目動物的發情期通常會比雌性更長,這種機制在一代代的放大後,最終使得人類的發情期與發情期間沒有了間隙。
● 人類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生物麼
男女的這種博弈造就了有趣的現實——人類是一種存在雌雄二態性的生物,即人類男性的體型平均要比女性大一號。
比較一個物種雌雄個體的體積差異,就能大致推斷這個物種採用的婚姻策略。例如嚴格一夫一妻制的河狸,雌雄個體的體積就差不多;而爲人熟知的奉行後宮制的獅子、大猩猩這些動物,雄性的體積要比雌性大不少。
圖:嚴格一夫一妻的河狸沒有二態性
從這個視角看,人類似乎並不是嚴格一夫一妻的生物——在擁有衆多配偶與美好家庭的雙重幻境中,男女來回拉扯了數十萬年。
圖:人類有明顯的雌雄二態性
充滿傲慢與偏見的部落心態
在遠古時期,每一點能量都是彌足珍貴的。
而我們的祖先又恰好有一個動物界能耗最高的大腦——身體大約20%~30%的能量都被用來供給這個奢侈品。要知道,無論是在做奧數還是在發呆,大腦的能耗都不會有顯著變化。
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因此,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所謂的認知吝嗇者——我們總是傾向於將複雜事物簡單化處理,用刻板的、模式化的、經驗性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這使得我們的思維裏充滿了各種偏見。
幾萬年過去了,我們都還是這樣一羣傲慢而偏見的原始人。
● 偏見盲點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比大多數人更客觀、更少帶有偏見——理中客就是我自己。
這不難理解。由於人類不是三體人,思維是不透明的,當我們在表達某種觀點或者進行某項行爲時,只有自己最清楚這樣說或者做的背景。
這使得我們傾向於爲自己的想法和行爲辯護,哪怕這是錯誤的。
但當面對他人時,我們則往往“敷衍了事”,忽略事情的背景。
圖:沒有人比我更懂辯論
● 證實偏見
我們注意、記住、接受那些能夠證實自己相信的事情,並且傾向於忽視、遺忘、拒絕與我們觀點相悖的信息。
其實大多數人是無法真正被說服的,他們最終接受的還是那些符合自己原本認知的觀點和想法,只不過從別人的口中說了出來而已。
圖:聰明的智商又佔領了高地!
在遠古時期,這種證實偏見會帶來某種程度的保守主義——一種信念一旦被部落中的人們所接受,就不太容易改過來。
如今各短視頻平臺的智能推送機制大大強化了這種證實偏見——平臺索性只推送每個人最愛看的內容,讓每個人都活在信息繭房中。
圖:不可能,絕對是動畫CG!
● 自我中心偏見(聚光燈效應)
我們傾向於認爲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當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時,總是下意識地認爲別人會關注到自己。尤其當人們感覺自己有某種缺陷時,例如幾天沒洗的頭髮、臉上冒出的痘痘,會覺得所有人都會注意到這些缺陷。儘管實際上多數人都注意不到,並且就算注意到了也會很快忘記。
圖:我乃萬王之王
自我中心偏見還是一種常見現象的原因——巴納姆效應,即當人們被賦予可以適用於幾乎所有人的模糊、萬能的自我解釋時,他們通常會認爲這就是在說自己。
對的,這就是爲什麼這麼多人相信星座、相信MBTI,相信複雜的人可以脫離環境後被簡單歸類爲十來種。
圖:你是哪個?
● 消極偏見
人們總是傾向於關注壞消息而非好消息。
一個有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全的信息,例如食物安全、自然災害預警,總是能得到快速傳播。顯而易見的,在充滿危險的史前時代,對壞消息有足夠的警覺能夠提高個體的生存幾率。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消極偏見則造成了一些困擾——人們依舊傾向於在海量的信息中發現更負面的那些,而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也更傾向於捕捉那些可能的消極情緒。
圖:有些消息,越看越來勁
消極偏見還衍生出了一個經濟學概念——損失厭惡,即人們更傾向於避免損失,而不是試圖獲得收益。例如,收取同樣的稅,直接稅的收取難度要比間接稅大得多,從人們已經獲得的收入中拿錢,損失厭惡使得人們感受到痛苦並格外在意這些錢的用途。
圖:朕的錢!!
● 基於部落看待問題
數萬年的部落生活使得人類非常擅長劃分“你們”和“我們”。
而且,人類傾向於把“我們”這一羣體視爲獨特個性的集合——由於日常待在一起,每個人的個性都被其他成員所熟悉和認知。
相對的,部落之外的人羣看起來都差別不大。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爲其餘部落的人都長得差不多。
圖:臉盲了!
此外,人們總是對部落成員更加寬容,認爲本部落更優秀。這種天然的部落優越感有利於團結與競爭。
到了今天,這種基於部落立場進行思考的方式仍十分普遍和頑固。只不過部落變成了民族、宗教、黨派這些更爲複雜的集體。
圖:人性總是容易被利用與欺騙
飛向星辰的原始人
就在幾天前,馬斯克的“星艦”第五彈完美收官,我們離跨星球物種又近了一步。
《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拋向天空的骨頭,終於就要變成太空飛船。
但我們做好準備了麼?
我想是的——在數十萬年的殘酷進化中,地球上大約誕生過2000億個人。我們也許自私、也許充滿偏見、也許爲了生存不擇手段,但我們畢竟走到了今天。
生存即是至高的意義。
而對於星空來說,原始的身體正正好!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