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可樂的誕生故事,多半繞不開那個叫彭伯頓的藥劑師。故事講的是他偶然間加錯了材料,結果意外創造了可樂。其實吧,只要文章中提到“意外”和“相傳”這倆詞,你大概就能給它打上“地攤文學”的標籤了。
咱們聊聊可樂的誕生背後那些符合歷史邏輯的必然性。其實,即便沒有彭伯頓,可樂也會在那個時代誕生,因爲它的成分和時代背景早就鋪好了路。
Coca-古柯葉與可卡因
古柯葉,這東西放在今天,隨便帶個幾十克,估計就得進監獄了。它原產於美洲安第斯山脈一帶,早年當地原住民嚼這玩意兒圖個精神抖擻,high得不行。後來,歐洲人跑到美洲,看到這神奇的葉子,自然也要整點帶回去試試。但當時海運條件糟糕,古柯葉裏的可卡因經長途運輸早就失效了,到了歐洲,嚼起來跟嚼枯樹葉沒啥區別。
直到1855年,一個德國科學家成功從古柯葉中分離出了可卡因。這個能讓人麻醉、興奮的東西,終於被歐洲人玩明白了,19世紀下半葉,古柯葉提取的可卡因迅速在歐美流行,尤其是在美國,美洲古柯樹資源豐富,簡直是就地取材,泡在酒裏當“提神飲料”喝,比起什麼茶、咖啡可要猛多了。
所以,古柯葉成了可樂的第一大元素,而它的普及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Cola-可樂果
可樂果,這個名字聽起來跟可樂很搭,其實它是西非一種植物的果實,含有咖啡因。西非那邊的原住民拿它祭祀、入藥或者泡水喝,反正對他們來說,這東西是帶有某種儀式感的。而隨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人也發現了它的提神功效,並逐漸將它視爲補品,雖然沒有古柯葉那麼火,但作爲一種藥用果實,在歐美也佔有一席之地。
想想看,19世紀的美國,藥店裏賣的“提神補品”有了古柯葉,自然也少不了可樂果這個有着天然咖啡因的“西非寶貝”。於是,可樂果成爲了可樂的第二大元素。
氣泡水的風靡
說完了可樂的兩大主料,再來說說它的基底——氣泡水。這玩意兒是18世紀末由英國人搞出來的,簡單說,就是給水加了點二氧化碳,成了“會冒泡的水”。這種氣泡水自帶清爽口感,尤其是當時的歐洲貴族,認爲它具有某種“養生”功效,紛紛把它當成保健飲料。後來,氣泡水生產逐漸工業化,價格也便宜了下來,到了19世紀,這種咕咚冒泡的飲品在歐美市場迅速走紅。
氣泡水提供了一種完美的載體,它的清爽口感和古柯葉、可樂果結合,成爲了一種令人精神一振的複合飲品。
美國藥物濫用與彭伯頓的機遇
19世紀後期的美國,藥物濫用成風,不僅是古柯鹼、嗎啡等麻醉品,包括咖啡因、酒精等興奮劑也在濫用。尤其是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一大批覆員軍人帶着戰爭創傷回到社會,他們對這些麻醉興奮品的需求極大。
彭伯頓就是南北戰爭中的一名復員軍人,受傷後染上了嗎啡成癮。他作爲一名藥劑師,不斷嘗試戒除嗎啡成癮,結果就從古柯葉中找到了靈感。他最初調製的飲品其實是一種含有古柯葉、可樂果和紅酒的配方,試圖用它來替代嗎啡。不過,這種古柯酒在1886年亞特蘭大禁酒令實施後,面臨了生死存亡的局面。
但彭伯頓並沒有放棄。他順理成章地將原來的酒基換成了當時流行的氣泡水,結果這一調整,竟讓可口可樂這種飲料橫空出世。可以說,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的推動,成分的必然組合。
可樂的誕生並非一場意外,而是多個歷史因素的共同推動。古柯葉的high屬性、可樂果的提神功效、氣泡水的流行,再加上美國社會藥物濫用的背景,一切看似雜亂無章的因素在那個時間點匯聚在了一起,創造出了可樂這款飲品。所以說,彭伯頓的貢獻雖然重要,但沒有他,可能也會有另一個人站出來把這些元素整合到一起。
歷史的進程往往充滿了偶然性和必然性,而可樂的出現,恰恰是後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