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又稱技能書在遊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的存在爲廢土世界的故事更加飽滿,可是整個聯邦僅有的書籍只是燒焦的書未免讓人有些失望,如果有可收集的書籍那就更棒了,因此:藏書家mod橫空出世,帶領玩家走完經典文學之旅!
前言:本文基於作者Guido500的mod:Book Collector II - Classic Literature Edition創作,感謝mod作者無償付出,請到nexus支持該作者。
1.《飢餓(Hunger)》
本書是挪威著名作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漢姆生的兩部主要作品之一。
克努特·漢姆生(Knut Hamsun,1859年8月4日-1952年2月19日),挪威作家,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成長》、《神祕的人》、《飢餓》和《在蔓草叢生中的小徑》等。
他信奉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曾在各大報紙上發表讚揚希特勒侵略行爲的文章。
德國侵略挪威後,仍繼續這一行爲。1946年被挪威最高法院判爲叛國罪,被**在奧斯陸一家老人院。
1952年在老人院逝世。
儘管如此,但這並不能抹殺漢姆生的成就。
如今,挪威人已經學會了一分爲二地看待漢姆生:批判他的政治觀點,紀念他的文學遺產。
克努特·漢姆生
"I felt myself like a creeping thing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gripped by ruin in the midst of a whole world ready for lethargic sleep. I rose, oppressed by weird terrors, and took some furious strides down the path.'No! I cried out,clutching both my hands;'there must be an end to this."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瀕臨毀滅的爬行動物,在整個世界準備進入昏睡的時候,被毀滅緊緊抓住。我站起身來,被詭異的恐懼壓抑着,憤怒地沿着小路大步向前走去。“不!”我喊道,緊緊抓住雙手;"必須結束這一切。
《飢餓》描寫了一個極度飢餓者的肉體和心理的感受,是作者痛苦生活的回憶。
《維多麗婭》寫的是鄉紳女兒維多麗婭玉磨坊主兒子的愛情悲劇。
2.《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7-18世紀英國作家.
英國啓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爲歐洲的“小說之父”“英國小說之父”和“英國報紙之父”等。
其在1719年,出版l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被多次改編爲電影和電視劇。
代表作品還有《騎士回憶錄》《辛格頓船長》《魯濱遜漂流記的回想》《羅克薩娜》等。
1731年4月24日,丹尼爾·笛福在倫敦逝世,享年71歲。
丹尼爾·笛福
"Thus fear of danger is ten thousand times more terrifying than danger itself when apparent to the eyes; and we find the burden of anxiety greater, by much, than the evil which we are anxious about."
“因此,當危險顯現在眼前時,對危險的恐懼要比危險本身可怕一萬倍;我們會發現,焦慮的負擔要比我們所焦慮的邪惡大得多"。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的故事。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憑着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在島上生活了28年2個月零19天后,最終得以返回故鄉。
分割線——————————————————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啓發而創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爲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
使“魯濱遜”不僅成爲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爲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爲流傳於世界各地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只有有用的,纔是最寶貴的。任何節省下來的東西都應該給別人;我們所能享受的無非是我們所能使用的。
——丹尼爾·笛福
3.《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化身博士》是19世紀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年11月13日—1894年12月3日),蘇格蘭隨筆作家、詩人、小說家、遊記作家、新浪漫主義代表。
斯蒂文森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早年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他從學生時代起即酷愛文學,一生多病,但有旺盛的創作力。
斯蒂文森的作品題材繁多,構思精巧,其探險小說和驚險小說更是富於獨創性和戲劇性力量,其代表作有《金銀島》《化身博士》《誘拐》等,斯蒂文森亦以之在讀者中獲得巨大聲望。
對他的詩人身份,一般讀者並不瞭解。
他逝世以後,長期被認爲只是一位模仿他人風格的散文作家和兒童讀物及通俗讀物作家.
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被有識者推崇爲具有獨創性和才能的作家。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If I am the chief of sinners, I am the chief of sufferers also."
“如果我是罪人之首,那我也是受難者之最"。
《化身博士》故事主角傑基爾博士是個雙重性格的人,表面上他學識淵博、德高望重,內心深處卻潛伏着一種肆無忌憚的邪惡。
後來他發明了一種化學藥劑,只需吞一點,他就能隨心所欲地變成另一個肉身——尋歡作樂、放縱自己的矮小丑陋的海德先生。
他在外幹盡壞事,回到家後,再服一劑藥水,則又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傑基爾博士。
可是,那個矮小的惡人海德漸漸不滿足於附屬地位,他在逐漸強大,他要控制傑基爾博士整個人。
傑基爾博士與海德展開了鬥爭。誰是最後的勝利者?
分割線——————————————————
新浪漫主義,是一種藝術風格,受其影響的時裝就是新浪漫主義時裝。
1993年在時裝界我們聽得最多的詞彙中它算一個。
戲劇上的新浪漫主義,是五四時期,文藝界對現代主義各流派的統稱,主要指唯美主義、象徵主義、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
音樂中的新浪漫主義排除古典的煩悶,解放了嚴格和絃與嚴格對位。
後浪漫主義破除音樂的既定規律性,放棄原有的曲調、曲式,建立無格式、無調式的純粹音樂。
我們換取金錢的代價是自由。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瞭解更多關於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請到:
大英圖書館中文網
https://www.britishlibrary.cn/zh-cn/works/jekyllandhyde/
4.《貝奧武夫(Beowulf)》
貝奧武夫(Beowulf)又譯作貝歐武夫、貝奧武甫、貝奧伍爾夫,是基特人的英雄,Wægmunding部族的戰士Ecgþeow之子,母親是基特國王Hreðel的女兒。
該人物出自於同名的古英語敘事長詩《貝奧武夫》,此詩可追溯到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時期,作者不明。其名字一般被解讀爲“Bee-Wolf”,延伸爲蜂蜜獵人,即熊。
貝奧武夫形象
史詩《貝奧武夫》早在第六七世紀就以口頭形式流傳於日耳曼民族聚居的北歐沿海。
全詩共3182行,是英國古代一首長敘事詩,約佔現存盎格魯—撒克遜詩歌總量的十分之一。
分割線——————————————————
丹麥國王赫羅斯加興建了一座宏偉的宴樂廳,遭到魔怪格蘭道爾的襲擊。
那魔怪爲所欲爲,連續爲害達十二年之久。消息傳到高特人耳裏。高特武士貝奧武夫率十四勇士前往救援。
經過激烈的搏鬥,力大無窮的貝奧武夫扯斷了魔怪的一隻胳膊。垂死的魔怪逃回自己的洞穴。
第二天晚上又有一個魔怪前來騷擾宴樂廳,此魔乃格蘭道爾之母,是爲他的兒子報仇來的。
貝奧武夫與她在水潭下的洞穴中展開殊死搏鬥,最後用魔劍將她殺死。
貝奧武夫凱旋迴國。不久,國王海格拉克父子先後死於非命,貝奧武夫繼承王位。
他成功地統治高特國達五十年之久。就在壯士暮年,國內出了一條毒龍。
該毒龍因自己守護的財寶被盜,開始向高特人進行報復。它口吐烈焰,毀滅一切。
爲了拯救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貝奧武夫毅然進入龍窟。
在一位名叫威格拉夫的年輕武士的援助下,毒龍被除,但老英雄也因受傷過重而獻出了生命。
5.《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 )》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
《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人跟命運的衝突。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三大悲劇作家之一,他既相信神和命運的無上威力,又要求人們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並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時期思想意識的特徵。
雅典三大悲劇作家:
分別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 。
埃斯庫羅斯的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的 《俄狄浦斯王》 和歐里庇得斯的 《美狄亞》 被稱爲 “三大悲劇”
索福克勒斯
"Dark, dark! The horror of darkness, like a shroud, wraps me, and bears me on through mist and cloud."
“黑暗,黑暗 “黑暗的恐怖像裹屍布一樣包裹着我“ ”帶着我穿越霧靄”
劇情發生地是在特拜,這個故事是安提戈涅的故事的前因。
特拜城創建者卡德摩斯的兒孫相繼是:第二代波呂多羅斯,第三代拉布達科斯,第四代拉伊奧斯。
拉伊奧斯曾誘拐佩洛普斯之子克律西波斯,這孩子離家不久即自殺。佩洛普斯詛咒拉伊奧斯一家不得好報。這就是禍根。
拉伊奧斯取伊奧卡斯特,婚後無子,就去得爾斐求問阿波羅,祭司宣佈的神示說:
“布拉達科斯的兒子拉伊奧斯啊,我答應你的請求,給你一個兒子,但是你要小心,你命中註定會死在你兒子手中。這命運是宙斯註定的,因爲他聽了佩洛普斯的詛咒,說你殺死了他的兒子,想要報仇,他這才求宙斯給你這樣的命運。”
6.《失樂園(Paradise Lost)》
《失樂園》是英國政治家、學者約翰·彌爾頓創作的史詩。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
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彌爾頓畢業於劍橋大學,是清教徒文學的代表.
他的一生都在爲資產階級民主運動而奮鬥。
約翰·彌爾頓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 self, can make a Heav'n of Hell, a Hell of Heav'n."
“心靈是它自己的地方“ ”在它自己的地方“ ”可以創造出地獄的天堂“ ”天堂的地獄”
《失樂園》講述詩中叛逆之神撒旦,因爲反抗上帝的權威被打入地獄,卻毫不屈服,爲復仇尋至伊甸園。
亞當與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誘,偷喫了上帝明令禁喫的知識樹上的果子。
最終,撒旦及其同夥遭譴全變成了蛇,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
分割線——————————————————
與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同名且同樣廣爲流傳的是:
由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1933年10月24日~ 2014年4月30日)創作的《失樂園》,而他本人被譽爲日本情愛大師。
他的《失樂園》更是一本超級暢銷書
渡邊淳一
講述的是一場悲劇性的婚外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當代日本人的種種心態。
作品情節生動曲折,真切感人,文字優美。本書在日本出版後曾長期雄踞暢銷書排行榜
分割線—————————————————
補充:
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分別是:
(1)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著有:《天堂與地獄的婚姻》《耶路撒冷》《天真與經驗之歌》
威廉·布萊克(
(2)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著有:《我們是七個》《水仙》《致杜鵑》
威廉·華茲華斯
(3)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著有:《巴士底獄的陷落》《老水手謠》《忽必烈汗》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4)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著有:《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
喬治·戈登·拜倫
拜倫女兒阿達·洛芙萊斯是計算機程序的創始人。
(5)波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著有:《***的起義》《西風頌》《致雲雀》等。
波西·比希·雪萊
(6)約翰·濟慈(John Keats)
著有:《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等
約翰·濟慈
以上六人被世人稱爲六大詩人(the big six)。
7.《吉爾伽美什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
《吉爾伽美什史詩》 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詩。
早在千年前就已在蘇美爾人中口耳流傳,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改編成巴比倫版本流傳下來。
但這些泥板上的記載的故事發生時間無疑要古老得多,這部史詩是由許多原本獨立的情節組成的。
記述的泥板
"With the first light of dawn a black cloud came from the horizon; it thundered within where Adad, lord of the storm was riding. In front over hill and plain Shullat and Hanish, heralds of the storm, led on. Then the gods of the abyss rose up.”
“隨着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烏雲從地平線上飄了過來;它在風暴之王阿達德騎馬的地方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在前方的山丘和平原上,風暴的使者舒拉特和哈尼什領頭前行。然後,深淵之神站了起來"。
史詩歌頌的英雄吉爾伽美什是“三分之二神、三分之一人”的完美結合。
他起初是一個欺男霸女的無道昏君,得到好友恩啓都後,兩人開始實施旨在留名後世的種種冒險壯舉。
痛失摯友後,吉爾伽美什放棄王權,獨自踏上尋求永生之路,歷經千難萬險,見到獲得永生的遠古先王。
這位遠古智者娓娓道來的“洪水故事”,使充滿幻想的吉爾伽美什迴歸現實,重振王道,成爲古代君王典範。
8.《《白鯨(Moby Dick)》
《白鯨》(Moby Dick)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
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之一,與納撒尼爾·霍桑齊名,梅爾維爾生前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在20世紀20年代聲名鵲起,被普遍認爲是美國文學的巔峯人物之一。
英國作家毛姆認爲他的《白鯨》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其文學史地位更在馬克·吐溫等人之上。
梅爾維爾也被譽爲美國的“莎士比亞”。
赫爾曼·梅爾維爾
"I know not all that may be coming, but be it what it will, Ill go to it laughing."
“我不知道即將發生的一切“ ”但不管怎樣,我都會笑着去面對”
講述的是捕鯨船“裴廓德”號船長亞哈一心要捕殺咬掉自己一條腿的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
在航行幾乎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的故事。
經過三天追蹤,*後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帶人海中。全海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一人得救。
作者賦予白鯨的白色象徵天真無邪和恐怖,以白鯨象徵善和惡的混合,這即是人世的基本狀況。
亞哈想捕律的挑戰。他和全船人員同歸於盡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這部小說以充實的思想內容、史詩般的規模和成熟、深思性質的文筆,成爲傑出的作品。
9.《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爲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喬納森•斯威夫待(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出生于都柏林,英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是英國啓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
在世期間寫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諷刺文章,其代表作是《格列佛遊記》
代表作品:《格列佛遊記》、《一隻桶的故事》、《書的戰爭》。
分割線——————————————————
啓蒙運動(英文:Enlightenment,法文:SiècledesLumières,德文:dieAufklärung)
也被稱爲啓蒙時代或理性時代,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由啓蒙思想家推動、致力於理解並改善人類現世生存狀況的運動。
該運動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並稱爲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
喬納森•斯威夫待
"Difference in opinions has cost many millions of lives; for instance, whether flesh be bread, or bread be flesh; whether the juice of a certain berry be blood or wine; whether whistling be a vice or a virtue; whether it be better to kiss a post,or throw it into the fire: what is the best colour for a coat, whether black, white, red, or gray; and whether it should be long or short, narrow or wide, dirty or clean; with many more. Nleither are any wars so furious and bloody, or of so long a continuance especially if it be in things indifferent."
“意見分歧已導致數百萬人喪生;例如,肉是麪包還是麪包是肉;某種漿果的汁液是血還是酒;吹口哨是惡習還是美德;親吻柱子好還是把柱子扔進火裏好;外衣的最佳顏色是黑色、白色、紅色還是灰色;外衣應該是長的還是短的、窄的還是寬的、髒的還是乾淨的;等等。任何戰爭都不會如此激烈和血腥,也不會持續如此之久,尤其是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作品以裏梅爾·格列佛(又譯爲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
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爲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10.《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
《罪與罰》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 於1866年的1月開始刊登在《俄國導報》上,1867年2月連載結束。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國作家,是19世紀俄羅斯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就國際影響力而言與列夫·托爾斯泰難分軒輊。
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爲艱辛、複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He felt utterly broken: darkness and confusion were in his soul. He rested his elbows on his knees and leaned his head on his hands.'Good God!' he cried,'can it be, can it be, that I shall really take an axe, that I shall strike her on the head, split her skull open... that I shall tread in the sticky warm blood, break the lock, steal and tremble; hide, all spattered in the blood.. with the axe.. Good God, can it be?"
“他覺得自己徹底崩潰了:黑暗和混亂籠罩着他的靈魂。他把胳膊肘放在膝蓋上,頭靠在雙手上。“上帝啊!”他喊道,“難道,難道,我真的要拿起斧頭,砍下她的頭,劈開她的頭蓋骨......我將踩着粘稠溫熱的鮮血,打破鎖,偷竊,顫抖;躲藏,全身濺滿鮮血......用斧頭......”"上帝啊,難道?上帝啊,會是這樣嗎?”
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爲自己可以爲所欲爲。
爲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
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至此:
除3本小說未找到外,其他所有文學書籍都已經介紹完畢。
完結日期;2024年9月1日。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