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蔡浩宇团队Anuttacon的AI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我们依旧翻译成《星之低语》)官方账号发布了玩家体验实机演示视频,让这款还在封闭测试的产品露出了冰山一角。
此前,我们曾关注过这款产品,如今随着实机演示的发布,也印证了当时“游戏本身更接近轻量级的互动游戏,而非成熟的商业巨作”的判断。
标题中说的“会死”,并不是说游戏有什么致命的问题,而是在这款主打玩家与角色1v1互动的AI游戏里,当玩家为角色Stella提供错误建议,且Stella执行后,就会被系统判定死亡,玩家需回到上一个分支重新开始游戏。
从这次测试的实机演示来看,《星之低语》在语音识别和大模型聊天表现方面可圈可点。它对玩家语音的识别精准度较高,利用的大模型在聊天过程中能较好地记住自身设定,也不会轻易遗忘玩家设定,这体现出Anuttacon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也让大家对《星之低语》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玩家“决策可致死”的主角Stella
根据视频的流程,《星之低语》的主角Stella会在一开始广播一段紧急呼叫,玩家需要开始回复。随后Stella会做一段自我介绍,并说明她当前面临的紧急情况,然后咨询玩家的意见。
视频中的玩家建议Stella用肉身撞开安全门,在Stella向玩家发送了一条语音并照做后,系统提示了Stella已经死亡的消息。这一设计使得玩家的每一个决策都变得格外重要,增加了游戏的紧张感与代入感。
值得注意的是,《星之低语》由于不设选项的询问,加上“决策可致死”的设定,对玩家的要求会更高,如果玩家始终没有提供给Stella正确的答案,那么玩家可能会陷入比传统游戏更无厘头的卡关,会导致玩家对游戏的负面体验。在当下《星之低语》披露的画面中,则在Stella死亡后直接跳过了这一部分。而如何引导玩家走向正确的回答,Anuttacon可能还得通过Stella做出更好的隐性引导。
虽然这一段视频剧情不长,但能看出《星之低语》不仅包括上次视频爆料的视频通话玩法,在视频通话结束后,还有和AI陪伴产品类似的聊天界面,Stella也会向玩家发送除视频通话以外的内容。
由此可见,《星之低语》有视频通话的亮点,但也依旧保持着AI加成的Galgame类游戏玩法。而玩家的每一个举措,也会让这个类似Galgame的游戏模式增添许多不确定性,使游戏体验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视频的下半部分,《星之低语》则让Stella和玩家开始了谈情说爱。在玩家源源不断的甜言蜜语攻势下,Stella也表达了对玩家的情感,称玩家的声音是“跨越宇宙的稳定心跳,超越了那些光年”。这样的回应不仅在夸奖玩家的同时,也很好地符合了Stella的个人设定。
(实机视频中Stella的对话)
这就要比传统的GalGame更有趣了。在非线性叙事的情境下,玩家可以和游戏角色进行自由的交流,这可能是《星之低语》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与AI陪伴产品相比,《星之低语》还融入了游戏传统的叙事,给玩家设定一定的目标,不仅限于谈情说爱,保持着游戏本身作为内容产品的特色。
淡漠的当地反馈VS中国观众的热情
有意思的是,这款产品在Youtube和B站上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馈。
在海外的Youtube上,《星之低语》评论量依然很有限,网友们的评论以鼓励为主,但并没有辐射到AI陪伴产品的市场上。评论者普遍都是游戏玩家,因此反馈比较新鲜。但也有“不能称之为游戏”的评价,这表明Anuttacon在当地市场还需要做更多的概念宣传,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定位。
而在bilibili,说中文的网友对这款带有“蔡浩宇”和“米哈游系”标签的产品释放了巨大的热情。超过1000条的评论中,大量关于生成式AI、Agent(智能体)的评论被高赞推顶,玩家纷纷推测《星之低语》的技术组成以及潜在风险,还做了与国内其他引入AI对话产品游戏的对比,凸显了国内玩家较高的专业素养。
此外,由于是蔡浩宇的项目,许多玩家也表达了期待,希望Anuttacon的技术能够共享给米哈游的IP,让米系游戏的角色可以尽早AI化,使玩家能够和角色产生更多的互动和故事。这种期待反映了一部分玩家对米哈游IP的深厚感情,以及对AI技术在游戏中应用的热切期待。
亮点很多的玩具游戏
目前,整个视频看下来,《星之低语》的亮点并不少,包括Stella会被玩家的建议导向死亡,角色灵活的面部表情,游戏灵活的叙事设计,以及具有沉浸感的UI设计。然而,因为其竖屏的设计以及单一的交互形式,都注定了《星之低语》不会是一个综合体量很大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前微软图形学大佬童欣、前B站游戏和直播负责人王宇阳等知名人士投奔蔡浩宇,但这并没有让《星之低语》在这些人原有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实机演示来看,Stella的发音实际上并没有与米哈游逆熵的鹿鸣产生特别显著的差距。与此同时,角色克制的动作表现,以及外太空的设定都没有展现出蔡浩宇曾经在二次元游戏领域的巧思。
此外,《星之低语》在北美本地市场上略显孤寡,而且把这款游戏跟mihoyo联系起来的人相对是少数,这也使得该游戏即便出自蔡浩宇之手,但并未吃到hoyoverse在海外市场火爆的辐射,离《原神》在海外首曝的热度还有距离。
从技术和成本角度来看,《星之低语》选择在移动端落地的方案也面临不少挑战。这款产品不仅要消耗不算少的算力,如果角色的对话模型需要依赖第三方AI大模型,那么大量玩家的语言和对话互动,势必会给Anuttacon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使用的是Claude等在美国本土且方便投产的AI产品,价格并不便宜。
与第三方AI模型的支出相比,目前看来《星之低语》的高精度3D表现也在依赖云技术实现,这部分的成本显然也不低。不过,此前在《云·原神》等产品已经在美国试过水,蔡浩宇应该有不错的经验。但《星之低语》似乎要将整个视频通话部分通过云渲染完成,如果达到了不小的用户量,那么为免费玩家买单的压力也不低,如何实现能盈利的商业化,对Anuttacon绝对是一项挑战。
当然,我们绝对不会怀疑蔡浩宇和Anuttacon在技术领域的真诚探索,《星之低语》的实机演示已经证明了Anuttacon正在以AI企业的效率推出产品。只不过作为一名玩家,我并不那么关注《星之低语》能在北美获得多大的声量,却更想关注米哈游能否为了中国玩家,用我们熟悉的米哈游IP做一款类似的产品,让我们能真正地和熟悉的角色,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