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惯例先叠甲
下面的配置推荐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果对产品有不同见解,可以友善指出,共同讨论;
价格:配置中的参考价截止于发布日期,没有刻意领卷,标价随便找找就能买到,愿意花时间领卷肯定会有更便宜的购买渠道/店铺;
此篇文章全程一人完成,肯定会有遗漏/错误,如果发现可以友善指出,后面会改;
配置选择方面,硬盘会优先推荐采用原厂TLC颗粒的型号,稳定性优先,读写速度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感知为0;
主板尽量选择御两家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三线品牌型号;
这篇文章没有收到任何厂家赞助,如果你觉得收钱了,那我希望是真的;
下面开始正文
▼▼▼——————————————▼▼▼
CPU部分
整体价格相较上月变化不大
G6900
价格210左右
Alder Lake架构,2核4线程。
自带UHD710核显,适合office文字办公、影视娱乐主机,满足基本的轻度办公娱乐需求;
I3 12100F
价格310左右
Alder Lake架构,4核8线程。
满足基础的游戏需求,游戏性能方面超越/追平10代酷睿及以前的老平台。
目前这个价位,作为入门游戏用户首选十分合适。
R5 5600
价格540左右
ZEN3架构,6核12线程。
性能与I5 12400F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相比I5 12400F,同规格板U价格更便宜,并且可以在B系列主板上开启PBO,进一步提升频率,拉高性能;
I5 13490F 盒装:
价格710左右
Alder Lake架构,10核16线程,6个性能核(P核)与4个能效核(E核)。
目前价格与I5 13400F散片十分接近,适合有轻度CPU生产力需求,以及3A游戏玩家。
性能方面,相比I5 13400F,P核与E核频率分别提升0.2Ghz,L3缓存增大4MB,性能上更加接近I5 12600KF。
I5 14600KF
价格1150左右
Raptor Lake架构,14核20线程,6个性能核(P核)与8个能效核(E核)。
在经历多轮降价之后,I5 14600KF目前价格稳定在1150元左右,适合游戏党,基础生产力用户选购。
目前建议为I5 14600KF搭配B760主板+DDR4 3600内存。DDR5内存目前价格相对较高,并且对于游戏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搭配DDR4内存性价比更高。主板搭配Z790价格更高,如果对游戏帧数有更高要求,建议直接选购AMD R5 9600X/R7 9700X,游戏帧数能明显高于折腾I5 14600KF超频。
注意:搭配I5 14600KF时,到手需要升级主板BIOS,避免电压过高导致的CPU损坏。
R5 9600X
价格1260左右
ZEN 5架构,6核12线程。
适合纯游戏党,6核的核心规模,会导致其在部分对CPU多核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中表现不佳。
R7 9700X
价格1820左右
ZEN 5架构,8核16线程。
相比R5 9600X是更为全能的选择,在多核优化较好的游戏中提升明显,游戏性能也要明显强于I5 14600KF/R5 9600X。
ULTRA7 265K 盒装
价格2190左右
Arrow Lake架构,20核20线程,8个性能核(P核)与12个能效核(E核)。
适合重负载生产力优先的用户选购,目前经过多轮降价后,价格已基本等同14代I7 14700K。这也印证了DIY圈的一句老话: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
相比I7 14700K,性能略微提升,功耗大幅下降,对主板/散热要求更低。同时其搭载的新XE核显性能更强,对于视频剪辑时的渲染加速效率更高。
R7 7800X3D
价格2400左右
ZEN 4架构,8核16线程,96MB三级缓存。
适合DOTA、PUBG、永结无间等网游专精玩家,在这几个游戏中R7 7800X3D相比R7 9700X提升明显。但R7 9700X的基础性能其实已经够强了,根据自己需求酌情选购。
R7 9800X3D
价格3600左右
ZEN 5架构,8核16线程,96MB三级缓存。
这没啥好说的,目前的游戏绝对王者。
如果有直播需求,建议选择双机方案,避免推流影响游戏性能。
R9 9950X/R9 9950X3D
R9 9950X价格3800左右/R9 9950X3D价格4800左右
ZEN 5架构,16核32线程,双CCD设计
R9 9950X适合重度生产力用户选购,目前民用平台的生产力天花板。
R9 9950X3D适合生产力/游戏双修用户,但其采用的双CCD设计方案,会导致其性能调度更为复杂,在部分游戏中会略逊于R7 9800X3D,但其游戏性能也是目前唯二的王者。
显卡部分
2000元以下
建议选择AMD RX6500XT 4G、RX6600 8G,RX7650GRE 8G
千元左右的入门型号,NV和AMD两家都已经许久没有更新产品线了。
NV这边在售的只有RTX3050系列,性能羸弱,游戏性能和2019年发布的GTX1660/1660SUPER相差无几,完全不值得推荐。
2000-4000元
Intel B580 12G
优点:理论性能明显强于近似价位的RTX4060 8G/RX7650GRE 8G,显存更大
缺点:产品市占率不够,游戏厂商对于I卡优化不足,部分游戏可能出现无法运行、帧数较低等问题,需要等游戏厂家优化和Intel发布新版驱动(目前驱动更新较快);
AMD RX7700XT 12G
非光追游戏性能强于RTX 4060TI 8G,可满足2K分辨率下高画质不开光追畅玩游戏。
RTX4060TI现在价格都要上天了,别惦记那光追了。
AMD RX 7800XT 16G
游戏体验强于RTX4070,低于RTX5070。
价格方面,相比24年双十一上涨两百元左右。
本来这个卡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是RTX4070的下位替代,现在RTX4060TI都涨到和RX7800XT一个价格了,有啥好说的,NV无敌了。
4000元以上
NVIDIA RTX5070系列
RTX5070 12G≈RTX4070Super加上DLSS4,多帧生成技术等新特性
RTX5070TI 16G≈RTX4080加上DLSS4,多帧生成技术等新特性
价格也是基本平替上一代对应性能的老产品,按需选购。
AMD RX9070/9070XT
RX9070相比RTX5070,在不开启DLSS/FSR、光追的情况下,游戏帧数上平均能领先12%左右
RX9070XT相比RTX5070TI,在不开启DLSS/FSR、光追的情况下,游戏帧数上平均能领先5%左右
A卡缺点依然是光追单元效能较低,开启光追后帧数明显不如N卡
9000系列A卡独占的新功能FSR4目前看来,游戏画面清晰度依然比不过DLSS,大致相当于RTX4070Ti Super+DLSS transformer性能档≈RX9070XT+FSR4质量档。FSR4画面质量约等于上一代DLSS CNN模型。
如果能接受这些不足,那A卡是目前性价比是相对较高的。
@远古时代装机猿:【下 AN窝里大乱斗】9070XT 9070 5070Ti 5070 4070S首发游戏性能对比测试
NVIDIA RTX5080/5090D
这个价位就看预算和产品价格来选吧,没啥好说的,能接受价格就没问题。
不推荐
RTX4060/4060TI
RTX4060系列相比24年双十一,价格普遍上涨400元左右,对于一个2K价位的产品,涨价幅度高达20%,目前不建议任何人选购RTX4060系列。
这个型号的涨价纯属上游芯片供应减少,为清库存给新品让路导致的供需关系紧张。
想买这个价位N卡的用户,建议持币观望,等RTX5060系列上市。
主板部分
Intel篇
华硕B660M-K D4
价格520左右
建议CPU:I5 14400F及以下
拓展支持:双M2硬盘位,后置6个USB接口(6*USB typeA)
“还在推荐这么老的B660,奸商的库存是不是还没清完”
实则不然,根据最近拿货时候的观察,这个型号的主板生产日期都是25年之后的新日期,并非库存货,这个型号工厂是依然在产的。
还要明确一点的就是,B760相比B660,芯片组拓展性提升并不明显。对于普通用户来说,B660换B760,并不能带来日常使用上的感知升级。
除了不支持5VARGB神光同步,这个型号给一般用户搭配I5处理器,日常使用是完全没问题的。
微星B760M-A DDR4 II
价格830左右
建议CPU:I7 13700及以下
拓展支持:双M2硬盘位,后置6个USB接口(6*USB typeA)
优点:供电足够跑满目前Intel平台值得推荐的处理器。拓展性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日常需要。
Z790
个人不推荐现阶段给Intel 13/14代处理器搭配Z790主板。
有钱给Intel折腾超频,不如直接买隔壁性能更强的AMD。
AMD篇
AM4平台
华硕B550M-K
建议CPU:R7 5700X3D及以下
拓展支持:双M2硬盘位,后置6个USB接口(6*USB typeA)
一线品牌,在产非库存型号,双M2满足基础拓展。
AM5平台
AM5平台在选购主板时需要先明确一点,800系主板相比600系,并无明显提升,一般用户没必要在主板选择上“买新不买旧”,选择一款能满足自己拓展性需要的就行。
微星B650M BOMBER WIFI 爆破弹
价格750左右
建议CPU:R7 9700X及以下
拓展支持:双M2硬盘位,后置6个USB接口(5*USB typeA,1*USB typeC)
这个是型号是B650M GAMING WIFI的换散热片版,拓展性和B650M GAMING WIFI并无区别,价格便宜50左右。
优点:相比差不多价位的华硕B650M AYW,价格略微便宜几十,带LED DEBUG灯,无U刷BIOS功能,四个风扇接口对海景房装机更友好;
缺点:后置USB A口略少,显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机箱+高功耗显卡,会让显卡散热不佳
微星B650M GAMING PLUS WIFI
价格940左右
建议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双M2硬盘位,后置8个USB接口(7*USB typeA,1*USB typeC)
“小迫击炮”,相比迫击炮降低了供电用料,但240W左右的供电上限,也足够跑满目前的AM5全系列处理器了。
缺点:显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机箱+高功耗显卡,会让显卡散热不佳
华硕TX GAMING B650EM WIFI W 天选
价格1180左右
建议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3*M2硬盘位,后置8个USB接口(7*USB typeA,1*USB typeC)
近期发布的新品,用旧芯片组来做新型号,在目前这个新800系主板提升不明显的情况下,用成本更低的B650E芯片组来降低售价不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优点:3*M2硬盘位,全白PCB,双内存槽对8000+高频内存支持更友好,显卡插槽在第一槽位 对MATX机箱更友好。
华硕TUF GAMING B850M-PLUS重炮手
价格1300左右
建议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3*M2硬盘位,后置12个USB接口(11*USB typeA,1*USB typeC)
目前较为均衡,性价比较高的B850主板,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需求。
缺点:显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机箱+高功耗显卡,会让显卡散热不佳
微星X670E GAMING PLUS
价格1600左右
建议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4*M2硬盘位,后置12个USB接口(11*USB typeA,1*USB typeC)
目前能买到的最便宜的一线品牌X670E主板。
主板供电可以跑满AM5全系处理器,并将X670E芯片组提供的拓展性几乎全部用满。
适合没有高频内存和USB4需求的用户选购。
内存部分
DDR4平台
D4平台建议选择普通的3600频率型号,海力士/长鑫颗粒均可。
不建议选择三星BDIE颗粒,这个颗粒型号现以停产,并且市场存货价格较高,不值得选购。
DDR5平台
D5高端型号目前价格处于上升阶段,Adie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4G*2的新Mdie颗粒。
Intel 平台,13/14代酷睿建议选择DDR5 7200左右的型号。
ULTRA 200系列建议搭配DDR5 8000左右的型号。
AMD平台,一般游戏用户建议选购6000C30,海力士Mdie颗粒的型号,相比adie在游戏方面并不会落后太多,差距在2%以内。Mdie颗粒在手动超频后,也基本可以达到6000C28。
个人认为adie 16G*2 6000C28规格的内存价格在超过千元后选择意义不大,这个价位选容量更大的新MDIE 6000C28 24G*2更为合适。
结语
这里的观点/推荐都是纯个人主观看法,对目前市场有不同理解或者有其他型号推荐可以友善提出,共同讨论。
过两天也会以此为基础,发四月份的装机配置推荐,近期有装机打算的hxd可以关注一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