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裁员裁到大动脉
“隋卞一探,真假立现”
在探店界,有一位兼具流量与口碑的顶流up主——“特厨隋卞”。不夸张地说,这位的水平,在互联网自媒体厨师中属于是第一梯队、实力顶尖的存在。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近被mcn踢出自己的账号,并被其他人“夺舍”了。
特厨隋卞
隋卞,本名隋坡。
“老饭骨”团队中大爷郑秀生(已故)的徒弟,擅长淮扬菜,人送外号“鳝鱼仙人”“妙界仙人”。
被叫鳝鱼仙人,是因为其相关淮扬菜(响油鳝糊)熟练度高;被叫“妙界仙人”,是因为他总接妙界的广子
在互联网上,隋厨最早出镜于“老饭骨”系列中,一手红烧肉深受二伯喜爱。后来“特厨隋卞”的账号开始起家,成为继“真探唐仁杰”后,专业厨子探店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期隋卞一探的账号内容模式,被认为与真探唐仁杰存在较大的雷同——不过很快,这位就走出了自己的赛道与风格。
在探店这个充斥着巨婴、乞丐与小丑的领域,特厨隋卞展现出了同品类中几乎断档的专业能力。
川鲁淮粤各个菜系、东西南北各大省市,上至传统菜扛鼎的饭店,下至路边民家小馆,他都能用一张嘴以及其专业的角度,给你说得明明白白。即便放在今天,特厨隋卞产出的相关内容也算得上是降维打击。
这位的绝活有二。其一,在于“说真话”。
隋厨的商业底线,在于“绝不接受探店充值”。
三十年的厨子生涯,构建了其评判各大菜系的底气;来自国宴厨师的师徒传承,则成为了其探店权威性的背书;而一针见血地评价与改进建议,让他在厨师界和观众席内都有着不小的口碑。
其二,是判断食材与制作过程并将其复刻,在厨师界,隋厨被送外号“拷贝厨师卞卞西”。专业能力的兜底,使得他只要一张嘴、一歪头,就能将面前菜品的原材料与制作流程说的八九不离十,随后化为己用,并在厨房中予以再现。
在两者的绝活加持下,有关隋厨的自媒体矩阵就逐渐形成:
以“探店+复刻”为核心的产品模式。
前者集中于“特厨隋卞”的账号,后者则集中于“隋卞做”的账号——而这,恰恰是同赛道下很多厨子难以实现的。
隋厨的师弟、同样做自媒体的“特厨魏味”,也尝试过类似的账号矩阵(特厨魏味+有滋有魏,不过有滋有味这个号已经停更很久了)
而在传授技法的“隋卞做”账号中,这个复刻最难能可贵的,是以家庭火灶的标准、去尽可能简化流程,并复刻各方菜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那一锅炝锅面。
大葱、八角,酱油、盐,西红柿、鸡蛋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却在隋厨手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数百万观众围观、学习并交作业,有人称赞其为“全网无差评”。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慕名学习。
来源@紫贝儿official
从简单的炝锅面、鸡丝凉面,到淮扬菜的代表诸如大煮干丝、响油鳝糊,再到火候菜代表的油爆双脆,以及创新融合菜……所有菜品的制作过程,他都能向你娓娓道来,并留给他人复刻与评说。
而有主角,便自然要有配角。
如果说出镜点评的隋厨是绝对主角的话,那么与其同行的编导“小李”,便是必不可少的捧哏绿叶——不抢话、能递话,能问出在点上的问题、能当隋厨的嘴替,同时鉴赏水平亦是颇有水准。这专业与懂事的二人,便构成了一对“黄金二人组”,而诸如
“小李单干吧”“小李领导考察小隋”的调侃,亦随之而来。
图注:小李曾锐评隋厨做的炝锅面:像是丁z提了一捆大葱到你嘴巴里串门一样
然而,就是这么个被许多人喜欢的“二人组”,在三个月前突然离开了团队。
停更风波
上面我们提到,隋厨有一个外号叫“妙界仙人”。
这背后既是一种调侃,亦代表着一种微微的不满。
在专业性厨师的背书之余,隋厨团队的现金需求似乎有些紧张——在整个2024年的视频中,隋厨与诸如妙界/神奇小鹿等甲方的合作到了一个极为密切的程度,多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一次广子。许多人亦曾因此坦言,
就是因为这么密集的广告轰炸,才看不下去隋厨的视频。
而去年年末之际,团队的矛盾似乎开始显现。一边,在抖音平台上,隋厨的账号在带货之余,还要在直播炒菜,一边亲自上手一边介绍贯口,据看直播的观众来说,隋厨直播时的疲态似乎已经具象化。
另一边,在“隋卞做”的账号之下,一个所谓新的栏目亦由此开启:这新系列的第一期,是邀请此前探店过的东北菜老板娘来复刻锅包肉,隋厨在旁边打打杂顺带捧哏,这自然没什么问题。
可从第二期开始,隋厨没有了,出现的是一位完全陌生的做饭博主。
而从去年12月份起,平均两三天更新稳定频率的特厨隋卞,陷入了长达半个月的停更——对于一个如此体量且稳定更新的团队来说,半个月的停更周期显然不会是什么意外,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这显然是某个核心环节出了问题。
于是,粉丝们纷纷猜测:闹掰了?
无人回应。
半个月之后,隋厨更新了一期与央视军事合作的视频,然后……继续停更。
直到两周前。
两周前,已停更三月的“特厨隋卞”与“隋卞做”的账号发布了联合视频声明。视频中,一位几乎从未在视频中出镜过的团队成员,对账号的现状与归属做出了声明——而以MCN运作的经验来说,这个视频当属绝对的教科书级别的反例。
因为,它显然没有准确把握用户定位。观众所关心的内容几乎通篇不提,一开口就是一句
“i
人”。
“我们是个非常i的小团队”。
i你妈。
非AOE,仅攻击不分场合乱刷字母的人,因为我的MBTI是IMSB
当然,这并非在攻击这位出镜念稿的人——毕竟,这种情况下出镜就意味着被推到台前挡刀、意味着背后存在推手。
只是,这视频呈现出一种极为鲜明的草台班子特质:但凡诚恳一点、真诚一点,感谢隋厨过去的努力再表示由于合同到期而双方分家,然后再表明将与其他特厨合作带来更优秀的作品云云,都不会收获过多的恶评。
而这种打感情牌、对大家关注的重心几乎不提的行为,
在群众对其没有认知基础的前提之下,这样莫名其妙的出镜只会换来一句:
“你是……?”
就这样,一个视频一出,两个账号净掉粉直接突破三十五万。
数据来源@狸子LePtC
几天之后,“隋卞做”的账号,改名为“特厨做饭”——即便是不抛开任何过往的感情因素,这也是一个辨识度极差的互联网ID;账号中做饭的主厨,也由隋坡变成了另一位厨师“邓剑飞”(甚至在第一期视频发的时候,依旧保持着“隋卞做”的账号)
关于这位邓厨我不甚了解,所以就不做过多评论了。
大家对这样“狸猫换太子”的替换行为,似乎并不买账。
借用一句知乎的神评,那便是
“伍佰演唱会没有伍佰,请来了两个二百五”
而之后,小李亦发表声明,已于去年于公司离职,算上时间,刚好和隋厨停更的时间相同。更多的人还是聚集到其个人账号“手艺人隋坡”下方,祈求其回归。
声明中,小李和隋厨师弟魏厨都特别提及了出镜的那位——显然,那位只是个被推到台前的打工人
一直以来,都会有“裁员裁到大动脉”的说法——但只有这家的团队,做到了前无古人。
因为他们把动脉和静脉全tm切了。
为什么是隋坡?
在美食领域,隋厨是个辨识度极高的名字。在知乎上,亦有个讨论度颇高的问题:
“为什么网上都说隋坡厉害”?
下面的评论倒是五花八门,但如果稍微总结一下的话,那大概就是——
隋坡(或者说在其团队加持下的隋坡),是个互联网的“五边形战士”。
隋厨最大的短板,在于他的秀发
能力强、情商高,能力顶尖却依旧随和非常,如同大师一般却依旧怀着学徒的心,探店时看见好吃的、未曾听闻的美食时亦会欣喜非常,并尝试钻研复刻。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得隋厨具备了某些不可替代的属性。
关于隋坡老师,其实有着很多可以言说的东西。
比如评价极高的“双厨探店”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隋坡和账号“师傅和我做鲁菜”中的鲁菜泰斗陈宗明共同探店,并在真正的宗师面前展现出了其真正实力:在给予菜品方面的建议时,他能连着将装盘用的器皿一块给出建议;点评时的建议,尽是干货情商满分,使得一贯以严格出名的陈老爷子都忍不住连连赞叹并竖起拇指。
可以说,隋坡在互联网上属于很难代替的存在——尽管由于镜头效应,有些内容的存在可能会被刻意的扩大化,但一些细节、一些来自各方的认同,终归是骗不了人的。
“不装,不演,不端着,这是隋老师给我们店里所有同事的感觉,隋老师的上限是很高很高的。”——文升园
这种认同来自于大众学菜人的认可、来自于师兄弟的尊敬、来自于老一辈的欣赏,亦体现在不经意的细节之中。
多次复刻皮蛋肉丸之后终于成功的隋厨
至于MCN呢……
必须承认的是,隋厨的幕后团队在其中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文案策划、包装商务对接等等等等。其中的心血与付出的精力,甚至有可能(我是说可能)会比隋坡本人还要多。
但在叠完甲之后,我不得不说的是——
有些MCN,好像真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客观来讲,这种以绝对个人ip起家的内容矩阵,向来如此。要么死死绑定核心人物不放,要么丢失自己的核心与灵魂,成为一座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隋坡如此,李子柒如此,更多被mcn踢出的优秀个人创作者尽是如此。
我们常说“十匠九倔”,或许更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分手。而和原账号闹掰之后,东山再起的情况也大有人在——比如和隋坡赛道相似的“真探高文麟”,比如账号“吃货请闭眼”中的老白。
关于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辩驳与预测。
或许那原本的团队在迎来新的厨师之后会更加蒸蒸日上(真的会吗?),或许隋厨在更换团队之后也会陷入水土不服不复往日光彩——但我现在唯一更希望的,是能看见更多关于“美食”的见解与教程。
在隋卞做的某一期中,隋老师曾经半开玩笑地表示,“这也就是现在网络发达了,搁以前,这秘方怎么也得卖个几万块”。
是的,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在于信息传播。
每一种菜系,背后都凝结一方水土与人情。而互联网能将中华菜系中,那千年来一直隐藏在后厨的匠人巧思展现到屏幕之前。
老饭骨的蜜枣酥
从这方面来说,隋厨——或者说以隋厨为代表的一系列专业厨子,不仅通过客观评价促进餐饮行业进步,还培养了大批对饮食文化有深度认知的受众。
就这方面来说,隋厨等人的贡献,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探店博主”范畴,
说是一句中餐现代化与大众化进程中的推动者亦是不算过分。
就比如隋厨的师父、我们熟知的“大爷”郑秀生,这位于2016年从北京退休的老先生,其晚年录制老饭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将中国传统菜肴的烹调方法传承下去。
淮扬菜博物馆上,留着大爷郑秀生的名字
毕竟,教徒弟太慢、传播的范围又太窄。与其让一些传统的手艺
小众化、失传化、“非遗化”,倒不如将其广而布之,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一切。
而根据隋坡徒弟王波的消息,特厨隋卞很快就会再度出山。新的视频,可能会是熟悉的样子、可能不会熟悉——但我知道的,是他所传授的那些视频,已经被人提前补档、整理成为合集,以供后人学习、评说。
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现在不取关“特厨隋卞”“隋卞做”的唯一原因,在于还有以前的那些视频存在。他们依旧可以随时考古到那些视频的下方,去学着怎么做那有手就行的炝锅面、怎么做那市面上已很难看到的手艺菜。
亦像是曾经的大爷,对所有年轻人说的那句话一样:
“小饭骨们,记得好好吃饭呦”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