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组新作《浪人崛起》即将正式上线PC,这款游戏去年我已经写过不少攻略,今年继续给大家聊聊这款游戏,万字解读系列上一集给大家梳理了游戏的大半部分主线剧情,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的重要历史人物,今天这集继续给大家把《浪人崛起》近代史揉碎了给大家讲完(封面为游戏中的笃姬、大河剧《笃姬》剧照)。
01 浪人崛起
《浪人崛起》的历史大背景是日本幕末史,可以视为日本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割线,标志性事件为《浪人崛起》开篇的黑船来航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司令马修·佩里率“黑船”来到日本,迫使幕府签订条约打开日本国门,日本一批有志武士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和经济。
这些外部冲击打破了日本的自足体系,日本内部由此兴起了两股对立的思潮,一派是守旧的保守派,希望维持日本的传统封建制度和日本的固有文化,一部分人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要日本与西方开展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另一派则认为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才能使得国家富强。
后面这一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有《浪人崛起》中的重要角色坂本龙马、桂小五郎等,《浪人崛起》的故事也由此展开,玩家首先对抗的势力是近江国彦根藩藩主、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井伊为人非常刚愎自用,擅自与西方多国缔结条约,引起日本国内众多势力不满,最终遭遇樱田门外之变,被水户藩浪人暗杀,详细内容参考上篇(《浪人崛起》游戏背景科普),游戏中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本文则以真实历史为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决定游戏进程。
02 幕府将军、御三家
在黑船事件之前,德川幕府的统治其实相对稳定,日本最高统治者其实是幕府将军,权力地位实际还要凌驾于天皇之上,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地方领主大名根据与德川家的亲戚关系以及在关原合战中的出力情况,被分为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亲藩大名是德川氏的同族,与幕府关系最为密切,地位较高。其中可以继承德川将军位的纪伊家、水户家和尾张家被称为御三家,后来也引用成为游戏圈的常见术语。谱代大名是指在德川家康祖父或父亲时代就追随德川家的家臣,对幕府忠诚度较高;
外样大名则是与德川家关系相对较远的大名,他们在关原合战中可能曾是德川家的对手,但在战后被纳入幕府的统治体系,地位相对较低,受到幕府的严密监控,而幕末时期推翻德川幕府的恰好就来自关原合战的西军。
03 幕末强藩
幕末时期,最活跃的两大强藩为萨摩藩和长州藩,如果你熟悉日本战国史,一定听说过岛津氏和毛利氏,岛津义弘曾在战国时期掌控大半个九州,毛利元被誉为“战国第一智将”,而他的孙子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中担任西军的总大将,在关原之战中,萨摩藩与长州藩均站在西军一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矛盾的涌现,幕藩制逐渐崩溃,萨摩藩与长州藩在日本传统经济里原本地理位置并不算好,毕竟关原合战后核心区好地大多都被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分走了,萨摩藩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南部,大致对应今天的鹿儿岛县的北半部,长州藩位于日本本州岛的最西端。
到了海洋贸易时代,萨摩藩和长州藩控制重要的贸易路线,同时还与西方进行大量的地下贸易,获得丰富的经济资源,反而逐渐发展为强藩,游戏中我们能够见到的大多数浪人、武士,其实都出自萨摩藩和长州藩(还有坂本龙马的土佐藩),这些浪人大多数倡导尊王攘夷,在幕末倒幕运动中扮演了核心关键角色,再来看日本的上层建筑。
04 公武合体
当时日本上层大致可以分为两顾势力,一派是日本的武家,也就是统治了日本近三百年德川幕府,武家包括幕府和整个武士阶层,幕府常驻江户,而日本的“公”家指的是日本朝廷,常驻京都,包括天皇和住在京畿公卿贵族。长期以来,幕府与朝廷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平衡和矛盾,幕府掌握实际政权,但需要借助朝廷的权威来维持统治的合法性。
而朝廷虽有名义上的尊贵地位,但实际权力有限,对幕府的专权也有所不满。不过到了幕末时期,面对狼人们“尊王攘夷”的口号,幕府方面希望结合朝廷的权威,压制当时的尊攘运动,避免幕府倒台。大老井伊直弼去世后,安藤信正和久世广周两老中继续推进公武合体。
朝廷这边,公卿岩仓具视等积极参与,主张朝廷从幕府手中收回一切大权,国是归朝廷决断,幕府只充当朝廷的助手,仅代表朝廷处理国家事务。地方强藩也借着公武合体机会,以长州藩和萨摩藩为主体,争取更大的自由度来对抗幕府,长州藩以“航海远略之策”压制幕府实行开国,萨摩藩则以奉敕命迫使幕府放弃权力,但是事情并没有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
05 尊王攘夷
井伊直弼之死使得局面快速失控,1862年9月14日,萨摩藩武士在横滨附近的生麦村,因英国人骑马穿越藩主岛津久光的出行行列,认为其无礼,遂杀死一名英国人,重伤两人,引发“生麦事件”。英国随后要求幕府和萨摩藩惩处凶犯并支付赔偿费。幕府支付了赔偿费十万英镑,但萨摩藩拒绝英国的要求。1863年8月,英国派七艘军舰炮轰鹿儿岛,史称“萨英战争”。
萨英战争中,萨摩藩死5人、英国死11人,鹿儿岛500多间房屋被烧毁、3艘蒸汽船被毁。战后,萨摩藩反而开始仰慕西方先进的科技,并与英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在生麦事件后,1863年9月5日,长州藩武士在下关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美国、法国、荷兰船只,引发“下关事件”,列强以下关事件为借口,组成英法美俄联合舰队,占领下关炮台,并索赔300万美元。
06 文久三年之变
同样在1863年,也就是文久三年,长州藩尊王夷派志士聚集到京都,开启了“天诛”的行动四处暗杀反对尊攘的人,京都的治安快速恶化,特别是暗杀了牵涉到安政大狱的九条家臣岛田左近后,京都的幕臣和公家陷入了恐惧之中,而被认为是尊攘派代表的姊小路公知和尊攘派志士本间精一郎也被暗杀,主张公武合体派的岩仓具视被排除在外,三条实美等尊王夷派公家发动朝议,公武合体派的势力逐渐减弱。
文久三年,8月18日拂晓前,萨摩藩、会津藩等公武合体派在两藩军队的警备下,只允许中川宫、近卫忠熙、近卫忠房等公武合体派公卿晋谒天皇,发动朝议强调过激的攘夷不是天皇的意志,萨摩藩、会津藩强行解除长州藩兵担任警卫皇宫的任务,并将其逐出京都,三条实美、壬生基修、锦小路赖德等尊攘派公卿七人逃奔长州,此后尊攘派势力在京都被彻底驱逐,萨摩、会津两藩为首的强藩大名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公武合体运动的核心力量。
07 新选组、池田屋事件
京都的公武合体派扩展势力,尊王攘夷派受到压迫,但不少残余的武士浪人仍然在积极谋划,在祇园祭期间尊攘派志士计划去火烧毁京都御所,然后趁混乱之际幽禁中川宫朝彦亲王,暗杀一桥庆喜和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还打算将孝明天皇带往长州,不料这个计划被新选组提前发现。
元治元年的6月5日,近藤勇率10名队员突袭京都三条小桥的池田屋旅馆,发现约20-30名尊攘派集会,近藤、冲田总司、永仓新八、藤堂平助四人参与屋内战斗。因人数劣势,新选组一度陷入困境,直到土方岁三率援军赶到,最终尊攘派7人死亡、23人被捕,新选组仅阵亡2人,史称“池田屋事件”。
这次事件后新选组名声大噪,获天皇与幕府嘉奖,尊攘派损失惨重,吉田稔麿等核心人物战死,长州藩激进派主导权加强,而长州藩领袖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因迟到或从屋顶逃脱,幸免于难,后成为明治维新核心人物。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在《最后的攘夷志士》中评价“历史靠鲜血染成”,他认为池田屋事件是幕末武士时代落幕的象征,这起事件太过于偶然,但也直接改变了日本幕末历史走向。
08 禁门之变
长州藩为了恢复在京都的势力,计划通过武力排除会津藩和萨摩藩等公武合体派势力,而池田屋事件也进一步激怒了长州藩,接下来的元治元年旧历六月十九日,长州藩的尊攘志士久坂玄瑞,率领长州藩军队与幕府联军在京都Ha御门(今京都御所的正门)附近发生激烈战斗,长州藩军队的大炮还对准皇宫猛轰。
久坂玄瑞率队攻击京都御所的南侧堺町御门,这一地区的防守由越前藩军负责,最终久坂玄瑞战败切腹,来岛又兵卫负责攻击京都御所的西侧,防守由会津藩和萨摩藩负责,来岛又兵卫受伤切腹自尽,禁门之变以长州藩的惨败告终,此后长州藩直接被幕府视为“朝敌”,直接导致了第二次长州征伐。
元治元年旧历7月,幕府联军对长州藩发动全面进攻,幕府联军从海上进攻下关,利用铁甲船和火炮摧毁长州藩的防御工事,长州藩的主力部队在山口城进行抵抗,但面对幕府联军的强大火力,逐渐失去了战斗力,第二次长州征伐以长州藩的惨败告终,长州藩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打击,经济也陷入崩溃,并且还要支付给幕府巨额赔偿金。
虽然幕府在第二次长州征伐中取得胜利,但这场战争进一步暴露了幕府的弱点,这次征伐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幕府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干预加剧,幕府无法有效应对,许多藩其实内心对幕府的高压感到不满,这次长州藩战败,反幕府的决心仍未改变,接下来幕末史最传奇的英雄人物正式登场。
09 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传奇的人物,出生于高知城(现高知县),是土佐藩武士,由于坂本龙马不满土佐藩的保守,于1862年脱藩成为浪人,创立了“海援队”。作为一个小小的浪人,坂本龙马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幕府的弱点,庆应2年也就是1866年,坂本龙马私下秘密促成萨摩藩与长州藩的同盟。
首先,这个同盟一直都被视作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萨摩藩和长州藩在幕府时期虽然都是强藩,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对付,双方早已是血仇。然而坂本龙马凭借非凡的个人魅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强行说服两藩放下成见,共同对抗幕府,坂本龙马的外交远见早已超出同时代的日本人,庆应2年1月21日,木户孝允、西乡隆盛等人在京都萨摩藩宅邸内会面,签订了萨长同盟密约,而第二次征伐长州时间恰好发生在密约生效后的第二天。
10 大政奉还
庆应2年7月20日,德川家茂病逝大阪城,德川庆喜继承德川宗家,这里的德川庆喜在上篇中已经提到过,在第13代将军家定时期,幕府就已经分裂为两派,一派支持后来成为将军的纪州藩主德川庆福,这一派主要有井伊直弼,另一派则是支持一桥家的德川庆喜(一桥庆喜),主要的大名有水户前藩主德川齐昭、尾张藩主德川庆胜、福井藩主松平庆永、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和越前藩主山内容堂。
1866年庆应2年,德川庆喜成为德川家的第15代将军,孝明天皇非常信任庆喜,不过到了庆应2年底,天皇因天花驾崩,睦仁亲王实践祚之行,即为明治天皇。萨摩藩的西乡、大久保利通为了掌握主导权,探索了雄藩联合策略,并敦促岛津久光、松平春岳、伊达宗德、山内容堂(前土佐藩主)上洛。庆应3年召开四侯会议,四侯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德川宗家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萨摩藩主岛津久光、长州藩主毛利久武和土佐藩主山内容堂。
容堂公是幕末贤侯之一,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乘坐土佐藩的藩船“夕颜号”前往京都觐见藩主山内容堂,途中坂本龙马向后藤象二郎提出了“大政奉还”的纲领,即将国家的最高权力从幕府手中交还给天皇推动现代化,最终形成了“船中八策”,这也成为日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终 鸟羽-伏见之战
1867年,土佐藩主山内容堂采用了坂本龙马“大政奉还”构想,倒幕派得知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后,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军队在这年的11月份陆续集结在京都附近,准备与幕府军队决战。1967年12月13日,德川庆喜离开京都,退往大阪城,府军队在12月25日烧毁了萨摩藩的驻地,引发了双方的直接冲突。1868年1月3日,幕府军队在鸟羽和伏见与倒幕派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的激战,幕府军队被彻底击败。德川庆喜在得知败讯后,于1月6日逃离大阪城返回江户。
之后在容堂公、胜海舟和笃姬的力劝下,庆喜决定和平解决争端,胜海舟与倒幕派东征军总参谋西乡隆盛进行了谈判,最终实现了“无血开城”,避免了江户城的战火,德川庆喜离开江户城,退居上野东叡山宽永寺大慈院,天皇授予德川庆喜骏府城(今静冈)七十万石的领地,德川宗家得以延续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至此持续了270年的德川幕府退出了历史舞台,到这里,浪人崛起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