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选择你的第一台显示器

这篇文主要是想跟大家推广一下现代游戏屏幕的重要性,以及列举 2025 年不同尺寸、面板种类屏幕的特性、优缺点,希望能帮大家选择一颗最适合你的屏幕。

有讲错的地方欢迎指正!

※※※建议点赞关注不迷路※※※


为什么玩家该注重屏幕?

理由 1.

游戏体验是由 CPU 决定帧数上限,接着由 GPU 决定最终 fps 以及画面丰富度,最后由屏幕接收讯号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以往很多人只知道去抠前面两个的性能,一直提升主机运算能力,却忽略眼睛一直盯着看的画面本身的重要性。

至今即使是对于帧数、分辨率有基本观念的人,还是很容易犯屏幕选择太保守的错误。

最近朋友装机,7600 + 4070Ti super 用于2K玩3A ,选了不到1800元的260Hz IPS屏。

省其他配件、拉高GPU预算,看似合理。实测7600帧数上限平均137fps,4070Ti super特效全开平均124fps,这屏幕玩FPS游戏高刷有优势。

但同预算,可选7600 + 4070 super配2K真·HDR屏,或7600 + 4070配2K 240Hz OLED屏,游戏体验更佳。这是选屏时常见的盲点。现在很多玩家对HDR、OLED技术了解少,容易忽视其对游戏体验的重要性。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在装机前,更了解屏幕,享受更好的游戏体验。

理由 2.

现在GPU市场中低阶显卡提升小、价格贵,但屏幕市场近几年越来越香。

不管是打算升级现有电脑或想组新电脑,先不急着牺牲屏幕把 GPU 或 CPU 冲高; 而是应该反向考虑在屏幕上投资多一点,先享受近几年屏幕科技带来的体验提升,留更多空间给未来硬件升级。

在开始进入屏幕介绍以前,先解释几个会经常出现的名词以防有人不了解:

屏幕刷新率(单位:Hz):代表每秒屏幕更新多少个画面。 通常在讨论屏幕选择的时候,Hz 都是指该屏幕可显示的刷新率上限,是一个固定的值。

每秒帧数(单位:fps):代表每秒硬件算出多少个游戏画面。

背光频闪(backlight strobing):在每帧结束前迅速关闭背光再迅速打开,改善画面转换间的模糊问题而能呈现更清楚的画面。 目前主流技术包含:Zowie 的 DyAc/DyAc+/DyAc2、NVIDIA 的 ULMB/ULMB2、ASUS 的 ELMB。

另一个 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irst-person shooter)。

可变刷新率(VRR):根据每秒硬件可算出的游戏帧数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使 fps 跟刷新率正好重合,并且能够同时变动。 在游戏内需要启动解锁帧数的功能,屏幕则需要启动 Adaptive-Sync 等自适应垂直同步功能。

屏幕选择考量重点

分辨率

● 1920×1080(1080p,16:9):常见基础分辨率,广泛用于普通应用场景。

● 2560×1440(2K,16:9):中高端常用分辨率,适合对画质有一定要求的用户。

● 3840×2160(4K,16:9):高分辨率代表,为追求高品质画面人群带来极致清晰视觉体验。

● 3440×1440(超宽屏幕,21:9):超宽屏分辨率,多任务处理、特定游戏及影视场景中视野广阔。

● 5120×1440(超宽屏幕,32:9):超大视野与高像素,满足极致视觉体验需求。


尺寸

● 24寸:与1080p分辨率适配度高,适合追求高刷新率和快速反应速度的竞技类游戏玩家。

● 27寸:可适配2K或4K分辨率,在屏幕显示区域与视觉疲劳度间平衡,适合多种游戏类型玩家。

● 32寸:适配4K分辨率,画面清晰细腻,适合以玩3A游戏为主,及有办公、观影需求的用户。

● 34寸:采用3440×1440宽屏幕,超宽屏设计视野广阔,适合模拟赛车和3A游戏玩家等。

● 49寸:5120×1440超宽屏幕,适合多任务处理且喜欢模拟赛车超宽视角游戏用户,但存在支持游戏有限、日常使用难度高的缺点。

屏幕分辨率与尺寸适配很重要,32英寸2K、27英寸1080p会因像素稀疏画面模糊。27英寸产品争议大,目前27英寸4K只有液晶屏,与2K OLED屏竞争。27英寸4K液晶像素多、密度高,但2K已够清晰,升4K提升小。OLED屏HDR效果顶级,反应快、延迟低、色彩好,还是厂商主力产品,功能更完善,整体优先度更高。新组电脑或升级硬件预算,建议选2K OLED屏并降低显卡预算;若短期内不升级硬件,且已有4070Ti super及以上显卡,可优先考虑4K屏。

尺寸怎么选

• FPS等竞技类游戏玩家:一般偏好24寸,尽量不超27寸。

• 既玩3A又玩FPS的玩家:推荐27吋2K。

• 以玩3A为主的玩家:各种尺寸都能选,可按预算和个人偏好决定 。

3. 面板考量

Q. 液晶或OLED怎么选?


OLED屏幕有两个主要劝退点:预算和使用习惯。只有这两方面都满足,才适合考虑OLED屏幕。


● 预算:OLED游戏屏幕目前入门价约1300元人民币,基本上整台电脑总预算(含主机、屏幕、键鼠)在万元以上,才推荐选择OLED屏幕。

● 使用习惯:OLED不太适合长时间用于工作或挂机。像每天8小时以上的文字编辑、网页浏览、程序撰写、绘图等工作,或者长时间游玩UI位置固定的游戏,都可能加速不可烧屏的出现。

若有上述情况,要么不推荐使用OLED屏幕,要么养成定期变换屏幕画面的良好习惯。不过正常玩游戏、看影片或电影,无需有此顾虑。当然,如果有其他屏幕可用于不适合OLED屏幕的场景,也可以选择OLED屏幕。

如果条件满足,该如何选择?

● FPS玩家:若重视画面清晰度,选液晶屏幕;若更看重反应速度、低延迟或游戏体验(画面美观度、沉浸感等),则选OLED屏幕。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势,同价位下液晶屏幕通常刷新率更高,且无背光频闪问题,画面清晰度出色;OLED屏幕则在各帧率下都具备最快反应速度和最低输入延迟。

● 只要考虑玩3A游戏:基本上都推荐直接选择OLED屏幕。

前两张图片中可以看出 OLED 反应速度跟输入延迟皆全面辗压所有类型的液晶屏幕。


Q. 液晶屏幕怎么选?

液晶(IPS/VA/TN):

● IPS:各方面表现较为均衡,反应速度、色彩准确度、视角广度都不错,没有明显的短板,价格相对亲民,是低预算玩家的首选,高规格的IPS屏也能满足对色彩和视角有较高要求的玩家。

● VA:原生对比度高,在配合Mini - LED做成真HDR屏幕时,观影效果出色,但在玩游戏画面变动较快时,暗部层次容易模糊,不太适合FPS等竞技游戏。

● TN:反应速度最快,刷新率最高,适合追求获胜的FPS玩家,但它存在色彩饱和度低、视角广度极窄的问题,在色彩表现和可视角度方面有所不足。


预算问题

● 低预算:一般推荐IPS屏幕,它反应速度、色彩准确度、视角广度都不错,各方面没有明显短板,价格也比较亲民。

● 有一定预算的FPS玩家:

○ 为求获胜不择手段型:推荐高规格TN屏幕,其反应速度最快,刷新率也最高,不过缺点是色彩饱和度低、视角广度极窄。

○ 享受游戏体验过程型:推荐选高规格IPS屏幕,通常在相同刷新率下,价格比TN屏幕高(即相同预算下,买到的刷新率通常较低) ,但反应速度也能很快,并且支持背光频闪,没有色彩和视角方面的缺点。

● 有一定预算的3A玩家:一般以推荐IPS屏幕为主。特定高规格VA屏幕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4. HDR考量

Q. HDR是什么?

HDR是一种免费(不会像光追一样影响游戏性能)的动态亮度范围扩大技术。简单来说,开启HDR后,亮度上限变高,整体亮度变化程度提升,细微亮度细节的清晰程度也增加,不仅亮的地方可以非常亮,暗的地方也能呈现出更多细节。开HDR和不开HDR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如果玩3A游戏且条件允许,都建议优先购入支持真HDR的屏幕。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液晶”屏幕虽标注支持HDR,但其实是假HDR,因为这些屏幕的背光没有分区块,无法在同一个画面上拉开显示画面的亮暗对比,亮的时候整个屏幕都会超级亮,画面糊成一片,观感很差。

游戏屏幕

• 面板种类

• OLED:自发光 - 真HDR

• 液晶:

• 背光种类

• 全阵列:真HDR

• 侧光式:半HDR

• 直下式:假HDR


真HDR液晶屏幕判断

液晶中只有具备全阵列区域调光(FALD)的才有真HDR能力,能分割背光区块增强对比度。当下真HDR液晶多为Mini - LED,判断液晶是否有真HDR能力,看是否是Mini - LED背光即可。侧光式虽有区域调光,但分区是直线型,亮暗对比度差,HDR画面亮区易外溢,不适合HDR内容,是半HDR。直下式通常指无区域调光功能的屏幕,全阵列也属直下式,了解这些细节即可。


Mini - LED屏幕特性

● Mini - LED VA:VA面板原生对比度高,配合Mini - LED做真HDR屏幕,观影出色,但玩游戏画面变动快时,暗部层次易模糊,不适合FPS等竞技游戏。

● Mini - LED IPS:原生对比度低,HDR对比度受限,不过因IPS特性,高刷新率下适配各类游戏。


OLED屏幕优势

与液晶需区分真假HDR不同,OLED全是真HDR屏幕,像素可单独控制开关,无亮区外溢和光晕问题,显示HDR无需背光演算,输入延迟最低。但OLED在全画面高亮度场景下,HDR亮度受限,亮度冲击力不如真HDR液晶。

屏幕选择大方向

1. 预算比例法则:无头绪时,屏幕预算设为电脑总预算15% - 30% 。如总预算约11500元,屏幕预算约1725 - 3450元;总预算约16100元屏幕预算约2415 - 4830元人民币。

2. 游戏类型导向:3A单机玩家选真HDR、高分辨率或宽尺寸屏幕;竞技类玩家选高刷新率、反应快、支持背光频闪的屏幕;两类都玩的选支持背光频闪的2K高刷新率IPS或OLED屏幕。

3. 与游戏性能权衡:分辨率越高,对GPU性能要求越高,建议4060Ti以上用2K,4070 super以上考虑4K 。高刷新率屏幕更考验CPU性能,换屏幕时可享速度优势,换硬件时需权衡刷新率与CPU、GPU升级的效率。

4. 使用习惯影响:长时间文书、工作、网页浏览不推荐OLED屏幕;已有其他屏幕用于日常,可考虑买OLED专门打游戏;桌面空间小会降低宽屏或超宽屏的推荐度。


24寸屏幕

1. 24寸1080p 180Hz IPS屏幕:适合电脑预算极低用户,无需高性能硬件。

2. 24(25)寸1080p 144 - 540Hz TN/IPS屏幕:适合重度FPS竞技玩家,高刷新率、低延迟,配合背光频闪可提升画面清晰度;缺点是1080p分辨率性价比低,高阶TN面板色彩饱和度低、视角窄,同价位OLED更具优势。


27寸屏幕

1. 27寸2K 180 - 270Hz IPS屏幕:适合2K入门配置,价格实惠、色域广,但对比度低,无突出亮点。

2. 27寸2K 180Hz Mini - LED VA/IPS幕:支持真HDR,适合预算有限的3A玩家,能提升游戏体验且无烙印风险;不过平价VA面板反应慢,不适合FPS游戏。

3. 27寸4K 160Hz IPS屏幕:适合4K入门、桌面空间和预算有限,或已有高性能GPU且玩不吃性能游戏的用户,4K入门价低,可兼顾游戏和观影,部分型号有双模功能;但无真HDR,对比度受限。

4. 27寸2K 240Hz WOLED屏幕:支持真HDR,适合以3A游戏为主、在光线充足处玩游戏,且有其他屏幕用于工作的用户,是OLED入门低价,具备顶级HDR游戏体验,镜面WOLED显示效果更佳;但有OLED烙印问题,文字清晰度差,不适合文书处理。

5. 27寸2K 240 - 360Hz QD - OLED屏幕:支持真HDR,适合以FPS游戏为主,同时想体验3A顶级游玩的用户,有顶级HDR体验,HDR色彩亮度高于WOLED,高刷新率更适配竞技游戏;存在OLED烙印和文字清晰度问题,不适合文书处理。

6. 27寸2K 480Hz WOLED屏幕:支持真HDR,适合以FPS游戏为重点、常在光线充足环境下玩的用户,可体验高刷新率,屏幕清晰度与高Hz液晶相当,延迟更低,也适合3A游戏;但价格较高,需游戏达2K 360fps以上才有性价比,且有OLED常见缺点。

7. 27寸2K 500Hz QD - OLED屏幕(预计2025年Q2推出):支持真HDR,适合以FPS游戏为重点的玩家,可体验最高500Hz刷新率,色彩表现好;预计价格较高,需游戏性能支持,存在OLED固有缺点。

8. 27寸4K 160Hz / 1080p 320Hz双模Mini - LED IPS屏幕(预计2025年Q2推出):支持真HDR,适合桌面空间有限,希望有双模和4K真HDR体验,或需长时间用于其他用途的用户,用途全面,HDR亮度和色彩亮度高,无烙印问题;但刷新率不如OLED,画面清晰度和输入延迟欠佳,调校效果待评测。

9. 27寸4K 240Hz QD - OLED屏幕(预计2025年Q1推出):支持真HDR,适合预算高、硬件强,桌面小或***屏使用的用户,像素密度高,HDR画面精细,文字清晰;存在OLED烧屏。


32寸屏幕

1. 32寸4K 160Hz VA/IPS屏幕:适合4K入门配置,在2K高端屏幕间抉择的用户,尺寸适合桌前游戏,4K画面可用于观影;但4K需强GPU,fps下降,无真HDR,单纯4K提升对游戏体验有限。

2. 32寸4K 144Hz Mini - LED液晶幕:支持真HDR,在2K高端屏幕间做选择时可考虑,提供基本4K HDR体验,可长时间工作、浏览;但屏幕大,背光分区不足时游戏表现不佳。

3. 32寸4K 240Hz QD - OLED屏幕:支持真HDR,适合追求极致3A游玩体验,且有其他屏幕用于工作的用户,各方面表现顶级,4K像素改善文字清晰度;存在OLED烙印问题。

4. 32寸4K 240Hz/1080p 480Hz双模WOLED屏幕:支持真HDR,适合预算充足,想兼顾高级3A体验和顶尖FPS游玩的玩家,可切换模式,玩FPS时可调整屏幕尺寸;但价格比QD - OLED高,若不考虑高帧率模式,性价比低。


34寸宽屏幕

1. 34寸3440*1440 160 - 180Hz VA曲面宽屏幕:适合模拟赛车和3A游戏玩家,单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户,沉浸感强;但总像素增加致fps下降,入门级VA面板反应慢、色彩饱和度低,不适合竞技和生产力场景。

2. 34寸3440*1440 175 - 240Hz OLED曲面幕:支持真HDR,适合预算充足,单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户,具备OLED优势,沉浸感强;但像素密度有限,文字清晰度差,占空间,不适合工作和网页浏览,易产生烙印。

3. 34寸5120*2160 WOLED曲面宽屏幕(预计2025年推出):支持真HDR,适合硬件和预算充足,单屏幕或桌面大的用户,像素密度高,沉浸感强,文字清晰度改善;但总像素量大,fps受影响,有OLED烧屏烙印问题,不适合长时间工作和网页浏览。


49寸超宽屏幕

49寸5120*1440 QD - OLED超级宽屏幕:支持真HDR,适合需要多工处理、不想用双屏,且喜欢模拟赛车超宽视角游戏的用户,32:9画面游戏体验好,价格有优惠;但32:9支持游戏有限,日常使用难度高,占空间,有OLED烧屏问题,像素密度低,文字清晰度差,不适合长时间文书处理和网页浏览。

额外补充

1. 保修:关注OLED的烧屏保修。

2. 菜单操作方便度:高阶或多功能屏幕,操作便捷性很重要,影响日常使用体验。

3. 杜比视界(Dolby Vision):可提升HDR表现,但Windows环境不支持输出,需其他信号源。

4. 输入延迟(input lag):对竞技玩家有用,但网络延迟影响更大,屏幕间延迟差异影响较小。

5. 色域广度:对影视、创作等相关玩家重要,多数Windows软件在SDR运行,特定软件需特定色域。

6. 色彩精准度:对创作人员关键,可保证创作色彩标准化。

7. 连接性:对多设备连接用户重要,普通玩家用厂商附线插对孔即可。


其他重点注意事项:

1.几个 HDMI 插孔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第几代 HDMI。 HDMI 2.0只支持到2K 144 Hz或4K 60 Hz,如果你的屏幕高于这些刷新率,那它支持再多个HDMI孔都没用。

2.不看厂商标榜的屏幕反应速度(1 ms、0.1 ms... 等),绝大多数都不可信。 那些数据通常是在特定情景开启最高驱动加速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际你使用那个最高速驱动模式常常会造成屏幕画面变换时的过冲现象,造成观看屏幕时画面产生反向重影,完全不是能好好玩游戏的状态。 所以实际想知道特定屏幕的反应速度,还是得看实际测试屏幕的不同驱动模式下的表现才能比较。

3.自适应垂直同步技术品牌不重要,不论是Adaptive-Sync、G-Sync还是FreeSync,都可以正常运作在任何NVIDIA、AMD、Intel显卡上,这些品牌的标准是好几年前订的,现在几乎除了用来广告以外没有太大意义了。


码字不易希望充电支持一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