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不应该去美化疾病

之前在某乎看过一个帖子,问题是“可以分享一张你相册里的照片吗?”

一个人的回答是一张疑似患有白化病的小姑娘的照片,配文,“哈哈,真的喜欢,和网图一样,小学偷偷拍的小妹妹。”

本是一则普通的分享,却在评论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很可怜照片中的白化病小孩。

很多人都表示,虽然在照片中的小女孩看上去如同洋娃娃般美好,但实际上白化病患者的现实生活状态是很糟糕的,因为疾病,他们的皮肤状态会很差,苍白而无血色,眼睛不能见强光,几乎很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白化病是一种病,不要去美化疾病。”类似的话在评论区出现了很多次。

有一个网友的话,让我觉得很别扭,他说,“她是父母的骄傲,是造物主的奇迹。她必将经历属于她的充实人生。”

初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他紧接着便回复了一条,“之前,有人回复我说“那你也生一个这样的呗”。我当即举报之。某乎随后把此人的回复删除了。此人是我举报的第一人。我厌恶藏匿于网络那头的他。厌恶其,蔑视他人生命权利、嘲笑他人生理痛苦、庸碌游戏人间的无礼态度。请爱护这些孩子。”

说实话,我总觉得这个人虽然初衷看上去是挺好的,但总是有些别扭。

他一方面在美化这种悲剧,却当别人说,“那你也生一个这样的呗”,就立马急冲冲地举报,其本质上还是对这种疾病充满了恐惧和偏见,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这是造物主的奇迹。”

他都不愿意接受这种奇迹,怎么还会去劝别人接受这种奇迹呢?

不出所料,在评论下方也逐渐出现了对他说法的质疑和不满。

如“逆天”、“有得选的话,你会这么选吗?你不会。”、“造物主要是喜欢制造这种奇迹,那这造物主还真挺该死的”……

我在看完后也默默回了一句,“不要去美化疾病,白化病是一种病,不是奇迹,没人想要这种奇迹。”

我不知道对此该表示怎么样的看法,但是我很不喜欢这个人的说法。

疾病就是疾病,它们只会在文学作品中显得那么美好,在现实中没有人想要这种,他口中的“造物主的奇迹。”

我在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老师曾经就“痴人形象”展开过讨论。

所谓的痴人,实际上就是傻子,精神失常的患者。

老师是这样对痴人形象进行分析的,“痴人形象是相对于正常人乃至聪明人而言的,跟他们比起来,这些人无疑是痴的。但是如果我们去认真思考的话,似乎也正是痴人才把握到了所谓生活的真谛。正因为他们不知道世俗生活中的争名夺利,不知道世俗生活中的世态炎凉,所以他们就呈现出了一种似乎摒弃了一切的,来到了一个桃花源里的样子,对于那些正常人、聪明人,仿佛是痴人成了最终最大的那个收获者。”

从文学分析的角度,这确实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在做文学评论的时候,看文艺作品时,这种异常的角色往往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为它往往会富有深意,会带着一些思考。

但这不是现实,大家见过痴人吗?

农村里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人,很多人把他们称为“守村人”。

但实际上,他们就是大众意义上的“傻子”,是精神失常患者。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就常常能看到那种一年四季都穿着大绿棉袄,蓬头垢面,到处翻垃圾的叔叔或者阿姨。

说实话,我根本无从辨别他/她的性别,厚厚的外衣本就把他们的身子完全裹住了,乱糟糟的头发和污垢遍布的脸孔,哪里能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又哪里能知道他们是男是女?

小时候第一次见的时候只是觉得好奇,再稍微长大点,就开始觉得有些畏惧,如今再去想,却只觉得心里酸酸的。

他们也必然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必然有着,或者曾经有着亲戚朋友,但却落得如此下场。

我每次看到他们,想到他们,就无法原谅自己曾经大言不惭地在某次作业里说,“痴人形象,是富有美的,是人的本性的释放,对人性本真的还原。”

疾病就是疾病,不要因为自己的文艺,去过于美化他们,我在b站偶尔会刷到那些严重烧伤的,做了大手术,整容失败等等的主播,就完全不敢去面对,我多看一眼都觉得难受。

我不想,也不愿意自己身边的人成为那个样子,那就是疾病。

不想,也不要去美化它,你永远不知道患者的痛苦,也永远不知道家人的痛苦。

我们终究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评论者罢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