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識]爲啥大廠的數據中心都喜歡建在水邊?

散熱需求

高效冷卻:數據中心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需要及時散熱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水具有較高的熱容量和良好的導熱性,能夠吸收大量的熱量且溫度上升相對緩慢,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冷卻介質。

相比於風冷等其他散熱方式,水冷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數據中心的溫度,減少因過熱導致的設備故障和性能下降。

例如,微軟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利用海水進行冷卻,可節省大量的製冷成本。


溫度穩定:水的溫度相對較爲穩定,不像空氣溫度那樣容易受到季節、晝夜等因素的影響。在炎熱的夏季,空氣溫度可能會很高,導致風冷散熱效果不佳,而水的溫度變化較小,可以爲數據中心提供穩定的冷卻環境。

能源供應

水電資源豐富:許多水邊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便於建設水電站等電力設施,能夠提供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數據中心是高耗能設施,對電力的需求非常大,靠近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確保數據中心的電力供應穩定,同時也能降低電力成本。(一句話:“沒錢!”)

2022一年,谷歌花掉了 56 億加侖水,大約 2545 萬立方米,這個水量能裝滿一個半西湖。其中52億加侖給了數據中心。這水夠裝滿 3810 個水立方,能裝滿 250 億瓶農夫山泉,如果一天喝 4 瓶的話,可以給 214041 個人從剛出生,一口氣喝到 80 歲。由此可見數據中心的能耗之大。

據說阿里巴巴的數據中心就用了水力發電,阿里巴巴得益於千島湖地區年平均氣溫17度,其常年恆定的深層湖水水溫,足以讓數據中心90%的時間,都不依賴湖水之外的製冷能源,製冷能耗節省超過8成

便於利用餘熱:數據中心產生的大量餘熱可以通過熱交換等技術被回收利用,例如用於加熱周邊的水,爲附近的建築或設施提供熱水或供暖。而建在水邊可以更方便地將餘熱傳遞到水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基礎設施與成本

土地資源:一些水邊地區可能有較爲廣闊的土地可供開發利用,且土地價格相對較爲合理。數據中心通常需要較大的佔地面積,在城市中心等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建設成本較高,而水邊的一些區域可以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建設大型的數據中心。

網絡基礎設施:許多大型的水邊城市或地區通常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擁有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和通信網絡,便於數據中心與外部進行高速的數據傳輸和通信,能夠滿足數據中心對網絡帶寬和延遲的要求。

安全性考慮

防火防災: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火的作用。相比於其他地區,水邊的數據中心在發生火災時,可以更方便地獲取水源進行滅火,降低火災造成的損失。此外,一些水邊地區可能較少受到地震、颶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或者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水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減少對數據中心的破壞。

物理安全:數據中心的安全性至關重要,需要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和破壞。水邊的一些區域相對較爲偏僻,周圍的環境相對簡單,便於進行安全監控和管理,提高數據中心的物理安全性。(怕被物理“入侵”服務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