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神话的背景故事中,黄眉对人性的理解似乎过于简化和直接,他坚信人性本恶。
为了验证,黄眉化身一只鳖怪,故意被村民抓住。村民以为抓到了妖怪,准备将其打杀,谁知,那鳖怪用指甲划开皮肤,里面竟然冒出了一堆金银珠宝。于是,这怪物便被供奉起来,人们排队进贡,只为获取财富,健康和美貌。
直到某一天,有位村民冲昏了头脑,不顾一切向怪物扑去,他一刀刀砍在怪物身上,刹那之间,财宝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其他人见状,生怕被他人占尽,纷纷涌上,将鳖怪撕得粉碎,秩序瞬间崩溃……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了那老鳖的供养,原本富甲一方的村子,渐渐变得满目疮痍,只剩那具腐烂的怪物躯体。
黄眉与金蝉子的争辩
佛教的辩论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印度,佛教辩论之风曾在那烂陀寺独树一帜,这种辩论形式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得到了发展。
历史上,佛道之间发生过多次大辩论,在520年至1258年的700多年间,有记载的佛道之辩共有14次,其中佛教赢了7次,道教赢了4次,3次不分胜负。这些辩论对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北齐文宣帝555年的辩论中,道教辩败,导致文宣帝下令道士削发为僧,使得齐国境内“国无两信”
由于对佛学的理解不同,佛教内部也存在许多学派,派别间互相争辩的现象也很常见,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神秀与慧能之争,神秀讲“渐悟”,慧能讲“顿悟”,这种对修行方式理解上的差异,最终导致禅宗内部分为南北两派。
由此可见,辩论在佛教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回正题,黄眉与金蝉子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也属于佛教内部争辩的体现。黄眉主张性恶论,而金蝉子则认为人性并非本恶。因为有了这场辩论,才有了后来在渔村发生的事情。
这场实验的结果也正如黄眉所料,凡人经不起考验,在欲望面前,所有的伪善都不过一层窗户纸,一旦戳破,就再难以掩盖人性的丑恶。
他于是将实验结果拿给金蝉子看,还得意地说:“这一回,我又赢了,金蝉子。”
金蝉子看到师兄为了求胜,把自己整成这幅模样,无奈地留下一句话:
霍乱人心,倒果为因。
不公平的实验
渔村事件看似是性恶论的有力证据,但如果细想一下,便知这场实验简直漏洞百出。
首先,黄眉以人性本恶的假设为前提,进行实验,确实存在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嫌疑。如果他内心深信人性本恶,那么他的实验设计和解读可能会受到这一信念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的公正性。事实上,他不正是希望看到恶果,才会种下恶因吗?
其次,这场实验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乏对照组使得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大打折扣。黄眉给凡人一个滋生欲望的土壤,将结果导向了他所期望看到的方向,最终得到的结论自然更偏向于他所支持的假设。这当然是不存在任何说服力的。恶意的环境培养出了恶意的人性,那善意的环境,又该如何考察人性呢?如果说两个完全对立的环境,最终都使人们走向堕落了,那他大可高谈性恶论,但黄眉没有去做另一组实验,在他明知环境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去控制环境这个变量,可见这场实验只能证明他的偏见,而非人性的本质。
最后,人性转恶自然需要批判,但煽风点火者同样难辞其咎。如果没有外力强行介入,渔村村民大概还是继续如往常一样生活,但黄眉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小村庄带来了财富,穷人看到钱财就如同猴子看管桃园,大多不是圣人,有几人不会受到诱惑呢?不劳而获的财富最容易滋生懒惰与贪念,黄眉不断地以急需之物来刺激他们的欲望,最终使人欲膨胀到反噬自身,结尾还要轻描淡写地归咎于“人性本恶”,绝口不提自己才是那个“惯坏了孩子”的衣食父母。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要揭示的道理,难怪金蝉子最后会指责黄眉在霍乱人心。
人性的善与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是两种关于人类天性的基本哲学观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性观。
在佛教中,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讨论,其实有着更多维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将人性分为善恶。
首先,佛教认为所有众生都具有佛性,这是其性善论的体现。佛性是众生内在的清净本质,意味着每个生命都有达到觉悟和解脱的潜力。如《大乘义章》所述,众生能够获得人天福果,正是因为具备了善的天赋和前世之因。
然而,佛教也认识到众生由于无明和烦恼的存在,表现出诸多不善的行为,这是性恶论的体现。无明和烦恼是众生在轮回中迷失的原因,也是导致苦难的根源。佛教的修行过程,就是逐渐降伏这些无明烦恼,从而显现佛性,实现断烦恼证菩提。
而中国佛教特别是天台宗,提出了更加中庸的“性具善恶”论,认为人性中既具备善的种子,也具备恶的种子。智者大师(智顗)认为,佛性本身不染不净,但在众生的因缘交织下,善恶是相互具备的。即使是被视为极恶的一阐提(断善根之人),也不断性善,而佛陀虽断修恶,但本具性恶 。这一理论强调了善恶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可能性,以及众生通过修行实现从恶向善的转变。
我深以为然,人性并非简单的善与恶,而是多面交织的。引导人们向善,便能激发其向善的力量,反之亦然。历史上不乏善恶转化的例子,归根结底,人是可以被引导和改变的。
结语
作为第三章的最终反派,黄眉的刻画的确深刻,他以人性贪欲设局,诱导人们贪婪堕落,祸害了一方百姓。当金蝉子质问他时,他还反问金蝉子一句:
若不能赢,还证什么因果人心?
他与金蝉子争的到底是人性的解释权还是单纯的胜负呢?我想他自己就已经给出答案了。为了求胜,他可以不择手段。他或许认为,普度众生不过是虚妄之言,色即是空,更是佛祖口中的空话。如果真能悟到空性,他也不会为了输赢而去寻什么因求什么果了。
然而,执着于输赢的行为,其本身也是唯结果论,客观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金蝉子阐述了他所看到的事实,所以才将输赢放下,如果放不下,黄眉可能会执着于和他辩经而伤害到另一帮凡人,因此金蝉子不再争辩了。但黄眉真的赢了吗?他为了求证自己的道,太过于看重结论而不讲究方法,反而陷入了自己所设下的因果,最终也不过是哄骗自己的闹剧罢了。
在我看来,这场关于人性的辩论,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输家。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